日本為何強大?

雲浮6


題主的問題是:日本為何強大?

日本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強大的,日本不是一個文明古國,在唐朝之前日本是一個文明極為落後的國家。

他的戰鬥力也並不強,但是日本人生活在小島上,是井底之蛙,以為天是老大他是老二,所以極為自負。

當唐朝在百濟用兵的時候,自負的日本人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可以輕易擊敗大唐的軍隊,所以舉全國之精銳,越過對馬海峽和唐朝爆發戰爭。

這場戰爭日軍主力遠超唐朝軍隊多達4.2萬人,而唐軍只有1.3萬人,當時正處於軍力頂峰時期的唐軍以寡擊眾在白村江口重創日本軍隊。

無論是海戰還是陸戰,唐軍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日軍精銳損失慘重,殘餘的部隊逃回到日本島上之後仍然戰戰兢兢,把大唐軍隊比喻成了天神。

雖然他還覺得天是老大他是老二,但他們固執的認為大唐就是天。

為了抵禦有可能到來的大唐軍隊,從此之後很長時間,日本人在日本列島的西海岸遍修烽火臺,隨時準備抵禦可能到來的大唐軍隊。

可是唐朝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向日本人表明了和平的願望。

日本政府派出了大量使節回訪,探探大唐的虛實。

這次回訪的成績斐然,日本使節團來到了輝煌的長安城,他們穿過高大的城門走在寬達150米的朱雀大街上,遠處就是巍峨的如山峰一般聳立的宮殿。

在那裡,大唐的統治者每天都要會見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使臣,並且在那裡發佈命令讓大唐的將士征戰四方。

當時的長安城讓日本使節團大開眼界,成長於小小的日本列島的這些人所見到的一切都超乎他們的想象。

大唐軍事之強盛,外交的影響力之大,國土之廣闊,讓這些人無比折服。

從此以後,日本開始虛心向大唐學習,無數的留學生、留學僧跨過萬里波濤,懷著朝聖的心態進入到大唐境內學習,並且將大唐的一切帶回自己的祖國,於是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大化革新。

(日本遣唐使路線)

大化革新讓日本的文明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大唐的武器裝備也深刻影響到了日本人,日本的武士刀就是在大唐的唐刀基礎上改進的。

日本人對唐朝的崇拜一直持續到近代,當西方人源源不斷來到日本,帶上自己的產品和和日本人進行交易的時候。

那些被日本人認為非常精美的器物經常引起一陣陣的驚歎,但同時他們願意將這些精美的器物加上一個“唐”字以表示讚美!!

可以說,大唐對日本的影響深入到了骨髓,這就是日本,一個極度崇拜強者又願意向強者學習的國家。

這種學習,讓日本的文明能夠不斷吸取外面的營養從而滋補自己,於是日本變成了先進文明最好的學生之一,讓他們自己的國家能夠變得強大。

所以,到近代,當西方殖民者來到日本,逼迫日本簽訂前城下之盟的時候,日本人忽然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不止華夏文明是非常先進的,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先進的文明。

在那個時候,西方的文明已經超越了東方文明,於是日本人開始向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西方文明學習,這個學習的對象就是著名的美利堅合眾國。

雖然美利堅合眾國不是第1個打開日本國門的國家,早在這個國家的軍艦到來之前,日本人早已和荷蘭人保持了長達數百年的貿易往來,但是美國所帶來的是讓人驚歎的強大海軍艦隊,這支艦隊讓日本人無力抵禦,於是日本認為美國的文明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開始大力向美國學習,所以產生了著名的明治維新。

(美國人憑藉強大的艦隊逼迫日本簽訂了城下之盟)

明治維新期間,除了向西方學習工業革命的成果之外,另外一個就是照搬西方的教育體系,日本照搬的對象就是美國。

美國文明不僅在明治維新的時候對日本起到了極大的幫助,對現代日本的幫助也很大。

在二戰結束之後,美國佔領了日本本土,同時對日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今天的日本的政治制度很大一部分都是當年美國幫助改革的成果。

日本人也非常願意去學習美國人的先進東西,因為,近代以來強大的美國就如同公元七世紀強大的大唐給日本人的震撼一樣。

(二戰期間被炸成廢墟的日本城市,讓日本對美國心服口服)

所以,日本為什麼強大?

因為,他善於向強者學習!

這個強者,不僅是文化上的強大也是軍事上的強大。


但是,日本這樣的國家,以強者為尊的性格,讓他缺少了大國氣度,所以只能作為一個學習者去追隨強者,卻無法成為真正的超級大國那樣總領群倫。

但是,對一個島國來講,這也夠了!

由於日本以強者為尊,他又非常喜歡欺負弱者,所以面對日本人的時候不能示弱,只有讓他覺得你比他更強大,他才會願意和你和平交往。


歷史風暴


日本是亞洲最大發達國家,2010年之前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日本的強大並非虛胖,而是實實在在的,日本在電子、機械等諸多領域位居世界前列。日本之所以強大,因為日本要麼強大,要麼滅亡,別無選擇。



日本領土面積37.8萬平方公里,比德國略大,但是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震成為家常便飯,根據統計,日本每年有感地震超過1000次,平均每天三次,大型地震每三年一次,環境極其惡劣。

日本丘陵和山地佔總面積的71%,多數山峰為火山,日本著名的富士山就是活火山。除了少量的煤炭、硫磺和天然氣以外,鋼鐵、石油等資源嚴重匱乏,只能依賴進口。


擺在日本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對外擴張,二是提升科技水平。但是對外擴張的前提是提升科技,只有武器裝備更加先進,日本才能夠擴張。

為了增強國力,日本明治維新期間全盤西化,歐美科技雜誌出版一週之內,必須有對應的日文版,其他類型的雜誌也要求在一個月之內有日文版,日本採取西式教育,培養一大批人才,戰爭賠款中除了用作軍費以外,最大的一筆錢也花在教育上,而且日元的頭像不是天皇,而是教育家福澤諭吉,通過教育,日本領先亞洲鄰國。


1923年日本爆發關東大地震,導致15萬人死亡,200萬人無家可歸,地震刺激了日本的擴張慾望,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日本擴張的野心徹底破滅,日本的出路僅剩一條:發展科技。

日本資源有限,不能浪費,因此必須精益求精,日本通過購買技術,獲得技術專利,進而發展科技,日本在各個領域均取得領先,2019年,日本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已經是日本連續19年獲得諾貝爾獎,距離50年獲得30枚獎牌的目標已經很近了。


日本教師、校長地位很高,大學校長甚至可以與首相平起平坐,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回國,可以得到民眾自發的夾道歡迎,這是首相都沒有的待遇。

日本在二戰後經過改革,實行民主制,所以對日本的發展幾乎沒有任何限制作用,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已經91歲高齡,但是還要每天騎自行車買菜,也沒有專門的保姆,更買不起東京的房子。

日本的強大關鍵在於制度,然後是對教育的重視,兩者缺一,日本都不可能有今天的發展。


視野新觀


不管我們對日本有什麼感覺,它都是我們的鄰國,而且是一個強大的鄰國。所以,我們有必要研究一下。

先來看看日本的自然條件:

1,日本的海洋屬性。

日本陸地面積37.8萬平方千米,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島嶼組成。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隔海與中國、朝鮮相望,往東是浩瀚的太平洋。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千米,有許多天然良港,有充足的搞海洋貿易的先天條件。


2,日本的自然資源匱乏。

(1)多山、多森林、降水豐富,耕地不足。

日本多山,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活火山,沒法耕種只能任其森林密佈。山地佔總面積的68/100,森林面積佔了總面積的67/100。

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日本的海洋性氣候明顯,氣候溫和,多臺風、降水豐富。日本的年降水量700毫米―3500毫米。

充沛的降水量,使得日本河流水量豐富,在入海口處沖積出了平原地形。日本的耕地,就主要分佈這些狹小的沖積平原上。

耕地資源的不足,使得日本的農產品供給總是不足。即使有漁業的補充,也不能保證國內所需。

(2),礦產資源短缺。

日本的礦產資源當中,只有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但是開採起來也極為不便。所以日本的礦產資源來源,幾乎是全部依靠海外供應。


3,災害頻發。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震、火山噴發、海嘯,是極為頻繁的。小型的災害接連不斷,大型災害隔上2年、3年也總要來一次。據統計,全世界裡氏規模6級以上的地震,有20/100都發生在日本。

自然條件對日本的影響

1,自然條件對日本歷史的影響:步入文明的時期比較晚。

原生文明都是在大陸,日本這樣的島國沒有原生的文明。地理位置上的孤懸海外,交流不便,使得日本步入文明的時代比較晚。

來自中國、朝鮮的移民帶來了中國的文明,日本才有了文明的跡象。公元3世紀,日本才出現大一點的“大和國。”

日本原來叫“倭”,後來學了漢語覺得不好聽,遂改為“日本”。意思是我們在東方,離太陽昇起的地方很近。

(注:《新唐書》載:“咸亨元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此處的夏音,指的就是漢語。)

日本一直在熱心的學習中國,直到元朝忽必烈發起兩次侵日戰爭,日本的熱情才下降了。

2,自然條件對日本社會結構的影響:抱團取暖。

貧乏的自然資源、頻繁的災害,要求日本必須有行之有效的救災機制,這種機制就是“交叉持股”。這樣,即使一個地方顆粒不收,也能從其它地方得到收益,不至於在災害面前餓死。到今天日本一直保持著這種機制,許多大型日企,互相之間是持有對方股份的。

2,自然條件對日本國民性格的影響

(1)日本的實用主義。

日本的耕地少,導致食物不足。另外日本的火山噴發、地震、海嘯頻繁,如果再趕上夏季的颱風,就更是雪上加霜。

這就造成了日本人首先考慮的是怎麼生存,只要能活著,其它的都不重要。所以,日本考慮問題都是從實用出發。不論什麼辦法,只要能解決實際問題,日本人都願意徹底的接受。


唐朝,日本海軍被唐朝打敗,見識到了中國的先進和強大,就彎下腰恭敬的來中國學習。

近代日本被西方國家入侵,即美國入侵日本的“黑船事件”。讓日本意識到西方的先進和強大,於是日本又“脫亞入歐”學習西方。

(2),日本的嚴謹。

歷史上日本人生活資源不足,還要應付隨時的災難。必須把有限的資源合理的分配,才能保證所有人都能活下去,從而養成了嚴謹的性格。

(3),日本人的高度組織性、紀律性。

災害來臨時,整個社會必須象一支軍隊一樣有組織、紀律,才能保持救災的高效進行。

久而久之,日本的骨子裡形成了高度的遵守紀律的自覺性。


(4),日本人的表裡不一。

日本人多地狹,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各個家族之間、家族內的個人之間競爭十分激烈,有不死不休的勁頭。

另外,日本人居住地狹小、擁擠不堪。為了維護共同的生活環境,互相之間彬彬有禮。

所以日本人的性格里面,有一面是謙謙君子,另一面拿刀子拼命的習慣

3,自然條件對日本經濟的影響:製造業發達。

日本沒有豐富的資源,必須把手裡有限的東西做好、做精。因此,催生出日本發達的製造業。

今天,日本的各種礦產資源都依賴國際市場。日本要在國際上的產業鏈中佔有一席之地,必須對製造業愈發的精益求精,以獲得儘可能多的附加值。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是日本的自然資源短缺、災害頻繁造就了日本的強大。(本文原創,圖片、資料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日本戰後至今,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蹟,原因很多,列舉如下:


一、重視工業體系建設

日本的戰前軍事實力,得益於日本發達的工業體系,日本早在20世紀初就形成了緊隨美、德、英、法後的第五大工業強國。因此,日本非常重視工業體系建設。二戰後期,日本的工業體系並沒有完全被摧毀,工業沒有遭到致命打擊。雖然國家財力損失了25%,但是整體實力仍相當於1935年戰前的工業化水平。所以,日本的情況並非類似我們的一窮二白,而是具備了相當力量的基礎,它的鐵路運輸體系也基本完好,船廠和港口基本完好,電力基礎和鋼鐵生產能力也基本健全,日本解散、重組了財閥,組建了新的企業集團,新的非軍事化的工業經濟體系建立。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日本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經濟圈,成為了世界經濟中心之一。

二、重視科技興邦

以及對美日本的扶持,第3次科技革命的興起給日本的經濟發展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就已經嚐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作用,所以日本非常重視科技的發展,當第3次科技革命到來之時,日本緊緊抓住並且走在了科技革命的前沿。日本廣泛建立科研機構,網羅科技人才,然後再利用自身的科技優勢,源源不斷地為世界提供高端、優質的技術和產品。日本的科學技術能在短短的幾十年中得到了飛速發展,在戰敗的廢墟上,從一個科技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確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三、重視教育

日本政府和國民十分重視教育和對人才的培養,日本前首相福田糾夫曾說:“人才是國家的主體,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據說,日本宣佈投降後,第一天投降,第二天日本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開學了。當時還是藍天白雲下開學的,連教室都沒有。之後,日本可以說在教育上進行大量的投入。2017年的數字是:中國教育的投入目前佔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2.8%,日本的教育投入佔國民經濟總值的14%,是中國的近6倍,算到人均約50倍。這是什麼概念?日本通過一些列教育改革,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推動了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

四、善於學習

明治維新前日本一直向我們學習,而鴉片戰爭我們的境況讓他們感到必須向西方學習先進的制度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日本在二戰後初期,更是冷靜下來,專心從頭開始,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學習先進國家往前走。有人說:日本是世界上威名遠揚的模仿大師,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小小島國,它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經濟強國,靠的就是強大的模仿能力,因此,日本被稱為“一部包羅萬象的模仿百科全書”。通過模仿學習,日本不斷替代國外產品,迅速成為商品出口國,在國際市場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五、美國的幫助

日本經濟啟動高速發展也有它特定的外部的環境,比如說美國對日本的民主改革,使得使得戰後的日本,從法律上消除了軍國主義和封建殘餘,國民的思想徹底獲得瞭解放,發揮了無限的潛在力量。當然,在戰後初期,美國雖然對日本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主要是為了控制日本,後來從限制日本變為扶持日本,主要是為了出於美國現實全球戰略的需要。據統計,1946年至1950年間,美國向日本提供的援助和貸款金額達到了30億美元。除了資金,美國對日本的經濟軍事和政治進行了全方位的扶持,對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美國的安全保護,日本從二戰後至80年代一直沒有發展自己的軍隊,而是拿錢去發展經濟和教育了。

六、不得不接受的最後一個原因

無冤無仇的情況下,發動戰爭是為了什麼?當然侵佔和掠奪。在戰爭初期,日本天皇就制定了一個掠奪計劃,叫“金百合計劃”。該計劃於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啟動,據美國作家特林·西格雷夫和佩吉·西格雷夫的《黃金武士》記載,整個抗戰期間日本在中國共掠奪的財富僅黃金就接近3萬噸!是的,這還不包括其他貴重的金屬和玉石、文物、礦產等。有人稱: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在戰爭期間運回本土的資源、產品、珍寶以及無數的歷史文物與藝術品,是根本無法用數字計算價值的,是千億美元還是萬億美元,估計以精細自詡的日本人自己也說不清楚。可以想象,這些資產對日本的崛起會有什麼樣的作用?


【結束語】日本從戰後的一片廢墟,到1968年國民生產總值躍居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二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大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通過對這些原因的分析,這給我國一些啟示,通過不拘一格的學習,讓我們更加快速地變得更為強大。


立坤觀察


正直,誠懇,不怕死是日本人的信條,官民一致只拿薪水,不腐敗!故此強大!


靜裡水聲1


日本是美國的小老弟,連軍隊都沒有,怎麼能稱之為強?日本面積37.79萬平方公里,不及外蒙古四分之一,比雲南省還小一個北京的樣子,何以能說其大?然而,日本人民富裕安康,在國際上也是G7之一,這還不算強大嗎?不算,這不是強大而是發達!

關於日本的發達,在網上流傳著下面一個傳說

東京的GDP,總量相當於上海的20倍、漢城(首爾)的10倍、香港的7倍、巴黎的5倍、倫敦的3.5倍。

這個傳說還假借著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所的名義。下面這種說法更震驚。

1個東京=20個上海=33個北京=37個廣州=100個杭州=7個香港=10個韓國首爾=10個新加坡=3.5個英國倫敦=5個法國巴黎=7.5個德國柏林=9個德國法蘭克福。

這個傳說就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別的不說,東京都的GDP總量大致相當於兩個上海或者兩個北京的樣子。儘管一些個不明真相而又渲染日本發達的人胡說八道,這也的確說明日本是發達是深入我們心中的,要知道東京都只有上海面積的三分之一,經濟卻是她的兩倍,還多。

東京都是日本最發達的城市,僅僅是東京都的GDP數據,不足於說明人民就幸福。得看看日本全國的GDP,不要看總量,要看人均。日本2018年人均GDP3.93萬,有人說了還沒咱的人均GDP64644萬多呢?人家的GDP是美元,3.9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也就是278299元。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日本的人均如此之高,但並沒有出現兩級分化呢?日本

日本的基尼(跟比基尼無關,比基尼最初只是島名)係數只有0.285,這個基尼係數就是衡量兩極分化的標準之一。可見,在日本收入是公平的,一定程度地避免了孔子所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至於日本的預期壽命全球第一,科技、動漫、汽車、電子都引領了世界的潮流,數錢數到手軟。日本曾經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而今天日本位居亞洲四大發達國家(日韓新以)之首。都說國富民強而實際則是民富國強,尤其是是民福就更要國強了。福垊認為,日本民眾生活幸福、快樂,未來的強大是可期的。不過,這種強大,也許再也沒有軍國主義的迴流了。

日本發達原因,其實有三點:

第一、基礎好。

戰後的日本,滿目瘡痍,看起來怎麼也不算基礎好啊!日本的財團也瀕臨倒閉狀態,他們雖然沒有錢,但他們有人脈有人才,只要迴歸正本,東山再起並非難事。何止21世紀人才最重要,其實任何時候人才都最重要,甚至可以說得人才者得天下。

第二、島國危機。

日本發動戰爭,給其國內外帶來沉重的災難。一般處於逆境的情況下,人的壓力才會變成動力,國也是這樣的。當初,德國在一戰慘敗後,痛定思痛,迅速崛起。固然跟希特勒的領導有關,更跟他激起了人民的發財致富的鬥志有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福垊認為授人以漁不如激人以欲。

其實,日本除了戰爭潰敗要努力自強外,其天災頻發也是激發拼搏向上的原因。在日本臺風、地震、火山爆發,大小不一,猶如家常便飯。如果不拼搏,沒有家底的話,日本早就完了。日本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多難興邦!

第三、體制及美國原因。

日本是君主立憲制,要想調動民眾的拼搏的慾望,不僅要激發他們拼命三郎的鬥志,也要有福同享,讓他們收穫奮鬥後的成果。此外,這種體制對政客要求很高,這也決定了日本少走甚至不走彎路。應該說,日本在戰後重建過程中,美國是出了大力的。如果當初美國廢除了天皇,或者跟蘇聯、英國、法國等分割了日本,那麼日本的經濟也不會取得如此的輝煌。


福垊


一個民族的強大,是有原因的;一個惡劣環境下強大的民族,更是有原因的。

人無壓力輕飄飄,壓力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期鋪墊。日本人正是在壓力下才強大起來的。

資源貧乏、國土狹小、人口眾多、整個民族如同坐在火山口上,整天在地震頻仍中提心吊膽,危機意識世界一流,全民形成共識:不奮發,就滅亡。是壓力成全了日本民族,壓力也是民族的動力。殘疾人有些事情做得比正常人都好,生理殘缺不如常人的缺陷是其奮進的力量;窮則思變,貧窮是無數學子奮發的積極因素;國人在壓力下做好了許多事情,外國人的壟斷反而成全了中國人;人類的惰性只有在壓力下才能如冰消融。



聰明的民族常常把壓力作動力,不斷激勵著本民族奮力向前,日本正是如此狀態下的民族。


舌動非不生5406


提問者覚得自已跟日本人比起來,自已很卑微。所以,提出:日本人為什麼強大?

覚得日本人強大的,這不是第一人。以前有個汪精衛,他就是覺得日本人強大。背叛了國人,當了漢奸(汪是漢奸。這大概不會有人出來‘質疑’吧?)。

一個民族是否強大?不是看他外表,是否斯文有禮,逢人彎腰,口稱‘請多關照’。更要看他是否真懂:仁義禮智信。日本人趁中國內亂,入侵中國。幹了些什麼?中國人沒那麼健忘!日本人‘斯文有禮’地在731部隊對抗日誌士活體實驗。在華北製造的無人村,在南京的大屠殺,,忘了嗎?日本人當時可算強大吧?幾年之後呢?日本人‘屈原’怕‘蘇武’!北方四島被‘蘇武’佔了(至今不還!)整個國家被兩棵原孑彈打趴,(至今被美國佔領!)它連一個正常國家都算不上!它有多‘強大’?

提問題的人,我不知他是哪國人?但願他:不是中國人!


講也


日本強大在打敗腐朽無能的清政府,獲得大量賠款。日本弱小的艦隊打敗強大的北洋水師。這是由於清朝的腐敗葬送了北洋水師。清軍炮彈質量太差,射程不遠,威力不大,破壞力不大,才導致清軍戰力低下。更有甚至,發觀假炮彈,打出去不爆炸,還炸螳……清軍戰敗後,沒有強大後援進行有力支持,北洋水師在旅順港,坐等日本來消滅和滅亡。清政府閉關鎖國,閉門造車,不思進取,坐等失敗,坐等滅亡。清政府,思想落後保守,頑而不化,自甘墜落,自甘滅亡。清政府不思進取,無所作為,割地賠款,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成為他國附庸。自此,日本從清政府獲得大量的戰爭賠款,才是日本強大的主要原因。


中國美6220


我是源盛昌!我來回答!

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工作。嚴謹,誠實,守信,鑽研,虛心學習比自己強大的人和國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日本人不會吹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