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傳奇大儒:一生都在和清朝抗爭,死後卻受清朝幾百年敬重

康熙年間,在山西曲沃有一位年近70的老人,在當地十分出名。附近的鄉民都對他十分好奇,每天茶餘飯後都在討論著他。

有人說他常年騎著馬四處遊蕩,還會使一手好劍法,連土匪也不敢惹他;也有人說他來頭很大,很多官員求著見面,他卻毫不理睬,似乎不把清朝放在眼裡。別人問他叫什麼,他也不回答,只說自己是一位普通的老兵。

江蘇傳奇大儒:一生都在和清朝抗爭,死後卻受清朝幾百年敬重

直到不久後,這位老兵在騎馬時,不慎發生意外,病重身亡。整個清朝都轟動不已,這時人們才知道他的名字,原來他就是鐵骨錚錚的顧炎武。

顧炎武出生於明末蘇州崑山名門顧家,雖然出身很好,但他從小卻體弱多病,父母便讓他學習武術,強身健體。

到了讀書的年紀,顧炎武卻對四書五經不感興趣,反而研究被讀書人看不起的農耕商業,受到不少人的嘲諷。

直到多年後,李自成帶兵起義,在清軍的鐵蹄之下,很多繁華的城市都成了廢墟,連崇禎皇帝也被迫自盡。而在這場鉅變裡,那些平日裡喊著“忠君報國”的讀書人卻腳底抹油,甚至投靠敵軍,令人唏噓不已。顧炎武也忍不住感慨道: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

江蘇傳奇大儒:一生都在和清朝抗爭,死後卻受清朝幾百年敬重

面對這場國難,顧炎武義無反顧的拋下一切,加入了抗清的隊伍。之後,他又冒著生命危險,走南闖北,四處遊說抗清隊伍,徵集抗清義士。同時,他還寫了大量的抗清戰略。

就這樣,顧炎武浴血抗清,一直堅持了二十年。遺憾的是,在眀亡清興的大勢之下,他的個人力量還是過於渺小,最終還是無法挽救明朝。曾經和他並肩作戰的同仁,也大多放棄,歸隱山林。

顧炎武見大勢已去,心中悲憤不已,但他依然不肯放棄,決定以寫書的方法抗爭到底。於是他走遍大江南北,甚至深入清軍起家的遼東之地,將自己的經歷與心得都記錄下來。

江蘇傳奇大儒:一生都在和清朝抗爭,死後卻受清朝幾百年敬重

就這樣,顧炎武又堅持了幾十年,當年的熱血青年也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天下郡國利病書》和《日知錄》。

在這兩本書裡,不僅包含顧炎武一生的實學修為,深厚的商品經濟思想,以及對皇權的抨擊,更多的是最冷靜,最深入的反思。這在當時閉關鎖國,思想封建的年代裡,無疑是令人振聾發聵的聲音。這兩本書也是近代史上無與倫比的思想瑰寶,可以說顧炎武是當時中國乃至整個歐亞大陸,第一個擁有近代史思想的人,他也被稱為清學開山始祖。

江蘇傳奇大儒:一生都在和清朝抗爭,死後卻受清朝幾百年敬重

縱觀顧炎武的一生,屢次死裡逃生,多次被清朝威逼利誘,還受過牢獄之災,但他始終不忘初心,從未向清朝低過頭。康熙皇帝在開博學鴻儒科時,也多次邀請過他,但他始終拒絕。他的名族氣節,不僅讓百姓感動不已,整個清朝也對他敬佩不已。

在顧炎武離世後,整個清朝以及百姓,都對他無比的追思與懷念,而他的名族氣節,也一直傳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