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茶」疫情下能否催生茶葉消費新生態?


「觀茶」疫情下能否催生茶葉消費新生態?

今年春節是個不尋常的開篇,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將整個社會引入到一種充滿不確定性的危急時刻。但我們相信,有黨的堅強領導,有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積累的物質資源和制度優勢,疫情必將會被我們戰勝。


目前,我們至少要面臨數月甚至更長的疫情考驗。中國茶行業將如何應對?最近已經有專業人士撰寫相關文章,為疫情下的行業發展出謀劃策。


相對於即將到來的春茶生產,我認為有必要對更長遠市場,以及市場流通與消費做細緻的研究和分析,以期未雨綢繆,化危為機。


當前中國茶產業最大的危機在渠道與消費


為共同抗擊疫情,全國上下形成共識:用隔離阻斷疫情傳播的途徑,以協助醫衛系統扭轉局面。這也是社會大眾抗擊疫情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這種生活形態的變化為茶行業帶來的最大挑戰就是渠道和消費的受阻。


「觀茶」疫情下能否催生茶葉消費新生態?

茶葉消費的最後幾米,始終是我們忽略的空間。


一是春節市場的茶禮消費和春茶消費會大打折扣。尤其今年春節提倡不走動串門、不送禮拜年,對春節茶葉消費市場是一種斷崖式的切斷。如果疫情不能及時控制的話,隨後到來的春茶市場在綠茶銷售份額中一般佔到50%—60%,其影響可想而知。


二是這種消費的斷流,會給企業資金和生產安排帶來巨大困擾。對很多茶企業來說,今年春節市場的憑空消失(即使有電商與線下平分秋色,但物流配送的首選一定是那些生存必需且量大的商品),會給企業造成春季庫存增加,資金回收和週轉緊張等困難;後續的生產安排都會受此影響,並形成謹慎觀望的心理。


所以,企業的應對準備做得怎樣可能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企業的資金實力。能夠對這次發端自湖北武漢的疫情做出準確判斷的人畢竟是少數,現在考驗的就是企業在困難面前能堅持多久的“耐力”。


疫情帶給茶行業最大的革新變量也在渠道與消費


有些行業或者業態有的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發展的雛形,只是沒有遇到激活它爆發的外部環境。具體到茶行業,近些年的市場轉型、銷售疲弱既是舊有業態、產品服務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的內在結果,也是還沒有得到逼迫性改變、革命性支撐的必然延續。


「觀茶」疫情下能否催生茶葉消費新生態?

茶葉的成功是茶葉+商業的聯姻。


茶行業在今後一個時期內,突發事件帶來的影響,我認為不在上游生產端和供應端,真正逼迫行業實現突破的會出現在下游消費端。


目前看,茶行業的產能是過剩的。2019年國內茶葉總產量接近290萬噸,同期內地茶葉銷售量接近200萬噸,加上三四十萬噸的出口,中國內地茶葉生產的供過於求是肯定的。即使今年春茶採製受阻受限而減產,替代性茶品類大體可以置換這個需求。


相反,下游消費端的空間性、現時性、社交性都將在疫情帶來的危機面前發生轉變,而這個轉變的效率與成熟度,將決定著今年茶企業的表情包是喜是憂、是樂是哭。


疫情下茶葉消費新生態會不會大爆發?


當前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形態;在這個改變面前,茶葉消費需求與形態會不會及時跟進,並催生一系列革命性變化的爆發?對此,我認為可能性很大。


「觀茶」疫情下能否催生茶葉消費新生態?

變換的雲,遮不住遠望的心!


一是電商經營已經深刻改變了茶行業。無人機配送、自動駕駛配送都已經經過試水,移動終端的便捷性和大數據技術、物流配送系統的結合,一定會給那些創新茶企業提供足夠的革新支撐和落地抓手。


二是無人零售、智能茶飲等新業態新服務將會獲得大發展。2019年曾經被我戲稱為“智能茶飲”上線元年。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地的公眾消費需求都給智能茶飲的售賣、享用提供了市場動力;同時技術集成與資金進入,已經做了充分的醞釀。唯一可能制約這個行業爆發的是施工與投放的過程會因為隔離而滯緩。但如果疫情過後,重新走上街頭的人們因為壓抑積累的消費熱情,會不會對新出現的新設備新業態從此鍾愛有加呢?今春或許是該行業一個分水嶺。


三是改變茶葉的包裝、運輸形態。疫情面前茶還要喝,而且是更加專注地喝。但散裝茶葉的暴露性既不方便,在這個特殊時期也顯得格外LOW。通過這次疫情,中國茶葉自朱元璋詔令大面積流行並延續600年的原葉沖泡會不會發生較大改變?基於“突變”理論和“4P”自洽系統的變化推測,如果品飲方式和需求改變了,產品的包裝形態等也會相應梯度改變。這或許是我的一廂情願,但目前工業領域的生產技術完全可以為茶行業做好這個嫁衣。能不能將茶行業的工業化進程推進一大步,實在有賴於業內的有膽有識之士。


四是上游採製領域的革命或許在這次疫情面前“起義”成功。茶行業品牌專家謝付亮在專文中對今春春茶採收加工憂心忡忡,這個擔憂是有道理的。已經延續多年的春茶生產季用工荒、技工荒不會因疫情而緩解,相反只會更加捉襟見肘。


中國是一片大海,風暴過後,海一定還在。


中國茶葉是棵參天大樹,疫情終會結束。但這棵大樹能否煥發新綠,選擇和變革的基因就在茶行業的每一個成員之心!


出品:中華合作時報·茶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