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是否具有长期价值?

上证指数这几天,快蹭回到2900。春节开板后的A股,走了个“深V”。

我还记得,年初五晚上听上海昶元投资创始人张秋总的直播,他在QA环节说道:

我个人认为2850和2800是比较关键的两个点位,如果低于2800,资金可以考虑进场。

年初十,A股如约开市,一开板便跌破8个点。出于恐惧,我没有将张秋总的话放在心上。今天再回过头去看,跌破2800时,确实是个机会。

从初五到元宵节,我每晚八点半都准时收听来自各大投资机构的创始人级人物的直播。他们有的擅长基本面,有的擅长量化对冲;有的专注A股,有的则乐于全球配置资产。

我从中受益良多。希望顺着他们提供的投资思路,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做深度挖局,和大家共同探讨,从中找到一些投资机会。

关于疫情发生后的投资机会,他们大部分人都认为:

市场情绪的波动应当被视作我们的朋友。

比如高熵资本专注信用债投资的邓浩总说:

在市场的短期影响下,好公司会受到偏见和误解,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机会。整个股市/风险资产在疫情出现之后会出现显著的下跌。肯定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关注抄底的机会。抄底也是不容易的,股市之前的分化使得之后的走势不能简单的从宏观层面去判断该涨还是该跌,更多的还是要基于微观的研究和判断,所以抄底也并不简单。

从逻辑上来说,风险和机会总是并存的。疫情的冲击对于市场的作用是整体性的,每类资产都有而被错杀的可能性。

这时,基于基本面的研究显得相当的重要。只有对你自己的投资标的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对投资有长期的打算,那么才会有接受短期波动的心理认知,在市场情绪波动时,按照自己的既定策略去执行投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那些人的。

所以,如果我们致力于长期在资本市场发展,比起当下对市场恐惧,更重要的是做好基本面的深入研究。




今天下午临近收盘,发现在线教育板块又传来了一则快讯:

在线教育板块临近收盘大涨,鹏博士涨停,新开普逼近涨停,三爱富涨6.65%,南方传媒、高乐股份等跟涨,此前飞利信、世纪天鸿、方直科技涨停。

在疫情的影响下,在线教育短期内显现出极大的爆发力。而如果我们去看新东方在线的股价走势,却能看到即使在疫情爆发前,它的表现也很稳健。

A股: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是否具有长期价值?

新东方在线股价走势




那么,推动在线教育业绩增长的力量是什么呢?盈利模式是什么?长期发展趋势会是什么样的?值得长期关注吗?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18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432亿元,同比增长45.8%,13-18年复合增速为31%。用户规模达到2.1亿人,同比增长 38%。

在线教育细分领域中K12课后教辅市场规模较大增速较快。2018年在线K12 教育市场规模达143.2亿元,同比增长150%,13-18年复合增速为85%。渗透率从17 年的5%大幅提升至10%。

业绩增长背后的推动力量,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向。

1) 政策扶持和整顿:

18年来,国家针对在线教育政策方面扶持和整顿并重。在大力支持“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对在线教育平台的师资、课程时长、课程内容等作出规范性要求,强调线上线下同等监管。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扩大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供给,构建扶持在线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多元的在线教育管理服务格局。19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纲领性要求。18年4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

规范方面,1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针对在线教育APP出台了《教育移动互联网应 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要求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对全国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 案排查。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实施 备案审查制度。对线上培训内容、时长、师资、信息安全和经营规范提出管理标准。 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 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严禁 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也对教育类APP做出严格审查,加强日常监管的 要求。

2) 强劲的市场需求:

平心而论,当前的教育资源并不均衡,优质的教学资源较为稀缺。而在线教育却有望打破传统线下教育模式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最大程度的利用优质教师和教研资源。

以我自己为例,在读大三的时候,我想学口译课程,而咨询的新东方口译课程大多在上海开放,当时还不在上海的小编只能选择当地另一家培训机构。

而诸如小编这样的例子,也不是少数,我们来看看数据。

相比一线城市,低线级城市居民住房和日常生活成本较低,虽然平均绝对收入也较低,但消费能力不弱。而且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同时用户群体庞大,未来潜力非常大。尽管线下龙头在这些城市也在持续布局,但受限于优质师资难以铺满这些线下网点,因而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线教育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低线级市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obdata,19 年以来在线教育低线级市场用户占比从18年的52%左右提升至57%左右。19年8月三线和四线及以下城市在线教育用户占比分别为22.9%和34.7%,较18年同期分别提升1.7%和2.1%。

因此,非一线城市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是在线教育强大的需求力,而背后的逻辑则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我们再来看看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

从教学模式上来看,根据开班人数可以分为直播大班模式、小班模式和1对1模式:

直播大班模式: 具有规模效应,教师边际成本低,规模扩张快,人工成本占比相对较低。但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和内生扩张的需求,获客成本较高。

小班模式: 教师数量大,对教师团队培养和维护要求高,人效比低于大班模式,人工成本也相对较高。

1对1模式:客单价高,用户群体规模相对有限。对教师要求相对较低,但人效比也低于大班和小班模式。

在网上找到一张图片,大致可以描述在线教育的收入成本状况:

A股: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是否具有长期价值?

在线教育平台收入成本状况


而用来考量在线教育企业盈利的指标,要从运营模式说起。在线教育通过获客、转化、留存和口碑传播四个环节形成闭环。因而,获客成本、付费用户转化率和付费用户留存率成为我们衡量在线教育平台是否能够稳健增长的关键指标。

获客:19年暑期以来在线教育平台竞争加剧,各大平台纷纷加大加大广告投放,导致在线教育获客成本持续提升,流量争夺愈发激烈。根据36氪报道,19年暑期在线教育平台获客成本在600-800元区间,而学而思网校和猿辅导单人获客成本分别为1300元和1000元。2019年前三季度跟谁学平均获客成本为545元/人,在暑期生源争夺激烈,广告投放量上升的背景下,Q3获客成本上升至614元。

从上市公司销售费用来看,新东方在线2019财年销售费用率达48.3%,同比提升13.9%。跟谁学、网易有道等在线教育公司销售费用率自18年以来也持续攀升。跟谁学、网易有道19Q3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9.3%和67%,同比分别提升28.1%和 29.5%。

转化和留存:付费用户转化率和留存率是决定平台收入规模和业绩增长的重要指标。

而付费用户转化率主要取决于课程质量和学习体验。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公司教学质量和教研能力的保障,最终成为用户付费转化的重要参考。

用户的长期留存率则主要取决于经过正价班培训后的学习效果,最直观的体现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考验教育平台最底层的教学实力。

所以从盈利指标上来看,虽然直观体现的是几个数据值,背后考验的确是教育平台的渠道投放广告能力和底层的教研实力。


综合以上分析,我个人认为在线教育平台未来的发展有下面几个方向:

1) 传统的线下龙头凭借优秀的教学资源、品牌效应和管理优势加速布局线上转型,比如新东方在线、学而思网校等。

2) 纯靠线上起家,具有互联网思维且擅长流量运营的平台,比如作业帮、跟谁学等。

总结来看,虽然在线教育平台通过本次疫情迎来了短暂的集中式增长,但是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行业发展的长期方向不变。该细分市场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