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們,如何看待《百年孤獨》這部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之作?

諸葛應勤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作者憑此摘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

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百年,聽起來是一個跨度很大的時間單位,其實對於我們全人類歷史來說,也就是一瞬間。《百年孤獨》之所以能引起當下全世界的普遍共鳴,是因為在近現代,幾乎所有的民族、國家,都經歷過類似的迷茫,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天都會有新的國家或民族加入新的迷茫隊伍中來。世界發展的速度太快太快,今天領先的技術或思想,明天可能就會被推翻;此刻滿腔熱血擁護的真理,下一秒可能就會淪為笑話。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秘,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也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在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裡,這片神秘的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尤其是在作者進行創作的時期,幾乎整個拉美地區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之下。作者憑藉其深刻的政治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深刻地發現拉丁美洲百餘年的歷史,只不過是一個不斷重複著的怪圈。這也是為什麼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命運,一直在不斷地重複著的原因。

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作者在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這些影響拉美的大事,都讓作者集中起來。讓它們先後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地牽扯了進去。

書中並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甚至是令人費解的。但當你讀完它,掩卷而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演,對拉丁美洲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在《百年孤獨》裡面,我們能輕而易舉並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哥倫比亞、乃至整個南美洲在近現代的無限迷茫。如果從更大的範圍上來看,我們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看到的是整個人類歷史中,貫穿其內的循環反覆的間接性迷茫。

故事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其實是借這個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作出了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是停滯不前的總結。

個人命運的最終歸途是孤獨,永恆的孤獨。那麼對於民族、國家甚至是全人類呢?《百年孤獨》教我們從以小見大中學會思考!所以,每一個人心中,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百年孤獨》。誠如“有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有千千萬萬的讀者,就有千千萬萬的《百年孤獨》。

·【另附】·

《百年孤獨》中這些震撼人心的話,句句都是人生真相,建議深讀和收藏!

1、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2、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親戚,朋友,鄰居,隔代,他們去世對你的壓力不是那麼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簾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

3、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4、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5、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

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

6、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7、人不是該死的時候死的,而是能死的時候死的。

8、謊言說得越來越真誠,最後連她自己也從中得到了安慰。

9、別錯過機會,人生比你想象中的要短

10、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喧囂,都將用寂寞來償還。

11、死人是不會出現的,只不過我們自己受不了良心上的負擔。

12、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自由行走的你


首先,《百年孤獨》讓馬爾克斯成為全世界最知名的作家,以及為諾貝爾獎增光的人物。

其次,《百年孤獨》講述的是在一個叫馬孔多的地方,一個家族七代人從開拓到消亡的歷史。我用四個人物開拓者、權勢者、縱慾者和沉思者來給你串起這個家族興亡史。

最後,我提供給你理解這本書的三個關鍵詞:重複、權力和愛情。馬爾克斯鍾情於寫權力和愛情對人的改變。這兩個主題貫穿百年孤獨。家族七代人的命運中,有不變的重複。不過,這種重複,何嘗不是人性對權力和愛的回應的不變。這也是為什麼,評論家會說,馬爾克斯寫的不是某個民族的故事,寫的是整個人類的故事。


Sunny0221


《百年孤獨》裡寫的每一個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都陷入孤獨感。所以《百年孤獨》就寫道,在這麼一個家族當中,每一個生命的存在的那種狀態,這種狀態其實都是很豐富的,並不是單單一個孤獨這一個概念就能概括,但是孤獨卻是他們的本質,確實是他們每一個人難以擺脫的一種內在的體驗,所以每一個人如何完成自我,如何存在於世的那種狀態,小說最終想透射出來的是那種深刻的虛無感。

儘管很多這裡邊的人物也試圖打破孤獨,但是並不能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但在這裡面,這種孤獨的一種經驗當中,他們的人確實有某種頑強的一種精神,這點尤其突出體現在小說主人公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身上,他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作者借他的一生去表達對真正革命英雄的敬意,他們他對現實政治妥協深惡痛絕。

他要作為一種存在,來對現實的政治妥協,提出一種反抗,一種抗議。上校最終的孤寂,他最終的悲憤與無力,也是作者馬爾克斯內心的表達,是不服,是抗爭,是永不妥協的宣言,是要為抗爭到底高高舉起的旗幟。他是布恩迪亞一家進取精神的一種極致的代表,也是作者內心的抗爭的精神一種體現。

所以這裡說孤獨並不是消極的,並不是說他一方面他孤立無援,孤立無援本身表述了一種抗議,對拉丁美洲孤獨的一種抗議,那麼對反抗者一種表達,當然另一方面在這麼一個孤獨當中,他是要顯現出一種堅持、一種堅守,一種絕不放棄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