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父子生隙,即便沒有巫蠱之禍,太子劉據也必死無疑

作為漢武帝的第一個兒子,劉據七歲被立為太子,母親是尊貴的中宮皇后,舅舅衛青是顯赫的大將軍,原本是備受尊寵的皇太子,後來卻背上了謀反的罪名,屈死在父親的皇威之下。

巫蠱事件是太子劉據被廢的直接原因。在《資治通鑑》裡明確寫出了,漢武帝對太子劉據的性格明顯不滿。太子成年以後,出現了一個不太好的徵兆,漢武帝發現他的兒子性格上和他差別比較大。《史記》的記載是寫了三個字:不類己,就是不像自己。

漢武帝父子生隙,即便沒有巫蠱之禍,太子劉據也必死無疑

當年劉邦就發現他的太子不類己,而喜歡趙王劉如意,甚至發生了想換太子的想法。漢武帝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個性非常得張揚。而他的兒子個性非常仁弱,是個很仁義的人。一個是性格張揚的人,另一個是個性很仁義的人,實際上這個時候開始,太子和父皇之間已經出現了一個外人沒有覺察到的一個微小的裂痕。

而太子二十歲的時候,衛子夫四十多了,已經年老色衰,人老珠黃了。漢武帝一貫的用人原則就是“愛屋及烏”,寵愛上了衛子夫,跟著就寵幸重用她的親人衛青、霍去病。後來迷戀李夫人,就給她的三個兄弟加官晉爵。漢武帝的“愛屋及烏”可見一斑。

這時候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感到一種威脅,這個威脅主要是感覺到地位能不能保。也就在這個時候,漢武帝就覺察到皇后和太子內心的恐,他就找衛青。衛青儘管低調,手握重兵,威望不可小視,這階段,誰想擠兌衛子夫,就得看衛青臉色。

漢武帝父子生隙,即便沒有巫蠱之禍,太子劉據也必死無疑

漢武帝告訴衛青,太子很穩健,是一個非常仁義的太子,他來守這個天下我非常放心。這番話與其說給衛子夫和劉據聽,不如說給衛青聽,衛青才是漢武帝要訴說穩住的。如果有風吹草動,有實力來較勁的,就是衛青了。所以穩住衛青才是根本。

當衛青在世之時,雖然衛子夫失寵,但劉據的皇太子地位還是十分牢固的。但是衛青去世後,形勢急劇變化。劉據失去了舅舅這棵參天大樹,他的地位岌岌可危。漢武帝有那麼多兒子,隨時可以換一個像自己的太子。

太子劉據更是很少見到漢武帝,遇到什麼事情他沒有辦法向皇帝解釋,這是一個大麻煩。並且太子還不懂權術。在政治鬥爭中間,不懂得權術,那隻能叫做政治幼稚。恰恰武帝太子是一個不懂權術的人,所以他就公開地多次地把自己的反對意見撂給他的父親。

這樣就帶來了父子之間的政見的不和,也帶來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朝臣分派。朝中的大臣一部分贊成太子,這就是太子黨。一部分贊成漢武帝,這就是君王黨。朝臣們分了兩派,一部分支持漢武帝,一部分支持太子。朝臣的分裂這也是一個客觀的事實。

漢武帝父子生隙,即便沒有巫蠱之禍,太子劉據也必死無疑

後來,趙婕妤生了個兒子,到十四個月才出生。漢武帝為子題詞——堯母門。傳說堯也是母親懷了十四個月才出生。趙婕妤就像堯母,她的兒子不就相當於堯了!堯是古代偉大聖王,誰還有資格競爭皇位?漢武帝儘管只寫了三個字,在當時與後世,紛紛有人猜測,這裡有含義。這就是漢武帝可能對劉據不滿,想讓人取代。才透露出這個信息。

《資治通鑑》寫到這一段的時候,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評價。司馬光的評價就是:君王做事一定要處處謹慎,如果你稍有不慎,就可能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聞到氣息,興風作浪。

果然這件事被投機分子猜測漢武帝的心思,他們知道這個舉動的用意,就漢武帝是喜歡趙婕妤生的兒子。他們開始為武帝掃清道路,以求榮華富貴。這是導致衛皇后與劉據遇難的禍根。

漢武帝父子生隙,即便沒有巫蠱之禍,太子劉據也必死無疑

《漢書》中只記了堯母門一事。劉弗陵五六歲時,形體高大,聰明,漢武帝常講這個兒子像自己。劉據死後,重立太子,就立了劉弗陵,原因就是因為他像自己。

這不禁讓人想起,當年漢武帝與衛青的談話,喜歡穩重的太子,有利於統治的維持。現在卻因為劉弗陵像自己,而立了他。當年與衛青講的是真心話?未必!找衛青談話的目的就是穩住他們。所以當衛青死後,太子劉據因為不受武帝的喜愛,加上投機分子的迫害,他幾乎就是必死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