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這本書好難讀啊😄有沒有哪位大神簡單明瞭的解讀一下?

酷炫唯美高清壁紙


這本書我讀過兩遍,讀完之後得到一句概括性的結論:書中兩代人重複了同樣的命運,在這種命運的安排下隨個體的經歷有所不同,但正是通過這樣的命運的安排,解讀了人性,參悟了人生,用諸多主人公的宿命繪製了一部文學鉅著!


遊俠兄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


傳說一次馬爾克斯在開車回家的路上,小說的第一個句子忽然出現在他的腦海。隨後整部小說隨著而來,“彷彿從天庭直接聆聽書寫下載而來。強而有力,如魔法般不可抗拒。”馬爾克斯拿著筆刷刷刷直接“記錄”了下來。

這種說法,頗有些神秘色彩。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1967年出版以來,《百年孤獨》暢銷全球,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堪稱歷史上最暢銷的小說之一。作者馬爾克斯更是一舉成名。1982年,更是憑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所謂一步登天,名利雙收,想必就是這樣吧。


說回小說本身。


一 反映拉丁美洲歷史


《百年孤獨》描寫了一個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小說中故事發生的地點是一個叫“馬孔多”的小鎮,這是一個架空的小鎮。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宗教典故等等,虛虛實實,魔幻又現實。所以很多的文本解讀,都將這部小說看做是對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的隱喻。

1982年,哥倫比亞黑綿羊出版社出了一本書叫《番石榴飄香》,裡面記載了馬爾克斯與另一個哥倫比亞作家門多薩的談話錄。

門多薩詢問馬爾克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翻版嗎?

馬爾克斯回答:“是的,我是這麼看的。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

這一理解大致可以推斷出,《百年孤獨》解讀的幾個關鍵詞:荒誕、孤獨、輪迴。


二 難讀的原因


《百年孤獨》名聲大,但也是出名的難讀。有兩個原因:

第一,體量大。故事記載了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興衰,刻畫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要命的是,整個故事沒有一個固定的主角和主要線索,沒有一個常見的清楚的邏輯結構。基本是一個故事連綴另外一個故事,同時平行著還會有嵌套的故事。

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會衍生相應的人物關係。而這些人物關係錯綜複雜,互相交錯。並且由於後代喜歡從長輩中找名字,經常同一個名字,幾代人用,對於初次閱讀者而言,簡直看得頭暈。

在找資料的時候,在百度百科上看到一張關係圖,大家可以先來感受一下。



第二,充滿隱喻。書裡出現過一個吉普賽人的魔法師,魔法師留下了一本羊皮卷。這個羊皮捲上記載了整個家族的歷史。但是家族裡卻沒有人能看得懂,因為羊皮卷是用梵文記載的。

第六代出現了一位破譯羊皮卷的人,但等他破譯出來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我們看前面馬爾克斯說“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是不是立即能想到這個羊皮卷就像人類的歷史。雖然規律就在其中,但是身在歷史中的人,還是要不停被裹挾著前進,沒有人能夠超然物外。

類似這樣的隱喻還有很多,“豬尾巴的孩子”、“家族最後一個人被螞蟻吃掉”等等不同的閱讀者也會有自己的理解。

就像稜鏡一樣,最後折射的是一個五光十色,迷人眼的多維空間。


三 說說簡單的故事框架


接下來,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七代人中發生的最主要的故事。


第一代:第一代是開創者,也就是馬孔多這個小鎮的建立者。

開拓者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西班牙人的後裔,他娶了自己的表親烏爾蘇拉。因為家族有過近親結婚,生出豬尾巴孩子的例子,兩人婚後也不敢同房。也正因此開拓者受到恥笑,他殺死了一個譏笑他的人,並因此被鬼魂纏上。後來,他們帶著朋友家人,離開原來住的地方,走了很遠來到一片灘地停下來,在此建立了馬孔多。

此後開拓者和妻子生了兩兒一女,都非常健康,沒有豬尾巴。

開拓者的身上,集合了這個家族男性最原始的基因:他充滿創造力和開拓勇氣,能夠開疆拓土,建設家園。但也對利益、暴力充滿慾望,充滿了征服欲。生命的最後,開拓者精神失常,陷入孤獨中不能自拔,被家人綁在大樹上,直至死去。

而他的妻子烏爾蘇拉則成為家裡的頂樑柱,活了100多歲,見證了整個家族的興衰。


第二代:兩男一女

老大和妹妹都陷入情感的混亂。老大在家中被槍殺,妹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第二代的主要人物是老二奧雷里亞諾。

奧雷里亞諾是個絕對的牛人,他參加了內戰,掀起了席捲全國的戰爭,逼近權利的巔峰。他可以用任何頭銜稱呼自己,但只堅持讓大家稱自己為上校。

上校一生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一次槍決,均倖免於難。當他認識到這場戰爭是毫無意義的時候,便與政府簽訂和約,停止戰爭,然後開槍自殺,可居然又活了下來。 然而他的17個兒子,卻全部卻殺死。

上校年老歸家,每日鍊金子作小金魚,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時便放到坩堝裡熔化,重新再做,如此循環。


第三代:過渡階段

第三代相當於家族的過渡階段。奧雷里亞諾的兒子因為政府軍報復,全部死去。

第三代出現了一個小權勢者,他是老大和情人的兒子,他一度成為馬孔多的統治者,但最後被政府軍槍殺。


第四代:兩男一女。

女兒雷梅黛絲是個絕色美人,最後飛昇。兩兄弟是孿生子,被稱為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里亞諾第二。

阿爾卡蒂奧鼓動工人罷工,遭到軍警的鎮壓,三千多人只他一人倖免。他四處訴說他親歷的這場大屠殺揭露真相,反被認為神智不清,最後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研究羊皮卷終老。

奧雷里亞諾第二的情婦擁有神奇的魔力,當他與情婦一起是,家畜就會飛速繁殖,為他帶來財富,而當他回到妻子身邊時,便家業破敗。奧雷里亞諾第二一生縱慾狂歡,但最後卻因為家業敗落,嗓子生病,被活活餓死。


第五代:二女一男

第五代是奧雷里亞諾第二留下的二女一男。長子被歹徒殺死,大女兒被母親親手摧毀戀情,懷著身孕被送往修道院,終生一言未發。

小女兒留學歐洲,後來重回馬孔多,試圖重振家族。


第六代:破譯羊皮卷的人

被送到修道院的大女兒生下了第六代,他也是解開羊皮卷的人。然而,他愛上了留學歸來的姨媽。兩人結合,生下了家族的第七代,這是一個長著豬尾巴的孩子。


第七代:

“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第七代的男孩,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

他的母親因為產後失血過度而去世,父親破譯了羊皮卷後,一場颶風將整個馬孔多從地球上給徹底抹掉了。




四 結語:


《百年孤獨》的故事有很強的縱深感,越讀越深,越挖越有趣。可能,這也是它這麼多年來長盛不衰的原因吧。

在這個故事中,你能看見“大”——大到我們不僅能從中看到拉美歷史,甚至能看到整個人類的歷史,歷史發展的某種隱秘的規律。又能看到“小”——小到愛情裡,一個隱秘的譬喻,一種說不明確的感受。

廣處可納天地,細處可見塵埃。

這寥寥千字,也不過是一個平面,遠不能說盡作品的美好與深邃。如果有時間,還是翻一番原著,去享受一個真正的文字宇宙吧。


愛柚子的鹿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的《百年孤獨》,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中的代表作。這部小說是作者根據拉丁美洲血淋淋的歷史事實,憑藉自己豐富的想像,描繪而成的。《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歷時18個月創作的一部小說,成書於1966年。被富恩特斯譽為“美洲《聖經》”,多年來年來好評如潮,影響波及了整個世界。

《百年孤獨》發表於1967年,小說以虛構市鎮馬康多(Macondo)的榮衰作為拉丁美洲百年滄桑的縮影。以奇詭的手法反映了殖民,獨裁,鬥爭和流血的歷史,以及遺忘和孤獨的主題。故事講述一個光怪陸離的布恩迪亞家族在一百年間,六代人因權力與情慾的輪迴上演興衰起落,第一代的老布恩迪亞在晚年被綁在樹上過日子,歐蘇拉是布恩迪亞家的女主人,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著家人,但她又充滿正義感,她的孫子阿加底奧在馬康多以暴力統治人民時,挺身而出為人民打抱不平。最後一個子孫——倭良諾的兒子在剛出生時被螞蟻吃掉,倭良諾在看完遺稿後,隨著馬康多一起消失了。

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

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瀰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美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

所以,《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後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1984年,還沒有成為作家的莫言讀到了《百年孤獨》,很是震驚,發出了“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的感慨。佩服之後就是不服氣,“如果我早些知道小說還可以這樣寫法,說不定我早就寫出了一部《百年孤獨》了。”

對於當時正處於“學習”階段的文學青年來說,《百年孤獨》的意義在於,它釋放了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尤其是那個奇崛的開頭:“多年之後,面對槍決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因為其神奇的後現代敘事效果,成為一代先鋒作家爭相效仿的固定句式。多年以後,已經名滿天下的餘華在小說《兄弟》的開頭仍然使用了類似的句式。如果開列清單的話,或多或少受到《百年孤獨》影響的中國當代作家有一長串:莫言、張賢亮、韓少功、餘華、格非、閻連科、張煒……

這本影響一代人的作品曾經臨著尷尬:讀者沒有看過《百年孤獨》,是因為書店裡看不到《百年孤獨》的中文版——自1991年伯爾尼國際版權公約在中國生效後就沒有出版社再出過《百年孤獨》。

(筆者也屬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文學愛好者,用當時為數有限的零用錢,換以世界名著為精神食糧。但手中僅有一套《世界文學名著精縮本》收錄了《百年孤獨》)





文子心語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魔幻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和代表作,同時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百年孤獨》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先來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

童年時代的馬爾克斯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談論內戰時期的往事,而外祖母喜歡講妖魔鬼怪的故事;由於受到兩位老人的影 響,他從小酷愛文學,七歲時閱讀《一千零一夜》和其它作品等。馬爾克斯從事新聞記者的工作,遊歷歐美諸國,見聞豐富而廣博。這為他的文學創作積累了素材、打下基礎;他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相當豐厚,他對拉丁美洲的歷史和現狀有深刻的瞭解, 他還在接受諾貝爾文學獎時發表的演說《拉丁美洲的孤獨》。

從1830年至19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該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哥倫比亞的幾十次內戰(1830年至19世紀末),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的傳奇生涯表現出來。統治者的殘無人道、民眾的盲從愚昧、政客的虛偽不實等等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儘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瀰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鎮,滲入了狹隘思想,這種孤獨狹隘阻礙國家民族的進步與發展。

在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拓荒者如何翻山越嶺去尋找偉大的發明;吉 卜賽人如何把‘文明”世界的玩意帶到沼澤地帶這個偏僻的小鎮;外國壟斷資本家如何侵入這個盛產香蕉的小鎮;本國獨裁政權如何勾結帝國主義者屠殺大批工人; 人民群眾如何進行血的鬥爭,最後,洪水、颶風和蟻群如何把這個小鎮化為烏有。

寫政府殺害大批罷工者,火車把屍體運到海里扔掉,那是一輛有200節車廂的火車,前、中、後有3個車頭。寫夜的寂靜,人們居然能聽到“螞蟻在月光下的鬨鬧聲、蛀蟲啃食時的巨響以及野草生長時持續而清晰的尖叫聲”。

作家不斷的變換著"魔幻"的鏡片,讓讀者看到真假變幻、虛實交錯的畫面,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豐富了讀者的想象空間。

《百年孤獨》影響了我國80年代成長中的作家,《白鹿原》是同《百年孤獨》極為相似的作品,可以讀《白鹿原》或看電視劇,提問者所言"看不懂",或許存在文化、地域等差異,因為開篇就有所不同,

(開闢了未來_現在_過去的圓形敘事模式)。

💐下面我們一起讀《百年孤獨》第一章: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馬孔多是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土房都蓋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著遍佈石頭的河床流去,河裡的石頭光滑、潔白,活象史前的巨蛋。

‌   這塊天地還是新開闢的,許多東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點點。每年三月,衣衫襤樓的吉卜賽人都要在村邊搭起帳篷,在笛鼓的喧囂聲中,向馬孔多的居 民介紹科學家的最新發明。他們首先帶來的是磁鐵。一個身軀高大的吉卜賽人,自稱梅爾加德斯,滿臉絡腮鬍子,手指瘦得象鳥的爪子,向觀眾出色地表演了他所謂 的馬其頓鍊金術士創造的世界第八奇蹟。他手裡拿著兩大塊磁鐵,從一座農舍走到另一座農舍,大家都驚異地看見,鐵鍋、鐵盆、鐵鉗、鐵爐都從原地倒下,木板上 的釘子和螺絲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掙脫出來,甚至那些早就丟失的東西也從找過多次的地方兀然出現,亂七八糟地跟在梅爾加德斯的魔鐵後面。“東西也是有生命 的,”

‌  吉卜賽人用刺耳的聲調說,“只消喚起它們的靈性。”霍·阿·布恩蒂亞狂熱的想象力經常超過大自然的創造力,甚至越過奇蹟和魔力的限度,他認為這種暫時無用的科學發明可以用來開採地下的金子。

‌   梅爾加德斯是個誠實的人,他告誡說:“磁鐵幹這個卻不行。”可是霍·阿·布恩蒂亞當時還不相信吉卜賽人的誠實,因此用自己的一匹騾子和兩隻山羊換下了兩 塊磁鐵。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來振興破敗的家業的,她試圖阻止他,但是枉費工夫。“咱們很快就會有足夠的金子,用來鋪家裡的地都有餘啦。”——丈夫回 答她。在好兒個月裡,霍·阿·布恩蒂亞都頑強地努力履行自己的諾言。他帶者兩塊磁鐵,大聲地不斷念著梅爾加德斯教他的咒語,勘察了周圍整個地區的一寸寸土 地,甚至河床。但他掘出的唯一的東西,是十五世紀的一件鎧甲,它的各部分都已鏽得連在一起,用手一敲,皚甲裡面就發出空洞的回聲,彷彿一隻塞滿石子的大葫 蘆。

‌  三月間,吉卜賽人又來了。現在他們帶來的是一架望遠鏡和一隻大小似鼓的放大鏡,說是阿姆斯特丹猶太人的最新發明。他們把望遠鏡安在 帳篷門口,而讓一個吉卜賽女人站在村子盡頭。花五個里亞爾,任何人都可從望遠鏡裡看見那個彷彿近在颶尺的吉卜賽女人。“科學縮短了距離。”梅爾加德斯說。 “在短時期內,人們足不出戶,就可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的事兒。”在一個炎熱的晌午,吉卜賽人用放大鏡作了一次驚人的表演:他們在街道中間放了一堆幹 草,借太陽光的焦點讓乾草燃了起來。磁鐵的試驗失敗之後,霍·阿·布恩蒂亞還不甘心,馬上又產生了利用這個發明作為作戰武器的念頭。梅爾加德斯又想勸阻 他,但他終於同意用兩塊磁鐵和三枚殖民地時期的金幣交換放大鏡。烏蘇娜傷心得流了淚。這些錢是從一盒金魚衛拿出來的,那盒金幣由她父親一生節衣縮食積攢下 來,她一直把它埋藏在自個兒床下,想在適當的時刻使用。霍·阿·布恩蒂亞無心撫慰妻子,他以科學家的忘我精神,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一頭扎進了作戰試驗。他 想證明用放大鏡對付敵軍的效力,就力陽光的焦點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傷,傷處潰爛,很久都沒痊癒。這種危險的發明把他的妻子嚇壞了,但他不顧妻子的反 對,有一次甚至準備點燃自己的房子。霍·阿·布恩蒂亞待在自己的房間裡總是一連幾個小時,計算新式武器的戰略威力,甚至編寫了一份使用這種武器的《指 南》,闡述異常清楚,論據確鑿有力。他把這份《指南》連同許多試驗說明和幾幅圖解,請一個信使送給政府;

  這個信使翻過山嶺,涉過茫茫蒼 蒼的沼地,遊過洶湧澎湃的河流,冒著死於野獸和疫病的危階,終於到了一條驛道。當時前往首都儘管是不大可能的,霍·阿·布恩蒂亞還是答應,只要政府一聲令 下,他就去向軍事長官們實際表演他的發明,甚至親自訓練他們掌握太陽戰的複雜技術。他等待答覆等了幾年。最後等得厭煩了,他就為這新的失敗埋怨梅爾加德 斯,於是吉卜賽人令人信服地證明了自己的誠實:他歸還了金幣,換回了放大鏡,並且給了霍·阿·布恩蒂亞幾幅葡萄牙航海圖和各種航海儀器。梅爾加德斯親手記 下了修道士赫爾曼著作的簡要說明,把記錄留給霍·阿·布恩蒂亞,讓他知道如何使用觀象儀、羅盤和六分儀。在雨季的漫長月份裡,霍·阿·布恩蒂亞部把自己關 在宅子深處的小房間裡,不讓別人打擾他的試驗。他完全拋棄了家務,整夜整夜呆在院子裡觀察星星的運行;為了找到子午線的確定方法,他差點兒中了暑。他完全 掌握了自己的儀器以後,就設想出了空間的概念,今後,他不走出自己的房間,就能在陌生的海洋上航行,考察荒無人煙的土地,並且跟珍禽異獸打上交道了。正是 從這個時候起,他養成了自言自語的習慣,在屋子裡踱來踱去,對誰也不答理,而烏蘇娜和孩子們卻在菜園裡忙得喘不過氣來,照料香蕉和海芋、木薯和山藥、南瓜 和茄子。可是不久,霍·阿·布恩蒂亞緊張的工作突然停輟,他陷入一種魂魄顛倒的狀態。好幾天,他彷彿中了魔,總是低聲地嘟嚷什麼,併為自己反覆斟酌的各種 假設感到吃驚,自己都不相信。最後,在十二月裡的一個星期、吃午飯的時候,他忽然一下子擺脫了惱人的疑慮。孩子們至死都記得,由於長期熬夜和冥思苦想而變 得精疲力竭的父親,如何洋洋得意地向他們宣佈自己的發現:

  “地球是圓的,象橙子。”

  烏蘇娜失去了耐心,“如果你想發 癲,你就自己發吧!”她嚷叫起來,“別給孩子們的腦瓜裡灌輸古卜賽人的胡思亂想。”霍·阿·布恩蒂亞一動不動,妻子氣得把觀象儀摔到地上,也沒有嚇倒 他。他另做了一個觀象儀,並且把村裡的一些男人召到自己的小房間裡,根據在場的人椎也不明白的理論,向他們證明說,如果一直往東航行,就能回到出發的地 點。馬孔多的人以為霍·阿·布恩蒂亞瘋了,可兄梅爾加德斯回來之後,馬上消除了大家的疑慮。他大聲地讚揚霍·阿·布恩蒂亞的智慧:光靠現象儀的探測就證實 了一種理論,這種理論雖是馬孔多的居民宜今還不知道的,但實際上早就證實了;梅爾加德斯為了表示欽佩,贈給霍·阿·布恩蒂亞一套東西——鍊金試驗室設備, 這對全村的未來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梅亦風清


寫作手法上當然大家知道,這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要適當地運用魔幻手法,不過運用的很有限!

作者其實對一個世紀的內亂給出了他自己的態度和評價,這些評價沒有直接說出來,得從小說中體會到!馬爾克斯感到軍閥們連年混戰其實不過是他們無事可幹,因為他們都是有軍權的軍閥,戰爭只是他們的職業,如果他們不打仗他們幹什麼呢?

——這就是馬爾克斯筆下的那種長達一個世紀的內亂的態度,軍閥們沒有尋求民主,自由,並沒有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普通人無所謂支持或者反對,軍閥們只是殺伐果斷,就像奧雷連諾在戰敗以後執行死刑一樣,司空見慣,不留下一絲遺憾或者震動,就連他母親都不曾對這個結局有什麼悲哀及其震撼,他們的行為就是他們戰爭的目的!

可見馬爾克斯對這場百年浩劫是反對的!


草軒客


傾心瀝血,刻苦研究!

百年孤獨其實並不孤獨,它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鳴!

淡清侉志(目前尚未有的詞),孤獨到老!

當馬爾克斯把鴻篇鉅著《百年孤獨》奉獻於世之日,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於細微之處彰顯真理的光芒,雖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所思。《百年孤獨》是一部內容極其豐富、層次眾多的小說,作者通過離奇古怪的描寫,產生無法把握的結果,是一部關於霍塞·阿卡狄奧·布恩狄亞幾代子孫的家庭編年史,描寫了一個象徵著馬爾克斯故鄉阿拉卡塔卡的小鎮馬孔多的時代變遷;同時也是哥倫比亞、拉丁美洲和現代世界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神話般的歷史。

當你獨處一安靜小屋,備上一杯清茶,靜臥一天之後,既不洗漱、更不梳妝,捧起長卷,懷著猶豫、孤獨、茫然、迷惘的心情,甚至懷著世上為我獨醒的思緒,忘記自我、忘記飯否、更忘記了男女,忘記了我是誰,伴隨著迷離眼睛閱讀,進入了懵懂、混沌的境界,此時此刻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幻想、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一、從歷史發現線索,尋覓歷史蹤跡

《百年孤獨》反映和評價了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征服以來的社會歷史事件。19世紀自由黨人與保守黨人之間的戰爭和20世紀不斷重演的暴力事件得到了生動的描繪,記述了外國香蕉公司的發展與剝削導致的破壞與騷亂。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它是西方文明的入侵當地土著民族反抗的血淚史,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尋求一種精神上的解脫,帶著對矇昧狀態的伊甸園和淨土世界那種質樸和純潔的深深的懷念。

二、從個人成長經歷,發現作者軌跡

社會環境是形成人孤獨的主要因素,馬爾克斯是在長輩描述和講故事環境中成長為人。他在成群的婦女中長大的,這些婦女既是說故事的能手,又富於非凡的記憶和想象力,外祖父大量的戰爭故事都融入了腦際,他的小說中在預言和迷信之中逐漸長大,在其成長過程中起到了重要影響作用,加之作者自幼富於幻想,愛好文學,童年的記憶對他的文學創作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作者故事的描述交織著阿拉卡塔卡地區美國香蕉公司興衰的回憶,以及外祖父母的家庭舊事。

三、從名人說三道四,感悟完美孤獨

80年代,曾有盜版《百年孤獨》流傳國內,偶爾在大學圖書館和社會能夠查閱,並供人們學習。據有關資料2010年之前,所有版本都是盜版。1990年馬爾克斯與代理人卡門·巴爾塞伊絲女士曾到北京和上海訪問。這次中國之行給作家留下頗為糟糕的印象,書店隨處可見各出版社擅自出版的《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在結束中國之行後發下狠話——“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其作品,包括《百年孤獨》”。直到2010年中國農曆春節前夕,經過新經典的努力,新經典版權部收到了卡門發來的授權通知,馬爾克斯願意將《百年孤獨》交給該公司推出中文版。

《百年孤獨》傳入中國後,中國的名家及大咖紛紛就自己的學習體會和研究結果發表各自的看法,魚目混珠,兼得益章。作為初學者,不妨作為學習參考之用。

四、從社會影響效果,發掘作者秘密

《百年孤獨》及相關作品自80年代傳入中國以後,引起了較大波瀾。1982年具有界標意義的一年,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立即引起國人的感度關注,各種譯本不斷湧現,隨著譯本的出現,中國讀者對魔幻現實主義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酷愛,一些大家和大咖進行了認真研讀和註解,從80年代的開啟的影響研究到成為波瀾壯闊的洪流。其中不乏大家,潛心研讀和負責的學習推廣,有益學習借鑑必然起到促進作用。

五、仰望眾星空,孤獨也前行

查閱有關資料,據馬爾克斯本人的解釋:“百年與孤獨”的含義,“百年”意味年代久遠,“孤獨”象徵著團結,更深刻的含義是作家希望:“哥倫比亞人民聯合起來,走獨立自主的道路,才能擺脫落後的歷史的影響,開闢新的道路”。

作者用夢幻的手法虛構了一個名叫馬孔多的小鎮,敘述了這個小鎮布恩蒂亞家族奇特的地方生活和百年興衰史。由遠而近將讀者拉入到不可思議的奇葩和最真實的現實相互交錯、網絡交織的生活之中,在感受眾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說的同時,體會到人性最深刻的一面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讓讀者在恐懼中害怕前行,從而達到孤獨於世、聲嘶力竭的吶喊。

《百年孤獨》,其實不獨!一個人孤獨叫獨行,眾人皆醉叫沉淪!

百年孤獨,孕育生機;千年孤獨,意味爆發;萬年孤獨,世界興旺!


教育的踐行者


在《百年孤獨》中,假如你遇見了瘋了的布恩迪亞 ……


《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的成名之作,是代表了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最高成就的鴻篇鉅著。

1982年,馬爾克斯憑藉本書一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壇上一代文學宗師的地位。


深入瞭解一位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反覆閱讀他的作品。20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略顯孤獨的旅途上,我偶然讀了《百年孤獨》,當時一下子被他給震驚了,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文學形式!也從來沒有這樣的文學閱讀體驗!當時腦子裡就是這幾個字:太了不起了!

此刻在寫這篇短文的時候,我腦子裡立刻湧現出那句非常熟悉的,被後世人多次引用過的《百年孤獨》開頭的第一句話“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河床裡的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這是我們熟悉的開頭,這個開頭也被後人廣泛的運用效仿。

閱讀本身,就是一個和作者對話的過程。不過與一般的暢銷書不同,閱讀《百年孤獨》這樣的書,需要採取審慎的態度。因為你很可能面臨這樣的挑戰——你讀不懂馬爾克斯在說什麼。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中說:“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這就是《百年孤獨》最了不起的地方,馬爾克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文學表現形式。因為這本書,魔幻現實主義從拉美文學走向世界,風靡全球。

《百年孤獨》主要講述了加勒比海沿岸的小鎮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一共七代人,從興起到衰亡的傳奇故事。

馬孔多小鎮以及布恩迪亞家族一百年來的興衰,是馬爾克斯在小說中所描述的現實,實際上隱喻了拉丁美洲人民,遭受西方殖民入侵時期一百年來的歷史。這樣的歷史又表現出一種徒勞,恰如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都無法擺脫的如同烙印一般的孤獨。

“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在被螞蟻吃掉。”

神秘而充滿智慧的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用梵文在羊皮捲上,寫下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宿命。馬爾克斯獨創“回憶式”倒敘寫法,結局業已註定,布恩迪亞家族中的每個人,所作出的無論是抗爭還是放縱,都不過是為了去契合他們自身無法知曉,但又難以逃脫的“宿命”。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人老布恩迪亞,因為決鬥殺死一位朋友,為了擺脫亡靈的糾纏,他和妻子烏爾蘇拉帶領二十七戶人家遠走他鄉,尋找大海。經過將近兩年的艱難跋涉,他們在馬孔多定居下來。

家族的第一代人在篳路藍縷中開創基業,家族的後代,則因循祖先的精神,將之繼承和發展。

第二代人何塞·阿爾卡蒂奧,繼承了父親的強悍精神和蓬勃慾望,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則繼承了父親的孤僻性格和聰明才智。

何塞·阿爾卡蒂奧隱喻原始意義的父性,他的存在,只是因為其蓬勃的慾望,能夠維持家族的血脈延續,繁衍生息。他的一生和布恩迪亞家族始終處於一種遊離的狀態,沒有任何的紐帶,將他和父母兄弟聯繫在一起。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自幼天賦異稟,卻又孤僻冷漠,以致於他終生都被困鎖在孤獨之中。

充滿隱喻意義的是,馬爾克斯直接而坦誠地率先明確了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一生的經歷,而貫穿全書的敘述,只是來迎合他既定的命運。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一生髮動過三十二場武裝起義,無一成功。他與十七個女人生下十七個兒子,一夜之間都被逐個除掉。他逃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伏擊和一次槍決。他官至革命軍總司令,從南到北,自東至西都在他的統轄之下,成為最令政府軍恐懼的人物。

昔日南征北戰的英雄,最後卻在孤獨和悲傷中老死殘生。與政府簽訂尼蘭迪亞停戰協定後,奧雷里亞諾上校放棄退休金,遠離塵囂,在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留下的那間鍊金實驗室裡,在反複製作小金魚的徒勞中度過餘生。

在一百年來馬孔多的歷史裡,布恩迪亞家族中的人,缺少任何實質上的感情溝通,沒有信任和了解。

他們始終沒有擺脫孤獨,時間在一百年之後彷彿老布恩迪亞精神失常之前發現的那樣——你看那天,看那牆,看那秋海棠,每天都是一個樣。

馬孔多的一切都陷入停滯不前,直到家族中的最後一代人剛一出生就被螞蟻吃掉,馬孔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之中。

馬爾克斯在小說的敘述中採用了大量象徵、隱喻、意識流等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將現實與虛幻巧妙糅合,展現出一個虛構的真實世界。

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實際上代表了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

幾乎很少有文學作品能夠做到如《百年孤獨》一般偉大和經典,能夠與之比擬的,在中國恐怕也只有《紅樓夢》了。

《百年孤獨》裡描寫第一代布恩迪亞的冒險精神和求知慾,與馬孔多守舊閉塞的環境格格不入產生各種矛盾的生動情節,是這本書最引人入勝的一部分。第一代的布恩迪亞不管是研究地理、鍊金術、自動機械都不受家人支持,不被村民理解。很長時間裡能理解他的只有梅爾加德斯一人而已。但是梅爾加德斯去世以後,他再次陷入孤獨之中。

第四章中的原文是"皮埃特羅·克列斯比帶來的這些豐富多采的自動玩具,驅除了霍·阿·布恩蒂亞,自從梅爾加德斯去世以來的悲傷,使他回到了自己研究鍊金術的時代。這時,他又生活在一個樂園裡了,這兒滿是開了膛的動物和拆散的機械;他想改進它們,讓它們按照鐘擺的原理不停地動。"事實上寫的是他陷入更深的孤獨。

布恩迪亞在離開他的實驗室後,有很長一段時間積極參與馬孔多的建設,看似擺脫了孤獨,但是心境仍然是苦悶的。梅爾加德斯死後他想繼續開發自動機械,卻發現"鐘擺能把其他東西送上天,鐘擺本身不能升空",又一次遭遇挫折,驗證時間流動的努力也沒有收到回報,在這樣的打擊下精神錯亂了,第一代的布恩迪亞終於瘋了,他是被他那個時代逼瘋了。這個情節頗有點像中國的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就如同在狂人的眼裡,這個世界就是吃人一樣。而布恩迪亞與這個世界根本無法妥協,他除了瘋掉,就是死掉,沒有其它的出路。這正是馬爾克斯文學描寫當中,思想意義最深刻的一部分。

也許是因為我個人極度偏愛《百年孤獨》, 我以為它讓同時代的文學作品,和他之後到現在為止的文學作品,都顯得有些蒼白而浮淺,至少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之後,到現在為止的世界文壇上,還沒有能夠超越魔幻現實主義巔峰《百年孤獨》的作品出現。這既是我們當代人的遺憾,也是馬爾克斯的驕傲。

一個好的合格的閱讀者,當你合上《百年孤獨》的那一霎那,唯一的感覺就應該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肖走地球還是圓的


《百年孤獨》以小見大,個人的最終歸途,就是孤獨,孤獨永恆。那麼對於民族、國家甚至是全人類呢?也是隻有孤獨才是最終的出路嗎?值得我們思考,所以,每一個人心中,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百年孤獨》,有千千萬萬的讀者,就有千千萬萬的《百年孤獨》。

“在小鎮任何地方,只要蕾梅黛絲走來,都能讓外來的、小鎮上的、家裡的眾多歷經滄桑的情場老手們,能十分清晰地辨別出她走過的地方,甚至離去的方向。因為她來過,就會留下一股只屬於她的獨特香味,長久縈繞。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商丘全媒體宋州夜話


這本書主要是通過布恩迪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應哥倫比亞乃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作品融入了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的結合了現實於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

而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而孤獨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家微,每一個成員都自覺不自覺地佩戴著它,同時,孤獨在他們的世界裡又是一把雙刃劍,他們害怕自己給予孤獨的泥溏,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反抗孤獨,哱論的是他們又離不開這種孤獨,他們渴望保持孤獨的高傲姿態,可見,布恩迪亞家族成員的孤獨帶有一定的矛盾性。

其實我們和他們很多人一樣,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也失敗告終。而我也最喜歡裡面的一句話,“世間所有的美好事物都需要孤獨來償還”。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要學會享受孤獨,享受獨處。





簡解小主


解讀就沒有什麼能幫助你的,只能教你怎樣去讀。

你只能充當是讀者,不要讓情節牽扯你的思緒。

第一遍,讀完後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第二遍,思考情節。

第三遍,你便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