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留遗书称“如此结果,咎由自取”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下令次年年号为“洪宪”。袁还发表了简短的演讲,表示“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日”。

然而,四年多前武昌起义推翻帝制的枪声犹在耳,中国的政治精英对皇权的仇视至少从表面上看已入心入脑,他们不会答应中国再出现一个君主。

袁世凯留遗书称“如此结果,咎由自取”

1915年12月25日,在中国遥远的西南边陲之地云南爆发了由蔡锷、李烈均、唐继尧等发起的护国战争。

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至5月8日,已独立的滇、黔、桂、粤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对抗北洋政府的军务院。不久,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益陷窘境,6月6日病死。

这位曾经的立宪派首领自挽:“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然而他留下的是一个混战十年不已的军阀割据时代。

袁世凯留遗书称“如此结果,咎由自取”

袁世凯不甘当“虚君”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并电达南京临时参议院。

次日,孙中山却以大总统的名义签字公布了《临时约法》。据学者统计,从1912年3月10日至4月1日,孙中山继续签发了138件法令、指示和文告。

在这期间,革命派控制的参议院又制定《临时约法》,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此前,在孙中山的力主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

然而,手握重柄的袁世凯不可能甘为“虚君”。

1913年7月12日,国会推举国民党员占多数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宪法。从8月到10月,袁世凯5次提出对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的意见,意图恢复总统制,但遭到国会和宪法起草委员会拒绝。

总统没有国会解散权,革命派以为自己支配下的参议院可通过一纸决议改变政治进程。结果事与愿违。11月4日,绝望的袁世凯通电全国抨击这个草案,同时宣布撤销国民党籍国会议员资格,国会和宪法起草委员会都因不足法定人数而停止运作。

袁世凯留遗书称“如此结果,咎由自取”

留下十年军阀混战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时,虚年57岁。然而,这个13岁就曾写下“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的枭雄来说,正面临一个挥之不去的家族魔咒:在其之前,袁家男子几乎没有活过60岁的。而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的身体每况愈下,令他不时疑神疑鬼。

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最热衷帝制。辛亥革命后他极力鼓动帝制。袁世凯称帝还与“十三太保”密切相关。1915年8月14日,杨度、孙毓筠、李燮和、刘师培、胡瑛、严复等六人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六君子”加上梁士诒、张镇芳等7人,合称“十三太保”,鼓吹帝制。1915年4月,杨度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撰写了两万多字的《君宪救国论》,让袁大为赏识。

然而,袁世凯的嫡系段祺瑞、冯国璋却反对称帝。在袁世凯称帝后,段祺瑞曾慨叹“项城作孽啊!”冯国璋则率领和他个人关系比较好的5位将军联合发出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惩办祸首”的电报。

袁世凯留遗书称“如此结果,咎由自取”

最终,袁世凯只得于1916年3月23日宣布废除“洪宪”年号,恢复共和。

“恨只恨我,读书时少,历事时多。今万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误,苦我生灵,劳我将士,群情惶惑,商业凋零,如此结果,咎由自取。误我事小,误国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1916年6月6日,临死前,袁世凯留下这样一封遗书而去。在他身后则是混战十年不已的军阀割据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