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体育场”:从“瓦舍”的形制入手,谈谈宋代体育运动的发展

“古代体育场”:从“瓦舍”的形制入手,谈谈宋代体育运动的发展

宋代勾栏

在有关中国古代的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一个词叫“勾栏瓦舍”之地,如果那一家的公子喜欢流连“勾栏瓦舍”之地,基本上就要给他打上一个纨绔子弟的标签。实际上,“瓦舍”和“勾栏”是两个概念,兴起于宋朝的“瓦舍”形制,其实是当时大型体育运动的活动场所,强调的是体育,而“勾栏”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样,强调娱乐型的场所。那么,以“瓦舍”形制为代表的宋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一、 瓦舍形制和宋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原因。

如果从字面意思来看,“瓦舍”的意思好像是带着瓦的房子,其实不然,对于瓦舍的理解,其实可以类比瓦解,大家都知道古代房屋的顶上,是用瓦彼此交叠来覆盖的,而体育场所之中的观看台,如果坐满了人,也和这种前后交叠的状态有些相似。所以说,兴起于宋代的瓦舍其实由此引申出来的,代表着大型体育运动的活动场所。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古代两千年的封建史上,瓦舍制度会偏偏兴起于宋代呢?

1、 文化的大繁荣

跟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来比,宋朝在军事和外交上一直处于弱势,所以被戏称为“弱宋”,可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上,宋朝可以说是独领风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中,有三种,是在宋朝出现或者完善的,尤其是火药的发明与研究,几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历史。

这种文化的大繁荣,反应在体育事业之中,就是“勾栏瓦舍”的兴起,其实最早的“勾栏”也不是娱乐场所,<strong>如果说“瓦舍”代表的是宋朝的大型体育运动场所的话,那么“勾栏”则可以理解为小型的,室内的体育运动场所。

“古代体育场”:从“瓦舍”的形制入手,谈谈宋代体育运动的发展

古代瓦房

根据《东京梦华录》中对汴梁瓦舍的记载:“京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由此可以看出,瓦舍形制和体育运动在宋代的兴起和发展,与文化的大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 城市和小市民阶级的兴起

有个很有意思的历史现象是,<strong>在我们今天引以为傲的方便的外卖配送服务,其实在宋朝时就已经兴起了。而且当时的“外卖”非常普及,小到早餐,大到商品订货,都可以实现专人专职的配送。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这意思是说,宋朝城市里的居民,往往不在家做饭,全靠下馆子和外卖生活。而这种“外卖业”的发达,其实跟瓦舍制度在宋代的兴起有着相同的原因,那就是城市和小市民阶级的兴起。

中国是个农耕文明发展起来的社会,一直崇尚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但这一现象在宋代有了变化,商业和繁荣和经济的极度发达,带来了城市和小市民阶级的兴起,当时的北宋都城汴梁,人口已达到百万之众。在没有高楼大厦和公路交通的古代,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同时期的欧洲城邦,人口最多也就十几万,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明代的李东阳曾在《题清明上河图时》写到:“宋家汴都全盛时,四方玉帛梯航随。清明上河俗所尚,倾城士女携童儿。城中万屋翚甍起,百货千商集成蚁。“

正是在这种繁荣的商业和经济活动促使下,初具规模的城市和小市民阶级的兴起,对城市生活的娱乐性有了更高的需求,这个时候瓦舍勾栏也就自然的应运而生了

“古代体育场”:从“瓦舍”的形制入手,谈谈宋代体育运动的发展

古代街巷

3、 上层社会的导向作用

宋朝瓦舍形制的形成,还与当时的统治阶层有着很大关系,从皇帝到治理天下的士大夫们,也许是因为对外军事上的疲弱,所以非常喜欢体育运动,这种上层社会的价值导向,很自然的影响到全社会,并形成一种潮流。

《宋史·太宗本纪》中记载:“太平兴国五年三月戊子,会亲王、宰相、淮海郡王及从从臣蹴鞠大明殿。”

皇帝领着宰相在大明殿蹴鞠,可见宋时上层对于体育运动的引领。所以说,宋朝瓦舍形制的形成,与上层社会的导向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二、 瓦舍形制和宋代体育运动发展之间的关系

其实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发展,非只宋朝一代,像类似今天足球的“蹴鞠”运动

,最早甚至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盛行于唐朝的“马球”运动,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但在宋代之前,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有个特点就是集中于上层社会的贵族,很少有庶民参与其中,这就带来宋代以前体育运动的一个特点,业余性。毕竟代表着社会统治阶层的贵族们,不可能专业去搞体育运动。这一状态在宋代有了显著变化,前文提到过城市和小市民阶级的兴起,对城市娱乐生活有了新的需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民间对此有了需求,自然而然的就应这种需求诞生了职业化的体育运动。客观上,民间的需求也为体育职业化的过程提供了支撑,至少那些选择专业从事蹴鞠、相扑等体育运动的人,可以凭借着民间的喜好和打赏来讨生活

而这个时候,民间运动的场地需求就催生了瓦舍形制的运动场所在宋朝的出现和兴盛,这样的场所基本要符合类似于现代体育场的要求,容纳大量观众时聚时散,提供运动场地,包括连带着周围需要一些提供餐饮服务的店铺。而这些全部加起来,正好就是瓦舍勾栏的含义。由此可以看出,瓦舍形制在宋代的发展,是由趋于职业化的体育运动和观众的需求决定的。另一方面,瓦舍形制的出现和发展,也

促进了宋代体育运动的更加兴盛和繁荣。

“古代体育场”:从“瓦舍”的形制入手,谈谈宋代体育运动的发展

马球运动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朝汴梁人对蹴鞠运动的追捧几乎可以比得上今天的追星人群。“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很明显,既然百姓对于蹴鞠的追捧已经到了“不避风雨,日日如是”的地步,那么瓦舍这一独立专用的体育运动场所的出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综上,宋代瓦舍形制的发展,是日益发展的民间体育运动的要求之下的产物,同时也在客观上更加助涨了体育运动的盛行。这两者之间是

相辅相成,互为推动的作用。

三、 瓦舍形制在在宋后逐渐变化消失的原因

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既然宋代体育运动这么发达,那么理论上宋代之后的其他各个封建王朝时期,体育运动应该是在此基础之上往前发展的。但我们研究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宋朝发达的体育运动并没有在其后王朝继续发展下去,反而逐渐没落,体现出历史螺旋向前发展的螺旋性。

1、宋代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宋代文化的大繁荣,带来的不仅是体育运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变革,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在宋代也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宋人对于儒学自己的解读。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宋朝末期程朱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的发展,宋代文化的大繁荣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思潮。

“古代体育场”:从“瓦舍”的形制入手,谈谈宋代体育运动的发展

宋明理学

朱熹曾在《朱子语类卷十四·大学一》中说:“若理会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实际上,宋朝文化的发展就体现在当时的各种思潮之中。而在这些文化思潮中,更能满足统治者需要的“程朱理学”逐渐被官方确定为主流,

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在此基础之上,具有强烈的娱乐性,代表着“人欲”的体育运动,自然就成为了打击的对象,最终慢慢的淡化在历史的场合之中。

而这一时期,也是“瓦舍”这个概念,逐渐从体育运动和娱乐向现代意义上的,与青楼联系紧密的“勾栏”过度的时期。在程朱理学的推动下,娱乐和体育被认为是与青楼卖笑等行为等同的人欲,一直在主流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打击范畴之类。因此,瓦舍形制在宋朝以后没落,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2、 逐渐高压的统治氛围

除此之外,宋朝后瓦舍形制的体育运动,逐渐走向没落,还与时代背景下的政治高压有关。元明清三代,封建王朝中央集权极度强化,皇权对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压制日渐强大,在这种政治氛围下,代表着当时社会风气导向的士大夫们,首先就自发的远离了瓦舍等地,至少是从明面上远离。而

缺少了社会上层的支持,单纯民间的体育运动就失去了引领,最终逐渐被戏曲,说书等相对温和的,不会引起官方注意的娱乐方式所替代。

“古代体育场”:从“瓦舍”的形制入手,谈谈宋代体育运动的发展

宋代社会

四、结语

综上,宋代“瓦舍”形制的发展,实际上是在皇帝和士大夫为导向的体育运动发展下,在城市和小市民阶级对于文化和娱乐的需求基础之上的必然选择。同时,瓦舍的出现,又相应的推动了宋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宋以后,由于

程朱理学的盛行,体育运动等也不再流行,瓦舍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转变为更娱乐化的“勾栏”。

参考文献:

1、《东京梦华录》

2、《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