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是毁了教育还是救了教育?

qzuser


之前看到过这个话题,今天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说毁了教育完全是无稽之谈。说救了教育也完全谈不上,只是给一些孩子找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或者出路。


第一、衡水中学式的教育,只是我国从古至今教育的缩影。刻苦的人不一定是书呆子,但曾经刻苦和考出好成绩的人,更容易成才。

更多的人抨击衡水中学的教育,无非是认为培养出来的都是考试机器,或者书呆子,不是素质教育的产物,将来也不会有成就。

我想说,我们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很多不都是衡水中学式的教育吗?

那种刻苦那么像。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这个可比衡水中学这三年苦吧。第一位故事的主角是汉代的大儒孙敬,第二位故事的主角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

那种学习的劲头那么像。喜欢读书,想改名自己的命运从古至今皆如此。凿壁偷光的匡衡成为了汉代的丞相;囊萤映雪的车胤成为了东晋的护国大将军。

我国古代很多的名臣、大文豪等不也是通过多次科举才走上仕途之路的吗?那些人在准备科举的那几年可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什么都没考试重要,最后一个个不也成为了我们现在的所谓成功人士。

反而一个个不刻苦的,哪怕你是神童,最后也是泯然众人矣。你自己不想吃苦,有什么资格来批判一个比你刻苦、努力的人。


第二、所谓的素质教育是高中学校除了读书多设置点其他课程就能解决的吗?素质教育首先得家长先会素质教育,学校从小学抓起,而不是高中抱佛脚。

我觉得通过高中的三年改变从小不会的素质教育是不切实际的。

我觉得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从小抓起,先从父母的家庭教育抓起,然后才是学校与社会。学校如果从幼儿园到初中都做好了真正的素质教育,高中三年只学习又怎样?因为在家庭和学校的培养下,很多东西已经深入骨髓。

举个例子,说说我们中国的家长自己和国外素质教育的区别。我觉得一个孩子到底能否成功,人际关系如何,父母的教育比学校更重要。

5-8岁:中国孩子开始上培训班;美国孩子跟老爸去打棒球。

9-12岁:中国孩子继续上培训班;美国孩子放学就打球、跑步甚至健身。

13-18岁:中国孩子还在上培训班;美国孩子的肌肉开始成型。

当孩子做某件事成功后,中国家长说:“别高兴,这些东西没用,你还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外国家长则会说:“孩子,祝贺你。看,你多棒,我为你而自豪。”


第三、衡水中学只是中国教育不公和众多的贫苦人改变自己命运的缩影。

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甚至可能是那1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其他还有很多人处于相对贫苦,在衡水你考上了名牌大学,即使你不能成为那20%,但至少能比现在过得要好很多,为什么不能拼三年?如果在其他的学校,可能只能上个普通本科,和你理想的生活还是有差距的。

据了解,虽然衡水很苦,但是后期有记者采访过从衡水出去的学生,问他们后悔来衡水吗?99%的人回答的都是:不后悔。对于我们来说,除了高考没有其他出路。

也许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去看看衡水中学的微电影《绽放梦想》


六耳老师


首先我亮明:曾经我是小学老师。

接下来说,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对于均衡教学而言每个地区,每个适龄孩子都有培养成人成才的机会。

例如大家知道的有些地方其它投入高于教育,而象衡中所在的地方,以及我住的扬州宝应(宝楠国际学校)投入较多,早上顶着初露阳光上学的小学生初中生,占挤道路…晚上初三孩子过九点,高中生更忙…

对于重点大学录取的人数明显多于其它地方,我孩子省重点高中出去,现三十三了,文化研究生毕业,自认为千锤百炼!

就成长而言没经寒霜苦怎知幸福啥滋味吗?

难道快速发展不需要扎实基础吗?!

为教育大胆投入点👍!

向黑手伸向教育开战!

心疼孩子,应该的!


成亮肖隐


衡水中学教育符合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和管理员没问题!大环境如此,学校也是顺势而为,没所谓好与坏!我们楼下小学2年级每天家庭作业做完都在晚上11点以后了,挑灯夜战啊,看着都恐怖d(ŐдŐ๑)但是想进去人家学校的家长多不胜数,我看了简直觉得没让我家小孩读那所学校真是太庆幸了


大黄蜂带您看美景


我是一名大二在读生,我认为毁了/救了教育都不能够概括衡水中学的制度。

很多人眼里的衡水中学。

很多人现在对于衡水中学的印象还停留在某个学生收到衡水中学的压迫跳楼致死的新闻上,所以对于衡水中学有着先入为主的坏印象。衡水中学是全国知名优秀高中,集结了全省乃至全国的优秀高中生,他们一起在这里努力拼搏奋斗,为自己的青春贡献力量。

但是大家眼里的衡水中学就是真的衡水中学嘛?大家有没有问过衡水中学的学生对于自己学校的看法?或者说,在大多数衡水人心里,衡水是否真的只是没有感情的“高考生培养机器”?

部分衡水人眼里的衡水中学。

不久前,一名衡水学生张锡峰一篇关于青春和梦想的演讲席卷朋友圈,更是在微博上引起轩然大波。

演讲中有一些句子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他说:“以前我觉得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来了衡中我才发现,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这是衡中学子独有的,青春魅力。”,是啊,这就是衡水学生对于衡水人的看法,他们尊重衡水人,觉得他们都了不起,觉得他们都有衡水独有的青春魅力。

在外人眼里,衡水是制度森严的压制性学府,但是在衡水人眼中,衡水举办各种比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要求他们在最应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为自己的青春奋斗。衡水对于那些学生来说当然是有利的,衡水给了他们最严格的要求,但他们也收获了自己想要的未来。

的确,一提到衡水可能大家都会想到不近人情的时间表,想到数不尽的作业,但是我想如果你去问问那些因为衡水而成功的人他们会感激衡水,在自己最应该努力的时候给了他们最严格的要求。我想它可以和母亲的严格要求相提并论,总有一天孩子会感谢母亲的严格,因为那些严格成就了如今这个成功的自己。

另外,我认为目前我国还是应试教育,衡水的出现只是为了适应我国如今的教育体制。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遗憾或者是悲惨事件,就否认衡水存在的价值,说其毁了教育,也不能因为衡水的优秀学生就说其救了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大问题,不可能因为一所学校就被拯救或是毁灭。

以上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和我探讨,欢迎大家关注我。


嘤嘤皮卡丘


大家好,我是暖爸。

衡水中学是一所国内知名的重点高中,也是孕育大批人才的摇篮。

高中三年,有的人咬咬牙坚持下去了,有的人选择了放弃,也有的父母觉得是不是不该让孩子受如此严酷的教育。

在世界范围内,你可能找不到竞争不激烈的“社会”,所以孩子经历这段“苦难”不能单从负面看或者正面看,他一定有舍有得。

对于孩子还没有上高中,即将上高中的家长们,希望以下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1、12岁前,保证充足睡眠

2、让孩子多经历磨难,强大自身,不至于被高考的压力所压垮

3、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放松(提供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找到减压的方法)

4、家庭辅导室(有必要的话,可以通过一些音乐治疗等方式解压)

5、不一定非要进像衡水中学这样的重点高中,但要让孩子具备好的心态、有健全的人格和体魄、懂得沟通、知道如何减压,更学会学习。

6、培养孩子养成研究型思维,多问孩子观点是如何产生的

7、父母要陪着孩子的好奇心长大,与孩子一同寻找论证的过程

8、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9、让孩子拥有一种科学精神

具备这些能力的孩子,有朝一日一定会找到可以发光的地方。


暖遇亲子学习社区


《高考小改变,教育大发展》

郝峰涛

人的成长规律决定考试,而非考试决定人的成长:教育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兴趣和天赋。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明白人才的力量: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人是以“中心”发展为模式,以某一方面为核心发展,进而带动相关或相近方面的学习,而强迫性均科发展实际是去“中心”化,大量而无用的知识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趋势,最后连同兴趣、方向和高度一块埋葬。

论二:孩子们各有天赋和兴趣,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天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论三: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四:天才高于优科,优科高于均科,均科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本领,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优科专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所以,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均科观。天才源于天赋,优科源于兴趣,均科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教育要打破主副科、文理科、快慢班、填鸭式和应试观,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给天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高考的一小步,将是教育的一大步!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自选1-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学生优势学科的不确定性、可改变性和学科组合的复杂性,有利于打破教育功利和学科固化,弱化家长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四,学习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方向,所有强加给孩子的学习目的都是陷阱,因为孩子的未来只属于他自己!

五,学习的四重境界:知识之境――课本知识是孩子学习的全部;精神之境――精神诱导孩子进行知识学习;兴趣之境――孩子以兴趣为中心进行学习;天赋之境――孩子以天赋异禀的引导学习。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优科专才的佐证:

1,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倒是门门成绩优秀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给教师的建议》(第69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版)

2,优科的普遍性,不是坏事,所谓的天才,只是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3,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优势为中心的存在:他们博览群书,皆以优势为中心,而非漫无边际的学习知识。

4,民国大师的特点:优文科(胡适、钱钟书、季羡林、吴晗等数学很不理想);学历低(齐白石,启功,巴金,华罗庚,沈从文,梁漱溟等),在那个教育贫乏的时代却涌现了大量的人才,优科自学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5,爱因斯坦: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6,许多伟大的人物,成绩有时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龄发现方向后,才奋发有为:牛顿、托尔斯泰、冯特、丘吉尔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与其“拔苗组长”,不如静待“雨后春笋”。

7,2012诺奖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8,2014诺奖中村修二,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9,人才观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革,纵然任重道远,也当砥砺前行。

敬:

若您觉此文不错,请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


大道者至简


在我的孩子上初中之前,我一直对应试教育存在抵触情绪,甚至可以说是反感,别人周末、假期都带孩子上各类补习班,但我一直认为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而只是让孩子上一些她喜欢的兴趣班。小学阶段感觉差别不是太明显,而且我的孩子可以说是全方面发展,各方面表现都还可以。但孩子上了初中我才发现,考试分数才是现阶段决定孩子未来的关键:中考分数决定了孩子是上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进而决定孩子能否考上一所理想中的大学,或者说能否考上本科,毕竟现在一些机关单位或者企业招聘最低学历都要本科以上。我们毕竟只是社会上的普通群体,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能拿几个亿让孩子去创业。

素质教育可以慢慢来,但作为父母,敢用自己孩子的未来赌这个慢慢来吗?高中3年,别人的孩子在应试教育下分数高高在上,而自己的孩子却走在素质教育的路上分数普普通通。也许十年八年或者二十年后,应试教育的孩子未来发展没有素质教育的好,但就眼目前来说,分数决定了你能上那个等次的大学、能享受什么等次的资源。毕竟,中国的大学存在985、211与普通大学之分,本科也存在一本、二本之分,而且以前还有三本呢。


梦醒了在睡115830666


提到衡水中学,大家都知道。衡水中学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是源于学校每年重本升学率和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让人眼红。正所谓人红是非多,作为一所学校出名以后亦是如此。

由于衡水中学声名远播,经常会成为社会上讨论的焦点话题,也成为一些学校争相效仿的榜样,但也不乏出现一些负面的声音,认为衡水中学的存在,就像外来物种一样,打乱了教育平衡,对有些学生不公平;因此有人说衡水中学的存在毁了教育,也有人说是救了教育。

不过,还是有更多的人为衡水中学竖起了大拇指,认为全国其它学校应该学习衡水中学管理模式。作为1951年建校的衡水中学,如今已经接近70年,可是真正走进大家视野是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最近这几年,随着互联网业的崛起,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而且越来越便捷,每天打开手机就能了解全国各地的新闻动态,衡水中学的有关信息也开始源源不断地被推送到大家的眼前。

衡水中学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关注。大家关注衡水中学,重点关注的是学校类似于军事化管理的模式和每年高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19年,河北省高考成绩发布后,我们看到:理科700分以上的考生,全省才27人,衡水中学就独占了23人;文科678分以上13人,衡水中学占了8人。由此可见,衡水中学的高考战绩有多么显赫。

这时,有很多家长就会感慨,如果自己的孩子能上衡水中学读书,是不是也一样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最起码在其它学校读书考个二本,假如换成在衡水中学读书有可能就考上一本。家长这样想,也有道理,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真的很大。

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家才对衡水中学的存在是毁了教育,还是救了教育展开激烈的讨论。事实上,衡水中学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潮下,这种类似于军事化管理,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管理是让学生沦为考试机器,可是全国学生都在为考试而战,有哪个学生又可以脱离考试呢?高考的指挥棒就是考试,考试既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又是公平竞争的一种手段。

如果不考试,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也就没有了动力,人才选拔上也会出现更多问题。自古以来,考试都是选拔人才的最好方式,所以作为学生不可能脱离考试。既然要考试,学生只有努力学习,储备更多的知识,才能考出不错的成绩,才有机会上更好的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也是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衡水中学才会应运而生,如果没有这种类似于军事化的管理,衡水中学也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我们常听一些专家说,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孩子智力相同的情况下,高考获胜的关键就落在了学生是否学习的问题上。

可是,孩子真正可以放手独立学习的毕竟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都需要外力强化学习,所以衡水中学这种管理模式正好补上了孩子的短板,让孩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从这一点上看,衡水中学救了教育,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衡水中学去读书。

另外,之所以有人认为衡水中学毁了教育,主要还是体现在河北省省内,因为高考是省内竞争,全国的大学针对各省的情况拟定招生计划,高校录取人数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衡水中学的学生普遍分数较高,竞争力更强,很多国内名校名额都被衡水中学的学生争抢过去了,作为省内其它学校的学生就减少了上名校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衡水中学似乎又毁了教育,让教育出现失衡现象。

不过,看问题我们还是要客观一些,如果只针对衡水中学的管理和取得的成绩,就说是救了教育或毁了教育自然是片面的。大家有一点要看到,全国各地学校办学水平本身就存在不平衡,就像省重点、市重点存在差异,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存在差异一样,全国大学一样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化越小,也就说明教育趋于平衡了。

所以,在当前教育体制下,衡水中学的存在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我们其它学校有效仿的价值和必要。作为衡水中学的学生,他们并不是考试机器,他们也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只不过他们节奏更快,时间利用率更高,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他们首先赢在了起跑线上。



博雅少年杂志


我认为衡水中学救了教育。

我是一名教师,就现在的评价机制来说,衡水中学救了教育。正是衡水模式为中国教育提供了一种思路。读书不苦那是假话,衡水中学就是读书苦的一种具体生动的诠释。

应试教育不是贬义词,有些人揪着应试教育不放,认为应试教育有罪,我国的教育最根本问题不是应试还是素质,而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时间太短了。想想看,从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给过教育多长时间呢?事实上,真正的全民教育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普九之后。我们应该用感恩的心态来看教育所走过的路,应试教育是最优化的全民教育方式,没有之一。

素质教育高大上,但不实用啊!不可控因素太多太多了,不通过应试教育来评价学生,那么,公平性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衡水中学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一种思路,所以,我认为是救了教育。







李继明


一个小小的衡水中学能够毁之教育,简直可笑。

虽然千里之提可能溃于蝼蚁,毕竟蝼蚁是毁之恒久,毁之不止。

而衡水中学呢?至少为读书而进步,虽管理之严格,成绩之斐然,然而终将是为培养人才之典范而去。

衡水之孩,拼搏之精神;衡水之师,何不是专心之师;衡水之精神,当不是自力更生之精神乎?

当万品皆美,而不独美于书独,便无衡水之辩!

故,衡水不是蝼蚁,而千里之提依然巍峨如初,何来毁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