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勤:當疫情的號角吹響 她再次背起行囊

“不高興,想媽媽。”

“媽媽,我給你做了雪梨醬,你回來泡水喝,嗓子就會好點啦。”

“媽媽,我好想你喲。”

刘晓勤:当疫情的号角吹响 她再次背起行囊

2月7日凌晨,剛下夜班回到醫護人員定點酒店的晉中一院心血管內科護士長劉曉勤看到了女兒發來的信息。她簡單回覆道:“酒店不錯,凌晨下班也有補餐,有熱水,已經很好了。媽媽心態好,放心吧。”

劉曉勤的愛人這幾年一直在對口支援榆社縣人民醫院。在她進入一線病區的第二天,愛人也趕赴榆社的防疫一線,只有女兒一人留守家裡。

“不能說太多,怕孩子受不了。不過這麼些年下來,她也習慣了。遇事很冷靜,也懂事。”劉曉勤眼中“冷靜”的孩子,確實很懂事。2003年,身為醫務人員的劉曉勤和丈夫毅然衝在了抗擊非典的一線。那一年,孩子5歲,天真又懵懂,一門心思的想媽媽。現如今,當新冠肺炎疫情傳來,劉曉勤再次背起行囊,毅然出發。已是大四學生的女兒除了想媽媽,更多的,學會了安慰媽媽,鼓勵媽媽。

在堅不可摧的疫情防控一線上,每日都發生著普通又溫暖的故事。

刘晓勤:当疫情的号角吹响 她再次背起行囊

疫情爆發 她毅然報名

1月24日,除夕。晚上23:40,新春的鐘聲即將敲響,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護士長劉曉勤突然接到了“出發”的電話。

這番電話來的並不意外。早在兩天前她就申請參加赴武漢的醫療救援隊,同時也報名要上晉中市疫情定點收治醫院的病房一線。放下電話後她立刻開始收拾東西,語帶輕鬆地安頓愛人和孩子,並告訴了他們幾個小時後她就要出發的消息。

沒有緊張和恐慌,只有叮囑再叮囑。說走就走的情形在這個醫生家庭裡早已是常態。1月25日,大年初一一早,劉曉勤趕到了集合地點——晉中市傳染病醫院,開始了緊張的培訓。首批到崗的十二人中,只有劉曉勤年紀最大,也只有她有過非典一線的救護經驗。下午晉中市首批確診的患者送來時,她毅然把自己排到第一個班,衝在了最前面。

“這次疫情未知的太多,難免大家心裡有點緊張。這麼多年的一線工作,我也積累了一些防護和應急的經驗,希望能做個表率,也給大家吃個定心丸。”劉曉勤說,當時沒時間緊張和猶豫,就想著自己能上就趕緊上。非典那麼難的時候都扛過來了,現在醫療條件這麼好,她相信這次也絕對沒問題。

刘晓勤:当疫情的号角吹响 她再次背起行囊

深入一線 她披荊斬棘

初一到了醫院後,劉曉勤和同事們一個細節一個細節仔細梳理,把病區流程不斷豐富和完善。她知道,她們的工作,無異於開荒,必須披荊斬棘地往前走。只有全力規範,才會有對抗更嚴峻疫情的底氣和信心。

首批確診的2名患者送來的當天,劉曉勤主動排到了第一個班。前兩天這兩名患者首批出院,那天正好也是劉曉勤的班。她千叮萬囑咐回家後的種種注意事項,又護送他們走出病區。出院前,患者脫下所有舊衣服,穿上了政府給準備的新衣,步履輕鬆地走出病區。那一刻,劉曉勤深感欣慰。

挑戰接踵而至。近幾日新收治的一個小患者,入院後特別緊張害怕,一直喊著說肚子疼。雖然醫護們平時都儘量不與患者親密接觸,但劉曉勤還是於心不忍,她給小患者揉肚子,陪他聊天解壓,一到班上,就特意去看看孩子。在她耐心細緻的護理下,小患者的心態逐漸輕鬆,狀態也越來越好。面對基礎病多的老年感染患者,她們不僅要做好醫療保障,還要做好心理護理。雙管齊下的貼心照顧,給予了患者極大的安撫和信心。從最初的驚慌失措,到如今慢慢接受了現狀,在醫護的配合下安心治療,病情越來越平穩並好轉。

刘晓勤:当疫情的号角吹响 她再次背起行囊

“我們都是戰士 務必盡全力做到最好”

劉曉勤的故事很簡單:需要上,我就上,克服困難,忠誠履職,無怨無悔。

她的心願也很簡單:盡最大努力,上好每一個班,帶好每一個組,安安全全的,把患者照顧好,把同事們保護好。

當家人、鄰居、同事紛紛點贊她的無畏和奉獻時,她卻說:我是一名黨員,一名護士,也是祖國的一名戰士。當號角吹響,我們必衝鋒在前,守土有責,盡好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劉曉勤很喜歡魯迅先生的一句話: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她說,這就是她的心聲。(晉中市傳染病醫院 呂秋瑾 劉雲霞 杜承美 魏錦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