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我們要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學會適度孤傲

叔本華:我們要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學會適度孤傲

叔本華:我們要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學會適度孤傲


在中文語境當中,“孤傲”是一個顯著的貶義詞,與“合群”相對。因為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因此我們許多人都認為幾個人應該和社會保持密切廣泛聯繫,因此“合群”也就顯得較為重要,“孤傲”則往往被當作另類。

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提出的觀點,似乎能夠為我們反思此問題提供一些參考。叔本華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叔本華提出了“要麼孤獨,要麼庸俗”的觀點,這個觀點和目前我們對孤獨(或者說是獨處)的評價有所不同。


叔本華:我們要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學會適度孤傲


叔本華作為偉大哲學家,繼承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先哲”的一些核心觀點,對維特根斯坦、尼采等人的哲學有著深遠影響。

叔本華同意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提出的觀點,認為事物的核心無法改變,並且認為一個人的本質也是無法改變的,認為好人永遠不會變壞、壞人永遠不會變好,這和我國“江山易改、秉性難移”的古訓極為相似。即便如此,在人的好壞本質未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叔本華還是承認一個人的許多方面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的。


叔本華:我們要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學會適度孤傲


聽一聽不同的意見,有利於我們提升思考深度。

與我們部分人的觀念不同,我們強調與社會必須保持密切聯繫,而叔本華則認為不能保持和社會的過多的聯繫,與他人的交往是自身幾乎一切災害的源頭,選擇孤獨才能較好地保護自己、保護家人。


叔本華:我們要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學會適度孤傲


叔本華奉勸人們說,要養成在社會交往當中保持某種孤獨的習慣,不要太在意別人說過的話,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態度,至為關鍵的是自己對自己的態度,因為只有你自己才是真正靠得住的。

一個人不能說過多的話,否則別人能夠從你說的話當中作出各種推斷並且採取對你有所不利的行動,這也是我們不能和社會保持過於密切的聯繫的原因。“禍從口出”4字,便是我國古人奉勸大家的要注意的社會交往當中的重要事項。


叔本華:我們要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學會適度孤傲


一個人應該和社會保持適當的距離。我們不能對他人在道德上、才智上期待過高,社會現實也總是表明,如果我們對某個人有著很高的期待,那麼你必將是失望的。你認為一個人有著優秀道德品格,並且認為他能夠做出對你有利的事情、會對你的付出作出相應回報,那麼,你幾乎在將來就是會十分失望的。

相同的,對於他人的能力水平,我們也不能過於期待過高。如果你認為某個人能夠辦成某事,十之八九也是會失望的。


叔本華:我們要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學會適度孤傲


我們需要強調的是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意見和別人不同這完全正常,這樣的話,你就會較為“客觀”地生存在社會上,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避免因此導致的傷害。

叔本華的觀點我十分贊同,現代社會交際頻繁,各種交際手段豐富多彩,許多人與社會的關係過於密切,他們頻繁參加各種舞會、聚會、就餐,這就導致發生了許多不好的事情,難怪離婚率居高不下。


叔本華:我們要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學會適度孤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