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疫情下的返工大潮中,我们该如何抵御病毒?

2020新春之际,本该迎来喜气洋洋假期的我们,却没想到随之而来的还有极具挑战的疫情。为减少疫情传播,我们选择在家中“渡劫”,每天醒来第一时间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的实时动态已成为日常。因受活动空间的限制,让每个人的微信步数停留在200以下,但随着返工日的到来,宅在家中的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返,这不禁让我们产生担忧,返工后不可避免的接触该怎样做好安全防护。


身处疫情下的返工大潮中,我们该如何抵御病毒?


返工时发现缺少的不仅仅是口罩,

相比之下科学常识,防护意识更紧缺。


身处疫情下的返工大潮中,我们该如何抵御病毒?


最近陆续返岗的精英们忧心忡忡:

电梯到底能不能坐?

中央空调到底能不能开?

洗手间如何避免?

门把手要不要...

除了工作防护,工作餐上怎么注意?

疫情期间如何搭配?该吃什么少吃什么...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如何做到全维度防护?

如何系统的了解科学的防护常识?


接下来是各科室的专家敲黑板时间,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团的专业建议:


关于"空调"


身处疫情下的返工大潮中,我们该如何抵御病毒?


问题①:能不能开中央空调?

在目前状况下,能不能开中央空调要分情况来讲:

1. 首先要确定是不是中央空调,写字楼等办公场所、大型商场等使用中央空调较多。如果是独立的分体式空调,互不影响,是否开启按个人温度需求即可。

2. 不管是哪种中央空调,只要已经明确中央空调所在范围有感染人员、疑似感染人员或有待观察人群的,最好不要开。

3. 如果没有感染人员的,开不开中央空调也要看空调类型。

① 家庭独立中央空调,可以开,但开的同时要注意开窗通风,并定期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

② 大厦或聚集多人办公室的中央空调,在疫情期间,不建议长时间开启。


因为大厦的中央空调跟家庭独立的中央空调不同,使用人群更复杂、人员更加不固定。同时,由于受空气过滤器过滤孔径大小、送风管道长短、回风、清洗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造成中央空调系统的污染。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被污染,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办公室的人,而共用一个通风管道的办公室可能都会受影响。


问题②:开着中央空调的室内要不要戴口罩?

专家明确表示,只要是到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比如商场、人多的办公室,都需要佩戴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即便上班期间大家也要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尽量少产生肢体接触,更不要随意就把口罩摘掉!


关于"口罩"


身处疫情下的返工大潮中,我们该如何抵御病毒?


问题①:口罩带一次就必须丢吗?

不是,虽然网上建议一次性医用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医用防护口罩6~8小时换一次,但是,这个标准针对医务人员,尤其是密切接触确诊患者的医务人员。对于不接触患者的普通人来说,正常出门、上下班、买个菜,口罩用一次就丢确实也没有必要。


如果使用口罩过程中符合这些条件,那您的口罩可以反复多用四五次没有问题:

1. 没有去过医院或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仅仅在上班、买菜时口罩使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2. 口罩必须保持其贴合性和功能有效性。

如果你的口罩已经变形了甚至破损了,那就必须及时更换。

3. 减少与口罩外表面的不必要接触,并严格遵守手卫生习惯和口罩穿脱规范。如触摸或调整口罩前后,应认真洗手。

4. 连续最长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

5. 口罩专人专用,不可共用。

6. 在两次使用口罩之间,口罩挂在指定区域,或放在清洁、透气的容器中,如纸袋、自封袋,而不是随随便便丢在桌子上,丢在包包里。


问题②:可以用网上教的开水烫、微波炉加热、暴晒熏醋;用75%医用酒精喷洒用紫外线灯照射等方法,把用过的口罩消毒后再用吗?

专家表示:这些基本都是不靠谱/不推荐的口罩消毒法 ,口罩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逐级处理”,使其携带微量的电荷,从而在比较蓬松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微粒。毫无疑问,无论是“蒸”还是“煮”,水的进入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同时,口罩材料大多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时就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防护效果降低。

其实,没有好的口罩消毒法,但有简易的口罩节约法!口罩的外层主要是为了抵挡飞沫,而内层是为了便于大家呼吸、透气,所以大家会发现在使用口罩一段时间后内层会变得潮湿,而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的情况,口罩内层就容易滋生细菌。


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

专家建议:每次使用口罩前,在内侧垫上透气的两三层薄纱布,使用后再更换纱布,以保持口罩内层的干燥,这样可以延长口罩的使用期限。需要注意的是,纱布不能太厚,如果把口罩顶起来会导致影响密闭性。


关于"日常的消毒"


身处疫情下的返工大潮中,我们该如何抵御病毒?

问题①: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通人有没有必要日常用酒精或者消毒液做消毒?

在目前的疫情下,可以准备消毒产品为一些公共接触区域,频繁使用的物品消毒,比如手机、门把手、电梯按键等。


问题②:那普通消毒应该选择选择哪种酒精或消毒液才有用?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法(试行第四版)》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相关预防指南明确提到,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而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问题③:到底哪些东西需要消毒?多久消毒一次比较合适?

除了刚刚我们提到的手机、门把手、键盘外,其实还有这些日用品也要消毒,如台面、座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以及钥匙!作为大家到处摸、到处放、还随时找不到的东西,钥匙一旦接触到病毒,就可能传染给人!


还有这些容易被忽略的“接触传播”


身处疫情下的返工大潮中,我们该如何抵御病毒?

除戴口罩进行防护外,接触到病毒也会被传染。那么,还有哪些有可能接触到病毒,但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地方呢?

1. 电梯间

电梯间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电梯间里各种细菌与灰尘颗粒混杂,也是病毒进行传播的极佳途径,所以在电梯间里我们最好这样做:

① 戴好口罩!

② 按电梯按键时,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巾、手套等隔着按,用完即丢。

③ 尽量不与人交谈、不吸烟,不打喷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同时也减少了病毒的传播。

④ 如果用手指按键,出电梯后及时洗手!

⑤ 尽量不触摸公共区域物品。

2. 水龙头

这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接触传播”,记得在公共场所洗手时,优先使用感应水龙头,如不可避免接触水龙头时,可以隔着纸张触碰。

3. 马桶

建议大家在使用马桶后冲水时,将马桶盖盖上,避免粪便中的病毒传播。另外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的洗手间。不得已使用公共厕所的马桶时在马桶圈上垫好垫纸,并记得及时洗手。

4. 所有的门把手/扶手

门把手是最容易传播病毒且易被忽视的途径,各种公共场所自动扶梯的扶手,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都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如避免不了接触,请尽量隔着消毒纸巾,如果用手接触了门把手记得及时洗手!


关于免洗手消毒液


身处疫情下的返工大潮中,我们该如何抵御病毒?

常用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问题①免洗手消毒液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有用吗?

在没有其它条件的时候,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消毒液会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有点条件的情况下,大家都不要偷懒,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更稳当,因为揉搓时产生的泡沫和流水会带走病毒和细菌,所以记得要搓揉15秒以上,整个洗手过程至少要1分钟!

问题②为何建议用洗手液呢?肥皂、香皂不行吗?

因为当我们使用肥皂、香皂时,直接接触它们相当于给细菌病毒提供了在肥皂、香皂表面存活与繁殖的机会,从而增加了被感染的风险,而洗手液是装在瓶子中则没有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条件只有肥皂、香皂时,要注意保持其表面的干燥。


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帮助身体建立重要屏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肝胆肿瘤外科的石汉平主任提出了关于饮食健康及生活方式的9大建议。

注意事项:

1. 保证充足营养

在平时的基础上,既要吃饱更要吃好

2. 摄入丰富蛋白质

在平时的基础上,增加摄入蛋白质丰富食物如蛋、奶、鱼、肉、豆类及坚果等

3. 新鲜蔬菜水果

在平时的基础上,增加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4. 食物丰富多样

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20种食物

5. 适量补充保健品

选择服用维生素、矿物质、鱼油、益生菌、益生元、抗氧化剂及免疫增强剂等保健食品

6. 注意个人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必须洗手,提倡单独就餐

7. 食品安全

重视食品安全,避免生冷食物,搁置食物进食前须重新加热

8. 适量多饮水

增加饮水量,每天不少于1500ml

9. 规律作息睡眠

保证充足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让我们一起敬畏生命,一路前行"


身处疫情下的返工大潮中,我们该如何抵御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