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場疫情,我們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為什麼大家擁有了一個長達二十天的春節?為什麼各位美眉做了指甲,接了睫毛,燙了頭卻偏不出門?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一隻蝙蝠說起,小蝙蝠常年發著四十度的高燒,辛辛苦苦以一己之力封印著體內的上百種病毒,偏偏有信奉著野味大補的人將封印解除,以大補名義滿足自己的獵奇心態,是雞不好吃,還是牛肉配不上你呢?偏偏吃野味!!!這下好了,害人又害己,你說你該不該?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該種新型冠狀病毒被命名為2019-nCov,傳染源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部分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傳播途徑為人傳人,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通過接觸傳播,目前不排除糞口傳播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噴嚏和咳嗽就會將包裹著病毒的唾液傳播到空氣中,噴嚏攜帶的飛沫最遠可達8米,咳嗽攜帶的飛沫最遠可達6米。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這種病毒的受體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我們的嘴唇,眼皮,鼻腔口腔裡都有大量的黏膜細胞,這些都是病毒合適的落腳點,當病毒以某種方式接觸到你的黏膜,加上此時你的抵抗力很差,那麼不幸的是很有可能你就被感染了。

病毒的擴散時間又撞上新年,因為一年到頭好不容易有個一家團聚的時間,誰都趕在這個時間回家,人們大量遷徙和轉移,每個城市都面臨著大量人口的輸入與輸出,這也是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速度極快並且爆發的原因之一。

而且這個病毒狡猾又頑固。

有患者四次檢測才確診,並且確診病例門把手也有測出病毒核酸,甚至無外出者因為住在確診病例樓上也被感染。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這就是為什麼醫護人員在接觸感染者時一定要全副武裝,防護服口罩護目鏡,因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會中招。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儘量避免出門,不去人群密集或者密閉的場所(看新聞了嗎,父母出門打麻將被子女舉報),如果不得不出門,一定要戴上口罩,非疫情高發地區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即可。

有人在網絡上看到說N95口罩才有用,其實並不是如此,當然使用N95是最好的,沒有也不用慌張,醫用外科口罩也能一定程度地預防呼吸道感染。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大家要注意的是過長的佩戴時間致使口罩變潮溼也會影響過濾效果,如果口罩破損或受到汙染必須第一時間更換,使用過的口罩向內摺疊丟棄即可,儘量避免觸摸外層,以防觸摸到病毒。(說到口罩,21號回家的我還嫌棄樓下藥店的口罩不是獨立包裝,兩天後再下去買口罩發現賣空了,卑微且後悔,所以狠狠地買了一大桶酒精)

除了戴口罩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勤洗手,咳嗽噴嚏後、護理患者後、外出回家後都需要對手部進行正確的清潔,這裡告訴大家一個七步洗手法,敲黑板!仔細閱讀!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最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避免髒手接觸口,眼,鼻,還記不記得上面說過會接觸傳播,例如電梯按鈕屬於高頻次接觸部位,每天會有不同的人接觸,交叉感染風險高。所以外出時如果有必要性的接觸,比如按電梯、拎東西等,儘量進行簡單隔絕,比如使用塑料袋紙巾之類的產品。

至於其他的注意事項,知道大家都在家裡悶了很多天很無聊,但是也不要睡太多。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免疫力,避免身體抵抗力下降,合理作息,不熬夜,不過勞,不傳謠,不造謠,不恐慌,不聽信偏方。

(聽說有的人連雞吃的雙黃連都搶光了???人家雞得禽流感了,快點把藥還給雞!還有咋的專家叫你別出門就聽不懂呢?)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密切關注自身狀況,如果突然發熱,咳嗽,出現疑似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最後想說的是,這場疫情人們就像舉著放大鏡,發現善良的人是真善良,壞的人是真的壞,而我希望大家都是善良的人,願善良的人都平安健康。


本文數據更新於2020年02月013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封面設計:阿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