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导语:

努尔哈赤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满族人民引以为荣的民族英雄。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对他进行过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努尔哈赤终生奋斗不息,仅仅几十年中,使女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宏观而言,一是女真统一,二是后金政权的建立。按照哲学理论解释,偶然性与必须性是互相联系着的。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偶然性服从于现象内部蕴藏着的必然性。所以应该说,努尔哈赤成功的现象内部蕴藏着必然性的道理。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锐意进取

努尔哈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理想和奋斗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第一、是他统一女真的理想和实践符合客观要求。女真人自明初以来辗转迁徙,从黑龙江流域陆续来到辽东地区。在与明朝二百年的交往中,受到汉族封建文化的影响,促其内部萌发的家庭与私有观念等因素迅速增长。又学会了农耕、畜牧等技术,使生产力提高,社会财富增多。努尔哈赤出生的年代正值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互不统属各行共事的女真各部"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至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

人民在战乱之中,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均受到争斗分割的社会条件的限制。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努尔哈赤其人

结束纷争,实现统一,是女真人民的愿望,是社会发展进步提出的要求。统一大业从十六世纪初就开始了。各部强酋都争做统一女真而"履帝位"的英雄。哈达万汗、叶赫逞加奴和仰加奴等都曾发展到称霸的地步,而最终败于某种失策。继他们之后,努尔哈赤顺应总趋势,在前人奋斗的基础上,于1619年取得了统一女真的最后成功。第二、建立民族地方政权,这同样是社会提出的迫切要求,势在必行。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是一个在战争中建立的为战争服务的地方民族政权,所以军队和法律建设比较突出。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清人所绘努尔哈赤画像

起兵之初,女真人的武装集团是靠姓氏血缘的纽带联接起来,是自发的民众自己的武装,努尔哈赤依照传统令酋长们各领旧部。随着战局进展日渐繁重。特别是女真统一以后,血缘关系与统一形势的对立十分突出,将几十万军队有序的组织起来,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努尔哈赤于1601年将传统狩猎征战组织,扩编为三百人定额的牛录。均衡力量的牛录额真代替了势力大小不等的各部酋长。1615年努尔哈赤又在牛录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八旗。牛录到八旗的转换不代表任何血缘意义,囊括了全部女真人,其政治、军事、经济及司法等活动均在牛录中进行。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后金武士形象

家庭与私有观念的发展,使女真人把财富作为追求的最髙目标。战争造成新的社会面貌。努尔哈赤这样概括道:"当争夺之时,如山中熊虎互相噬搏;而盗贼充斥如豺猿之遍野,又有同类相残争相斗。"在这种社会状态下,个人生命、财产、家庭受到威胁。所以形成了无论男女,皆自幼习武及"凡有出入者必持弓箭,以避相害。"女真统一之后并不意味着这种残害的结束,即并没有满足社会早已提出的要求,社会要求建立一个能够行使保护私有权力的机构,从而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1616年后金建立后,逐渐形成了政法、军法、刑法、民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完全改变了社会面貌,由此可见努尔哈赤建立地方政权也是顺势而为,势在必行的过程。

追寻他一生奋斗的轨迹,每一步进取都在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正确的战略选择促使他的事业步步成功。


审时度势,参汉酌金

努尔哈赤毕生致力于社会改革,表现了既不急又不拖,积极进取又有节有制的特点。其经验就是审时度势,参汉酌金。首先谈审时度势。由于频繁征战,所以特别需要建立军法,树立指挥员早的绝对权力。用努尔哈赤的话说"整顿围猎用兵等旧规则"是他"梦寐以求之事。应该说主观意志如前所述符合客观要求,但是延至三十年之后才逐渐实施,而在其前"一直不同程度地遵守着传统的军事民主制原则。这个过程在主、客观的前提下,是有个"时"'和"势"的问题。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贻误时机。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后金建州势力图

最初,以努尔哈赤为中心的武装集团还是自发自愿的性质,凡事众人商量。如明人于鸵所记:"有大事适野环坐,面灰而议,自卑者始,议毕不闻人声。军将发大会而饮。使入献策主帅,择而听之……。师还,又大会,赏有功者金帛,先举以示众,众以为少则增之。"这段文字反映出当时一切活动民主性。后来队伍扩大,战争频繁,领袖权就增强,有些意见和打算众人不能事先理解,但是也没有命令,而是一面解说、开导,一面执行,使大家的意志在执行中统一到首领的意志上来。

八旗制度也是"参汉酌金"的产物。女真统一以后,人群之间的血缘关系已被打破,按照什么原则来组织入民呢。明朝以地域划界,实行行政区划的府县制。努尔哈赤看到了行政区划的优越性,也看到女真自然、社会和历史情况与明不同。地广人稀,到处有可开垦的肥沃土地,森林、草原资源丰富。土墙草顶的屋舍随处可以取材构建。加之女真人团体迁徙的传统,并没有同哪一方土地结下永久之缘。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汉民族的农耕生活

无论从观念和生活实际考虑,他们同土地的联系远不如汉人那样密切。女真人的集团观念胜于土地观念。所以不能以地域作为行政区划的绝对标准,不能像明朝那样实行府县制,却要达到府县制的效果,努尔哈赤酌金行事。基于围猎征战的传统,有编制军事组织的便利条件。在学习明军以不同颜色旗帜作为分伍号令的标志后,在改变了"传箭为令"的传统的基础上,1615年创建八旗制度。实现以军事组织形式的行政区划。这个创造是参汉酌金的结果。

应该说努尔哈赤所实行的大大小小改革都与参汉有联系。有的取其内容去其不适用的形式;有的则取其优长的实质,去其腐朽的弊端,等等。例如1621年施行计丁授田时规定,三丁种一晌公田的办法,取消一切杂税。计丁授田强调丁数较明朝计户又是一个重要改革。他说:"我来到辽东后看到各种各样的贡赋,都不以男丁数目计算,而按门户数目负担,这样有的门户中有四、五十男丁,也有百余丁,还有的门户只有一、二丁。而且富户以财物免役,穷人就得经常应差。"无论贫富都公平地按丁数征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游牧民族的游牧生活

计丁授田是封建生产关系,在经济形态上与明朝同步,又革去其腐朽的弊端。1621年他令都堂阿敦、副将李永芳、毛佑铭等重新认真、全面地研究明朝法规、律例,抛弃不适用的部分,把适用的部分报告上来。甚至生产细节也同明朝制度比优劣,去弊取利。1623年5月进入铲趟季节,由各都堂给种田人下达文件,叫他们不要学汉人锄两次草,照例拔草反复两次,以免田沟起硝,庄稼根部草除不净。明朝发达的文化对努尔哈赤来说是榜样和目标。但是他并不盲目崇拜、完全照搬,而是成其适用的部分,变通改革。


吸收经验教训,避免挫折

努尔哈赤"不肥不瘦躯干健壮,鼻直而大,面铁而长。"这是申忠见到他时的描述。他虽生像威严,却绝不是那种刚愎自用或骄矜不可一世的人,他善于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在几十年的奋斗中基本上避免了挫折和失败。为了补偿阅历上的不足,他努力学习。少年时代就读《三国演义》,诸葛亮是他最崇拜的人。他对中国历史,尤其宋辽金元明史,以及朝鲜、蒙古和日本各国历史,统治者成败兴衰的往事都尽可能地去了解。随时随刻引出其中的故事,用以外事交涉,引以教训周围的人,用以指导解决现实中类似的事情。对民间流传的蕴含哲理的谚语,即女真文化之精华,也是他常常引用决策和教训的根据。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明朝后期处死的袁崇焕

应该说他较高的文化素养来自个方面。他也善于观察和思考。对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和建州的往事,主要是成败经验教训看得非常准确。表现在处理相同问题时,与别人的成功相同,又与其失败相反。例如哈达部王忠与王台因为与明朝关系好"忠顺守边",得到扶持,成为"霸主"。而叶赫部、逞加奴与仰加奴虽势力强大,因对明黯傲不驯被剿杀。两面镜子,他看到了两种做法的两种不同下场。于其起兵之初,势单力弱时,选择了哈达部之路。大量史料披露他竭力争取时明朝支持的史实。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明朝末位皇帝崇祯帝

从嘉靖末到万历初他十几次亲赴明廷,贡献方物,虔诚朝拜,表忠立誓。他始终承认这个事实"我一年不隔地向明朝皇帝叩头,一月不隔地进行关市贸易,珍惜道义,谋求友好相处,曾对天杀白马献血立誓。"1588年他擒斩明廷憎恶的酋首克五十,为辽东除一大患而立功。还屡送被掳汉人。他本来与哈达部有世仇,又与叶赫有姻盟,相约三月草青共图哈达。在明廷"晓譬祸福"后,马上求婚哈达"羽翼歹商"。他的及时调头得到明廷好感。1589年授为都督全事,年又授龙虎将军衔。不数年间其官爵、冠戴与昔日王台同,居诸酋之首。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后金武力强盛

除贵赏之利还得到"岁输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而且其"产东珠、人参、紫貂、元狐、猪荆孙诸珍异之物,一放四关口互市以通商贾,自此国富民殷"。努尔哈赤得到了明朝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扶持,迅速壮大起来,取得战略上第一步成功。他还学习了万汗成功的基本策略,即"远交近攻"。攻是武力征服,硬的一手交是以联姻和赠财物为主要形式,交好联盟的软招术。对这软、硬两手,他体会颇深,运用自如,形成不分远近,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更完善的策略,并成为他统一女真的基本策略。

前人的教训也同样给努尔哈赤以指导。曾经先后强盛一时的海西四部,都被弱小的建州吞并。其间经历了前四者由强变弱,而后者由弱变强的过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清朝所用交易货币

事实证明,弱者自有比强者还强的优势,强者又存在着比弱者还弱的致命点。海西四部各酋首,掠夺下属审断不公,又互相残害,所以由强变弱"以致败亡"他痛感这一教训,自觉地摆脱财货诱惑和束缚,反而能利用财货驾驶属众。

为使审断公正和裁断者的廉洁,年建立诉讼审断制度,规定逐级复审和集体审断的原则。"故臣下不敢欺隐,民情皆得上闻"所以他虽然处理了比万汗多出许多倍的争端诉讼问题,却没有因利益而曲直的民怨,避免了"白残"。为了减少失误,他一直主张臣下直谏。总之,努尔哈赤虽是令人敬畏的首领,却能努力学习,善于吸收别人经验教训,虚心听取正确意见的人。


公赏明罚,取信于众

1626年夏,距努尔哈赤谢世只有一二个月。其自感时日不久,多次集众贝勒大臣训谕,语重意切嘱托后继。他谈诸葛亮辅佐幼主摄行朝政,以公明载籍。讲魏征劝唐太宗远奸近贤,告诫金大定信赏必罚以治朝政。他慨叹:"赏罚明则忠奸辨,赏罚不明则忠奸不辨。国之盛衰皆由于赏罚之得失。"令诸贝勒将"赏以示信,罚以示威"建的八字训辞挂于胸前。这些精辟之论,撷取女真和汉族思想之精华,是他毕生经验之总结。

赏字本意指在上的人给在下的人财物。《清太祖实录》中反复出现的赏字也不例外。赏的内容是将战争中夺得的俘虏、钱物、牲畜、敕书、土地等等,女真社会中公认的财富,以及后来标志着财富数量的官爵铁卷等。

女真军队自古没有兵响及军需供应,靠以战养战,及以战养家口。战争成了"经济活动",战争成了"职业"。几乎全体丁壮都供职战争,无暇他务。战争越打越大,俘获越来越多。赏赐已经属于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所以一个"赏"字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人心向背。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清代游猎之后的论功行赏

努尔哈赤非常明白众人的力量。在一次宴会上,他赠每人一件衣,亲自给每人斟一盅酒。他承认一件衣、一盅酒不足以酬劳,今之基业全仗大家出力。财富总是有限的,广众要求公平这是今昔不变的道理。努尔哈赤时期社会变化较大,所以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公的标准和内容。他始终狠抓公字不放。对有功的人,急需的人特别加赏。为了公平,他每日仰卧二三次,不知道的人以为在睡觉。其实在思考"谁家贫苦,谁家无妻,谁家无粮,谁家无衣,谁家无牛马等。起床后吩咐,赏某人妻,赏某人奴仆,赏某人马、赏某人牛,赏某人衣,赏某人粮。"与此同时,厚赏军功,因此涌现一批又一批骁勇战将,使之政治、经济地位扶摇直上,成为人们效尤的对象。

建立后金政权后逐渐形成赏赐制度,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按级如行赏,二是按战功领赏,三是按战伤程度孩赏。并且严查冒功伪伤,公平行使制度:他的公平突出表现在对待亲属的利益上。铁岭之战后,族弟古卦勒察、子汤古岱等,因私藏俘获犯法,受到将应分得全部财物分给执法大臣的处罚。拜珠扈和帝星阿是他的两位伯父,早就抱怨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他初旧遵礼守傍。逢年将二老伯接至豪中西面供祖甫炕上坐,亲率妻妾们叩头拜年,以自家财物奉献丰富年货。起兵之初将胞妹给沏书为妻。后来因夫妻不和分居,胞妹几次提出离婚,他都不允。1623年9月胞妹病近,他怀着欠疚之心情而大恸。但是几十年如一的信守诺言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清代帝王游猎

与赏相对应的就是罚,在努尔哈赤的监督之下,罚的威慑力充分显示出来。在赏和罚的吸引力、威慑力俱很鲜明的情况下,运用恰当成为最重要的。其关键在于明,使受罚者和旁观者心服。为避免冤、假、错案,在立法即立罚同时,建立执法制度。强调逐级上报反复审议和集体审议的原则。以禁止枉法,避免失误。法律在统治阶级手里从来锋芒向下,所以法贵责亲、责上。努尔哈赤看到了"有罪必罚虽亲罔恤"就对整饬统治阶级内部秧序,提高法律威严的重大作用。1621年在残酷的沈阳城之战后,他处死侄辈雅巴海等九人。他给这些人的唯一优待是,祈祷他们将来托生贵族家庭。至于其它不同程度的罚,经常涉及族亲和臣僚,完全达到了人人敬畏、人人守法的目的。公赏明罚作为公正廉明的分配与法律制度的代名词,是努尔哈赤治理后金的一条经验。


延揽人才,善用人才

任何时候的首领都需要人才襄助。伴着努尔哈赤40余年的活动涌现了大批文臣武将,正是这么多人的伟业才汇成他的成功,砥垫满族的崛起。之所以造成那样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因为他重视和招揽人才,善用人才。

第一、求贤若渴。随着事业的发展,他深感人才之宝贵、重要。经常发布求贤令,如1615年对群臣说:"凡有贤才可任国政者知之勿隐。国务殷繁必得贤才众多"。他对贤才辅弼重要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的认识基础上的。1621年木城人送来许多漂亮磁器,他由感而发:人们以为东珠金银是宝,那是什么宝?寒冷时能穿吗,饥饿时能吃吗?德才超群的贤士和能造别人造不出的物品的工匠,他们才是宝。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后金崛起之地——东北山区

1619年一等大臣费英东获罪,众议处死。他感念几十年的汗马功劳说:"俗语说什么都没有时候,铁比金宝贵。在我没有僚友的时候,得到的僚友是非常宝贵的,现在怎么能斥退呢"。刚刚建立的后金政权万端待理,"治国治兵经理之才何以济事"凡为政,即有才有艺之士犹为难得,若有其人堪辅弼大业者急宜显耳"。他深深认识到人才重要和可贵,渴望求贤。

第二宽怀大度,不计较门第恩怨。女真社会中早已实现了酋长世袭制。海西四部到万历年间各传七八代。阶级分化,贵族形成,其观念上的产物——门第之见,在社会中已经形成。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吴三桂起义

而他却不以门第取人。曾对臣僚们说,"卿等荐人勿曰:吾何为舍亲而举疏也。当不论家世择其心术正大者荐之;不拘门第视其才德优者举之。"他曾将常胡之子擢任为重臣,将白衣以至奴仆授以官职。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不计恩怨。如前所述伤他几至于死地的鄂尔果尼和罗科,被擒之后众皆请杀之。他说:"两敌交锋志在取胜,彼为其主乃射我,今为我用不又为我射敌耶。如此勇敢之人若临阵死于锋铺犹当惜之,奈何以射我故而杀之乎。乃奖鄂尔果尼、罗科为牛录额真,辖三百人。"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治理后金中的措施及其作用

清代八旗之正黄旗


结束语:

由于努尔哈赤处在十分复杂的环境,女真族特殊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使他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来源呈现出多层次性,而不同的观念在努尔哈赤的思想中碰撞后达到了真正的融合,进而构筑了努尔哈赤多层次性的伦理思想体系。努尔哈赤的伦理思想体系随着后金国的建立也渐趋达到成熟。在努尔哈赤伦理思想的结构框架中,其基点就是如何能够利用对伦理观念的提倡,来达到维持政治统治及团结部民的作用,因而,努尔哈赤伦理思想的来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伦理观念的提倡方式,进而影响了其处理社会关系的价值标准。


参考文献:

张碧波.董国尧.《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

黄道周.《博物典汇》

毕恭.《辽东志》

阎崇年.《努尔哈赤传》

王钟翰.《朝鲜李朝实录中的女真史料选编》

张居正.《明穆宗实录》

今西春秋.《满和对译满洲实录》

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