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為什麼也叛逆?這個重要原因,很多爸媽不知道

鄰居琪媽最近老跟我吐槽:你看我家琪琪的小時候,大家都誇她是乖孩子,現在啊,簡直就變了個樣,我說什麼聽不進去就算了,還跟我對著幹。我都氣得不想說話。

小時候的琪琪的確是人見人誇的“好孩子”,為什麼11歲的她卻大變樣呢?

好孩子會一直“好”下去嗎?

在許多父母眼裡,孩子聽大人話,按照父母的意願學習、發展,就是“好孩子”。

可是父母忽略了孩子長大些,也就是十二三歲開始,到青春期結束間,會有第二個“叛逆期”(第1個叛逆期是1.5~3歲)。

一般來說,每個孩子到青春期時,都會表現出強烈的叛逆來。開始不聽父母的話,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來。


“好孩子”為什麼也叛逆?這個重要原因,很多爸媽不知道

他們的這種判逆行為是正常的。他們到了這個年齡段,就特別的想擺脫對父母或者親人的依賴,讓自己變得更獨立。

在經歷了這個叛逆期之後,孩子一般會在18歲左右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他們開始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意味著他們終於成為一個成年人了。

當他們變得“自我”以後,他們會有強烈的慾望,更明白自己要什麼,不想要什麼,這時候就不需要大人再去監督,他們自己就能有很強的動機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而那些好孩子的父母,他們習慣控制孩子,控制慾太強,還是想按照自己的安排來督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不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甚至會嚴格抑制孩子的叛逆。

這樣下去,就容易讓這些“好孩子”的青春期,沒有一個正常的叛逆期。


“好孩子”為什麼也叛逆?這個重要原因,很多爸媽不知道

孩子沒有得到正常的叛逆,就會造成兩個惡果:

1.叛逆期推遲。

我有一個同事,就是上了大學後才開始叛逆。

由於小學初中高中都是離家近的學校上學,也長期在父母的身邊。父母管教太嚴。

到大學以後離家遠了,父母管不到了,就開始放肆的叛逆。跟老師對著幹,逃課、缺考。跟父母對著幹,到網吧打遊戲,花錢大手大腳,就是故意不認真學習。

也有一個遠房的親戚,到了35歲才開始他的叛逆。他辭去工作,因為工作是父母找關係安排的,他離了婚,因為婚姻是父母安排相親的。

他很明白的告訴父母:我的前半生都完全是為你們在活著,什麼都聽你們的。但是後半生我想為自己活,我想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活,去做事,請你們能理解我。

2.缺乏生命力。

“好孩子”通常會缺乏激情。因為他們為了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不是發自他們的內心的,而是去為了滿足父母和家人的期待。

這種努力是一種強迫性的努力。父母會督促他們,他們也會突督促自己,讓自己在父母面前表現的完美。


“好孩子”為什麼也叛逆?這個重要原因,很多爸媽不知道

但是他們對自己努力來的結果,比如優秀的學習成績,出色的工作業績,他們表現得很平淡,不會讓他們興奮,就是無所謂的態度。

我有一位朋友通過自己這些年的努力,住上了別墅,開上了豪車,但是他說他一點兒也不快樂。但覺得自己似乎還缺點什麼。

我覺得他缺的就是對生命的這份激情。因為他從小就是一個“好孩子”,就是活在父母的期待中。努力成為父母眼中的樣子,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

到了青春期的“好孩子”,父母要警惕孩子陷入“抑鬱症”。防止這一行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理解孩子叛逆行為。

父母要懂得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叛逆行為是正常的。這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經階段。

一旦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孩子的叛逆心理可能就會減輕。父母如果不尊重,那麼孩子的這種叛逆心理,反而會更加的強烈。


“好孩子”為什麼也叛逆?這個重要原因,很多爸媽不知道

2.一定要給孩子充分的獨立空間

到了青春期,父母要學會適時放手,不必知道孩子時時在幹什麼。

青春期是一個心理變化比較劇烈的階段,孩子什麼都想嘗試,今天是這種想法,明天又是另外一種。因此,做父母的不必為孩子偶然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

3.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減少。

青春期之前的孩子,會把父母當著自己的崇拜對象,對父母特別的依賴。

但是進入青春期以後,這種崇拜的心理就會減少大半。孩子開始有了自己崇拜的偶像,比如把注意力轉移到明星人物身上。

當這種心理出現以後,孩子就不再那麼聽父母的話,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也在下降。

作為父母,是要有這種心理準備的。懂得孩子的這種心理轉變,背後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好孩子”為什麼也叛逆?這個重要原因,很多爸媽不知道

4.不必對叛逆行為大驚小怪。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比如說離家出走,學校早戀等等,也是正常的。

這個時候更應該反思的是家長,反省自己對孩子是不是控制得太厲害了。

一般情況下,父母對孩子控制得越少,孩子的叛逆程度也會越輕。

5.父母要助力孩子變得獨立。

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以後,父母千萬不要再。想著讓孩子像從前那樣乖,那樣聽話。更應該明白這時候的孩子應該像個大人。

父母要適當的去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獨立的世界減少他的依賴心理。


“好孩子”為什麼也叛逆?這個重要原因,很多爸媽不知道

6.謹防孩子陷入抑鬱。

心理學家胡慎之說,如果孩子比較叛逆,起碼不用擔心他會想到自殺,因為叛逆的孩子一般會有較強的生命力。而聽話的孩子,確實父母應該重視的、擔憂的。

“好孩子”容易把憤怒憋在心裡,最終攻擊自己,傷害自己。

評定一個孩子是否陷入抑鬱,標準有“三少”:話少,行動少,情緒少。

關於青春期“好孩子”的心理,對專業人士來說,也是一個大難題。所以,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很難做到用一套科學嚴格的方法來教育,只能引導他們獨立成長,讓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走。

本文參考書籍: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