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本草綱目》、《醫宗金鑑》,《黃帝內經》等等的藥方,現在都失效了嗎?

時代改變1


這些藥方永遠都不會失効,因為這都是經過歷史考驗的經驗方,只是我們對這些經方的認識還很有限。


劉老107409131


怎麼可能,失效只能說明沒看懂,症候沒分清楚,不然幾千年傳下來的經典怎麼可能就失效了呢?古時候治病比現在嚴謹多了,比如感冒傷寒論裡分了十幾種,而有不同的方,現在感冒直接感冒沖劑,或者感冒通,不管你是否怕冷,還是怕風等等,中醫之所能幾千年不衰必然有他存在的道理。


莫江柏


黃帝內經:源自戰國佚名《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譯文:人身經脈中的氣血,是周流全身,循環不息的,一旦寒氣侵入經脈,經血就會凝滯不通……脈氣不暢通,就會突然作痛。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是句中醫俗語,意思是如果氣血暢通就不會疼痛,如果疼痛就說明氣血不通。

中醫講的“通”原本指氣血的通暢,而氣血運行的通道叫經絡,所以“通”也就是經絡通暢。經脈的作用是決定生死、診治百病、調理虛實、運行氣血、營養陰陽、濡潤筋骨、滑利關節。這個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組織的通道,是通過運行氣血來調控的,人體氣血的運行沿著經絡循環無端。

這個生命通道“不可不通”,一定要保持通暢。一旦不通暢,就會發生病變。一旦病變,就要想法疏通。如果經絡堵塞了、不通了,就會出現氣滯血瘀或者氣血虛弱的現象,這樣五臟六腑不能得到濡養,生理功能不能正常發揮,疾病就會乘虛而入。

真能學通者,必成一代名醫!


草屋和二畝地


古方是歷代醫家長期臨床實踐的經驗總結,其中有很多療效顯著者。至今,很多中醫在臨床上依循辨證施治的原則,選用這些方劑,或使用原方,或加減運用,皆可收到預期的效果。

運用古方時,必須是所治病證之病機與原方主治證之病機基本相同,若有一二次要症狀與原方不同者,則可稍事加減,而在加減化裁古方時,一定不能改變原方的配伍法則。

但也有效果不佳者,究其原因,除辨證論治差誤外,還涉及到是否正確理解古方的方義,以及合理加減古方藥味等問題。所以不是藥方失效了,而是用的人的問題。

運用古方治病,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不能改變原方的君藥;

二是不能改變原方的組方原則;

三是所治病證的病機與原方主治證的病機基本符合。如此化裁運用,斯為合理。

藥是工具,人是操作工具的。時代在變,但只要靈活運用,活學活用,因地制宜,這樣才能更好地驗證古方的功能效用,繼承和發揚前人的臨床經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吾愛分享資源


不會失效。

中醫講究對症下藥。

中醫的難處在於診斷,望聞問切,四個字雖然簡單,但卻需要大量的經驗來積累,才能提高診斷的準確性,也要有大量的病人和醫療經驗才能豐富自己對各種病症的直觀認識。就像我們老百姓除了感冒發燒,有的病聽都沒聽過過更不用談怎麼治療。

再一個對症下藥,同一個藥方針對不同的病人要有適當增減,比如老年人和年輕人用藥要考慮藥性強弱,快醫還是緩治。同樣是感冒頭痛一點還是咳嗽重一點,不同的治療藥也要適當增減。

就像烹飪,同一道菜,老人多放鹽,因為老人口重,四川人可以多放辣。

以前學醫要要一二十年才出師,期間除背藥方歌訣還要跟著望聞問切,手把手教,一人教數人而已,老師最後要跟著徒弟診斷看病開藥恰當後才出師,現在的大學理論重卻少了廣泛的實踐,在醫院上手慢容易邊緣化或直接按西醫儀器診斷。

所以很多人抱著中醫藥方和本草綱目是治不了病的。

很簡單,就跟從沒煮過菜的人拿著食譜做不了好吃的菜一樣。

但放到廚師手裡要新菜譜做一道新菜卻很簡單!


田舍散人


什麼叫失效,現在是不懂中醫中藥的人說話最大聲。古代傳下來的方子沒問題,原因是和目前的中藥質量和學醫人的辯證思路和經驗。



大道口合天理


這些藥方肯定沒有失效了。這是中國幾千年的醫學寶典,其的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儘管隨著社會環境與格局的變化,有的藥方可能並非能有其顯著的成效,但我們今天的人不可褻瀆古人,我們需要的是抱著一顆謙虛的心態,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理論一分為二的實事求是的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長避短,加以利用。


潤知醒


沒失效,不要看網上的噴子,很多都是西藥的醫藥代表僱人在網上傳的,因為西藥利潤很高。中醫藥是一門經驗學,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保持本心就好。


濃茶烈酒鹹菜根


這也是中醫現在沒有西醫火的原因,因為中醫講求辨證論治,一人一方,而這個辯證的能力是需要人的悟性乃至多年臨床經驗培養,而不是隨便一個方子給藥場批量生產銷售。其原理也是和西醫不同,望聞問切也是一門不好量化的學問,所以中醫發展參差不齊。


道定領悟


藥方是針對疾病開據的,只能說是有無療效而已。 而失效是指,藥物本身的特性,失去了。這是兩個概念。

古代的中醫藥書籍,藥略方劑永遠為人類所用,稱得上博大精深這四個字的,只有我們中國的中醫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