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骆宾王的硬核故事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被誉为“初唐四杰”。他从小是神童,七岁就能赋诗,我们所熟知的《鹅》就是他七岁时候的成名作。武则天当政时,他因为多次上疏言事,得罪武则天被投入大牢,在狱中写下了《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本诗抒发了自己“失路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之情,与虞世南的《蝉》,李商隐的《蝉》同被人评为唐代“咏蝉三绝”。

出狱后,骆宾王被贬到临海做县丞,相当于副县长。这小小芝麻官使他郁郁不得志,就弃官走了。

初唐四杰骆宾王的硬核故事

骆宾王曾经久戍边城有不少边塞诗。“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夕次蒲类津》)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他的《易水送别》以古喻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抱负: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用了荆轲辞别燕太子丹的典故,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借此倾吐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初唐四杰骆宾王的硬核故事

后来徐敬业起兵造反,骆宾王前去投奔,并替徐敬业写了《讨武曌檄》,痛斥武则天的罪状,文辞十分火辣: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武则天读了之后,惊慌地问:"这是谁写的?"有人说是骆宾王写的,武则天说:"这样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是宰相的过失啊!"后来徐敬业造反失败,骆宾王亡命天涯,不知所之。

初唐四杰骆宾王的硬核故事

尽管人已不在江湖现身,但江湖上还依稀有着他的传说。下面这个故事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余秋雨也曾在文章中说过。

说是同样是初唐著名诗人的宋之问被贬,经过钱塘江的时候,游玩灵隐寺,夜月在长廊下行吟,吟出了一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就卡壳了,许久没有下文。有个老僧点着灯在坐禅,就问:"年轻人夜里不睡觉,这般努力吟诗,为什么啊?"宋之问说:"我刚刚写了一首诗,想了半天想不到下联。"老僧笑着说:"为什么不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呢?"宋之问听后大喜,一下子文思泉涌,一挥而就: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云薄霜初下,冰轻叶未凋。

待入天台寺,看余渡石桥。

初唐四杰骆宾王的硬核故事

纵观全诗,老僧的那一联确实是诗中的警句,字句乍看平常,却气象不凡,意境阔大。天明后,如梦方醒的宋之问再去寻访老僧,却已经不见了。据说,老僧就是骆宾王,怕被人知道,就坐着竹筏子逃到海上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