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中,德國究竟敗給了誰?敵人?自己人?還是“西班牙流感”?

1918年11月11日,德國宣佈投降,持續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戛然而止。


後人評價,這是一場(德國)不敗而敗、(協約國)不勝而勝的戰爭。從那時起,關於德國戰敗的真實原因一直眾說紛紜,有實力不濟說、美國參戰說、“刀刺在背”說......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是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最終促成了德國投降,導致一戰提前結束。


一戰中,德國究竟敗給了誰?敵人?自己人?還是“西班牙流感”?

▲ 德國一戰期間三巨頭(左起):興登堡、德皇威廉二世、魯登道夫


不敗而敗


一戰期間德軍雖損失慘重,但仍然能征善戰。戰爭後期,德軍“颶風突擊”戰術可以快速突破協約國軍隊的塹壕防禦,因此在東西兩線節節勝利。1918年3月,德國迫使蘇俄簽署《佈列斯特和約》,不但穩定住了東線,還獲取蘇俄100萬平方公里土地、5000萬人口、54%的工業和33%的鐵路,節省出大量兵力足以在西線發起大規模攻勢。即使到了戰爭末期,德國仍然實力猶存,遠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甚至直到德國宣佈投降,協約國軍隊也從未踏上過德國領土。與之相反,西線德軍仍駐紮在法國和比利時境內。對於“不敗而敗”,德國人戰後進行了各種反思。


一戰中,德國究竟敗給了誰?敵人?自己人?還是“西班牙流感”?

▲ 《佈列斯特和約》為德國結束東線、專攻西線創造了極為有利條件。


“刀刺在背”


該說法由德國將軍魯登道夫最早提出,他在同英國人談論德國戰敗原因時,有意把這個鍋甩給了魏瑪共和國政府,認為那些簽署《凡爾賽條約》的官員是罪犯。“刀刺在背”說在戰後德國成為主流思潮,認為德國戰敗是國內勢力出賣所導致,前線部隊被賣國賊從背後捅了刀子,賣國賊是社會民主黨人、共產主義者、猶太人、自由主義者、反戰主義者等,他們應當受到譴責。


一戰中,德國究竟敗給了誰?敵人?自己人?還是“西班牙流感”?

▲ 背後捅刀子的猶太人


“十一月罪人”


一戰結束後,希特勒懷著迷茫的心情回到慕尼黑,尋找德國失敗原因。和許多前線回來的士兵一樣,希特勒也認同“刀刺在背”的說法,但他認為真正的罪魁禍首應是布爾什維克黨和國際猶太人集團,因此在演講中經常指責猶太人是“十一月罪人”。他的這種邪惡看法,擊中了德國人的軟肋,成為其創建納粹黨和第三帝國、屠殺數百萬猶太人的理論依據,併為其發動世界大戰、走向最終覆亡埋下了禍根。


一戰中,德國究竟敗給了誰?敵人?自己人?還是“西班牙流感”?

▲ “水晶之夜”後慘遭希特勒瘋狂屠殺的猶太人


瘟疫結束戰爭


1918年春季爆發的“西班牙流感”是人類歷史上第二致命的傳染病,又恰逢戰爭期間,造成全球約10億人感染,4000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17億人),平均致死率約5%,比一戰死亡人數還多。當時,由於人員密集、頻繁流動和條件艱苦,流感在戰壕裡肆意蔓延,交戰雙方數以萬計的軍人失去生命。其中,美軍近一半傷亡由這場流感造成。


一戰中,德國究竟敗給了誰?敵人?自己人?還是“西班牙流感”?


據德國軍方資料顯示,1918年初,從東線騰出手來的德軍,原打算在西線發動一場“決定性攻勢”,企圖趕在美軍投入戰鬥之前打垮英法。始料未及的是,“西班牙流感”此時開始在德軍中流行開來,一多半士兵罹患,三分之一喪失戰鬥力。整個德國後方更是因為流感而遭受滅頂之災,連年戰爭加上海上封鎖,醫療衛生極差,德國人飢腸轆轆、病態懨懨,突如其來的流感又造成人口大量死亡。11月3日,基爾港水兵起義,引發全德工人、士兵大暴動,德皇威廉二世倉皇下臺,新成立的德國政府向協約國投降。


一戰中,德國究竟敗給了誰?敵人?自己人?還是“西班牙流感”?

▲ 1918年11月3日基爾港水兵起義。


一戰因嚴重人員傷亡而被稱為“絞肉機戰爭”,但與西班牙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數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因此有人說:“上帝用一場更大規模的殺戮,終止了人類之間的一場小規模廝殺。”


一戰中,德國究竟敗給了誰?敵人?自己人?還是“西班牙流感”?

▲ 戰壕的惡劣環境為流感散播創造了最有利條件


一戰中,德國究竟敗給了誰?敵人?自己人?還是“西班牙流感”?


部分資料請參考《第三帝國的興起/滅亡》《希特勒的間諜機器》


一戰中,德國究竟敗給了誰?敵人?自己人?還是“西班牙流感”?


《第三帝國的興亡》


一戰中,德國究竟敗給了誰?敵人?自己人?還是“西班牙流感”?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一部以納粹德國的興起和滅亡為主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戰役全史。全書配以近百張四色高清的軍事形勢和戰場態勢地圖,附以珍貴歷史照片,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納粹軍隊征服歐洲和北非的過程,也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轉化,從北非決戰,大西洋海戰,盟軍進攻意大利,蘇軍反攻,直至納粹德國的滅亡,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曲折艱難而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