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清ai小叁


我觉得,这个评价对海瑞是不公正的。

海瑞家极穷,以至于母亲生日他上街割一点肉居然上了《明史》,他事母至孝,对母亲言听计从,一些人从生活琐事入手,代入了自己对海瑞的想象,于是他的历史形象开始多变起来。

之前,海瑞是仗义执言的清官形象,甚至他断案的种种还被编成电视剧,他简直是个完美的人,毕竟《治安疏》一出,他以六品官的身份指责当朝天子,针砭时弊,成为是千古文臣典范。他上书的同时准备好了自己的后事,果然,世宗看到此书勃然大怒,把他逮捕入狱,直到世宗驾崩后,他才重新得以重用。

之后,他的形象开始多变,大概人们不能理解完美的人,所以总是用自己的想象对其合理化或者污名化,比如有史书指出,海瑞为人极其迂腐不化,一次因为家穷吃不上饭,自己5岁的女儿饿极了接过仆人手中的饼,海瑞居然说他女儿不顾男女大防,痛斥亲女,女儿羞愤之下绝食而死,还有史书指出,海瑞对母亲愚孝,自己的妻子屡屡被母亲驱赶,而他丝毫不顾念情面,说赶就赶、说卖就卖。

需要注意的是,正史里没有这些内容,这些事都是野史中记载的。我觉得可信度打一个问好。我觉得为什么不能接受有人真的无私忘我呢?海瑞治理吴淞江的种种功绩,推行惠民的一条鞭法等等渐渐少人提及,人们更愿意说的是,他性格怪异,有种种心里疾病,真是可悲。


大先生的故纸堆


海瑞是一个大无畏的清官,说到他不得不说到一个女人,他的母亲。海瑞的一切,永垂历史的清名,一身不容玷污的正气,让人诟病的婚姻观,都是他的母亲给予她的。同是一手将儿子养大成人的寡母,孟母会改变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而海母则是以打骂的形式给海瑞划定一个忠孝的圈,将他强行从周围的环境之中隔离出来。

海瑞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一个绝对的清官形象,为了大明,他连皇帝都敢骂。他死时一点财产都没有留下,还要靠人接济举办葬礼,海清天的存在简直是对大明官员最大的耻笑。而人无完人,海母的教育让海瑞的“忠”“孝”都走上了极端。

海母将忠孝二字作为人生教条,时时提醒着海瑞。然海瑞的忠并不等同于如今我们所认识的公民责任,孝也并非是简单的报答和赡养父母,海瑞骨子里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就是无条件的臣服。

有人要问,海瑞不是敢骂皇帝的吗?他不是敢直言嘉靖“家家净无财可用”?海瑞在骂嘉靖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棺材,他认定自己肯定离死不远了。没想到他熬了一年,倒先把皇帝给熬死了。当时牢中的狱卒请他喝酒,告诉他这并未断魂酒,海大人马上就要熬出头了。但是海瑞却因为嘉靖的死悲痛万分,将喝下去的酒全部吐了出来,骂自己在国丧期间竟然喝酒。第二天他在牢中披麻戴孝哭天喊地,对帝王真乃一片蝼蚁之心。

而对于他的母亲,海瑞更是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一句。海瑞对于母亲是一种畸形的依赖,海母对儿子的霸占欲也是十分强烈,即使海瑞后来娶妻,海母依旧叫儿子和她一起睡。海瑞娶了三任妻子,纳过两房小妾,都没有给家里留下一个男丁。坊间甚至传闻海瑞因为五岁的女儿随便吃了家仆给的零食,将女儿关禁闭活活饿死。

海瑞有没有将女儿饿死至今找不到正史佐证,但是海瑞确实有个女儿,因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中长大,后来嫁人之后极其懦弱,最后被丈夫打死在家中。我们在电视剧之中看到的海母还是比较正面的形象,而历史上的海母曾经逼海瑞休了前两任儿媳,三儿媳无故暴毙,一小妾因屈辱而自杀身亡。

从海瑞的女人身上就可以看出海瑞和海母之间畸形的服从关系,这样的男人放在今天一定是被网友们骂到脱一层皮的渣男,就连在礼教严苛的明朝,百姓和官员们都觉得他做得有些过。海瑞的孝比忠更加可怕,海瑞之忠尚且归于正途,他的清正堪称楷模。而他的孝是完全是背离一个正常人的道德、情感和人性的,可以说是他母亲残害他的妻妾的帮凶。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海瑞这样的人,只能当一个道德标杆竖起来让人尊敬,但是敬完了之后,却还是会选择疏远他。

对于所谓的“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这个评价,究竟对不对呢?

先说一说海瑞的“尽忠”。

他对明朝忠不忠呢?当然忠,他一生为官,一心只想着能够辅佐皇帝重振朱家江山,是一个颇为纯粹的忠臣。

但也正因为他的忠,让皇帝不敢用他。

嘉靖皇帝为国事操了几年心,弄出了一个“嘉靖中兴”的景象之后,便开始沉迷于修道,海瑞为了骂醒嘉靖,特上《治安疏》。

他怎么骂嘉靖的?他骂嘉靖“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为了修道修得花光了所有的钱,为此不断地增加徭役赋税,肆意盘剥百姓,弄得民不聊生,然后抓住“嘉靖”这个年号,骂了句更狠的:“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皇帝呀,难道你用这个年号就是为了让家家户户干干净净,没有一分一毫可用?

嘉靖看完奏疏之后,顿时气炸了,将奏疏往地上一扔,呼斥道:“来人,快去给朕抓了海瑞这厮,莫让他逃了!”

听到他的话,站在旁边的太监黄锦忍不住说:“皇上,海瑞这厮素有痴名,他知道上疏定然会忤逆皇上而被处死,所以上疏前便已经让人买好了棺材,和家中妻儿老小告别,也遣散了仆从,他根本没想过要逃。”

嘉靖听完这才放弃了杀海瑞的想法,只能无奈地感叹:“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后来,嘉靖病重时又觉得被海瑞骂了,心中愈发觉得不爽,所以将海瑞逮捕入狱。

当时,嘉靖驾崩之后,提牢主事收到了消息,也知道海瑞肯定会被释放起复,所以拿着好酒好菜去巴结海瑞。

海瑞不知情,只以为是最后一餐,所以使劲地吃,吃到了一半,这个主事却偷偷凑在他耳边说:“海大人呀,皇上已经驾崩了,你很快便可以出去了,到时候必定能够得到新帝的重用!”

海瑞一听,愣住了,问主事是不是真的,主事说确实是真的,海瑞顿时伤心得哭了起来,哭晕了过去,醒来又继续哭。

这样的海瑞,谁能说他不忠?

但是,他太刚正不阿了,这一点从他自号“刚峰”也能够看出一二,为了自己心中的忠义,他谁都敢骂,也谁都敢得罪。

他被任命为应天巡抚之后,受他管辖的地方属吏一个个吓得自己辞职。

他为了帮百姓追回被地方豪强侵夺的田地,即便是徐阶,他也没给一点面子,徐阶是谁?曾经的内阁首辅呀!但是没用,他还是要办徐家。

张居正主政之时,也是对海瑞敬而远之,不敢用海瑞。

所以,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海瑞空有一身清廉刚正之名,却没有一个人敢用他,只是将他捧得高高的。

这或许就是海瑞被评为“尽忠如蝼蚁”的原因,虽然一生忠于明朝,但是却只能被捧成一个道德标杆,对明朝只能起到如同蝼蚁一般的作用,左右不了朝局。

再说一说海瑞的“尽孝”。

海瑞的父亲早逝,是他的母亲一手抚养他成人,他对母亲孝不孝顺呢?他作为一个被世人肯定的道德标杆,对母亲当然也很孝顺。

这么说吧,海瑞的性格和人品就是在海母严厉的教育之下形成的,所以对于忠、孝二字,他一点也不含糊。

但是,海瑞太刚正,太清廉了,明朝官员的工资可是出了名的低,所以不像别人一样贪污的话,他想靠那点死工资,养活一家人,可不容易。

所以,他对母亲的尽孝行为也会让人感到惊奇。

胡宗宪曾经屡屡对人说起海瑞一事:“我昨日听说,海瑞海县令为了给他母亲祝寿,却只买了两斤肉。”

这事在胡宗宪看来太惊世骇俗了,海瑞再怎么说也是一县父母官,给母亲过寿竟然只买两斤肉?这到底是穷,还是抠门?

海瑞当然是穷呀,他死了之后,佥都御史王汲用看到他家中用具破破烂烂,哭着找人凑钱给他办丧事。

海瑞的女儿只因为吃了一个饼,便被他“勒令”饿死,这得有多穷,才穷得吃不起一个饼呀!

可是这么穷的海瑞,却为了给母亲过寿,慷慨地买了两斤肉,是不是很孝顺?

海瑞的第一任夫人因为和海母关系不睦,他绝对地站在自己母亲这一边,毫不犹豫、也毫不留情地休了她。

这或许就是海瑞被评为“尽孝似禽兽”的原因了,为了给母亲尽孝,不惮于成为一个极端对待自己的夫人、儿女的“禽兽”。


宁糊涂


海瑞是明朝的大清官,他的清正廉洁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从明朝开始,一直到现代,人们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缅怀他。海瑞死后葬在海南省海口市滨涯村,始建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是万历皇帝派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造的。

在他生前,他为官清廉,而且敢于碰硬,很有担当精神,每到一处任职都是清正廉洁,而且很注意平反冤假错案,因此他把很多身陷牢狱的人解救了出来,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而那些贪赃枉法之徒和那些作奸犯科的权贵,听说海瑞即将到本地任职,有的立即收敛自己的不法行为,有的则把自己家的朱漆大门换成黑色大门,还有的干脆就远远逃走了。所以很多人都称海瑞为“海青天”。

他这个人的性格十分刚强,而且不怕死。考中举人之后没有考上进士,于是就不参加科举了,海南承宣布政使司指派海瑞到福建南平县当教谕,他就与众不同,御史来检查工作,其他的教谕都下跪,唯独海瑞不跪。

1562年海瑞当上了淳安知县,正式进入官场,开始打击权贵保护百姓。1566年海瑞上了一道《治安疏》批评嘉靖皇帝,言辞颇为激烈,嘉靖皇帝看了大怒,要把他抓起来。太监黄锦说,这个人上书之前已经买好了一口棺材,与家里人都诀别了,仆人都遣散了,嘉靖听了也无语。

几个月之后,嘉靖生病,于是和徐阶商量禅位给太子的事时,又提起海瑞的事,表示海瑞是对的,但是对海瑞骂他很不满,海瑞被逮捕投入诏狱,不久嘉靖死了,提牢主事得知此事请海瑞吃了一顿酒饭,海瑞以为怎么也要杀头了,也就无所谓了大吃一顿。提牢主事就说皇帝死了,你就要出狱了,没想到海瑞大哭,把吃的酒饭都吐出来了。

他的确为官清廉,而且忠于皇帝但是好像也太卑微了,真的跟蝼蚁一样。

再说他尽孝似禽兽。他一生娶了三位妻子,分别是许氏、潘氏、王氏,还有两个小妾分别是韩氏和邱氏。第一个老婆许氏生了两个女儿被海瑞休了;潘氏进门不到一个月就被海瑞赶走了;王氏为海瑞生了两个儿子,先后夭折了,还生了一个女儿。王氏与1568年七月二十四日晚上去世,海瑞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自杀的,此前是一天小妾韩氏上吊。

还有个关于海瑞饿死女儿的故事,简直骇人听闻。说是海瑞生活节俭,有一天女儿吃一个糕饼让海瑞看见了,海瑞问从哪来的,女儿说一个仆人给的,海瑞说好女孩怎么会随便吃别人的东西呢?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于是五岁的小女孩就被活活饿死了。

海瑞的这种性格真是不正常,其实这还得归因于他的母亲谢氏。海瑞的父亲一辈,弟兄五个,其他四个都有功名或者官位,唯独海瑞的父亲只是个廪生,所以他父亲也很郁闷。

娶了谢氏后,生活也是没什么起色,海瑞四岁的时候他父亲就死了,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生活艰难,这就造成他母亲怪癖的性格,对海瑞要求极为严厉,不许他和小朋友玩耍,整天攻读经书。

造成海瑞不合群的孤傲性格,而且极为刚强,所以海瑞字刚峰,自家的贫贱和叔伯家的富贵产生极大反差,使得海瑞对权贵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仇恨。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海瑞的性格很刚强甚至残忍,在打击权贵的时候肯定内心有一种满足感,在对待妻子儿女的态度上,也反映出他对他母亲的纵容。其实他的清廉只不过是用一生治愈自己的童年罢了。


小小嬴政


历史读多了,会发现有些事情以讹传讹久了,哪怕再离奇,大家也会相信,所谓“三人成虎”,绝非虚言。

我要替海瑞鸣几句不平,海瑞的性格大家都知道,特别刚直,又特别迂腐较真,他这样的人放到官场上,很容易得罪人。

↑海瑞其实是很简单的人物,复杂的是人心

官场上的人自然要报复他,怎么报复?抓他贪污受贿,包养小三,生活腐败?明显抓不到小辫子的嘛,那就只能想办法弄坏他的名声,从“道德高地”向他开炮,把他的形象,人格打入万众咒骂的境地。

偏偏海瑞的性格和言行里,存在很多不近人情的地方,比如海瑞的家庭生活:

海瑞父亲早亡,从小是寡母谢氏带大,母子感情深厚,直到34岁的年纪,还和母亲同居一室,海瑞夫妻之间常有冲突,婆媳矛盾也比较多,这都是比较可信的历史记录,但海瑞家庭生活记录下来的很少,其死后,野史中关于他家庭生活的记载却如雨后春笋,多如牛毛,不但常被人拿来说道,而且记载特别详细,宛如亲见。

那么,这些野史中的内容,造谣成分有多少,以及,更关键的是,有多少内容是海瑞的敌人炮制出来的呢?

也就是说,你得看是谁提供的史料!

↑《万历野获编》,一本如此厚的野史

明代万历年间文学奖沈德符曾写过一本《万历野获编》,里面记载了一个名叫房寰的御史,这个御史专门和海瑞过不去,曾经上疏攻击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已耋而妻方艾”,房寰说海瑞在花甲之年纳了两位美妾,以至于引起妻妾争宠,其中有两人同一天自缢身亡。

这还没完,房寰又说到,海瑞先后将长房潘氏,二房许氏休弃,逐出家门。

还有,海瑞的儿子海中行死的不明不白,以及,一直到现在都广为流传的——海瑞的女儿因为吃小童送的饼,受到海瑞谴责,结果这女娃绝食七日后活活饿死。

这些描述太生动了,让人过目不忘。

房寰是何许人也,著名作家鄢烈山曾经写过一篇《房寰的逻辑》,让人看过之后大呼痛快!

海瑞73岁那年,他的下属,南京都察院的提学御史房寰上疏弹劾海瑞,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彼时的海瑞虽然早已经是花瓶闲差,但他作为道德模范,在全国拥有崇高威望和巨量的粉丝群,房寰上疏之后,立即被铺天盖地的口水淹没。

你房寰不是去揭海瑞的老底吗?好啊,那么海瑞粉丝们就去揭房寰的老底,大家纷纷开始人肉房寰及其亲属。

果然,房寰攻击海瑞的私德颇有点捕风捉影,但房寰自己的屁股可就极其不干净了——他儿子房应斗在江南各地借游览为名广收贿赂;他的亲家翁严范“大通关节,贿滥滔天”。士子将他家的豪华比作终遭火焚的“阿房宫”,老百姓把“此‘房’出卖”的揭帖贴在他家的墙壁上。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海瑞粉丝护主心切,虽然查证出了许多证据确凿的事情,但有些事情也存在过度夸大。

那么,房寰他拿什么理由攻击海瑞呢?有三条:

一是“贬损主威”,即攻击最高领袖;二是“损辱国体”,即损害国家形象;三是“攘臂疾呼而攻孔孟”,即向国家确立的至高无上的思想权威挑战。

说实话,房寰脑子不怎么好使,第一条,海瑞确实给嘉靖上过那封著名的《治安疏》,把嘉靖骂了个狗血淋头,但天底下并没有人认为那是攻击最高领袖,而是凸显海瑞正直敢言,为国谋事的精神,房寰要是借此做文章,应该把攻击点放在海瑞借着攻击最高领袖,想达成自己名垂青史的私人野心,攻击海瑞虚伪,故意炮制大新闻炒作自己,明显会更有效果。

第二条,损害国家形象,这就是纯粹搞笑了,众所周知,海瑞奉行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他的所作所为如果说是损害国家形象,那意思就是太祖皇帝也在损害国家形象了?这个攻击点完全无效。

第三条,说实话,正是这一条让房寰被打入万劫不复之地——海瑞如果在攻击孔孟伦理和纲常,那么你房寰呢?你一个大贪官,代表了孔孟?去维护孔孟?底气何在,自信何在啊!!

后来房寰传三代后再无子嗣,很多批评者都说这是报应,可见人们对房寰的愤恨之心。

所以说,类似“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这样的评价,我们首先得看看,想想是谁提出来的。攻击海瑞的私德,当然可以,但如果攻击者比如房寰这样的,自己的私德就很不讲究,反而去攻击对方的私德,那还是洗洗睡算了。

总而言之,房寰说的这些海瑞的八卦,小编是表示严重存疑的,而且正史上没有对海瑞逼死女儿的事情加以记载,其来源全是野史,偏偏野史的描述极为生动,更让人怀疑事件的真实性,怕不是沈德符等人脑洞大开的历史发明吧?

看来三四百年前攻击他人的方法和现在几乎如出一辙,先从私德入手,道德上打倒对手,细看微博上那些明星之间的离婚,撕逼大战,都能看出这样的手法。

但是要注意,你攻击别人私德的时候,也要做好自己被人人肉,挖掘你私德的准备。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力的作用力,是相互的。

可惜,房寰们却不知道这样简单的道理。


我见青史多妩媚


用人话翻译过来就是当官效忠皇帝就像公蚁一样只知道辛勤的工作,从来不问为什么,把皇帝的旨意不折不扣的完成,把为官作为的原则不折不扣的坚持下去;说到尽孝,就是孝顺起父母来不管不顾,认死理,会把孝道文化唯命是从发挥到极致,就像禽兽一样没有自己的思想。(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这两句话说白了不是什么好话,反而更似骂人的话,事实也的确如此,海瑞不畏权贵,不依附权贵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宁愿罢官也不愿意玷污自己的“羽毛”,这样的清官不管是古今还是中外,的确都很难找出几个。

但明人对于海瑞的评价并没有因为海瑞一丝不苟的严肃而相应的提升,反而给自己的招来了“蝼蚁”、“禽兽”的污名,何以如此?大概还是与海瑞生活的时代背景相关,这两句话说的很深很准,基本上反映了海瑞一生两个方面的态度和作为。


海瑞做官,可以做到风清气正,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连老百姓的一针一线都不碰,同时不允许别人碰,也就是说下属的行为也被严厉控制,最后海瑞发现自己就剩个孤家寡人了,熟悉古代管制的应该知道县衙里面当差办事的都是非财政供养人员,身份地位低下,没有工资,就靠着藏污纳垢补贴家用呢,不让把黑手伸向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最后大家索性罢工。

当然,海瑞是清官,就是把大家都饿死,他也不可能想着还是应该让大家多少拿点的事情,这是对下,对上海瑞也是耿直不阿,认准的事情谁说都不好使,有官员下来视察,一般按照惯例,地方官要孝敬一笔的,海瑞不,还把人家当成假官,暴打一顿,海瑞的机智,可见一斑。

再说到孝,海瑞的孝主要就在于对母命的唯命是从,海瑞的嫁娶都是他老妈说了算,娶谁是他妈看好的,休谁也是他妈看好的,海瑞是一个听妈妈话的人,基本上母亲说的,海瑞都能不折不扣完成,因此也就有了“禽兽”的说法了!


历史三日谈


蝼蚁,禽兽,在现在看来,是极具侮辱性的名词,而明超人对海瑞的评价就是“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如此评价,是否有贬低海瑞的意思?说是贬低,有。但更多的,确实夸赞。

说起明朝的清官,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也莫过于海瑞,然后,清官海瑞却得不到史家的认可,换句话说,史家不否认海瑞,但却也不认为海瑞是一个值得称颂的人物,这是为何?因为海瑞的为人处世,太过极端,正如句评价一般,尽忠如蝼蚁,说的就是海瑞,就像是一只蝼蚁一般为国家尽忠,众所周知,蚂蚁是一种极其团结的昆虫,或许以蝼蚁比喻海瑞略有不妥,但却也是对海瑞最好的认可。而尽忠似禽兽,同样是在夸赞海瑞,禽兽之名虽然不好听,但虎毒不食子,禽兽最本质的同样也是亲情,很多时候,人尚且做不到的事情,禽兽却能做得很好,正如尽孝这件事,以禽兽比喻海瑞虽然不好听,但也是对海瑞孝心的认可。算是一种夸赞。



尽管这两个比喻同样是在夸赞海瑞,但这种比喻确实极端,但其实之所以会用这种比喻形容海瑞,与海瑞极端的性格也不无关系。

海瑞就像是一个妈宝男一般,自幼父亲早逝,海瑞的童年活在了母亲的阴影中,母亲对海瑞的要求极高,或许这是一种好事,养成了海瑞坚韧的性格,但这也让海瑞变得偏执,极端。

尽忠方面,做一个清官真的好吗?就像是为人处世,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对错,但在海瑞的世界中,世界由黑白两部分组成,正是因为母亲严苛的教导,在海瑞的心里,世界只有这两种颜色,非正即负,对于君王而言,海瑞这样的清官是榜样,可以应用于制裁贪官,但也仅此而已,君主对海瑞的认可也仅此而已,但也足够海瑞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海瑞被多次闲置,甚至一生难以步入高层。史家对其的评价也是如此,虽清廉,却无用。

在尽孝方面,海瑞更是如此,未婚时已经对母亲百般照顾,寡母养子不易,海瑞生母更是如此,但在娶妻生女以后,海瑞更是偏执,为了照顾母亲,海瑞甚至不与妻子同住,而是夜宿母亲屋中,为了照顾母亲,海瑞更是不惜休妻虐女,这样的价值观,或许足够孝,但却不值得提倡。

海瑞在母亲的教育下越发极端,虽然极端在了忠义与孝上,但却也不值得大力提倡,用极端的比喻来夸赞海瑞,也是一种独特的手法。


魏青衣


海瑞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清官,他一生历经四朝,嫉恶如仇,始终以打击贪官污吏为己任。

这位著名的“海青天”,屡屡因其刚正不阿遭人陷害入狱,却次次化险为夷,甚至平步青云,官越做越大。

然而,官做得再大,海瑞还是那个尽忠职守、刚强正直的海瑞。

海瑞去世后,老百姓自发为其披麻戴孝,哭倒在地的人百里不绝。奇怪的是,明人除了赞其“尽忠如蝼蚁”外,还说他“尽孝似禽兽”。

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呢?且听有书君慢慢道来~

我们先来说“尽忠如蝼蚁”。

所谓“蝼蚁”,指的是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尽忠如蝼蚁”,则是说海瑞为官刚正,哪怕地位似蝼蚁一般,仍抱定着“撼大树”的目标,敢于搏击权贵,始终奔走在为明朝尽忠的路上。

海瑞自小的志向,就是“为做官而读书”。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做官不为名不为利,只想为朝廷尽一份力。

所以,乡试时,海瑞极其慎重地答了篇关于“治黎”的策论。海南岛的黎乱问题,自古有之,到了明代开始愈演愈烈。

海瑞的这篇策论,轻易击中了主考官的心,他考中了举人。会试时,海瑞又写了一篇更精细的关于治黎的策论。

然而,这一建议却被彻底无视。落榜后,海瑞决定放弃科举,正当此时,朝廷突然派了他去福建教书。

教书育人,也是报效朝廷的一种,海瑞没有多想,便去了。

执教期间,有御史来学校视察,其余老师都跪地请安,唯有海瑞长身而立,拒绝下跪。

在他看来,跪地请安是官场上的礼仪,在学校里则不必如此。

御史是多大的官,海瑞一介教书先生不会不知道,可他刚正不阿,竟是半点也不害怕,耿直boy初见端倪。嘉靖41年,海瑞被任命为了淳安的知县。

一到任,他就开始不管不顾地烧火,先是重新丈量土地,再是改判冤假错案,“海青天”名声渐响。

当时,权臣严嵩的党羽胡宗宪恰好巡视路过淳安,海瑞早就听闻了其一路上各种勒索受贿的事情,酒饭供应和住宿接待皆俭之又俭不说,还设计将胡宗宪的儿子暴揍了一顿,并没收了其全部的贿金。

一个小芝麻官,敢与炙手可热的权贵做斗争,海瑞的胆识可见一斑。然而,这与他后来做的事情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嘉靖45年,海瑞买好全家老小的棺材,然后给明世宗朱厚熜递上了一纸谏言——《治安疏》。

文内,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皇帝的一大堆错误,并直言国家已经濒临“民不聊生”境界。

明世宗大怒,当即就要将其杀头,可一听说海瑞早做好了赴死的打算,又顿觉羞愧汗颜。

天可怜见,海瑞倒也并没有因此丢命,反而一直高升,直到去世前仍在官任。

他兴利除害,整顿吏治,贪官污吏几乎是一听他要来就急着逃命。他为官清廉,从来先是以身作则,历经四朝朝朝得到重用,且他也从来没让皇帝失望过。

万历15年,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咽气前一刻仍在处理政事。海瑞的一生,真正映证了他读书时的梦想,一切为了做官。

且他这个官做得让贪官污吏胆寒,让不思进取的帝王羞惭,让老百姓人人甘愿宠儿当女为其养老送终。

所以说,海瑞尽忠,确如蝼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再来说“尽孝似禽兽”。

古语有云,“忠孝难两全”,可在海瑞这里,这句话不成立。

他忠则忠矣,孝还极孝,只不过,他的那种孝顺,是一种“愚孝”,做法堪比衣冠禽兽。

所以,时人才评价他说“尽孝似禽兽”。

那具体是怎么个禽兽法呢?

据说,海瑞一生结过三次婚,纳过两次妾,可媳妇要么是被他赶出了家门,要么是选择了悬梁自尽。

唯一一个暴毙的三夫人,也被人怀疑其实不是意外,而是被海瑞杀害。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很简单,婆媳不和,婆婆容不下儿媳。

海瑞是典型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四岁丧父,全靠母亲一个人拉扯长大。海瑞的母亲谢氏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海瑞对她的话可谓是言听计从。

娶了第一个老婆后,因为长期没有孩子降生,哪怕夫人勤劳能干,性格又好,仍是让谢氏各种不满。

海瑞听了母亲的教唆,不但没有为妻子说话,而且迅速地写了休书,将妻子赶出了家门。

娶的第二任妻子倒是给力,没两年就为海瑞生下了两个女儿,可谢氏重男轻女,一点也不开心,没多久就故技重施,又让儿子写下了休书。

多年后,第三任夫人在家莫名暴毙,同僚都怀疑海瑞杀妻,可苦于没有证据,事情不了了之。

同年,海瑞另一位妾因为受不了谢氏的虐待,选择了自尽身亡。

当着母亲的面,不能对妻子笑,不能对妻子说话,只要母亲一变色,肯定是妻子的错。到了晚上,妻妾们只能独守空房,因为海瑞要陪老母亲安眠。

种种行为,比之现在最受人诟病的妈宝男,真正有过之而无不及。

禽兽尚且知道关爱配偶,海瑞呢,尽孝尽到不讲夫妻之道,心里没有半点夫妻恩爱,也无怪乎别人会说他“尽孝似禽兽”了。

然而,海瑞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又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两句评语一褒一贬,也是无可厚非~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海南琼山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不幸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自幼功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立志学做圣贤,嘉靖二十八年以《以黎策》中举人,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两地知县,先后作《教约》、《兴革条例》、《兴国八议》等整肃吏治、均平徭役、清丈土地、抑制豪强,切实为地方百姓造福。

图为海瑞画像。

嘉靖四十八年,任户部主事期间,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治安疏》批评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不理朝政,因此被捕入狱,嘉靖皇帝去世后获恩释,隆庆三年,升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应天十府,制定《督抚条约》、《续行条约册式》等,锐意改革,疏浚吴淞江、白茆河,推行“一条鞭法”,令徐阶等豪强大户退还民田,后被高拱、张居正排挤,在家闲居16年。

图为《奉别帖》,据说是海瑞唯一存世的真迹,现藏于山东文物总店。

万历十三年复职,先后任南京吏部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迎接他的却是官员的抵触和不配合,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已七旬的海瑞明白,自己终究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只是充当装点门面的工具,悲哀之下于万历十五年不幸病重,拒绝吃药,于南京任上去世,谥号“忠介”。

图为海口的海瑞墓,现已扩建为海瑞公园。

海瑞一生清廉、刚正不阿,敢于博弈权贵,为民做主,因而深得民众爱戴,后人对其评价非常高,其中就有“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这里的蝼蚁就是蚂蚁,在蚁群很忠诚,禽兽就是动物,而动物会反哺,意思是海瑞将忠孝做到极致。


图文绘历史


说起我国历史上,可与宋朝包拯包青天媲美的,恐怕也只有明朝的海瑞海青天了,包拯与海瑞都以廉洁奉公,执法严明,铁面无私著称。


可是海瑞却没有包拯那样一生的好名声,在当时的明朝有人嘲讽海瑞为“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他们觉得海瑞做到都不能算是人做的事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截然相反两极分化的评价呢?令人摸不着头脑,其中缘由就由我为大家揭晓。

大家谈到海瑞首先想起的大概就是“海瑞罢官”,海瑞敢于直谏嘉靖皇帝荒淫无道轻信奸臣,为民请命,结果被嘉靖皇帝罢免,由此可见海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清官了,那么海瑞为什么又会被人诟病呢?


首先就要从海瑞的身世开始说起,海瑞自幼丧父,由他母亲一手抚养长大,海瑞的母亲从小便对海瑞严格要求,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规范,不可以逾越了规矩,连一丝想玩的想法都不可以有,要不然就会动辄打骂,用现在的话来说,海瑞的母亲绝对是一名合格是虎妈。


在严格的教育政策下,海瑞完全接受了儒家的道德观念,这就可以很好地解释海瑞日后的一些行为,被人诟病的原因。

海瑞为官时期刚正不阿,十分看重自己的名声,但也要求其他官员也如同他一样廉洁,这在贪官污吏横行的明朝末年显得十分苍白无力,他对那些在金钱面前早已忘记圣贤书的同僚们痛心疾首,想用自己来影响他们,可作用又是那么微乎其微。


海瑞在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担任知县时,他惩治贪官污吏,打击豪强恶霸,为穷苦百姓平冤昭雪,所以留下了“海青天”的美誉,可以说是晚明官场的一股清流。

让海瑞青史留名的便是“海瑞罢官”,嘉靖四十五年海瑞为自己买好棺材,将自己的妻儿老小托付好朋友,表将早已写好的《治安疏》呈交给嘉靖皇帝,严词批评嘉靖迷信长生不老,荒废朝政,轻信奸臣,生活奢靡浪费,嘉靖皇帝看完后十分生气,想要将海瑞逮捕,可又听宦官说海瑞早已为自己买好棺材,视死如归,便沉默不言。

之后将海瑞关进昭狱,不久嘉靖皇帝驾崩,海瑞听到消息后,悲恸大哭,晕倒在地,新皇即位后,海瑞被赦免,之后又被不断提拔。


海瑞对待母亲可谓是大孝子,但是却背上“休妻虐子”的骂名,海瑞因为从小由母亲抚养长大,似乎有着很深的恋母情节,在成年有妻妾乃至三四十岁时,仍然会与母亲同屋休息,海瑞讲求孝道以至于不讲夫妻感情,因为婆媳关系,海瑞多次休妻,甚至有妻妾自杀。


有一次女儿接过男仆递来的糕饼,便觉得有损女德,女儿因此被逼绝食自尽。

海瑞一生为了自己的名声,上怼皇帝官吏,下至妻儿,自己站在儒家至高无上的道德至高点上,挥舞着道德的利刃,要求着与自己不同的人,道德高尚固然没错,可如果成为道德婊,难免会被人嘲讽为“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