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麼洗澡?不吹不黑,現代的各位LOW爆了

幾百年前的古代人怎麼洗澡?

大多數人肯定認為條件不如我們今天,說起來除了沒有淋雨之外,泡澡、桑拿、汗蒸其實一樣不少,尤其是一些浴室,不吹不黑,別說同時代的歐洲還堪比原始社會、完全沒法比,甚至連我們現在建造的很多浴室都沒有那時候的科學合理。感覺就像是穿越電影裡,現代人回到古代幫忙修建的一樣。

說到這,肯定有人要反駁說,又是根據書裡的一些記載在這瞎吹,你又沒跟古代人一起洗過,你怎麼就知道得這麼詳細?我雖然沒跟古代人一起洗過,但我真的在古代的浴室裡洗過。

古代人怎麼洗澡?不吹不黑,現代的各位LOW爆了


一、600年浴室“硬挺”到今天

說起一座600年前建的浴室,很多人肯定以為是個歷史遺蹟,至少也是文物保護單位,閒人免進。但坐落在南京中華門悅來巷的“甕堂”卻是至今仍在營業的歷史存在。

古代人怎麼洗澡?不吹不黑,現代的各位LOW爆了


這座甕堂建於明初洪武年間,相傳當年朱元璋徵發了幾十萬民工來南京修建首都應天府,光是修建明城牆的就有20多萬人(南京明城牆也是至今硬挺的歷史存在,每年過年還有老南京專門要走走城牆的傳統習俗,說起來南京的這些歷史遺蹟相當親民)。

南京可是有名的四大火爐之一,這麼多人一起幹活,洗澡就成了大問題。於是朱元璋就讓名臣劉基想辦法,要說這個劉基,其實就是民間都快傳為神仙的劉伯溫了,劉伯溫出了個主意,可以在城牆建築工地沿線修建5個大型的公共浴室,讓工人們幹完活之後免費去洗個澡。

古代人怎麼洗澡?不吹不黑,現代的各位LOW爆了


據說,劉伯溫還親自畫出圖紙,設計了這五座公共浴室,到現在其他四座都已經不見了蹤跡,但這座甕堂卻留了下來。

我大概是在2004年到2014年,在南京工作了10年,期間一共去甕堂洗過大概十幾次。

甕堂,房如其名。整個建築不大,完全浸潤在中華門內傳統的江南老巷之中,房頂有兩個像倒扣的甕罐一樣的東西,從空中看拼成了一個“8”字。

古代人怎麼洗澡?不吹不黑,現代的各位LOW爆了


古代人怎麼洗澡?不吹不黑,現代的各位LOW爆了


別小看這個甕,從內部看,就會明白,這種穹頂形態的建築,不僅能夠有效的保持好房間內的熱氣,而且水汽吸附到房頂後,會沿著有弧度的牆壁流到地面上,說起來我是經常去浴室或高檔一點的洗浴中心洗澡的,現在再高檔的洗浴中心,房頂也是平的,經常有涼水滴從天而降滴在身上,可在600年前,劉伯溫就已經解決了這個讓人小尷尬的問題。

在甕堂洗澡,其實除了熱水浸泡之外,最舒服的就是整個堂子裡就跟桑拿裡的感覺一樣,大量出汗,但是卻沒有現在桑拿那種悶蒸又透不過來氣的感覺。這就是甕堂建築的另一大好處了,你去甕堂洗個澡,泡過之後,在堂子裡待一會,汗如雨下,出去喝泡茶,回來接著泡,爽到飛起。

古代人怎麼洗澡?不吹不黑,現代的各位LOW爆了


古代人怎麼洗澡?不吹不黑,現代的各位LOW爆了


甕堂的池子裡,也不想其他浴室的池子用水泥修葺的臺階,而是用了一根百年以上的美洲老鐵木泡在池底,供浴客坐在池裡泡澡,老鐵木的感覺敦實又溫和,完全不似水泥貼瓷磚的那般堅硬,特別舒服又特別有感覺。

二、老南京的真愛

我在南京那會兒,跟很多老南京人提到甕堂都會讓他們大吃一驚,你 一個“外馬”(南京人對外地人的稱呼)怎麼曉得的啊?

中華門在南京城南,老城南人跟揚州人的講究有點像,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就是上午喝茶,下午泡澡,那就是天堂一樣的生活。

古代人怎麼洗澡?不吹不黑,現代的各位LOW爆了


當然,也有一些更講究的老城南,一定是一大早第一水(澡堂子裡當天放好的第一池水),有的老先生從早上一直能泡到傍晚,幾乎是隔一天一次,風雨不誤。

當然,在這裡面一天也不都是一直在水裡。甕堂守著中華門,悅來巷還有周邊的幾條老街,南京本地的特色小吃應有盡有,雖然隔著不遠就是旅遊景區夫子廟,但正宗南京人都知道,夫子廟那是給外地遊客吃的,但悅來巷周邊的,都是南京本地人,外地人是找不到的。於是這裡的小吃店也都是照顧老街坊的幾十年老店,根本不敢像夫子廟那樣胡亂做生意的。老城南可以在甕堂裡點個牛肉鍋貼或者陽春麵,再或者是鴨血粉絲湯配湯包,澡堂裡有茶,但是老先生們都是自己帶茶,條件好的是明前的雨花茶,條件差點的也是各種自帶的綠茶,喝著、吃著、泡著、聊著,一天一晃而過,我那時就喜歡在這樣的氛圍裡待著,有時真不為洗澡,我覺得這是六朝古都、秦淮河畔獨有的風景、滋味、人情、狀態。

記得那會,一張澡票還特別便宜,最早是2塊錢,後來5塊、8塊,再後來我離開了南京也就不清楚了。

三、與古人同“浴”

這是一件非常難以想象的事,只花幾塊錢,就可以在這座600年曆史的老浴室裡與古人同浴,霧蒸霞蔚之間,你彷彿看到身邊或坐、或站的,都是那些為洪武皇帝朱元璋修建城牆的勇士們。

說他們是勇士一點不誇張的,南京明城牆的城磚,每一塊脫落之後,你都能看到內側刻有姓名,道理嘛也很簡單。朱元璋是這麼想的,這麼大個城牆,這麼多人修建,誰偷懶了,我怎麼知道呢?他就讓所有負責燒磚的每家每戶,都在磚上刻著自己的姓名,將來有人破城而入,看看敵人是從哪進來的,哪裡的磚比較薄弱,只要看看破城之處的城磚上刻著誰的名字不就一目瞭然了?多雞賊的皇帝啊?他哪能想到,後來他才死幾年,他的兒子朱棣就打進南京城,廢了建文皇帝,還把都城遷到了北京,自己當皇帝去了,那還管老爹朱元璋那些雞賊的心眼兒啊。

不過,你依然敬佩那些修建城牆的勇士們,更絕妙的地方是,在浴室裡,大家都不穿衣服,所以這種與古人同浴的穿越感極其真實,一點都不會被牛仔褲、夾克衫干擾到。

不來到這裡,你真的不敢想象,600多年前的古人這麼聰明,他們的洗浴文化竟然這麼發達,別忘了,這還只是修城牆的民夫們的標準,如果是大戶人家呢?如果是皇親國戚呢?我估計只是我們現在真的難得一見,即使保留下來了,那也都是文物,怎麼可能讓你痛痛快快洗一回,只有這甕堂,才是真真正正地讓你切身感受一回。

小貼士:目前南京甕堂正在維修維護當中,不對外開放了。但是看過文章有心的小夥伴們還是可以關注下,等甕堂重新開放時,不妨感受一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