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霍光,西漢政壇上的第一牛人也

霍光是中國歷史上,尤其是在“天命”概念下,第一個在皇權政治中做到了極致的文官。而且他的極致,並非簡簡單單的外戚把控朝政這麼簡單。他也為後世的所有文官後輩們做了一個模板。

在中國歷史上,一旦走上了獨攬權柄的道路,平安著陸的可能性就幾乎為零了。你只能在這條去不到終點的無間道路上不停的往前走。

而霍光卻做到了,他的人生之路,也無意間給了後世所有從政的臣子們以巨大的思考與啟發。同時霍光不光是一個權臣,其實他還是個頂級的能臣。霍光是漢武帝之後穩定政局的核心人物,也是承接“文景之治”和“昭宣之治”靈魂人物。

但是,霍光輔政期間,也還幹過“廢帝”這樣驚世駭俗的事情,所以,在封建儒家道德體系中,構成了他生前身後名的一個巨大的汙點。

霍光甚至成為了後世皇帝時刻提醒自己的“危險代號”,比如,明朝的萬曆帝就從小被他媽用《霍光傳》來嚇唬他。這也讓後世人對霍光的認識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

但是,如果我們拋開這種狹隘的道德是非觀,用一種辯證思維去看待霍光輔政的歷史過程,我們會發現霍光輔政其實給我們預留了更多的歷史財富。

01、漢武帝死時的政治背景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雄才偉略的漢武帝一生殫精竭慮

大漢王朝從立國開始,帝國上層的權力鬥爭就主要集中在皇帝、丞相、外戚和藩王這四方勢力之間。這四方勢力相互之間或分或合,始終維持著權力的平衡不被打破。一直到漢武帝登基後,他用推恩令幹掉了藩王勢力,用尚書檯奪取了丞相勢力,用巫蠱案清除了外戚勢力。在這場權利的遊戲中,漢武帝他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他始料未及的是,隨後他又隨手把得來不易的權力送給了“行尚書事”大司馬,並且這種權力此後輾轉又分別到了外戚和宦官手中,但就是再也沒有還給皇帝。

漢武帝雖然取得了大量權力鬥爭的勝利,但是與此同時,他為此付出的慘重的代價。這種經驗和教訓使得漢武帝對於控制力的把控需求變得更強的同時,也變得猜忌無度,疑神疑鬼。不得不說,這種政治上的不安全和不穩定的感覺是有毒的。一方面漢武帝瘋狂地舉起屠刀,

砍向那些有潛在威脅的人,包括他的妻子、孩子和功臣;另一方面漢武帝又十分迫切地渴求得到穩定與安全。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這是“內朝”初期的班組成員

所以,為了加強對權力的控制和安全感,漢武帝任用了一堆在身邊人,比如東方朔為侍郎,司馬相如為常侍等,構成了內朝的前身

。此後,漢武帝一直在擴充內朝的勢力,一直到衛青被封為大將軍,加官大司馬,掌尚書檯後,內朝的職能機構開始成熟,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決策班子,徹底地掌握了朝政大局。

這個班子成員包括了大將軍、驃騎將軍、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左右曹、散騎諸吏、給事中、符節令、黃門令、中書令等等;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丞相自下的行政官吏構成的外朝。也由此形成了“內朝決策,外朝幹活”的政務體系。

漢武帝去世的時候,正是這種政務體系逐漸成熟的時候,漢武帝在內心裡也是渴望自己精心打造的體系能夠傳承下去,用以保證自己子孫的政治安全。

02、漢武帝為什麼會選擇霍光輔政?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霍光輔政是臨危受命

漢武帝在交代後事的時候,送給霍光一幅畫——《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意思非常明確,就是希望霍光成為小兒子漢昭帝的周公。甚至為了不讓皇權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外戚”、“後黨”的干擾,漢武帝甚至殺掉漢昭帝的生母鉤弋夫人。

然而此前一直“名不見經傳”的霍光為什麼能得到漢武帝如此的信任和支持呢?首先還是要從漢武帝的“內朝”體系找理由。“內朝”體系是漢武帝權力上的依託和信賴,所以他的託孤對象不可能是丞相,也不可能是其它外朝官吏,註定是內朝中人。但在內朝中,自從衛青去世之後,將軍之位就完全空置。其它的,要麼是地位卑微的內侍宦官,要麼是職位低下的大夫郎官。於是,在這個體系中,他可選擇的對象並不多。然後再把最重要的信任度和忠誠度給考慮進去,漢武帝的託孤對象就呼之欲出了。

公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臨終前,他指定了三位託孤大臣,分別是: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

冠軍侯霍去病的異母弟,曾任奉車都尉兼光祿大夫二十餘年,孝武皇帝臨終時為託孤三大臣之一,受封大司馬、大將軍,統領朝政、軍政。

金日磾,匈奴休屠王之子,隨渾邪王降漢,曾任附馬都尉,孝武皇帝臨終時為託孤三大臣之一,受封車騎將軍,位次大將軍,執掌京師兵衛及皇宮內衛。

上官桀,先為羽林期門郎,後任侍中,再至太僕,孝武皇帝臨終時為託孤三大臣之一,受封左將軍,位次車騎將軍,執掌邊軍。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漢武帝的臨終託孤有深遠的政治寓意

論官位,奉車都尉、駙馬都尉不過是漢武帝的跟班和貼身司機;論職級,霍光和金日磾只是區區比二千石秩俸,上面還有一堆真二千石和中二千石秩俸的人;論資歷,這三個人武沒打過仗,文沒治過事;論背景,霍光雖和霍去病同父異母,但霍去病死得太早,沒能形成自己的家世背景。至於金日磾是匈奴降王之子,上官桀也不過是期門郎出身。

但這些人都是長期呆在漢武帝身邊的人,是經過了漢武帝長期政治考驗的人。而漢武帝時期樹立起來的強大的皇權權威,又為這些“資歷不足”的人順利接手大漢政局提供了保障

而霍光之所以能成為“輔政大臣之首”,答案就在史書中總結他的八個字中:小心謹慎,未嘗有過。事實上,從他掌權之後的行事風格來看,他稱得上這八個字的評價。漢武帝就是看中了他這個性格,因而立他為三輔臣之首。因為漢武帝明白,在他死後,大漢王朝再也經不起折騰,它需要一個平穩過渡期,需要一個老成持重的人來掌局,霍光無疑是漢武帝最好的選擇。

03、霍光輔政時做了什麼?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霍光盡心盡力,無愧於輔政大臣的職位

霍光接過漢武帝的權杖,盡心盡責地輔佐六歲小兒子劉弗陵,全心全意地穩定大漢暗流湧動的政局。事實證明,霍光也確實不辱使命。霍光在輔佐漢昭帝期間重點做了這樣幾件事:

①舉薦賢良,啟用了桑弘羊張安世杜延年等一大批德才兼備官員。

②免除沉重賦稅勞役,賑濟救濟受災百姓,把大量種子和糧食送給沒有種子和口糧的農民。

③沉冤昭雪,懲罰淘汰不稱職貪官汙吏,民心大快,朝野上下風氣為之一新。

④接回在匈奴牧羊多年的蘇武,和親匈奴。

⑤撲滅燕王劉旦、長公主上、官傑等人的叛亂。

漢昭帝重用霍光,使得漢昭帝獲得“百姓充實,四夷賓服”的結果,但漢昭帝在二十一歲時便英年早逝了,並且沒有留下子嗣,這樣大漢政權的繼承問題又一次成了歷史的分岔路口。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霍光操碎了心

於是霍光選擇了海昏侯劉賀,但是這個劉賀顯然只是一個適合做“胡吃海喝”的主,登基不過20多天,就讓霍光給廢黜了。雖然正史中記載,劉賀繼位20多天就犯下1000多條荒淫罪責,有點過於誇張,但是史家筆法的誇張一般還是基於事實的放大,而不是杜撰,所以,劉賀是一個荒淫無道之人基本上是成立的。

之後再被霍光選擇繼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漢宣帝。漢宣帝劉詢是劉據的孫子,是中國罕見的蹲過監獄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間皇帝”。

當漢宣帝成為皇帝之後霍光主動要將權利交給漢宣帝,但是漢宣帝出於謹慎也好,出於猜忌也罷,相反仍然重用霍光為重臣。

霍光也沒有逃脫時間和命運的制約,公元前68年,霍光終於去世了,霍光專制時代也結束了。

04、霍光輔政的三個階段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哥哥霍去病是霍光的開路人

十幾歲的霍光被哥哥霍去病帶到長安,並因此進入了漢武帝的視線,從此登上了大漢王朝的政治舞臺,釋放著熠熠光輝。縱觀霍光輝煌璀璨的一生,其政治生涯大體上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從進京到漢武帝去世

霍去病的過早去世,讓漢武帝一直對他的寵愛無處著地,進而轉嫁到了霍光身上。

霍光在霍去病去世之後,也不得不面對舉目無親的窘迫處境,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那個對他哥哥頗有感情的帝王——漢武帝,於是他小心翼翼地侍奉漢武帝左右,前後出入宮禁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錯誤。因此得到漢武帝的信任。

年少便得到兄弟庇佑,出入朝廷之內,往來高官左右,後因霍去病病逝,他從高處摔向低處,卻又得到漢武帝的垂憐攀到高枝,從而紮根落定,成為炙手可熱的權臣之一。這一期間,霍光是一個小心翼翼地合格大臣,聽君王命,得君王權,代君王事,無功亦無過,僅以謹小慎微著名爾,只是一個忠臣。

二、從劉弗陵登基到去世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劉弗陵和霍光契合度很高

漢武帝死後,漢昭帝上臺,讓霍光迎來了自己最意氣風發也是大展拳腳的時期。

這一期間他肩負起漢武帝賦予它的責任,併合理地利用了“周公之權”。一肚子小心思的上官桀被他扳倒了。心懷鬼胎的蓋長公主也是被他剿滅了。一心篡位的燕王劉旦也被他平定了。

這一時期,霍光和漢昭帝相得益彰,相互成就。大赦天下,休養生息,政通人和,國富民強。與匈奴關係也得到了改善,從而開啟了西漢帝國的又一盛世。這個時間段,他是一個有原則的忠臣,忠於帝王,忠於社稷!

三、從擁立劉賀到去世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劉詢扮豬吃老虎

漢昭帝死後,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這個王子,行為輕佻,喜好美酒,喜好美人,喜好酒後狂言,喜好挑戰禮儀,他是一個痛快地王子,舉天下而為自己一樂。同時,這個王子,還有著很深的考量,他從封地帶來了四百多位官員,日夜在宮殿中算計,算計何時能夠取天下而代之。

霍光感到憂愁,為漢家天下憂愁,也為自己憂愁。於是他決定先下手為強,像個真正的權臣一樣。最後劉賀登記二十七天後,被霍光在徵求上官太后的同意後給廢黜了。

過後,霍光擁漢宣帝劉病已為帝。此後已是霍光的人生晚期了,他歸政給漢宣帝過,卻被拒絕了。他也被其妻子帶到了“立後”的陰謀裡過,但總的來說,霍光和劉病已還是相處得比較平和的。霍光也是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榮耀和權力,直至死亡。

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他動用了權臣清除異己的手段,卻堅守了為人臣的原則,勝於王莽,輸於周公,不過是,一個有原則的權臣而已!

05、霍光輔政的政治寓意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霍光輔政其實是穩定國家政權根基

霍光是第一個真正意義的權臣,在輔政之前,他沒有周勃那樣的功勳地位,也沒有後世王莽那樣支持自己的班底,皇權的詔命成為他唯一的依託,然而只憑此物,他便能在政壇翻雲覆雨,其體現的正是皇權體制本身的強化。

漢武帝能以身邊之人牽制朝野內外,霍光能以空白之身力壓功勳之臣,這本身就是說明在漢武時期,封建君主制的皇權體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化。而之後霍光廢帝一事,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霍光是在“代行皇權”,所以與其說霍光權傾天下,還不如說漢武帝后皇權至高無上。

而霍光輔政背後所代表的皇權至上的政治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就制度體制而言,中朝官的崛起帶來了權力的集中化,這更是皇權體制的重要表現。在武帝之前,中朝官主要僅是服侍皇帝之人,即使握有權力也並非正式的制度性權力,但是在武帝以後,皇權得到強化,中朝官的地位日益強化,內朝不僅是皇帝的親信,更是皇權的延伸,相比之下外朝更顯得更加官僚化與工具化。

2、就政治形勢而言,武宣時代皇權體制完善完成了從藩王、外戚等貴族勢力割據到高度統一的的變遷。漢初,劉邦立國承秦之鑑,摒棄了秦朝絕對化的皇權體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戰國時代關東六國的貴族政治,主要體現在分封諸侯王和軍功貴族兩個方面。

然而到了武宣時代,隨著皇權體制的完善,軍功貴族與諸侯王先後退出了政治舞臺,皇權失去了制約,因而在朝堂之上,掌握權柄的霍光暢通無阻,因為霍光代表的便是皇權本身。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霍光其實是漢武帝的代言人

綜上所述,霍光能夠獲得輔政之位進而得窺權柄,全賴武帝“周公之託”,

武帝的詔命構成了霍光輔政全部的合法性,更加之其“霸王道雜之”的行事作風,毋寧說霍光正是武帝本人的化身。在其擊敗政敵,正式執政以後,霍光本人便更是成為了皇權的代理人。而廢黜昌邑王一事,更是直白的顯示出“皇權”與“皇帝”之間產生了分離,皇權是一種制度性權力,其淵源在於完整的內外朝官僚體制,而非簡單的皇位,易言之,掌握皇位者未必擁有皇權,只有能夠掌握整個政治系統的人才能夠真正擁有權力,而霍光,正是這一皇權體制的產物。

06、隱忍與忠勇的政治智慧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霍光是真有大智慧的人

身居高位幾十載,身侍武帝,昭帝,宣帝。廢黜過一任皇帝,家族勢力遍佈朝廷,能做到這一點而沒有異心,莫說尋常人,就算是歷代賢臣,能有幾個能和霍光作比較?漢武帝后國家的長治久安,實霍光之功也。然而“不學無術”的霍光又是憑藉什麼做到這不可思議的一切的呢?

霍光的興起有他的偶然性,偶然的因素就是因為同父異母的兄弟霍去病提攜造成了躍起之勢。但是偶然的背後永遠有其必然性。霍光雖然“不學無術”,但是長時間呆在漢武帝身邊,身體力行,他形成了自己獨到的政治智慧。這種政治智慧基本可以歸納為:隱忍和忠勇。

一、隱忍。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漢武帝手下做事不好做

漢武帝劉徹在位時,屬於君強臣弱,霍光在這位領導手下工作,可謂如履薄冰,因為在漢武帝手下工作,能善終的不多,只有公孫弘等為數不多的宰相才能堅持到最後。因此霍光能堅持到最後,還被漢武帝劉徹指定為託孤輔政之臣,說明霍光十分忠誠且有常人沒有的隱忍之能,這也是漢武帝選擇他輔佐劉弗陵的原因之一。

史書記載霍光:“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僕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他在出入殿門的時候,每天都做到了機械般的驚人一致。雖然這個習慣看起來好像用處不大,但能做到如此重視細節的人,絕對不是一般人。

在牽連甚廣的巫蠱之禍中,衛青的兒子都被搭進去了,而霍光卻能獨善其身,由此也可見,霍光的隱忍功夫是如何的登峰造極。

憑藉謹小慎微的的處事風格,霍光在漢武帝身邊伺候三十餘年,未嘗犯下一絲一毫的錯誤。這讓漢武帝對他的嚴謹和忠誠大為讚賞,最後不惜將託孤輔政的國之重任交給了他。隱忍,也是霍光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政治資本。

二、忠勇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劉弗陵認為霍光值得信任

霍光對漢昭帝劉弗陵的輔佐是無可非議的,也是成績卓越的。“百姓充實,四夷賓服”就是最好的例證。

世人對於霍光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對劉賀的“一立一廢”上。很多人深受儒家文化薰陶,認為哪怕皇帝屠盡天下人也是應該的,荒淫無度也是正常的,臣子就不該反對,更不能擅自做主罷免。但霍光偏偏就做了這“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所以,霍光是奸臣賊子,是權臣亂黨。

其實,霍光不過是自始至終忠於武帝、忠於大漢的忠臣而已。漢武帝時期,上承“文景之治”,下啟“昭宣之治”,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歷史政治過渡時期。漢武帝一生雄才偉略,但終究生命有限,他的政治架構和理想無法一一實現和穩定傳承,他選擇了霍光輔政,實際上霍光也就肩負起了這一歷史使命。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劉詢有卸磨殺驢的嫌疑

在“陰謀論”裡和“權謀學”裡,歷史總喜歡把霍光刻畫成一個獨斷專行的權臣、甚至奸臣,以此來襯托漢宣帝突出的政治才能和光輝的政治形象。但在老易看來這本身就是一種邏輯混亂的體現,理由如下:

1、如果霍光真是一個奸臣或者權臣,為什麼要廢掉昏庸無度的的劉賀?主上無能不是更利於他掌權嗎?當然有人說是因為劉賀準備“先下手為強”了,那麼“剪其黨羽”即可,何況霍光真的那麼霸道,劉賀能培植多少黨羽?對比一下司馬昭殺曹髦就知道了,所以霍光其實私心並不太重。

2、退一萬步講,就算霍光想一勞永逸,不想和“不聽話”的劉賀糾纏,他為何要選擇一個“少有英才”的劉詢來繼承皇位呢?漢武帝那麼多子孫,渾渾噩噩的各種小王爺多的是。即便是因為當時一時看走眼了,霍光也完全可以再廢了劉詢而再立新君呀!

3、如果霍光真的有心“竊國自居”

,為什麼會使其後人面對“抄家滅族”的處境而無力反抗呢?這顯然不符合權臣的邏輯。

所以,說霍光是權臣,只是從做皇帝的角度,從做儒臣的角度去看;而說霍光是忠臣良相,才是真正從國家和人民的角度去考慮。他輔助的兩任君王,是漢朝最強盛的時期,霍光無愧忠勇之名

霍光的一生極具代表性,前半生謹慎小心,獲得漢武帝信任。後半生專權輔政,備受爭議。但霍光也用其波瀾壯闊的一生向世人展示了“隱忍”與“忠勇”的力量,這也是霍光最值得學習的政治智慧。

07、歷史感言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不要用道德去綁架政治

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紀十七》霍光之輔漢室,可謂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執之,久而不歸,鮮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詐,固可以親政矣,況孝宣十九即位,聰明剛毅,知民疾苦,而光久專大柄,不知避去,多置親黨,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憤於上,吏民積怨於下,切齒側目,待時而發,其得免於身幸矣,況子孫以驕侈趣之哉!雖然,向使孝宣專以祿秩賞賜富其子孫,使之食大縣,奉朝請,亦足以報盛德矣;乃復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叢釁積,更加裁奪,遂至怨懼以生邪謀,豈徒霍氏之自禍哉?亦孝宣醞釀以成之也。昔椒作亂於楚,莊王滅其族而赦箴尹克黃,以為子文無後,何以勸善。夫以顯、禹、雲、山之罪,雖應夷滅,而光之忠勳不可不祀;遂使家無噍類,孝宣亦少恩哉!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功過,應從其對國家民族貢獻說起,而不能僅僅限於“仁義道德”的表層。

霍光作為託孤大臣,當同伊尹、周公並列。作為權臣,其貢獻作用也是不可抹滅的。

應該這麼說,霍光是西漢存亡斷續之臣,也是西漢中興第一臣。

霍光輔政:冰火兩重天的境界,跋扈專權是表象,忠勇為國是實際

霍光一生,無愧江山社稷

縱觀霍光的一生,有忠謹兼有氣志,踞名位而少忤逆,雖不能說真像周公輔佐成王那樣盡善盡美,倒也確實盡心盡力、秉公治國,無愧於一個國之名臣,世之良相。

雖然霍光去世之後,其家人卻因密謀叛亂而慘遭滅門。但是,這場政治清算的發起人漢宣帝也一再鄭重強調:

霍氏一族雖然謀反大逆罪孽深重,但與死去的霍光大將軍無關,大將軍執掌帝國權柄二十年,卻一直恪守臣道,忠心為國,其道德操守歷經考驗,無人可以置疑

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宣帝因思“肱股之美”而特設麒麟閣,為功臣畫像陳列其中,共十一位,霍光仍然排名首位,而且唯有他享受了“稱臣不名”的最高禮遇,畫像上記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

是以,霍光無愧於千古文臣的典範,其隱忍、其忠勇、其擔當、其老練,皆是“經世致用”學問中的寶貴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