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买车风,真正买完就后悔,为啥?攀比惹的祸?

朱秀媚


中国人整体自我价值观低,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自我不够强大,再或者说没有自我,于是就出现了显示型消费特别多的情况:喜欢买名牌,尤其是那种可以一眼看得见名牌商标的消费品。汽车也一样,大多数国人开车是为了有面子开的,不喜欢车不会开车也不懂车然后开一辆很贵的车。要面子—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大多数中国的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价值感,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面临着自我价值感缺失的问题……于是外在的“价值”也就是有金钱价值的消费品成了支撑起我们脆弱自我的最后一道屏障。其实要面子本质上是一种智慧缺失表现,要面子会导致注意力丧失,专注力丧失,最重要的是和“自我”完全隔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的都是“别人”想要的,于是过的不快乐不洒脱不自由。解决问题需要找一个真正懂得心理规律的心理科医生。


MrFrank


中国人就是攀比心重,不管自己有没有必要开车,我家门口有个老头退休在家没事就买了个十来万的大众,退休在家没事很少看他开出去,估计也就买个菜,购物开一下,菜市场超市离着也就不到一公里,也就经常拿个布擦了又擦,很无语。

还有一个门口的人,家里三个人就住三十多平米的安置房,经济条件不好,还买了一部车,好像没车别人看不起,你说有必要吗?估计这样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很多,现在没钱贷款去买车的更多,这种社会现象真的很不好。

个人觉得你要买车,首先,你得需要吧!比如上班太远,或者工作需要跑很多很远的地方,没有需要,收入又一般你买车干嘛?养4儿子?第二,有需要,收入也要达到,一部十万左右的车,一年正常使用不跑太远,估计费用在两万左右,你挣了钱不但基本支出,还要有结余吧!万一有个什么需要去贷款?那么你的收入估计不能低吧,不然基本支出加养车费用月光了,上班一年下来银行账户还是没涨,你的生活目标就只有一部车的肤浅吗?这钱花在其他什么地方不好?比如交际对自己有益的朋友,报个学习班提高一下,总之把这钱花在对未来有意义的地方,而不是汽油保险维保上,当然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买部车就代表了人生巅峰的可以忽略我的文章。



紫玄修行


很多朋友购车以后会有后悔的情况,后悔选择的车子太贵,负担不起;后悔选择的车子空间太小,满足不了全家人的出行需求;后悔车子太小众,后期不保值等等。

为什么会有后悔的情况呢?个人觉得还是对汽车的认识不足,或者说是没有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出发。说说"中国式"购车风吧。

第一,以大为美。这个实际上没有太多的问题,国内不像国外一家好几台汽车,很多朋友都是一家人挤一台车,对空间要求比较的高,所以喜欢大汽车。但是有些朋友明明对空间要求不高,依然还是选择大汽车,使用过程中带来的不方便也只有自己能体会。

第二,迷信品牌。很多朋友购车并不明白自己的实际需求,总是喜欢跟风,甚至宁愿吃亏上当也随大流。例如本田有机油增多的问题,但是很多朋友还是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有机油增多隐患的汽车。


第三,盲从跟风。有些朋友就是喜欢攀比跟风,别人买车花10万,他非要花15万买台比别人好的,总觉得车子比别人的好,就代表着实力和有面子。有钱无所谓,但是有些人手头并不宽裕,甚至借钱贷款买车。为了面子这样做,真的不值得。

鄙人觉得购车还是看自己的预算和需求,还是那句亘古不变的话,没有最好的汽车,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车子。希望大家买车前还是多考虑一下实际情况。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汽车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strong>


CMC车主俱乐部


在中国,人生最重要的三件大事:买房、买车、找老婆。

以前中国经济落后,人均收入低,而汽车价格也高,所以买得起车的人寥寥无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加上国产汽车也开始发力,慢慢地让汽车的价格平民化,让买得起的人越来越多了。

想信每个人刚买车时的想法都是:拥有一部车,上班时不用被日晒雨淋,出门远游不用跟别人挤一部车,时间和空间上更自由。这个想法是合理的,但在我看来却更像是借口。

咱中国人买车很少想到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一部车,只是觉得大家都买车了,自己不买一部车,就会被别人嘲笑没有能力,会被人看不起,于是心中就有了“拥有一部车才是人生赢家”的想法。这个想法应该才是买车的真正意图,但不会有谁承认。

那么买车就买吧,买自己能养得起车,那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一开始看车时,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经济能力出发,圈定自己能承受得起的价格范围的汽车。谁都想买到一台价廉物美的汽车,毕竟自己的钱都是辛苦赚来的,如果选到了一台问题不断的汽车,那简直是一种灾难。所以每天不厌其烦地在网站、车展、4S店之间来回选车。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自己不懂车,也就很容易被网友、邻居、售车员的意见所左右,其中个人也有攀比和面子的原因,结果,看中的车的价格也就慢慢地脱离了自己的经济能力之外,于是就出现了贷款买车。

贷款买车,就是国外最流行的“超前消费”:用未来的付出来满足当下的欲望。后果是为自己接下来的日子背上还债的“枷锁”。

车买来了,全家高兴,开始开着新车到处跑,回老家、去亲戚家、去外地玩......一个字“爽”。时间一长,“车瘾”过去了,开始发现,原来上班开摩托更方便,远游一年才去那么一两次,而且节假日堵车堵到直骂娘,油价一直涨,养车成本越来越高。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汽车就始停放着吃灰了,只有周末才开出去转转了。然而,就算车少开了,依然要一分不少地还贷款,风雨无阻。

买车还是要从自身的需求和经济能力出发,不要为了面子而加大自己的生活压力。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做出种种冲动,也只是因为自己心里的理所当然的想法而已,把别人随意的说法强加在自己身上,逼迫自己去做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事情。所以,我们做买车的想法前,不妨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一部车,一部什么样的车。这当中可以把别人的意见当作参考,但一定不能动摇自己买车的初衷,这样才是理智买车。


精品人生3296


国人买车还没有从成熟的欧美市场借鉴经验,盲从,不了解对车的要求,一味顾面子。

1.车价,最关键的因素,但是面子的原因,往往往高了买,要知道,如果车价高,那么一般保养也高,油耗也高,价值失去也高。

2.油耗,国人好像不在乎油耗,但作为上班代步一族,成本差别很大。

3.保值,国人也忽略,搞得开了5年后卖不了几个钱。

4.故障率,一味喜欢欧美的高大威猛,不顾它的故障率。

5.一堆无用的配置,很多配置根本用不了几次,被卖车的忽悠以及自己面子原因就加了。


木易149169187


买车后悔的确实有那么一部分人!我想这个也是分为几个不同的原因吧:

  1. 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攀比心理吧!看到邻居二狗同学强子村里毛毛都买车了就觉得自己没面子,心里的孔乙己想着,就他/她那个熊样都能买车,我为啥不能买?结果不考虑自己的收入情况,汽车的保险、烧油、保养、维修等一年要几万块,逐渐压力太大而寻后悔药吃!这种不成熟的表现确实有很多!
  2. 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不懂车!我一个朋友在二手车市场,经常能遇到新车开了没几天就要卖掉的。他们都是听别人说这车挺好挺好云云,而自己有没有细心研究,结果开上以后没有达到自己的需求,比如有一个人本来喜欢动力好的车,结果买了一个小排量,回头跟我说,这车太肉了,开起来简直虐心。
  3. 还有一部分人是颜值帝,喜欢这个车漂亮,喜欢这个车品牌,开起来有面。结果要么是该车性能不够优秀而后悔,要么就是追求品牌超出预算,使用后的后续用钱更多,所以就天天悔不当初!

总而言之,买车还是需要理智一些,有需要的就多做一些功课,了解到位才能不后悔。至于那些攀比心理的,又能说什么呢!

景阳冈大虫


壹车热评这些年看了身边很多朋友、同事的买车行为,从他们的这些购车思维上大致也能看出如今大多数国人的一些买车心理。

一、 盲从


“盲从”这两个字是最能反映国人买车行为的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人都抱着一种“大家都在买的那就一定是对的”这种心态,当然某款车型买的人多了,对于自己今后的维修保养、保值率等方面的确是有一定帮助,毕竟小众车型不好养。

比如如今的某德系车和十年前比起来虽然已经不再那么厚道,甚至都可以毫不掩饰的进行简配行为,但即便这样依旧抵挡不住国人对它的追捧。这里除了得佩服这个德系品牌的宣传战略以外,很多人心里那种对某些权威或经验的迷信也是占有主导因素。

虽然大家都在说现在的车企想糊弄消费者很难了,因为懂车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回顾自己身边,不懂车的人依旧不少,人云亦云的思维依旧根深蒂固,而且很多不懂车的人还会时刻左右着那些懂车人的决定。

二、 面子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会想我们那样,把“面子”这两个字深深植入自己的“骨髓”之中。在很多人的眼里,车子=面子,先不管这车到底口碑如何?品质如何?哪怕自己缩衣减食,也要开着一辆都让自己有面儿的车,这类人群不在少数。

三、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相信很多朋友可能听过这么一句话——“不过国产车咋样,反正合资的就比国产的好”。如果你面对这样的论调,真的别和对方争论了,让对方继续蜜汁自信下去吧。

四、 重外观和配置,轻性能和安全


相信很多人在看车时,最开始的两个步骤是这样的:先围着车身看一圈,然后坐进驾驶室看各种配置,这两个步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消费者是否有意愿去购买车台车。

如果再加上价格优惠达到自己心里预期,相信很多人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望。这也是为什么某泰的“保时捷”车型在刚上市时,竟然出现“一车难求,加价提车”奇观的原因。

其实壹车热评所写的这些,相信大家在网上随手就可以找出很多类似的文章来,但即便如此我们身边依旧有很多人会固执的遵从以上的几种方式去买车。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有这样的购车行为,你该怎么做?欢迎小伙伴们在下方留言,咱们一起讨论。


壹车热评


中国式买车风,真的会后悔?当然不存在的,也更不是攀比惹的祸,因为爱慕虚荣本就是人之常情,没有人不虚荣;

其实鄙人不认可问题中的说法,中国式买车风刮起,的确有很多朋友选择了买车;但是这些朋友之中真的会有人会后悔么?要知道现如今的车子已经得到普及、几乎成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和几十年前的冰箱、彩电、自行车是同样意义的,过去大家买家电可曾后悔?既然过去大家买家电并不后悔,那么如今买车同样不会后悔!


买车后会后悔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从一些还没有车的朋友口中传出来的伪命题;包含了浓浓的酸意,实际上依然是酸葡萄理论在作祟;很多还未买车的朋友盲目的认为已经买车的人承受着很大的苦难,比如养不起、开不起之类的状况,而实际上人家的车开的舒舒服服的,根本就没有后悔;都什么时代了,当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么?如今祖国经济高速发展、咱们老百姓都富裕了,买辆车都能后悔?那还买什么不会后悔?是不是买双袜子也要后悔?富裕的可以买豪车、预算少的可以买经济型车,重点在于量力而行即可,买车如今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谈什么后悔?

不要总谈虚荣、攀比,谁人不虚荣?谁人又不攀比?虚荣、攀比之心人皆有之,何必拿来大放厥词呢?人活一世、草木一生,为了一个面子、为了一份虚荣想买辆车有错么?这是一份人生的追求好吧?没有车的人总会幻想有车的人多么的艰辛、难以负担车子的开销,实际上只是自己没有勇气去拥有罢了;人活一辈子才短短几十年,试问这么短暂的时间给我们后悔的机会了么?所以买车不至于后悔,即便力所不能及、负担不起,卖了就好,很简单的道理对吧?如今抚养一个孩子每年的开销都能顶的上几辆车了,可有觉得后悔的么?连买一辆经济型小车都会后悔,那么干什么不后悔?人活一世不就是图个名利双收么?虚荣、攀比和错之有?从小家长们就拿我们的学习成绩和别的家长攀比、三岁小孩都会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其他小伙伴去炫耀,难道这些朋友们都已经忘却了么?

所以中国式买车风的确刮过,也确实有很多的朋友选择了买车,但他们没有人后悔,因为连买这个生活必需品都会后悔,那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是不会后悔的?买车之后会后悔只是一些还未买车的朋友幻想出来的情景,这些人说别人虚荣、攀比,其实他们材质最虚荣的,只不过他们把虚荣深埋于心底而去指责买车的人虚荣、攀比,其实只是一股妒忌之心令他们面目全非了而已,买车根本不会后悔,也完全没有理由、没有必要去后悔,所以买车之后会后悔完全是伪命题,只是一些朋友幻想出来的场景而已!


非专业车评


中国式买车风!很对。主要是对车的了解不够。别人买自己也买这。反证吃亏了也不只自己一个。盲目跟风也多点人陪。其实买车,一要根据自己家庭人口。口人多的买多点座位的。人口少的可买五坐以下的。这里指家庭第一辆车。二要注意品牌与质量。别被车以外的因素影响。还有就是不要被车的外形及车的高配影响。车最关键是质量。如果开过三年后三日一修,那么更高配更有形也是废料。三是注意动力与油控。一般百公里十升以下还算省。高出十升多是耗油车。别少看这个油耗。百公里比别人车多二升油,那么以十万公里来说二千个油,计下来就是多花万五左右了。看明这论述,似乎应明白广东人喜欢二田车的原因了。


龙四笑


我想说的是荷包决定买车的需求。重点不完全是“中国式”买车,而是买完后悔。

为什么呢?除了攀比还有几点原因。

是否是刚需

如果买车是家庭用车,比如有孩子了,一家三口出行不方便,很多城市禁摩限电,地铁又挤,公交没到家门口,出去玩需要自驾游,逢年过节需要用车,那就很有必要买台车来代步。如果不是刚需,才会导致后悔的情况。

使用频率

即便是刚需,家庭用车买回来,也要物尽其用,才能发挥车子的最大使用价值,如果每天还是电动车公交上下班,车子只在周末用,或者逢年过节出去玩的时候使用,但每年的保养,保险照样要花钱,这个时候如果心里纠结,不平衡,也会后悔。

攀比面子

别人买车了,亲戚朋友都有车,自己没有,特别是男人,逢年过节回去蹭车,或者坐大巴动车,觉得没面子,也要买一台,这个时候因为面子买完车,使用频率就不会频繁,不是刚需,还要养车,就会后悔。

买错车

这个是最后悔的原因,即使是刚需使用频率也高,天天开,但是买车的时候,不懂车,也不了解自己的需求,往往买到超出自己的预算的车,或者相对于自己不实用的车,比如预算只有七八万,明明可以全款买车,压力不大,但听朋友或者销售推荐,贷款买了台十五万甚至二十万的车,因为被人引导心里觉得七八万的车配置不够好,这不好那里不好,需求被无限放大,有些需求和配置往往对于很多第一次买车的人来说不实用。买多出十几万的价格的车,配置什么的肯定会比七八万的车好的多,这样买完以后每个月还要还贷,而且真正车开着开着没有带来预期的使用价值,觉得和七八万差不了多少,那就会后悔了,后悔的原因是多出预算,要还贷,还有就是真的买错车,开着开着不喜欢了,而且大部分人都不会一台车开一辈子,第一次买车买超出自己预算能力的车子,试错成本太高,因为自己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车,所以还是买自己预算能买到的车,最好是全款买车,这样即使买的车没有完全达到自己预期,至少没有经济压力,不喜欢开几年卖了,有能力买更好更喜欢的,也不会后悔,我就是全款买的第一台车,开了一段时间,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之前也是有朋友推荐更贵的车,但超出预算,我就是想全款买,贷款不考虑坚定不移,因为了解自己的需求,就是代步。所以需求和预算很重要,再有就是面子原因,买车爱面子看重豪车品牌,不看需求和预算,为车标买单,最不实用。更容易超支和后悔。

最后,建议买车还是看自己需求,不要超出预算,如果不是刚需,要承受住不经常用车情况下养车的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