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有一支300人精锐部队,实力不亚于关东军,下场如何?

林也程


伪满洲国时期,溥仪在日本人的监视下确实建立了一支只效忠于他,且不用受关东军指挥的护军亲卫队。但是溥仪的这支护军的战斗力跟关东军完全不能比。后来这支护军也是在关东军的设计陷害下,被迫解散的。



伪满时期,溥仪不满关东军对他的压制,便在关东军的允许下,自掏腰包组建了一支由满蒙武士组成,效忠于他的护军。

首批组建的护军共计三百余人,以溥仪禁卫军的身份驻守在伪满皇宫内。这三百人都有受过特殊训练,武艺超群,战斗力非凡。溥仪将他们分成三队,每队一百人,外加正副班长、排长、队长。每个士兵配备一支日军用的三八大盖,还有一支短枪盒子炮,以及一把刀。另外每队还配备一挺轻机枪。

后来,溥仪见关东军对此没有干涉,便扩大了护军的规模。截止至1937时,这支护军部队的人数增加到了六百人,编为两营。

护军规模扩大后,引起了关东军的警惕,于是关东军便开始想方设法下套,逼溥仪主动交出护军的指挥权。


经过关东军高层的一番设计后,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即1937年6月底的一天,关东军策划了一起事件,并以此事件为借口,逼迫溥仪裁撤掉了自己的护军。

这起事件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

那是一个周末。护军轮班休假,有四名护军士兵相约到长春的大同公园(现在的长春儿童公园)游玩。

到了公园后,他们见很多人都在公园的湖里面划船玩,便也想花钱租了一条游船,到湖上泛舟游玩。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游船管理人员扯各种理由就是不让他们租船。他们追问管理员凭什么,管理员始终不说原因,就是不让他们租船。

由于当时很多人都可以租船,管理员却只针对中国人,这可把四名护军士兵气惨了,认为管理员歧视他们,与其吵了起来。(管理员是朝鲜人)

然而这一吵就中了关东军设计的陷进,导致后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发生。


就在四名护军与朝鲜管理员吵架时,一群喝醉了的日本酒鬼偷偷围了过来。这群日本酒鬼不分青红皂白,也不问缘由,直接就对四名禁卫军动起手来。

刚开始,四名护军还想忍下这口气算了,毕竟当时的伪满洲国,日本人是爷,他们的伪皇帝溥仪都惹不起,他们哪惹得起?并且他们不想给溥仪找麻烦。

但是,他们不想惹事,那几个日本醉汉却存心想惹事。有一名酒鬼咄咄逼人,操起啤酒瓶砸在一名护军士兵头上。

酒瓶砸人,这个事情性质太恶劣了。四名护军忍无可忍,便将砸人的日本醉汉一脚踢进了湖中,然后对其他几个醉汉一通殴打,全部打倒在地。

打完架后,四名护军准备离开。然而这一切早被监视了,就在护军跑路时,一小队日本关东军宪兵围了上来。

护军看到关东军宪兵来了,一开始还以为能跟他们讲理,毕竟宪兵是讲军法的。但是这群日本宪兵很奇怪,上来不讲军法,而是也跟那群日本醉汉一样,直接动手就打。

四名护军刚挨了一顿打,现在又挨打,心里非常不痛快,便直接跟宪兵打了起来。在群架过程中,数名关东军宪兵被打伤,一条军犬还被踢死。随后,四名护军匆匆离去,回到了伪满皇宫。

前面说了,这起事件是日军精心策划的,所以护军跑回伪满皇帝不久后,关东军的大批人马就杀到了皇宫的外面。

当天,溥仪就接到了日本关东军宪兵队打来的电话,要求把参与打架的几名禁卫军送到宪兵队“问问经过”。

溥仪不敢得罪日本人,只好照办。参与打架的护军被送到日本宪兵队。而日本宪兵也遂即对参与打架的护军展开严刑拷打。

一开始,溥仪以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打架斗殴事件,他派人给关东军赔礼道歉,这事应该就能了解了。但是,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当天晚上,关东军派给溥仪的顾问吉冈安直向溥仪转达了关东军宪兵处对四名护军的审问结果——四人都是反满抗日份子。

溥仪一听,当时就被吓坏了,毕竟打架斗殴和反满抗日的性质差别大了去了。抗日的帽子是不能随便扣的。于是,惊魂未定的溥仪向吉冈安直苦苦哀求,请他帮自己解决这件棘手事。


一开始,吉冈安直当场各种推诿,说这个事情不好办。但是他突然又话锋一转,说溥仪只要能答应他三个条件,他保证可以帮溥仪摆平这件事。

这三个条件是:撤护军队长,并由关东军指派新队长;将参与打架的护军赶出满洲,永远不得入境;派人向被打的日本宪兵当面道歉,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这三个条件对溥仪而言,后两条都好说,最要命的是第一条。因为护军军的各层领导都换成了日本人,那么这支护军的领导权就落到了日本人的手里,他自掏腰包,苦心经营几年的心血便化为了泡影。

溥仪不是傻子,从护军给他的事件经过描述和吉冈安直向他提出的条件中,他隐隐猜到了这是关东军设的计,其目的就是剥夺他对护军的控制权。

然而,溥仪猜到了关东军的心思,最终也不能改变什么。他只是一个傀儡,没有任何实权的傀儡。


关东军接手护军之后,果不出其然,第一步就压缩了护军的编制,连番裁员,导致这支六百人的队伍,规模越来越小,到日本投降前,只剩几十人。

并且,关东军还改变了护军的职责范围,之前护军只向溥仪效忠,驻扎在皇宫内。关东军接手后,护军改成了“皇宫近卫军”,不再专门保护溥仪一人,而是保护皇宫。驻扎地也从宫里转移到了宫外。

对于这个变故,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有过当时的心理描述:“从前我为了建立自己的实力,曾送过几批青年到日本去学陆军,不想这些人回来之后,就连溥杰在内,都由军政部派了差,根本不受我的支配。现在作为骨干培养的护军已完全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便不再做这类可笑的美梦了。”


Mer86


题主说的应该是溥仪手下那支三百多人的护军,不过这支部队既不能算精锐,实力也差关东军十万八千里,要说这些人最后的下场,当然是全部离开了溥仪。其中几个头目,比如名气最大的康德保镖霍殿阁,对溥仪失望后辞职到天津隐居,没过几年就积愤成疾,郁郁辞世。

曾担任统领的蒙族上校郭文林,于1938年9月被调任,参与了对苏诺门罕战役,凭借对关东军的卖力表现,一直晋升伪满第十军管区中将司令官,在日寇穷途末路后,郭文林于1945年8月11日反正,袭击了部队内的日军军官,向苏军投降,加速了日本军队在呼伦贝尔地区的崩溃。

护军的实际管辖人,溥仪的心腹佟济煦,满族镶黄旗人,在护军事件发生后,被行政处分,改任溥仪的近身侍卫长,于1942年退休,1943年病逝。

这要从溥仪初到长春的时候开始说起。

溥仪从天津到达长春后,虽然完全在日本控制之下,但在开始日本人多少还是给溥仪一点面子,溥仪在某些事务上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一些事情,这支护军就是那时候的产物。

要知道,溥仪带着土肥圆贤二的承诺来到东北,土肥圆是这么对他保证的:日本一定会尊重这个国家的领土主权,一切都可以由你自主。并且保证用武力援助溥仪,请他放心。但溥仪万万没想到的是,来到东北以后,日本要帮助他成立的不是大清国,而是而是包括满、汉、蒙、日、朝多个民族组成的“满洲国”,这与溥仪的设想相差极大,然而在日本的压力下,溥仪不得不答应条件。

由于手中几乎没有一兵一卒,心怀不满的溥仪开始设法组建忠于自己的力量,班底是他从天津带去的十几名保镖,这些保镖都是练武之人,其中不乏当时的武林高手,比如有名的霍殿阁。以这些人为班底,溥仪私下拿出钱财,从北京、蒙古等地招来了以满族和蒙古族为主的三百来名青年,其中不少是前清遗老和满蒙贵族的子弟亲属,他甚至还挑选了十个人去日本士官学校留学,以备日后之用,其中包括他弟弟溥杰和妹夫润麟。

溥仪将招来的三百多人编为三个队,配备了步枪、轻机枪等武器,但也仅此而已,并没有重机枪和大炮等重火力,在训练上,由忠于他的蒙古族伪上校军官郭文林统领,队长等职务也都由亲信担任,按照正规陆军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

不过没多久,一次护军假期出营游玩的时候,在公园内与日本人发生了冲突,护军不甘受辱,踢死了日军放出的警犬,甚至打伤了其中的关东军参谋。回到宫内,就遭到日军逮捕,严刑审讯,护军人少,没有实力反抗,只能被日本人凌辱。

此事发生后,溥仪在日本人压力下撤换了负责人,并把参与者驱逐出境,并向关东军道歉,企图息事宁人。日军当然不会满足,先是收缴了护军的步枪机枪,只配给手枪,然后把所有军官换成日本人,最后把士兵逐步替换掉,这支护军就此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小院之观


这个事情还要从1934年说起。这一年,溥仪在长春正式举行登基典礼,改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满洲帝国,改元“康德”,同时兼任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

溥仪在登基成为皇帝后,一是为自己的安全考虑,二是想摆脱傀儡的身份,所以就开始筹备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于是,溥仪就从蒙古、北京等处共招来约三百名身体强壮的八旗子弟,同时他还将从天津带来的十几名武功高强的“保镖”也编入其中,从而组建成所谓的“护卫军”。

这支护卫军总共分为三队,每队士兵102人,外加正副班、排、队长数名,合计共300余人。虽然规模不大,但装备却非常精良,每个士兵都配备一支三八大盖步枪、一把匣枪,及一把特制的大刀,另外每队还配备有至少一挺轻机枪。

并且,这支护卫军个个都是武术高手,尤其是原先那十几位保镖,都是八极拳顶级高手,他们的领头人,是晚清著名武术家、中国八极拳第六代宗师霍殿阁,号称是“清末第一保镖”。



最初,日本人对溥仪身边的这三百名护卫军并未在意,但时间一久,日本人发现这些护卫军严重影响到他们控制溥仪,于是便开始想方设法打击这支护卫军。很快,便发生了所谓的“满铁附属地”事件。

当时,溥仪派这支护军到车站迎接父亲载沣,结果遭到日本关东军的抗议,他们认为按照协议,除日军以外的任何武装不得进入铁路两侧的“满铁附属地”,因此,护军进入车站是严重的犯规行为。

于是,他们便以此为借口,开始对溥仪这支护卫军进行裁处。他们先是将护卫军的大刀全部给收缴,不允许护军再使用大刀。接着又找借口将护卫军的三八大盖枪、机枪、小钢炮等大件武器都给收缴,只准每人随身带一把小匣枪。

与此同时,护卫军站岗守卫的范围也日渐缩小,先是缩小到只守卫中和门以内,接着日本人又取消了西花园炮楼和其他两个护军哨位。

最后,竟连卫中和门也不用护军看管,只留给护军一个缉熙楼及其周围一小块地方。同时,日本还不断派遣剑道、空手道、柔道高手挑战护卫军,但好在都霍殿阁等人给击败。



日本人对护卫军的这种种打击,让护卫军都感觉非常不满。于是,便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大同公园事件”。

这是在1937年6月27日,当时20多名护卫军正在大同公园游玩,恰好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民生部的日系官员等200余人也在公园内开运动会、野餐。

这时五六个喝醉酒的日本人走到这些护卫军面前,其中一人不问青红皂白,对着某个护军上手就是一巴掌。这名护军虽然气愤,但也没有还手。于是,其他日本人以为护军好欺负,便一起动起手来。

被打急了的护军忍无可忍,便开始还手,其他日本官兵见此,便全部一拥而上,于是双方开始大规模的群殴。虽然,日军的人数远远多于护卫军,但因为这些护军都会一些拳脚功夫,所以尽管人少,仍把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不仅踢死一只日军军犬,还打伤日本少校1人、日本关东军参谋2人,日本宪兵数十人。

但可惜的是,护卫军虽然以少胜多打了“胜仗”,但却也闯下大祸。“大同公园事件”发生当天,日军就将参与打架的这20名护卫军逮捕入狱,然后对其严刑拷问,还给护卫军硬扣上一个“反满抗日”的帽子。

接着,日本关东军以护卫军涉嫌“反满抗日”为借口,开始大规模的逮捕护卫军,溥仪见此,只好不断向日本高层求情。最后,护卫军被迫全面整改,两名护军排长和十多名护军队长都被赶出伪满机构,护军各层领导也都换成日本人。

其后,日本又不断对护卫军进行裁员,最终将其编制缩小到十人以内,改称“皇宫近卫”,仅仅只负责溥仪的人身安全,其实也是对溥仪进行监视。至于原先由护卫军所守卫的地方,全部由日本宪兵接替。自此,这支由溥仪精心打造的300人护卫军,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我是赵帅锅


这300人的精锐部队,名义上是溥仪的“护军”。其实,是溥仪暗地里培养出来的军队骨干!里面的每一位士兵,都是按照军官的标准进行训练!

这只护军正式成军于1934年,溥仪正式在伪满洲称帝哪一年。其兵员主要来自三部分:从天津静园带来的旧护卫,这些人多是沧州子弟,原来是大内侍卫;从原来的东北军挑选的一些精锐士兵;以及,从京津和内蒙地区选拔的青壮年。

这些人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本身体格就好。另外,溥仪还从沧州聘请了“十大武术名人之一”的霍殿阁,为护军武术教官。这些护军士兵单兵战斗力真不是一般关东军能比的。在武器装备上,伪满洲“军政部”受关东军控制,不听溥仪皇帝的,不给溥仪护军装备。溥仪只能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购买武器装备,供养护军的一切开支。所以,这只护军就是溥仪私人部队,跟伪满洲政府其实没什么关系。

溥仪自己建立私人军队,让关东军很忌讳。关东军策划了一场斗殴,以此为借口裁撤了溥仪的护军。在一个星期日里,护军的几个士兵到大同公园游玩。(溥仪曾去这个公园游玩,结果,被关东军抓回去了。自此以后,溥仪基本上再也没出过门。)管理公园的朝鲜人不买票给护军,引起双方冲突。在此时,埋伏在周围的日本便衣带着狼狗对护军士兵进行殴打。不过,护军“武艺高强”,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痛揍了日本人和朝鲜人,并把那只狼狗也给打死了。

事后,关东军宪兵冲进护军营地,抓走了打架的护军。日本人对护军士兵进行严刑拷打,并逼迫他们裸体跳舞取乐。最终,在日本人逼迫下,护军承认有“反满抗日”的计划。

事后,溥仪害怕了,让警卫处处长兼护军总队长佟济煦亲自去给日本人赔礼道歉,并“阉割”了护军。护军总队长换成了日本人;将参与打架的护军士兵逐出东北;并缩减护军编制;护军所装备的长枪一律被日本人收缴了,只留下几把手枪。

就这样,溥仪想建立自己军队的梦想,被扼杀在摇篮里!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这300多人的护卫队是溥仪妄图复国的资本,装备精良,单兵作战能力也很强,曾打的关东军士兵满地找牙。


1932年,末代皇帝溥仪在日本关东军的扶持下成立了伪满洲国。虽然再次当上了皇帝,但溥仪深知他只不过是日本人的傀儡而已,在伪满洲国的地界还是日本人说了算。

溥仪的梦想是堂堂正正地复辟大清,为了早日摆脱日本人的控制,他以“需要护卫”为名组建了一只300多人的精锐部队。

为啥称它为精锐部队呢?首先,这支队伍是由溥仪的保镖,武术大师霍殿阁的得意弟子们为骨干组建而成,其余人员都是满清贵族子弟。

并由霍殿阁亲自担任少将武官,教授他们武功和刀法,可以说近战水平非常高。


其次,溥仪把这支队伍是按照精锐军队的标准打造的。他把护卫队分成3个连,每个连一名少校连长,下辖3个排。一个排下辖3个班,一个连共计115人。

全连士兵标配是一支三八大盖步枪,一把匣子枪,每人一把特制大刀。另外,每个连都配备轻重机枪等重武器,这装备比当时的日本关东军配制还要高。

另外,光这些还不够,溥仪的理想很宏大,他在《我的前半生》中曾说过:“我当初送溥杰他们去日本陆军学校学习,是想借此培养自己的军事骨干。

为建立自己所掌握的军队做准备,我这300多人的队伍全部都是按照军官标准训练的。”

从组建护卫队的规划上来看,溥仪还有点军事头脑,但他政治上却十分幼稚。很快他就因为护卫队的事和关东军闹了矛盾。


有一次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去拜访溥仪,溥仪为了显示皇家威仪,安排了护卫军扛着大刀列队欢迎,这可把武藤信义吓了一大跳。

溥仪到底想干什么呢?日本人产生了警惕,于是在武藤信义的“建议”下,大刀被没收。

溥仪的老爹载沣去东北看望儿子,“太上皇”要来,自然不能怠慢,溥仪率领全副武装的护卫队去车站迎接。

结果和车站的日本士兵发生了冲突,这更加引起了关东军不满,于是他们就想找机会解散这支护卫队。


1937年6月27日,有20多名护卫队员到新京大同公园游玩,恰好那一天也有不少日本士兵在公园游玩。

当护卫队员准备下水划船时,被公园管理人员以各种理由反复阻拦。这帮小伙子就火了,凭什么日本人能划船而他们却不能?

正当他们理论时,狗仗人势的管理员突然拿起一个酒瓶,砸向一名护卫队员的头。结果瓶破了,而头没事。管理员吓傻了。

小伙子们忍无可忍,只得动手。很快日本士兵都围过来加入了混战。这20多个护卫队员不亏是练家子,面对人多势众的“倭东瓜”毫无含糊,打得他们满地找牙。


在伪满洲国敢打鬼子,那绝对是个大新闻,而且是以少胜多,简直是个超级劲爆的新闻。很快公园聚集了很多围观群众,不过也引来了牵着狼狗的日本宪兵。

随即日本宪兵和狼狗也加入了混战,护卫队员们踢死一条狼狗后,才发现不妙,此时已有200多个“倭冬瓜”。于是赶紧“扯乎”,经过一番激战,护卫队员们全身而退。

这可让日本关东军丢人丢到姥姥家了,但同时让日本人找到了解散护卫队的理由。

这本来是日本人的过错,但溥仪压根不敢找日本人理论,霍殿阁一气之下也辞职离去,至此溥仪的“军事复国梦想”破灭了,彻底沦为了日本人的傀儡。



花木童说史


晚晴时期,溥仪当时也意识到自己必须未雨绸缪,建立一支精锐部队来随身保护自己的安全,这支精锐部队就是溥仪身边的“禁卫军”。

“禁卫军”最早是由八旗士兵组成的,清朝末年组建的禁卫军虽然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组建的,但这支皇帝亲君的装备和体制全完全不一样,他们全部效仿德国普鲁士军队,等于就是一支现代化护卫队。

战斗力强悍的精锐部队

清朝这支精锐部队的组建其实还是和醇亲王载沣有关,他曾去欧洲访问,当看到德国先进的部队后,便提出组建一支精锐的部队来随时保护溥仪的安全。

溥仪经过考虑后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于是便让载沣着手办理,原先是准备编一个师出来,所选的士兵由满清八旗后裔、蒙古部落、河北、山东的汉人组成。

在组建好这支部队后,他们享受了工资最高、装备最好的待遇,仅仅300人的部队里面就配了多挺马克沁重机枪。

因为其组建是为了保护溥仪的安全,所以这支部队其实是由载沣统一指挥管理,一旦朝廷出现动乱,不求这支部队能力挽狂澜,但求能保护溥仪性命。但在史料中看,直到清朝灭亡,也没见过这支部队有什么作为。

精锐部队究竟遭遇了什么?

清朝灭亡时,这支部队并非不能战斗,而是当时的局势和领导者出现了问题。武昌起义后,国内的局势变动非常快,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15个生都相机宣布脱离管理而自立。曾经庞大的清朝因为无法掌控当时的局势,而让溥仪自身也变得摇摆不定。

此时的载沣很想调动这支队伍,但后来他发现自己无法调动,因为当时的袁项成竟然早已买通好这支队伍了。袁项城跟他们讲,如果你们继续维护溥仪就无法天下太平,现在局势变动的厉害,如果你们不反抗,清朝就能转危为安。

聪明的袁项城在说服这些人后,就派人去南方与与革命军谈判推翻清朝的事宜,因为他知道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有多强,能够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才是最完美的结局方案,而他是必须要当大总统的。

部队领导权“转送”袁项城

此时的载沣很想调动部队感动袁项城,但部队并没有任何动作,而此时因为事情太多载沣无暇管理部队,所以真正的领导者是溥仪的叔叔。谁知道此人胆小如鼠,他害怕打战,于是便向袁提出辞去这支“禁卫军”的统领一职。

袁高兴坏了,立刻任命冯国璋为这支部队的统领,至此清朝最后一支强大的精锐部队就这样拱手让人了,从部队的组建到结束,溥仪就没亲手指挥过这支部队,也是够悲哀的。

袁项城在于南方谈妥后就开始逼溥仪退位,但这支部队毕竟是清朝皇家建立的,说没感情也不可能,一时间有政变的态势。

冯国璋见此,编队他们说到,江山易主后你们的房子、财产都会原封不动,并且现在的待遇也不会变动,在冯国璋的一番话下才稳住了军心。这些士兵也因此跟着冯国璋卖命,在整个清朝灭亡的过程中,竟然没有一人为清朝的覆灭而开一枪。

在冯国璋死后,这支部队虽然战斗力强悍,但因为忠心与冯国璋,没人敢要他们。直奉大战后,这支部队直接投降了直系,再后来这支部队经历改、编、撤的过程中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大国布衣


溥仪虽然是一个傀儡皇帝,可是他也不傻,他也知道自己之所以处处受制于人是因为自己手里没有枪。

所以,他实际上一直在幻想着打造一支属于他自己的军队,对于这一点,他倒是和他爹载沣很像。

1901年载沣被德国人指定为清政府代表赴德国道歉谢罪,载沣在德期间,看到了德国皇家近卫军,顿时为之震撼,德国之所以这么强,在于它的军队强,德国皇室之所以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于它的近卫军强。

载沣也自此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将来一定要为爱新觉罗家编练一支如同德国皇家禁卫军一样的只忠于皇室的军队。

于是,便有了禁卫军。

1931年,日本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张家的少帅一则因为年轻,二则被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给吓惨了,所以日本人一打过来,他便灰不溜秋地夹着尾巴跑了。

张家少帅一跑,东三省自然便等于是拱手让给了日本人。日本人拿到了东三省后,为了最快地控制这块地盘,让它能够最快地“返利”,决定给它找一个既有足够高的影响力,又能够名正言顺的“主人”,说白了也就是溥仪。

满清发家于东三省,所以东三省也被视为满清的老巢,自入关后便对关东实行了封禁政策,几乎不允许关中的汉人去关东谋生,这也是清末出现“闯关东”这一人口迁移现象的原因。

不过,满清皇族即便在清朝灭亡后,对关东仍然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所以,日本人想要在东北扶植一个傀儡政权,溥仪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日本人实际上一开始是让溥仪到伪满任执政,但是,溥仪一心想要复国称帝,所以和板垣征四郎磨了很久的嘴皮子,这才换来了日本人的松口——所谓执政,不过是过渡而已,将来在成立议会之后,通过宪法恢复帝制。

这算是溥仪和日本人的一个约定,他一见日本人答应了,便又激动又开心又忐忑地跟着日本人去了东北,当起了伪满洲国的执政。

溥仪当了两年的执政之后,终于于1934年3月在日本人的扶持下登基称帝,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溥仪只是一个傀儡。

载沣也曾直言不讳地说溥仪只是日本人的一个“儿皇帝”。

当然了,溥仪也早防着日本人会将他架空,让他当一个乖乖听话的傀儡皇帝,任何一个之上正常的人都能够想到这一点,溥仪的政治视野、能力和手腕虽然不如载沣,可到底也能够看得明白这一点。

所以,他也和父亲载沣一样将着眼点放在了“军队”这两个字上,只有手上有一支拿得出手的军队,他才能够不受日本人的控制,才有机会恢复祖宗的江山和荣光。

于是,溥仪自己掏钱培养和训练了一支所谓的“护军”,是听命于他的私人警卫部队。

对于为什么会训练这支三百人的护军,溥仪晚年也坦言:“我当初建立它,不单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跟我当初送溥杰他们去日本学陆军的动机一样,想借此培养我自己的军事骨干,为建立自己所掌握的军队做准备。”

溥仪一直想要拥有一支自己的军队,所以他不断地送人去日本学习专业的军事知识,与此同时,还利用训练护军的机会培养自己的心腹亲信,以便将来他建立军队后能够将他们当成中下层军官撒到军队里。

为了保证将来把护军撒到军队后,能够让他们发挥作用,他对这支三百人的护军的要求也很高很严格,用的是培养军官的标准去训练他们。

溥仪对这支三百人的护军也很满意,被他视为将来复国的基石。

但是,护军统领佟济煦却充满了担忧,他心神不宁地对溥仪说:“咱们的护军,好像很遭关东军的忌。”

溥仪当然也明白佟济煦的担忧,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日本人不要打护军的主意。

不过,后来发生的两件事还是让护军没有逃过被日本人彻底打压这一劫。

1936年,溥仪在将自己的妹妹韫娴许配给伪满洲国兴安北分省生长凌升的儿子后不久,日本人便突然逮捕了凌升,然后处决了。

对于溥仪为什么将妹妹韫娴许配给凌升的儿子,目的显然路人皆知,自然也为日本人所忌,日本人怎么可能允许他拉拢别人,从而培养自己的势力?

所以,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在凌升被处决后没多久便去见溥仪,然后说了句:“这是杀一儆百,陛下,应该杀一儆百。”

植田谦吉“杀一儆百”这四个字,吓得溥仪连续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植田谦吉的话摆明了是在告诉他,你要想活命,那便好好当你的傀儡皇帝,别想弄什么小动作,更别想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势力。

否则的话,溥仪只有一死。

这也是日本人对溥仪企图建立自己的势力的警觉和防范。

1937年,护军的几个士兵闲着没事去逛大同公园,结果因为朝鲜人不肯卖票给他们而和日本人起了争执和冲突。

护军的训练包括学习武术,所以这几个士兵一和日本人、朝鲜人动手,便将对方揍得七荤八素的,连日本人豢养的一条狼狗也给踢死了。

日本人岂会吃这个亏?日本宪兵队直接开了卡车到护军将在公园狂揍日本人和朝鲜人的几个士兵给强行带走了,护军敢怒不敢言,溥仪也不敢放一个屁。

日本人则借此机会向护军下手,他们向溥仪提出了几个条件:

一是要求管理护军的佟济煦当面向被打的日本人赔礼道歉。

二是将在公园狂揍日本人的几个护军士兵逐出伪满,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三是缩减护军的编制,本便只有300人,再一缩减,还剩多少?同时,收缴护军的长武器,只允许使用短枪。

四是解除佟济煦的警卫处长一职,由日本人接任。

佟济煦是谁的警卫处长?是溥仪的!日本人免除了佟济煦的警卫处长一职,让日本人接任,这等于是由日本人接管护军,对溥仪实行监视!

这么一来,溥仪的护军便没了,他想通过护军培养中下级军官的想法也胎死腹中了。

所以,后来溥仪颇为感慨地说了一句:“我的建立实力的梦也不用再做了。”


宁糊涂


溥仪在东北做傀儡皇帝的时候确实有三百人左右的私人武装,历史上称之为伪满洲国护卫军。

不过,溥仪组建护卫军,拥兵自立的谋划很快就被日本军方发现,立即找借口把这支部队全部解散和缴械。

为了让溥仪死心,最后还把缴械的武器还给溥仪,可以说是羞辱,“恢复祖业”的美梦就这样残酷的破碎了,从此溥仪只能一心一意的做起了傀儡皇帝,受人摆布。

1.护军的组建

伪满洲国护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溥仪在天津静园时的护卫队,这支护卫队主要由溥仪的亲信组成,有三种来源,一是八旗子弟,二是蒙古贵族和汉族遗老子弟,三是在天津时的护卫队班底。

这些人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除了必要的身体条件外,还必须绝对忠于自己。武器装备也都是溥仪自己提供,可谓精良,轻重机枪一应俱全,除了接受日常的军事训练之外,还邀请武术名家进行武术专项训练,所以这支部队虽然人数少,但是战斗力很强。

2.伪满洲国的护军

伪满洲国的护军已经初具规模,改称禁卫步兵团,达到800多人。团部设在宫内府,下辖护军和翊卫军,共三个大队,负责伪宫廷的警卫安全工作。

在伪满洲国时期,军事上关东军绝对不会让溥仪染指,因此溥仪要想掌握军事权力可谓步履维艰,但是溥仪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通过掌握自己的宫廷禁卫军,层层扩大自己的军事权力。

3.大同公园事件

大同公园事件的发生为日军解除这支禁卫军的武装提供了借口,1937年6月27日,护军第一、二两队放假,一部分人结队去大同公园游玩,熟料与醉酒的日本浪人发生争执,最后演变为集体群殴。由于护卫军有武术功底,占了便宜就跑了。但关东军不依不饶,要溥仪交人,最后不得不妥协。

后来这支部队规模不断被压缩,人事权也彻底被关东军把持了。1939年,警卫处被撤销,溥仪也只好听之任之。伪满垮台后,当然是“树倒猢狲散”。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秦右史


溥仪有一支300人精锐部队,实力强大,下场如何?进来看看吧! 溥仪在东北做傀儡皇帝的时候确实有三百人左右的私人武装,历史上称之为伪满洲国护卫军。不过,溥仪组建护卫军,拥兵自立的谋划很快就被日本军方发现,立即找借口把这支部队全部解散和缴械。为了让溥仪死心,最后还把缴械的武器还给溥仪,可以说是羞辱,“恢复祖业”的美梦就这样残酷的破碎了,从此溥仪只能一心一意的做起了傀儡皇帝,受人摆布。 1.护军的组建 伪满洲国护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溥仪在天津静园时的护卫队,这支护卫队主要由溥仪的亲信组成,有三种来源,一是八旗子弟,二是蒙古贵族和汉族遗老子弟,三是在天津时的护卫队班底。这些人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除了必要的身体条件外,还必须绝对忠于自己。武器装备也都是溥仪自己提供,可谓精良,轻重机枪一应俱全,除了接受日常的军事训练之外,还邀请武术名家进行武术专项训练,所以这支部队虽然人数少,但是战斗力很强。

2.伪满洲国的护军 伪满洲国的护军已经初具规模,改称禁卫步兵团,达到800多人。团部设在宫内府,下辖护军和翊卫军,共三个大队,负责伪宫廷的警卫安全工作。在伪满洲国时期,军事上关东军绝对不会让溥仪染指,因此溥仪要想掌握军事权力可谓步履维艰,但是溥仪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通过掌握自己的宫廷禁卫军,层层扩大自己的军事权力。

3.大同公园事件 大同公园事件的发生为日军解除这支禁卫军的武装提供了借口,1937年6月27日,护军第一、二两队放假,一部分人结队去大同公园游玩,熟料与醉酒的日本浪人发生争执,最后演变为集体群殴。由于护卫军有武术功底,占了便宜就跑了。但关东军不依不饶,要溥仪交人,最后不得不妥协。后来这支部队规模不断被压缩,人事权也彻底被关东军把持了。1939年,警卫处被撤销,溥仪也只好听之任之。伪满垮台后,当然是“树倒猢狲散”。


吉祥家居风水


溥仪的确曾经建立过一支300人左右的精英队伍,这支队伍的士兵,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特殊训练,战斗力非凡之人,曾一脚踹死了日本关东军宪兵所带的警犬,并狠揍了数十名关东军士兵和宪兵,然后扬长而去。那为什么在日本人掌权的满洲,会允许出现第二种武装力量呢?这就要从溥仪当初是怎么想建立这个部队说起。

溥仪三岁登基,本应该是一国之主,但是这个皇帝当的也使说幸运也不幸,说不幸也幸运,不幸的是,刚当了没多久清朝就被推翻了,溥仪成了末代皇帝,不幸中的万幸是相比于以前改朝换代时的末代皇帝来说,溥仪不仅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还得到很多优待条件。长大的溥仪先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其驱逐出紫禁城,后是孙殿英在东陵刨了溥仪的祖坟,国民政府竟然什么都没有做,经过这么多事情,溥仪最后意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啊!”溥仪曾经说“像我这样一个正统的大清皇帝,倘若有了军队,自然要比一个红胡子或者一个流氓出身的将帅更受洋人重视”。有了这样思想的溥仪,开始为复辟积极奔走,先前把从紫禁城里面拿出的宝贝用来贿赂各路军阀希望控制一点军队,结果这些军阀拿溥仪的好处倒是干脆,张作霖见到溥仪还行旧礼,下跪磕头“皇上好”,就是不见真把式,最后溥仪也明白了,依靠军阀这条路是没有用的。

于是溥仪将自己的遗老遗少都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等待时机,好东山再起。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且积极拉拢溥仪到东北建立伪满政权,当时一心要复辟的溥仪受日本人的蛊惑,开始前往东北,成为了日本人的傀儡。在当傀儡期间,溥仪名义上是伪满洲国执政,日本为了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伪满洲政权不是傀儡政权就同意溥仪称帝并且组建自己的军队,溥仪随后就建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警卫处置护军,人数大约300多人。

但在日本人统治的地界,溥仪一个傀儡伪满洲国皇帝,都要处处看着日本人眼神行事做人,溥仪都如此,那么他的三百人护卫队又能如何。当初日本关东军司令土肥原贤二虽然是答应这支所谓的“皇家护卫队”的存在,但是实际上也就是摆个花架子,不至于让溥仪这个皇帝太没面儿而已,到时候如果真的撕破脸皮:其一是溥仪也无能为力。其二是日本人也根本不拿这三百条人命当回儿事儿来看待。

溥仪建立的这支部队到底有多精锐?从1932年开始溥仪便开始不断招募护军,到成立的时候已经有三百多人,这些人大多都是亲近满清皇室的,对溥仪非常忠诚,溥仪为了控制这支小卫队,在进行军事训练的时候还要求他们学习《四书》《清史》等内容。针对这支部队,溥仪曾经说过“这支300人的队伍全部都是按照军官标准来训练的。”除了训练有素外,这支部队的装备也很精良,每一个士兵都配备一支三八大盖步枪和一把匣枪,并且配备轻机枪等武器,从实力上来看完全不亚于关东军。溥仪想来一招瞒天过海,既不想引起日本人的部队,还想暗暗扩充这支部队,实际上溥仪的小九九,日本人早就看在心里,处处提防。

后来的“大同公园”事件,正好给了日本铲除护卫队的机会。大概有20多个护卫士兵想去公园玩,其中有4人兴致颇高,于是就想去游船。可是公园的管理人员不想招待他们,因为此时公园里有很多日本人。公园的管理人员就说船只能承载三人,必须要下来一个,可是旁边的船上就坐了四个日本人。这口气护卫军们当然咽不下,于是双方便产生激烈冲突。虽然日本那方人数相对要多点,可护卫军这边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于是日本人被打的惨兮兮的。打得一时爽,回去就是火葬场,说的就是护卫军的命运。傅仪为了保住他们的命,只好让他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