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袭人所谓的"省亲",凤姐给了高待遇,是爱护还是阴谋?

薇薇polly


个人认为,凤姐这个安排无所谓爱护还是阴谋,不过是凤姐精通事务的一次表现而已。如果说袭人这次探亲因为规格高而导致什么特别的后果,那也不是凤姐的初衷。

那是一个冬天,袭人哥哥来报信,说袭人母亲病重,想看女儿,希望贾府给个恩典,让他把袭人接回家去走走。

这件事报告到王夫人那里,王夫人指示如下:

王夫人听了,便道:“人家母女一场,岂有不许他去的。”一面就叫了凤姐儿来,告诉了凤姐儿,命酌量去办理。

显然,王夫人做了两个表态。第一是同意袭人回家探母,第二是让凤姐“酌量办理”。

袭人本来只是一个丫环,放她回家等于给她放一个假,正常情况下,通知她一声,让她自己收拾了回家就是了,没有必要出动王熙凤来操办这件事。而王夫人特地把凤姐叫来交代这件事,就已经很不寻常了。结合之前王夫人吩咐把袭人的月例提高,大家都明白那就是给予袭人准姨娘的地位,这次又这样特地吩咐,自然也是不能把袭人当一般丫环看待的意思了。

只是袭人这个准姨娘毕竟不是公开的,所以王夫人也只能含糊地说“酌量办理”。精明的王熙凤一听就明白,这是王夫人再一次提醒她,要体现袭人准姨娘地位的意思。所以凤姐才会那么重视,一边通过周瑞家的,告诉袭人应该怎么拾掇自己,一边还不放心,让袭人拾掇完了,出门前再到自己这里来让自己过目把关。把关过程中,凤姐又将自己的衣服和包袱拿出来给袭人装扮,最终让袭人风风光光出门。

一场普通的探望病重母亲的活动,就这样被弄成贾府未来准姨娘风光“省亲”的样子。这件事看起来确实有些怪怪的,好像大户人家面子比人情还重要。但事实上,对于贾府这样的大户来说,确实是面子比人情重要,凤姐也不可能去考虑袭人母亲的感受。对她来说,执行王夫人的指令才是正事,至于这指令合适不合适,不是她能管的。而她作为执行者,把这指令执行得到位得体,一点也不困难,不就是把袭人打扮得符合王夫人心中的准姨娘地位嘛,这种行头置装之类的功夫,对于凤姐来说只是管家的基本功了。

所以凤姐这次高规格装扮袭人,只是她业务能力强的表现,不代表她个人的主观意愿。

凤姐和袭人的关系怎么样?应该说是一般。袭人和宝钗那一类人是比较投缘的,而凤姐和黛玉这一类比较投缘,所以凤姐和袭人没啥特别交情,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爱护的心理。事实上袭人已经很聪明地走了王夫人路线,成功让自己上位了,那就更加用不着凤姐来爱护。

另一方面,既然凤姐和袭人关系一般,会不会因为看不惯袭人的上位路线,看不惯袭人暗中投靠王夫人也就是“背叛”贾母的行为,而故意高调装扮并未“过明路”地拥有姨娘身份的袭人,让她成为别人议论的对象,或者让贾母对袭人生气?

不得不说,如果凤姐有这份心思,她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但书中并没有证据显示,凤姐这次高调安排袭人“省亲”是带了这样的腹黑心思。

第一是犯不着。凤姐和袭人关系一般,但也没什么过节。袭人是王夫人看中的人,将来就算当了宝玉的姨娘也对王熙凤没什么影响,凤姐犯不着整蛊袭人,得罪王夫人。

第二是袭人的准姨娘地位其实属于公开的秘密。王夫人提升袭人月例时,在场很多人包括凤姐薛姨妈母女以及黛玉湘云都知道,自然也都明白怎么回事,后来袭人自己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宝玉。可以说除了王夫人特地吩咐不要告诉的贾母,以及不管内务的贾政,宝玉周围的人都知道袭人将来的身份。所以,袭人这次以准姨娘的规格回家去,别人就算知道也不觉得稀奇,没啥好议论的。

至于贾母那边,凤姐完全遵照王夫人的吩咐,没有把袭人改月例的事情报告贾母,贾母也就一直不知道。可见袭人探亲这回事,如果没有特别缘故,是不会传到贾母那里的,贾母自然更不会得悉探亲规格这样的细节。

如果贾母得知了,会不会生气呢?有可能。事实上,当袭人母亲病逝后,贾母在元宵夜宴中发现袭人不在,还顺口批评她“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当王夫人赶紧替袭人解释,说她因为有热孝不便前来时,贾母还继续批评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可见,如果贾母知道袭人回家看望母亲居然是那么高的规格时,一定会大发雷霆,觉得不成体统,区区一个丫环怎么能有那样的待遇呢?

问题就在这里了,恰恰是凤姐此时站出来替王夫人掩饰,而不是告诉贾母实情。她说,今晚元宵宴会到处都是灯烛花炮,袭人细心,所以她没有让袭人过来贾母这边伺候,而是让袭人各处照看。一向信任凤姐的贾母听了觉得有理,还反过来说凤姐比自己想得周到,还过问了一下袭人母亲去世的事情,说要给袭人发送一些银子。

可见,凤姐自己在权衡利弊之后,已经选择了听从王夫人的指令,对贾母进行隐瞒,又怎么会多此一举地用给予袭人反常待遇的方式来引起贾母注意呢?她如何想让袭人跌倒,还不如直接报告贾母呢。

第三,就算凤姐有什么违逆王夫人意思的打算,在当时的情况下她也不会施行。因为在场的还有一个周瑞家的,她可是王夫人的陪嫁。如果凤姐有什么小动作,谁能保证她不会向王夫人报告呢?

周瑞家的是贾府的老仆人了,不仅熟悉积年老规矩,而且也很懂得察言观色圆滑处世。凤姐将袭人拾掇完毕之后,这样交代周瑞家的:

“你们自然也知道这里的规矩的,也不用我嘱咐了。”

周瑞家的怎么回答呢?

周瑞家的答应:“都知道。我们这去到那里,总叫他们的人回避。若住下,必是另要一两间内房的。”

这一问一答,显示出两个人同等的精明默契。凤姐一句“你知道的”,一切尽在不言中。而周瑞家的回答,直接补充了凤姐没有说出来的内容,这些内容一看就是匹配袭人“准姨娘”身份的:回到娘家,还得让娘家人回避。住在娘家,还得另外专门准备一两间内房。

这分明就是“省亲”而不是探亲了,不是去探望病重老母而是去显摆上位的身份了。确实于人情有悖,但也说明在这件事上,周瑞家的和王熙凤一样,对王夫人“酌量办理”的四字指示理解到位。当然,袭人本人也是心照不宣,照此标准隆重装扮自己。

既然周瑞家的也是这么理解,凤姐当然也不会节外生枝,弄些什么有可能被周瑞家的抓住把柄的小动作,老老实实执行王夫人指示就是了。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奈何天认为:在安排袭人高规格省亲这件事上,凤姐极尽之能事,对高层负责,对下人贴心,无论是爱护还是计谋,都淋漓尽致展现了自己完美的管家奶奶形象。


一、凤姐给袭人的省亲安排高规格,是受了王夫人的命令,必须高质量完成。

有一回,下人回王夫人说:“袭人的哥哥花自芳刚才来过,说他母亲病重了,想他女儿,他来求一个恩典,看领导能不能同意袭人回家去看看老母亲。”王夫人马上答应:“人家母女一场,岂有不许他去的。”赶紧把凤姐叫来,给了任务,让她酌量去办理。

里面透露了两层意思:①一个下人的母亲重病,王夫人想都没想就答应,说明王夫人对袭人很看重。②王夫人让荣国府的CEO凤姐亲自料理此事,还准了酌量去办理,那就是给权力要把此事办好。

别的不说,把事情做的光鲜亮丽可是凤姐的强项。协理宁国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接下来,不仅要让王夫人满意,让袭人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凤姐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从排场上体现大家风范,从物质上彰显贾府的荣耀。

先是安排人,亲自安排了跟着袭人去的随从和丫鬟。

凤姐赶紧张罗开来,先是派遣得力助手周瑞家的去告诉袭人家里的事儿,叫她莫要慌张,一切由组织出面调停,只需在房里等着,一切妥当后送袭人回家。

【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

派了专车和专人护送。咱们数一数,周瑞家的和一个媳妇2人,带两个小丫头,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这一共派了8人护送。


【2】从穿戴上体现荣国府的人文关怀。

【周瑞家的答应了才要去,凤姐又道:“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他,说我的话,叫他穿几件颜『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临走时叫他先来我瞧瞧。”周瑞家的答应去了。】

不但讲究穿着,穿好了,凤姐还要再把关审核一下,真的是将细节管控落实到极致了。

且看袭人穿了什么?

【半日,果见袭人穿戴了来了。两个丫头与周瑞家的拿着手炉与衣包。凤姐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

平日里可没有见袭人穿的这样好的,而且也不曾见袭人涂脂抹粉,戴首饰之类的,可见,这是压箱底儿撑门面的东西都上了头了。

【凤姐笑道:“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赏了你,倒是好的;但只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着也冷,你该穿一件大『毛』的。”袭人笑道:“太太就只给了这灰鼠的,还有一件银鼠的。说赶年下再给大『毛』的,还没有得呢。”凤姐笑道:“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风『毛』儿出的不好了,正要改去。也罢,先给你穿去罢。等年下太太给作的时节,我再作罢,只当你还我一样。”】

啥意思?①袭人的贵重衣服可都是王夫人赏的,除此之外,没见王夫人给哪个丫鬟赏赐过什么东西,可见关系不一般。②不仅如此,还承诺下一回还要赏赐,王夫人可真要把袭人当做自己人了。③凤姐是个极聪明的,一听袭人这样说,灵敏的嗅觉告诉她自己说不得了,这位将来是被王夫人看中的,赶紧要拍领导马屁啊。

凤姐是个利索的,说送就送,立马给袭人一件大毛衣服。一面说,一面只见凤姐命平儿将昨日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拿出来,与了袭人。

说着,不放心,又看了看包袱,又让平儿给了一件雪褂子。平儿也是个有眼力见儿的,好事成双,直接包了两件:一件是半旧大红猩毡的,一件是大红羽纱的。


【3】还从思想上做工作,定军心。

凤姐嘱咐袭人:你妈若好了就罢;若严重了或者有其他的事,你就只管住下,打发人来回我,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可别使他们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又吩咐周瑞家的道:“你们自然也知道这里的,也不用我嘱咐了。”周瑞家的答应:“都知道。我们这去到那里,总叫他们的人回避。若住下,必是另要一两间内房的。”说着,跟了袭人出去,又吩咐小厮预备灯笼,遂坐车往花自芳家来。不在话下。

凤姐不让袭人用自家的铺盖和梳头用品,就是要让袭人家里觉得她的身份是姨娘的身份,不是下人的身份了,满足袭人的虚荣心;再者,王夫人的心思,凤姐通过这件事瞧得更加清楚了,必然要把这件事情做圆满,交个满意的答卷。


二、王熙凤对袭人好是个一本万利,不会赔本的买卖。

【1】袭人的地位决定了凤姐必须要这样做。

是怡红院首席大丫鬟,是宝玉的侍寝,也是王夫人钦点的宝玉妾室人选,凤姐作为高层CEO,必须对领导的亲信要好。

首先袭人要成为姨娘的事情大家心照不宣,虽然王夫人没有明说过此事,但是给袭人暗地里提点过。

再者,虽然没有明说此事,但是贾府这地方,下人鱼龙混杂,早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

怡红院的晴雯和袭人吵架时候就调侃过;

一次,晴雯把扇子摔坏了,宝玉和晴雯争了起来,袭人就吃醋了觉得宝玉哄晴雯,还说我一不在你们就出乱子。晴雯听了很是不高兴,冷笑道:“是啊,这里面就属你服侍的好,我们哪能比得了你。

又说:【“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可见,平日里袭人已经拿自己当怡红院的“奶奶”自居,身边丫头不服罢了。

林黛玉有一回也问了袭人,她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害羞了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

大家看,连潇湘馆都知道了,那估计大家都知道此事。

【2】对袭人好是给自己留后路。

凤姐心里很清楚,凤姐的管家之争归根结底是宝玉和贾琏之争。这家族产业之争无非两种可能,一是宝玉和将来的媳妇赢;二是贾琏和她赢。

宝玉和将来的媳妇赢了的话,凤姐要想保住在贾府高层的领导地位,就要加倍对袭人好,因为袭人是领导亲信,可以在王夫人的耳边吹风。

贾琏和凤姐若赢了,她的管家奶奶地位不变,宝玉如果纳袭人为妾室,

也得需要对袭人好,袭人会给凤姐的管理助上一臂之力。

所以,从两方面分析,凤姐都得对袭人好。



三、凤姐为袭人办理高规格省亲是想一石二鸟。

【1】凤姐对袭人好,是奠定群众基础,为自己拉票。

凤姐在给袭人做省亲排场的时候,周瑞家的和一帮婆婆都在边儿上瞧着呢,这是做给大家看的,给自己奠定群众基础。

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凤姐做的这些,大家都夸个不停,一传十十传百,凤姐要的正是老百姓的口碑。

而且,你看凤姐选的是自己的心腹,当下就给凤姐夸得合不拢嘴了。

【众人都笑道:“『奶』『奶』惯会说这话。成年家大手大脚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真真的赔的是说不出来,那里又和太太算去。偏这会子又说这小器话取笑儿。”】

凤姐还给自己做广告,我吃亏不要紧,只要大家高兴。一听这话,大家都夸“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不仅如此,身边的平儿也是会说话的:

【平儿笑道:“你拿这猩猩毡的。把这件顺手拿出来,叫人给邢大姑娘送去。昨儿那么大雪,人人都是有的,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羽纱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就只他穿着那件旧毡斗篷,越发显的拱肩缩背,好不可怜见的。如今把这件给他罢。”凤姐笑道:“我的东西,他私自就要给人。我一个还花不够,再添上你提着,更好了。”众人笑道:“这都是『奶』『奶』素日孝敬太太,疼爱下人。若是『奶』『奶』素日是小器的,只以东西为事,不顾下人的,姑娘那里还敢这样了。”凤姐笑道:“所以知道我的心的,也就是他还知三分罢了。”】

这下,凤姐体恤下人、舍己为人、不计回报等等优秀品质都通过这件事宣扬了出去,凤姐的目的就达到了。


【2】高调一些,让一个重要的领导知道这事儿,就是贾母。

袭人省亲的排场做得比有些主子都大,府里自然会传开,这也是凤姐故意高调做此事的原因,那就是要让一个很重要的高层知道,就是贾母。

王夫人知道袭人的母亲重病后,立即唤来凤姐办理此事,并没有去请示贾母。凤姐不能越级汇报,但又不能偷偷摸摸做这件事,只有高调为上,这样一来,贾母就可通过他人了解这件事的原委,这是个两面不得罪人的考虑,两全其美的办法。

不仅如此,她还考虑到怡红院的首席这段时间不在家,宝玉的起居不能挂空,贾母的心肝儿宝贝宝玉要照顾妥帖,凤姐细致地安排了两个嬷嬷“晚上催他早睡,早上催他早起。”。

奈何天认为:袭人省亲一事,凤姐心思不可谓不细腻,考虑不可谓不周。王熙凤估计内心狂舞:我太难了。


奈何天读书


应该说,袭人省亲,既非爱护,也不是阴谋。

我们看一下原文:

有人回王夫人说:“袭人的哥哥花自芳进来,说他母亲病重了,想他女儿,他来求恩典,接袭人家去走走。”

王夫人听了,便说:“人家母女一场,岂有不许他去的。”

一面就叫了凤姐来,告诉了凤姐,命他酌量去办理。

凤姐答应了,回至房中,便命周瑞家的去告诉袭人原故。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

周瑞家的答应了才要去,凤姐又道:“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他,说我的话,叫他穿几件颜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临走时叫他先来我瞧瞧。”周瑞家的答应去了。

半日,果见袭人穿戴了来了。两个丫头与周瑞家的拿着手炉与衣包。凤姐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

凤姐笑道:“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赏了你,倒是好的;但只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着也冷,你该穿一件大毛的。”

袭人笑道:“太太就只给了这灰鼠的,还有一件银鼠的。说赶年下再给大毛的,还没有得呢。”

凤姐笑道:“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风毛儿出的不好了,正要改去。也罢,先给你穿去罢。等年下太太给作的时节,我再作罢,只当你还我一样。”……

又嘱咐袭人道:“你妈若好了就罢;若不中用了,只管住下,打发人来回我,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可别使他们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又吩咐周瑞家的道:“你们自然也知道这里的,也不用我嘱咐了。”

周瑞家的答应:“都知道。我们这去到那里,总叫他们的人回避。若住下,必是另要一两间内房的。”说着,跟了袭人出去,又吩咐小厮预备灯笼,遂坐车往花自芳家来。不在话下。

......周瑞家的带了信回凤姐说袭人之母业已停床,不能回来。凤姐回明了王夫人,一面着人往大观园去取他的铺盖妆奁。

袭人已经是王夫人内定的宝玉准姨娘,所以身份与别的丫鬟不同。她的工资待遇已经是按照姨娘标准了,所以,她探亲的排场和流程应该也按姨娘的来。

王夫人授意凤姐酌情办理,其实就是让她按照姨娘规格安排袭人的省亲和丧假。

贾府对这种事,都有旧例可循,所以应该也不会是超出了正常标准的"爱护",或“阴谋”。

凤姐也没必要给袭人献自己的人情。她对姨娘阶级,一向苛待。因为她自己最恨小老婆,顺带着连赵姨娘周姨娘也不放过。袭人是唯一特例,因为看的是王夫人的面子。

凤姐在荣国府当家,实际是替王夫人作执行官,自然一切要看姑妈眼色。“干活不由东,累死白搭工”。

贾府姨娘探亲,要显示出贾府排场,所以,这算是王夫人给凤姐安排的一个任务。“没得让人看我当家把人当出个花子来”——凤姐认为,如果此次不能把袭人打扮得华丽体面,是她自己没做好工作,她先没面子,所以卯足了劲头把袭人往阔气里打扮。

她说“袭人是省事的”,意思是袭人平时比较俭朴低调,所以特地要求袭人要好好打扮。

袭人母亲此时病危,病人最怕来探病的人素净打扮哭丧着脸,好像来提前奔丧一样。让袭人打扮华丽,程序讲究,一来可以让她母亲放心,有利于病人心情,二来等于提前告诉她,你女儿嫁给好人家了,放心吧!

所以,袭人这套姨娘级别的省亲流程其实也是合乎礼貌和人情。这应该是贾府代代相传的规矩。只是现代读者没有见过,容易少见多怪,过度解读。




凭栏翠袖


至多应该说高过旧例

1 . 应该说有这样做是有先例的

第51回,王熙凤吩咐周瑞家的道: “你们自然是知道这里的规矩的,也不用我吩咐了。”周瑞家的答应 : “都知道,我们这去到那里,总叫他们的人回避,要住下,必是要一两间内房的。”从这里可知应是有先例的。

2 . 袭人这次回家的规格是高的

曾在第19回,袭人也回了一次家,而且是静悄悄的。这就与本次回家不同了,本次回家是有排场,因为身份变了,前者是丫鬟回家,后者是准姨娘回家。

3. 王熙凤的“酌量办理”

准姨娘回家自然有准姨娘的规格,王夫人分配王熙凤"酌量办理″,接下王熙风实施她的办理,并嘱咐周瑞家的: “临走时,叫她先到这里来我瞧。″王熙凤的细致周到也可见一斑。

4 . "酌量办理″是否高过旧例

但王熙凤这次办理是否高过旧例,因为书上没有样板,因此也无法对比。我们若从袭人在贾府中的地位,和王熙凤办事的习惯看,这次办理可能要高过旧例的。因为袭人是贾母、王夫人、宝玉的红人,王熙凤自然愿意讨红人的欢喜了。


文学与教育


我感觉都不是,应该是说凤姐察言观色,奉命办差罢了,里子面子都要有的事情。

袭人是荣国府嫡孙贾宝玉身边的一等贴身丫鬟,可是,她还有一个算是公开秘密的身份

,就是宝玉未来的妾,这个王夫人已经首肯,并且月利银子待遇上看得出来。

所以,在这次回娘家时,贾府其实是很重视的。作为一家之长的王夫人,给执行家长王熙凤做了指示,要“酌量去办理”。

王熙凤是最会察言观色,懂得揣摩人心的人。她自然知道王夫人给袭人提待遇的用意,更知道王夫人心中已经认作袭人是宝玉的妾。所以,她的“酌量办理”,其实就是考虑如何送一个贾府少爷的妾回娘家的问题。

凤姐特意让袭人收拾穿戴好了来给她过过目,发现袭人穿的大衣服太素,还拿出了自己的一件大毛衣服给了她。要知道袭人的母亲病重,袭人回家是看望躺在床上即将咽气的母亲,可贾府的人关心的只是袭人穿的够不够和贾府送袭人,看似隆重风光,其实,他们所看中和在意的,只是这个女子出去后所代表的家族地位和荣耀。

贾府送袭人,看似隆重风光,其实,他们所看中和在意的,只是这个女子出去后所代表

他们贾府的门楣和权势。





阳明山下青藤狗


袭人是宝玉的丫头,她母亲病重,家人请求袭人回家探母。于是凤姐把袭人回家,操办成贵妇省亲。袭人“省亲”,凤姐给予高规格的待遇,不是阴谋,是照王夫人规定行事,同时也是维护贾府的体面。

第一,王夫人曾经指示凤姐,赵姨娘有的,袭人也有。

第三十六回,王夫人指示凤姐:“以后凡是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赵姨娘和赵姨娘是贾府的姨娘,他们有两个小丫头伺候。袭人虽然没有两个小丫头伺候,但是把两个小丫头的工钱统统给了袭人当月利。

既然袭人的待遇和赵姨娘一样,那么她就是贾府的姨娘。因此袭人的脸面就是贾府的脸面。

袭人妈病重,王夫人特意把凤姐找去,命她“酌量去办理”。就是告诉凤姐按照姨娘的例给袭人应该有的体面。

凤姐接到王夫人的指示后,命周瑞家的去告诉袭人回家探亲。【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

贾府姨娘在贾府没有地位,但是出门的时候不能含糊,否则就丢了贾府的脸。

姨娘出门必须有两个媳妇和两个丫头跟着,因为袭人没有丫头,所以凤姐告诉周瑞家的带两个小丫头去。

要知道周瑞家的是跟着太太奶奶出门的资深媳妇。让她和另一个媳妇去陪着袭人一起回家,这对于袭人来说是高规格待遇,赵姨娘出门,周瑞家的不会跟去,派两个普通媳妇也就罢了。因为袭人是王夫人的红人,又特意把凤姐找去亲自吩咐,因此凤姐派周瑞家的跟着袭人回家,给袭人体面。

第二,袭人打扮得漂亮,是给贾府长脸。

袭人既然已经是姨娘待遇,那么袭人就是贾府的姨娘,不是贾府的丫头。因此她回家就代表贾府的姨娘回家探亲。因此凤姐吩咐袭人“穿几件颜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

凤姐说了自己为什么这么重视袭人回家,这是因为:“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体面,说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儿也罢了。一个一个像烧糊了的卷子似的,人先笑话我,当家倒把人弄出个花子来了。”

侯门公府的姨奶奶出门,不能失了体面,否则贾府的体面也没有了。

第三,袭人在娘家需要单独的内房是贾府的规矩。

凤姐嘱咐袭人道:“你妈若好了就罢;若不中用了,只管住下,打发人来回我,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可别使他们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又吩咐周瑞家的道:“你们自然也知道这里的,也不用我嘱咐了。”

周瑞家的是贾府的老人,自然知道规矩,贾府的姨娘回娘家其他必须回避,单独住一两间内房。不能与他们家的人混住。

凤姐做这一切都是按照规矩行事,没有逾矩的地方,也没有故意给袭人挖坑,更没有阴谋。

第四,凤姐如此操办袭人省亲,是为了证明自己管家效果好。

凤姐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她管家期间,家里人出门不能落价,必须有公爵府的体面。这样才能证明她管家管得好。

第五,凤姐和袭人私交不错。

凤姐对袭人不错,刘姥姥游大观园,凤姐和李纨、鸳鸯吃饭的时候。凤姐还想着袭人没吃着,派人袭人送菜去。所以凤姐把袭人回家操办成贵妇省亲。又给晴雯衣服,包袱皮等不是阴谋,只是因为私人关系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给予了适当的照顾而已。


润杨阆苑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袭人的哥哥花自芳传来消息,袭人的母亲病势沉重,快不行了,希望在弥留之际见女儿最后一面;随后书中详细描写了“袭人省亲”的准备工作。

针对题主提出的问题,我来谈谈我的一些理解及看法。

首先,作者通过对凤姐受命办理袭人省亲的详细描写,从侧面反映了王熙凤办事精明强干、滴水不漏的作风,充分肯定了王熙凤远超常人的管理才能;

王熙凤在收到王夫人的指令后,迅速开始着手办理此事。

  • 第一项:布置分派人手。对于袭人省亲团成员,王熙凤点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另外再配了一个跟着出门的媳妇;安排了两个小丫头子随行服侍;外头派了四个有年纪跟车的;不算袭人,共计八人。这八人中,周瑞家的本职工作就是负责跟太太出门,经验丰富,有她在旁边提点袭人,万无一失。

  • 第二项:授意袭人打点物件。王熙凤的原话是:“叫他(袭人)穿几件颜色好衣服, 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等袭人打扮停当来给王熙凤过目时,王熙凤又将袭人的部分半旧物件替换成了比较华丽的,务求“把众人打扮体统了”。

  • 第三项:做出行程规划。王熙凤当面指示袭人:“你妈若好了就罢,若不中用了,只管住下,打发人来回我,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

  • 第四项:预先提出注意事项。王熙凤千叮咛、万嘱咐袭人:一是不许用花家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必需要用贾家带去的东西;二是不许让花袭人见外人,凡她出现时其他人要回避;三是如果花袭人的母亲去世了,她需要在花家住下,则必须让花家另外安排出一两间内房供花袭人和和她的省亲团队使用。

  • 第五项:做好袭人请假期间怡红院的人事安排。花袭人走后,王熙凤仔细询问怡红院是谁人守夜,在得到明确答复后,紧接着交待“晚上催他(贾宝玉)早睡,早上催他早起。”


小结:经过王熙凤细密周到的五项安排,花袭人的省亲之行最大限度地彰显了荣国府的排场和气派,也充分展现了王熙凤超强的执行力,迅捷果断的办事效率,思虑周全、面面俱到的行事作风,也藉此再次肯定和赞赏了王熙凤非凡的才华。


再者,袭人省亲,待遇应当在正常规格之内,并没有“极高”一说;是王熙凤按照正常流程办理,并没有掺杂任何个人利益或情感在内;

想要知道袭人的省亲待遇到底是不是超高、有没有破例、是不是王熙凤有意为之,我们可以分三步解决。

第一、袭人的省亲待遇超高了吗?

既然题主认为王熙凤给袭人省亲的待遇“极高”,那么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袭人省亲的待遇到底有多高,为此我特意做了一个示意图,如下: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清单,真的非常的“奢侈”、“豪华”吗?要知道,为了这一趟省亲之行,花袭人把她所有能上台面的家当都掏了出来并穿戴身上了;更何况在这个清单中,袭人的大部分衣物都是来源于王夫人的赏赐,更有其中一件皮褂子和一个包袱还是王熙凤看着不够富丽,特意替换的。王熙凤的原话如下:

“说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也罢了。一个一个象'烧糊了的卷子'似的,人先笑话我当家倒把人弄出个花子来。 "

袭人省亲的配置,倘若刘姥姥看上去自然是豪华无比,但在王熙凤眼中却是比较寒酸的;是以她实在看不过眼,怕外人笑话、丢了贾家的脸面,忍不住拿出自己的东西来替袭人遮掩。

袭人这小小的省亲之行,不必说不能与元妃省亲相提并论,连贾母带女眷去清虚观走一趟的排场都望尘莫及,这样的待遇,谈何”超高“呢?

第二、袭人的省亲待遇破例了吗?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说《红楼梦》书中并没有类似的案例,无法对比,因此不能判断。但是,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后,正值探春理家;探春按旧例给了二十两银子,赵姨娘却认为不合理,指出花袭人母亲死的时候给的是四十两,因此找到探春大闹;针对这个看似不合理的情况,探春特意让人取来了贾家的旧帐:

看完这个帐本我们就清楚了:花袭人是外头买来的丫环晋升的姨娘,是属于“外头的”,因此在她母亲去世后给的是四十两银子;而赵姨娘是“家生子”,是属于“家里的”,因此她的兄弟赵国基死后给的是二十两。即使作主给银子的是赵姨娘的亲生女儿探春,即便赵姨娘撒泼怒骂,探春仍然坚持按规矩行事,坚决只给二十两。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来,在贾府办事,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该着多少钱,是有严格规定的,并不是依个人喜恶或亲疏来决定。换句话说,探春的亲舅舅她都不肯破例多给,王熙凤又凭什么给袭人破例呢?

第三、在办理袭人省亲这项工作时,王熙凤有没有多加的考虑?

通过原文,我们可以知道王熙凤帮袭人操办省亲事务,都是来源于王夫人给她的指令:

王熙凤收到的指令是“酌量办理”,并没有其他多余的话;纵观《红楼梦》全书,王熙凤与袭人也没有过多的交集,更遑论有什么交情;于公于私,王熙凤都没有必要在这件事情上多做文章。


小结:通过解答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袭人的省亲规格根本不算高,王熙凤也没有任何理由和动机将她的待遇提高;不管是“爱护”也好,“阴谋”也罢,都是过度解读的一种表现;王熙凤一人独揽荣国府管理大权,每日里忙得脚不沾地,袭人省亲这件事情只不过是她平常无数个工作里最平常不过的其中一个工作罢了。

最后,作者实写凤姐受命办理袭人省亲,与“元春省亲”一章相映成趣,从正面向我们揭露了封建社会“礼教”的真实面目。

看过《红楼梦》书中“元妃省亲”这一章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奢华与浪费;数不尽的财富和人力造就的省亲别墅,繁复琐碎的皇家礼仪,元春不合时宜的几番落泪……这一切都让人印象深刻。

看过了元妃省亲,再看袭人省亲,就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元春进宫多年不能回家看望父母,一朝被封为妃,才有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然而,此时的元春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贾家大小姐,她是当朝的皇妃,是皇家的人;她回家一趟,什么时间来,什么时间走,有严格的安排;在哪落脚,在哪受礼,在哪游览,都要按指定的流程走;她全程都要端着得体的微笑,就连哭,都只能在内室见了母亲和奶奶以后才可以。这个时候的元春,看上去像极了一个被操控的人偶娃娃,半点由不得她自己。

袭人省亲,可以看作是草根版的“元妃省亲”。她从一个被卖到贾家的低贱小丫环,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爬上了姨娘的位置,她倾其所有地将自己最华丽的衣物和首饰穿戴上身,衣锦还乡,遂了她素日想要“争荣夸耀”的心愿——既这样,她该高高兴兴地踏上回家的路。但是!事实情况是:袭人的母亲已经病危,随时都有咽气的可能。

元春省亲,在外人看去是天大的富贵,天大的喜事,贾家所有人都喜上眉梢,但元春却在短短的几个时辰里连哭几次,为什么?父母甚至是祖母都要向身为女儿和孙女的元春行跪拜大礼,为什么?

母亲病危,为人子女回去探望,自然是心急如焚、归心似箭;心情该当是无比担忧和十分悲戚;但矛盾的,袭人却足足花了“半日”的工夫去收拾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像一只招摇的孔雀般大摆排场姗姗往家去,倒不像是探母,而是专门去炫耀的,这无疑是十分矛盾的。

小结:《红楼梦》利用描写两个不同地位的女子的省亲,无情地扒开了封建社会那层看似风光无限的外皮,让人看到的尽是满目的荒唐和矛盾。荒唐的是明明已经日落西山的贾家却仍旧端着“礼仪大家”的架子不肯放;矛盾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层层束缚下、人伦何在?人的情感又要如何释放?

总结:综合以上三点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袭人省亲,凤姐只不过是奉王夫人之命办事,给袭人的待遇也是合理合规,既无刻意的“爱护”,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阴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确实需要一边读、一边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地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但是,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则需要紧密地结合书中的内容;《红楼梦》书中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如果一味地对书中的一些细枝末节穷根究底,甚至是用时下看宫斗剧的眼光去看书中的内容,舍本逐末,则必将误入死胡同,失去了阅读的本来意义。


醉吟扶夷


《红楼梦》袭人所谓的"省亲",凤姐给了高待遇,是爱护还是阴谋?

  个人意见:王熙凤给袭人的这个待遇是合乎袭人身份的,是王熙凤会做人的体现,爱护居多,阴谋吧,觉得谈不上,毕竟隔房的一个管家少奶奶对一个前途未定的准姨娘,没什么值得她下手的。

  袭人回花家,是什么样的情况?咱们简单回顾一下:

  有管事的,向王夫人汇报工作,说花自芳上报,花母病重,想求个恩典,让袭人回家去看看。王夫人最重孝之道,说必须去,于是让人把凤姐叫来,让她酌量去办理。

  凤姐是怎么办理这件事的呢?

  她让周瑞家的去告诉袭人,

  她吩咐周瑞家的,传一个出门的媳妇,加上周瑞家的本人,带两个小丫头,一共四个人跟着去。

  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

  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袭人坐,一辆小车,丫头们坐。

  周瑞家的带话:穿好衣服,包一包衣服,带好手炉,临走来我瞧瞧。

  袭人来了,打扮得相当华丽,凤姐说衣裳是好的,就是素了点,这天穿还冷,得加一件大毛的,于是让平儿给了她一件大毛衣服(顺便给了一件邢岫烟),这期间当然少不了种种打趣,说自己怎么怎么的,一团和气。

  凤姐嘱咐袭人几句话:“你妈若好了就罢,若不中用了,只管住下,打发人来回我,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可别使人家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

  嘱咐周瑞家的,要记得咱们府里的规矩。叫人要回避,如果要住,要一两间内房。

  这次安排,我个人觉得相当妥当。袭人是王夫人看重的人,她的出行,关乎的是贾府的体面,人家不会说哎呀,不就是一个丫头嘛,但在花家同层次的人看来,袭人就代表了荣府的颜面,袭人合规矩,就是贾府有规矩,袭人出行的阵仗大,就是贾府的势力强,这也是王熙凤讲的“是大家的体面……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也罢了……”,袭人的出行,是凤姐理家打点的一面镜子。

  咱们看,凤姐处事的妥帖。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传声筒,她让周瑞家的去,既是给周瑞家的面子,也是向王夫人表态,你看我重视吧,因为孝是治国治家之道,袭人回花家是尽孝的,王夫人已经发了话,凤姐必须照做。

  然后她派周瑞家的跟车,派的是出门的媳妇,这点很重要,大户人家规矩多,分派的事情不一样,出门的居家的,都有专人。带两个小丫头,是给周瑞家的该有的规格,外人看着,可以是给周瑞家的,也可以是给袭人,反正对凤姐来说,都一样。

  派了四个有年纪的人跟车,这是因为周瑞家的等人,都是女眷,必须有保护,名声这东西,相当重要,哪怕是已婚妇女。

  两辆车,很有面子,大的你们三坐,小的,丫头们坐,里子有了,舒服呢。

  周瑞家的带话给袭人,透着妥当。穿得体面点,带点衣服去以备万一,天冷,带手炉,临行前袭人来,她得确认这些事。

  给袭人安排再一件大毛衣服,王夫人赏的当然好,但她作为当家少奶奶,也得有自己的表示,自己全新的肯定不能给,不合适,破旧的也不行,说自己的不太好,趁着机会下次换新的,当然是句客套话,但这么一说明白人都懂,不难堪,也都合身份。

  再交代袭人,到了家要看情况变,要注意回花家的卫生,毕竟袭人虽是花家人,但已是贾家奴,她做的是贴身侍候宝玉的活,得保证身上头上干净,不能影响贾府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宝玉。

  临了,再交代周瑞家的,要替袭人做主,替她们要干净的内房,既避嫌,也注意规矩。

  如此,浩浩荡荡地,袭人回了花家。

  袭人和王熙凤,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凤姐安排妥当,既是她职责所在,也是她为人的体现,王熙凤对袭人的印象,一向是很好的,她认为袭人很省事,很懂得主子们的心意,所以,她在工作范围内,乐得让袭人得点好处落人情,她也得个尽职尽责,体恤下人的好名声,还能完好地完成王夫人的任务,多好。


叶之秋


题主问题的根源在于袭人这次回家王熙凤给她的待遇是否和她身份相符。

我认为做为未来大姨娘来说完全没问题,而且贾宝玉的身份是贾府接班人他的丫鬟的待遇会比其它人高,甚至比贾琏的丫鬟还高。

另外王熙凤喜欢宝玉所以对袭人爱屋及乌也是正常的。

王熙凤做的事情并不一定都是阴谋,她完全没有必要害袭人。



赤野离骚


在五十一回中,袭人的母亲病中,哥哥花自芳求了王夫人,要接袭人回家见见母亲。于是,就有了一段贾府送袭人回娘家的好戏。

袭人是荣国府嫡孙贾宝玉身边的一等大丫头,可是,她还有一个算是公开秘密的身份,就是宝玉未来的妾,这个王夫人已经首肯,并且已经从月利银子待遇上做了公示。只要等到宝玉大一些,就直接公布了。所以,在这次回娘家时,贾府其实是很重视的。作为一家之长的王夫人,给执行家长王熙凤做了指示,要“酌量去办理”。

王熙凤是最会察言观色,懂得揣摩人心的人。她自然知道王夫人给袭人提待遇的用意,更知道王夫人心中已经认作袭人是宝玉的妾。所以,她的“酌量办理”,其实就是考虑如何送一个贾府少爷的妾回娘家的问题。

原文:凤姐儿答应了,回至房中,便命周瑞家的去告诉袭人原故。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周瑞家的答应了,才要去,凤姐儿又道:“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他说我的话:叫他穿几件颜色好衣服,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临走时,叫他先来我瞧瞧。”周瑞家的答应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