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病已得罪霍光也要立许平君为皇后,他有多爱许平君?

科技小小观


众所周知,在汉宣帝刘询即位之前发生了一件中国历史上的大事——皇帝被权臣给废了!汉昭帝刘弗陵二十岁出头便英年早逝,而且没有留下子嗣,权臣霍光选择了汉昭帝的亲侄儿、昌邑哀王刘髆(汉武帝刘彻庶出第五子)的儿子刘贺为新君。刘贺这个人自幼“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根本不谙权谋之道,刚刚即位、还没有搞清楚朝中的权力配比便迫不及待地到处安插自己从昌邑带来的旧臣,企图向霍光抢班夺权!结局可想而知,短短二十七天之后,霍光便以自己外孙女上官太后的名义、用“荒淫无度、不保社稷”的罪名废黜了刘贺,而且还给刘贺安上了“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的欲加之罪……算一个除法,平均每天近四十二件!一个小时近两件荒唐事,刘贺整天什么也不干、尽胡荒唐闹恐怕也“忙”不过来吧?很显然,这就是欲加之罪!

刘贺被废之后,霍光为了减少继续专权的阻力,果断放弃了汉武帝彼时唯一活着的儿子——广陵厉王刘胥一支,选择了因“巫蛊之乱”彻底失势的戾太子刘据一支、选择了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即后来的汉宣帝刘询。如果说废帝刘贺即位时尚有从昌邑带到长安的旧臣“出谋划策、保驾护航”,汉宣帝即位之时绝对可谓是“孤家寡人”!除了一个被曾祖父汉武帝以临终遗诏形式恢复的宗室身份,汉宣帝几乎是一无所有……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势,霍光有意将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嫁给刚刚即位的汉宣帝为后。可彼时处于绝对弱势的汉宣帝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汉宣帝以寻找遗落民间的宝剑为切入点,硬生生顶住了霍光的压力、将自己的原配夫人许平君立为了皇后。

那么,汉宣帝为何宁愿得罪霍光也要立原配为后呢?难道果如提问者所言、完全是出于真爱吗?恐怕未必!不可否认,汉宣帝与许平君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但是从后来霍光的夫人霍显买通御医毒死许平君之后汉宣帝的反应来看,许平君恐怕还没有到让汉宣帝为了她可以不顾一切的地步……汉宣帝之所以坚持要立许平君为后,更多地还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而不是个人感情。

试探群臣和霍光的反应

经历过刘贺被废之事,刚刚即位且缺乏根基的汉宣帝急于弄清楚朝中的权力配比以作出下一步安排,试探群臣和霍光是汉宣帝必须做的事情。但是,利用政治事件来试探,很可能触及霍光的核心利益、使自己步堂叔刘贺的后尘!立后虽然同样是政治事件,但汉宣帝的情况有所不同,他在即位之前已经结婚了,而且是明媒正娶!立许平君为后,仅仅是“顺理成章”并没有真正触碰到霍光的底线、霍光也不便过多干预。

于是,汉宣帝上演了一出大戏——寻找遗落民间的宝剑。心向汉室或出于自身利益而心向汉室的朝臣迅速领会了汉宣帝的意图,并对册立许平君为后表示了支持。汉宣帝也借此弄清了朝中的权力配比——霍光虽然权倾天下,但朝堂上并不是铁板一块,汉宣帝还是有文章可作的。与此同时,对于霍光而言,汉宣帝仅仅是想立自己的原配为后而已,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并没有触碰到霍光的核心利益,霍光虽然不悦、但勉强还能够接受。某种意义上讲,他也不得不接受。中国古代有传统、有制度、有法规,原配在世男子不得另行娶妻!有妻者另行娶妻或以妾为妻在民间、甚至贵族圈子中都是违法的,甚至是要受到责罚的!除此之外,霍光的反应也为汉宣帝进一步利用拔高汉武帝和为祖父刘据“变相平反”巩固自身地位提供了可能性,汉宣帝借助此事得以确认——只要不损害霍光的核心利益,很多方面霍光是能够接受并“顾全大局”的。

确立儿子刘奭的嫡长子身份

册立许平君为后,汉宣帝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汉宣帝一旦迎娶霍光的女儿,许平君便成了侧室,她所生的儿子便成了庶长子!虽是长子,但一嫡一庶便是天壤之别。如果霍光的女儿生出儿子,那这个儿子就是嫡子,被立为皇太子就是必须的、必然的!如此一来,霍光不仅权倾天下,汉宣帝的皇位继承人也成了霍光的外孙。不仅汉宣帝夺权的难度会呈几何倍数增加,很可能自己的后继之君也会成为霍氏家族的“傀儡”!除此之外,还增添了另一重风险,一旦汉宣帝与霍光发生矛盾,霍光完全可以废掉汉宣帝、将自己的外孙推上皇位,这更加不是汉宣帝愿意看到的。与其让这么多不确定危险因素存在,倒不如让它消弭在萌芽状态!

册立许平君为后,刘奭就是如假包换的嫡长子,在“嫡长子继承制”的框架下,他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不二人选!如此一来,即便许平君去世或者如史实一般被害,霍光的女儿成为了皇后、甚至生出了儿子,那这个儿子也只能是嫡子之一、却不是嫡长子。只要刘奭活着,他依然是皇太子的第一候选人。更何况,这中间还有一段缓冲时间,到时候刘奭的皇太子地位已定,就算许平君去世或者如史实一般被害,霍光的女儿成了皇后,她的儿子想要成为皇太子,只要汉宣帝顶住了压力,霍光想要绕开汉宣帝直接废黜皇太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更何况,事实上,霍成君成为皇后之后似乎也没能生出儿子来……

借助恩亲培植外戚势力

汉宣帝在霍光去世之后能够迅速铲除霍氏家族势力,许氏外戚势力虽然不是主力军,但起码也是汉宣帝的一大重要支持力量。如果当初汉宣帝直接娶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后,那么霍氏家族就是天字第一号外戚!不仅太皇太后上官氏是霍光的外孙女、皇后也成了霍光的女儿,这无异于是在给霍光加码。

汉宣帝能够在霍光去世后迅速铲除霍氏家族势力,长期培植的私人势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汉宣帝只是一介傀儡,恐怕也只能沦为霍氏家族的傀儡了。而恩亲是培植私人势力又不触及霍光核心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霍光活着时,汉宣帝或许只能给卫氏、史氏、王氏、许氏外戚地位,却无法给予过重的实权。但霍光一死,汉宣帝便可以顺理成章以恩亲的名义给这些人以权力。如此一来,这些外戚势力便成了汉宣帝对抗霍氏家族的一股重要力量,加之朝中向汉的朝臣,绝对够霍氏家族喝一壶的,这也是汉宣帝敢于在霍光去世之后迅速铲除霍氏家族的底气所在。可如果没有立许平君为后,霍氏家族便是天字第一号外戚,汉宣帝培植私人势力的难度无形中将要增加许多。

综上所述,汉宣帝即位之初不惜得罪权臣霍光也要册立原配许平君为后,表面看是伉俪情深,实际上这背后还是汉宣帝与霍光之间权力的较量。霍光的夫人霍显买通御医毒死许平君之后,汉宣帝不仅没有“为妻报仇”,反而“高高兴兴”娶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继后其实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汉宣帝更在意的还是自己的皇位、江山。作为人,汉宣帝对许平君或许的确是有感情的;但作为皇帝,许平君同样只是他政治棋局上的一枚棋子而已……


农民工歪说历史


汉宣帝刘病已之所得罪霍光,要立许平君为皇后,并不是有多爱许平君,而是政治需要。

许平君的父亲叫许广汉,年轻时担任昌邑哀王刘髆的侍从官,后因罪或死刑,有诏令死刑犯可以选宫刑,于是许广汉便做了宦者丞。后又因上官桀谋反,许广汉因搜捕不力犯罪判刑,送到掖庭当差。

当时刘病已就寄养在掖庭,与许广汉居住在一起。掖庭令张贺是刘病已的爷爷戾太子刘据家小吏,念及旧日恩情对刘询十分的照顾。

刘病已成年后,张贺就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是在自己弟弟张安世的劝说下打消了念头。当得知许光汉的有一个女儿许平君,就有意撮合。

许平君当时年芳十五,已经有了亲事,但是还没过门,对方男子就过世了。许平君的母亲带她去算卦,算命的说许平君是大贵人之兆,其母十分开心。

张贺找到许光汉后就劝说道:“刘病已毕竟是皇帝的皇曾孙,即使现在地位卑贱,他日说不定就是个关内侯,你选他为婿不亏。”许光汉随即同意,但是她的妻子不同意,后在媒人的调和下,最终同意将女儿嫁给刘病已。

多年后,霍光废黜刘贺,拥立刘病已为帝,封许平君为婕妤。当时朝政皆在霍光之手,群臣在霍光的授意之下,提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

刘病已并不傻,自然不想在自己的身边放置一个霍光的眼线,所以委婉的以寻故剑的名义,坚持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这个拒绝,或许其中有和许平君感情的层份在其中,但是政治因素更大一些。

刘病已的这个决定,却让霍光的妻子对许平君记恨上了。在许平君生产时,买通女医,下毒将其毒死,就这样许平君早早的香消玉殒了。

总结:刘病已和许平君并没有流传故事中所说的那么伉俪情深,顶多算是普通夫妻。霍光是权臣,刘病已都对其十分忌惮,难道他不知道立许平君为后,是把她推上了风口浪尖?霍光换地都能换,对付一个皇后会难吗?


邓坛拜将


这个跟爱情无关,完全就是君臣博弈。

这么说可能很多人接受不了,说好的“故剑情深”呢?说好的“南园遗爱”呢?这么浪漫的故事,居然给你说成君臣博弈?

汉宣帝是霍光拥立的,但是,霍光可是让汉昭帝不明不白的死了,又拥立刘贺,随后又废了刘贺,亲手把刘贺从皇位上拉下来,再拥立的刘询。

所以,刘询看到霍光,那是毛骨悚然,有个词语“如芒在背”,说的就是霍光驾车,刘询感到如芒在背,而张安世驾车,刘询就很坦然,由此可见,霍光的权势大到皇帝都怕的地步了。

有人说,霍光废皇帝刘贺,让他的权力上升了,实际上,这只会让他的权势下降。

一切是显然的,群臣跟着霍光废皇帝,是在霍光用武力威胁的情况下发生的,是突然发生的,群臣还没来得及串联。

而这之后,等群臣反应过来,就联合起来对抗霍光,怎么对抗呢?显然是支持皇帝刘询了。

刘询继位后,想试探一下群臣的态度,于是颁布一道诏书,寻找年轻时佩戴的一把剑,群臣自然明白,这是皇帝想立许平君为皇后,于是群臣上书皇帝,请立许平君为皇后,这就是“故剑情深”的故事。

这个跟爱情一点关系都没有,帝王无情,可不是说说而已,他是为了对抗霍光,看看群臣的态度,是否支持自己,而不是真的想立许平君为后,


南朝居士


纵是情深,奈何缘浅,那一年许平君14岁,花儿般的年纪,嫁与17岁的刘病已,落魄的皇曾孙。少年夫妻老来伴,二人的婚后生活甜蜜非常,一年后,许平君便为刘病已生下一子。

如果大将军霍光没有将刘病已拥回汉宫,也许许平君与他只是像寻常夫妻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偕白头,平平淡淡过一生。

可是汉宣帝的出生注定了他无法过普通人的生活,因巫蛊之乱他流落民间,混迹市井,体验了人间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就在民间,他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许平君。不久容颜秀丽,个性温婉的许姑娘,成为了刘病已的结发妻子。虽说当时的生活比较清苦,可是许平君无怨无悔地跟着刘病已,这份情义让他感动不已。

因此在登基称帝后,面对群臣众口一词,推举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的提议,汉宣帝顶住各方的压力,发布了一条寻找故剑的诏书。如果不是对许平君的深情,初登大宝的刘询怎会冒着得罪霍光的风险,也要立自己的结发妻子许平君为后。他如此做,定然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在皇位与爱人之前,刘病已选择了后者。

江山美人孰轻孰重,自古以来就是令帝王们头能不已的难题。汉宣帝的选择,无不令众多君王汉颜。在穷困潦倒的时候,许平君陪着他吃苦,他飞黄腾达之后,自然要与妻子同享富贵荣华。

万里江山也好,绝色美人也罢,在刘病已的心中,都无法与许平君相提并论。

汉宣帝一生立过三次皇后,许平君是第一任,可惜在生完第二个孩子后便被毒害。第二任皇后是霍成君,刘病已立她为后,主要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第三任是王皇后,刘病已从未宠幸过她,立王氏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太子找一个保姆。

许平君香消玉殒后,刘病已也曾宠幸过其他的佳人,即使再宠爱,他也从未动过废长立幼的念头。在汉宣帝的心中,许平君永远是他唯一的妻,谁都无法取代她的位置。


红颜逸闻


汉宣帝刘病已,是武帝刘彻之曾孙,故戾太子刘据之孙。当年巫蛊之祸爆发,戾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相继自杀,卫氏一族几近连根拔起,但是襁褓之中的小病已却逃过一劫。

刘病已长于民间,体察民间疾苦,长年游走于市井百姓,这为他以后执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已经不知道刘病已是如何从一个小婴儿长大成人的。只能从史书所载“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可见端倪。

他是历史中有据可察的唯一一个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也是戾太子刘据一脉遗留下来的唯一的后人。



际遇虽坎坷,命中遇贵人

虽然受巫蛊之祸的连累,被关押收监。但是时常有贵人照拂。

贵人1:邴吉

时任廷尉监的邴吉怜其幼弱无辜,遣女囚胡组、郭征卿小心哺育,并私给其衣食,多有看顾,否则身在襁褓中的小病已可能早就夭折了。


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这时有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武帝派郭穰将长安各监狱的犯人名录记录在册,一律斩杀,以绝后患。当他来到郡邸狱,邴吉紧闭大门,说:皇曾孙在此,怎可肆意杀害?日后皇帝知道自己下令斩杀皇曾孙,是否会遗恨终身。


郭穰不得入,只得回去向武帝报告此事。直到这时,武帝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曾孙在监狱里待着呢。也许是对当年误杀太子的愧疚和补偿,于是大赦天下。刘病已终于从监狱走了出来,获得了自由。


大赦仅几天,武帝甭逝,留下一道关于皇曾孙刘病已的遗诏,遗诏令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着宗令将其姓名录于皇室宗谱,也就是说他的皇室身份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这也是他日后得以登基的前提。


贵人2:张贺

刘病已移居掖庭之后,当时的掖庭令张贺曾是刘据的门客,受过刘据的恩惠,为报旧恩,加上怜惜他双亲俱失,际遇坎坷。对他体贴入微,多番照顾,掏钱供养他读书。如果说邴吉保全了他的性命,那么张贺则是让他明是非,让他习得了经世安邦的学问。一个安顿其身体,一个温养其精神。


张贺更在其长大成人后,操心他的婚事,并以自身家财为聘,为他求取暴室蔷夫许广汉之女许平君为妻。张贺为刘病已所做的,就连亲生的父亲也不过如此。


贵人3:霍光

这一个贵人,直接将他送上了皇帝的宝座。


公元前74年6月5日,汉昭帝驾甭,由于他并没有留下后嗣,只能从宗室子弟中寻找继位人选。一开始,霍光等人奉迎李夫人之子昌邑王刘贺为帝,如果这家伙贤明圣德,就没刘病已啥事了。


可是这家伙的荒淫无行,言行皆于一代帝王的规范相左。据说只当于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联合上官太后废除了。


废帝的理由是:在位27天,过错1000余件,也就是平均每天都做300多件坏事。这废帝理由,也是相当奇葩了。也有人说,刘贺被废,是因为他不听话,想要挑战霍光的权威。不过是真是假,早已分辨不清。


后来有人推荐刘病已,称赞他极具才华,德行不亏。于是霍光等人奉刘病已为帝,为免除百姓避讳帝王姓名,并改名刘询。是为汉宣帝。



故剑情深,南园遗爱

说到汉宣帝,就不得不说一说“南园遗爱,故剑情深”的典故。


他与发妻许平君,相伴于微时,在基位时已为他诞下了长子刘奭。


基位后,在册位皇后人选上,他与大臣起了争执,大臣属意霍光之女霍成君为后,而他执意要立发妻许平君为后。他对大臣说了这样一番话:“朕从前有一把很喜爱的剑,可是后来不小心遗失了,不知道有谁能够帮朕找回来呢?”话已经说得这样明白了,大臣们也明白了皇帝的心意。于是后位给了许平君,这也是宣帝在面对以霍光为首的朝中大臣,一无身家,二无背景的他唯一的坚持。


可惜纵然有“故剑情深”的佳话。许平君依然难逃被霍家毒杀的命令。以至于宣帝的余生都逃不过“南园遗爱”的痛悔和无助里。



是什么让他得罪霍光也要立许平君为后?

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疑惑,他为什么宁愿得罪霍光也要立许平君为后,他是真的深爱许平君吗?


就让我以宣帝的视角来给大家一个答案吧。如果与你们心中的答案不符,也请不要深究。


1.是我太自信,小看了他的手段。

当日我荣登帝王,春风得意,志得意满,也许是我太年轻,也许是我太过自信,竟然无视了刘贺的前车之鉴。虽然有人跟我说起霍光狡猾残忍。他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就连身为帝王的我都要避其锋芒。


但是我还是想给许平君争一个皇后的名分,我不想被我的枕边人日夜监控,不想自己寝食难安。


我以为,就这一次的坚持没什么的,大不了我以更加的推崇,加倍的荣耀补偿给霍家。我没想到,就这样,把霍光给得罪了。表面上虽然没什么,但是实质上,他给我找了很多麻烦。让我的日子非常不好过。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为了替自己的女儿抢皇后之位,竟然筹划了这么多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竟然都无法满足他们。为了一个皇后之位,哪怕牺牲两条人命,他们在所不惜。


我只想要平君和我一起享受这荣耀,接受天下臣民的膜拜。


在为平君争取皇后的名份时,我还用了心计,用故剑情深去堵大臣的嘴,我想要平君承继后位顺理成当,却不料没有堵住霍家对于权力的野心。


我想要我们的儿子成为未来的天子,天子的母亲,身份当然要格外贵重,我不想我的儿子,在出身上授人为柄。大汉的天子只能是许平君所出。


多方筹谋,我咬死不放,将皇后之位塞到了许平君手里。



2.都说糟糠之妻不下堂

平君自十四嫁我为妻,不嫌我身无长物,不嫌我出身牢狱,不嫌我双亲俱失,更为我生下了刘家的长子奭元。


那些孤独清贫的日子里,除了手里的书卷,就只有她紧紧相伴,她操持家务,养育幼子。她懂一路行至此的艰辛,而我也懂她长年累月的辛劳。我们互相也只有彼此,她需要我,而我而离不开她。我们是彼此的臂膀,互相支撑。


她不仅是我的糟糠,更是我的知已我的战友,她懂我的志向,我的抱负,而我也时常被她的善良她对生活的热情所打动。


这后位,我不想给别人,这一身的荣耀,我只想与她分享,她也配得上天下臣民的膜拜。


虽说帝王家难守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但是我仍然想让她成为我唯一认可的妻子。我的心,我的人,都将属于她。


因为糟糠之妻不下堂,因为我不想她在我面前卑躬屈膝。



3.痛也好,悔也好。不悔与你相爱一场。

有人问,如果我早知道我的一意孤行会导致她早早的离我而去,我是否还会放弃给予她这皇后之位?


我想说,我不会。


如果我早知道她的人生会如此的不幸,我们之间只留下回忆,我想,我也不会将皇后之位轻易地给了别人。


我想,我会更加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我会更快的让自己成长起来,让自己有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的能力,让她不被人陷害。也让她学会坚强,学会守住自己的后位,守住自己的丈夫。我想她也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纵使为此失去性命,她肯定也会说一句,我的丈夫,是能说让就让的吗?


我只恨自己不够强大,只能隐忍,我只恨自己不能发现敌人的阴谋,阻止敌人的行动,我恨自己,不能未卜先知。我也恨他们,胆大至此,连皇后都敢谋害。


所以,我隐忍着封了仇人为后,让他们更加风光,我更加的蛰伏小心,老话都说欲要让敌人灭亡,就要先让其疯狂,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张狂到几时!


我花了数年的时间,终于时机成熟,我羽翼已丰,铁证俱在,我一举收拾了霍氏一族。

我于她灵前祭奠,平君,你看到了吗?我终于为你报了仇,你可以安息了。



终语:

如果可能,宁愿不投生帝王之家,与你归隐田园,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也不愿步步为营,处处算计着过日子,更不想为了权利地位,变得面目全非,六亲不认。只要还有你,就没有什么可以乱我的心,这繁华天下,万里江山都抵不过一个你。


唯有香如故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汉宣帝刘病已和原配妻子许平君的爱情,羡煞旁人。他们携手走过最艰难的岁月,尝到王公贵胄不曾知的苦辛。他们相伴迎来千载难逢的机会,获得全天下都要敬仰的地位。这对夫妻,相伴而相爱,相离难忘怀。

许平君,汉族,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汉武帝后元元年(前88),许平君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不过这官宦,却没有多么风光。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早年不过是在昌邑担任哀王刘髆的侍从。

结果就是做这么个小官,许广汉都仕途不顺。一次,许广汉被调遣进入出游的汉武帝的随行队列。结果他由于误拿别人的马鞍,被判为盗窃,罪当处死。当时,西汉尚有以宫刑替代死刑的规定。因而许平君就成了许广汉唯一的后代。

行刑后,许广汉成为宦者丞。始元七年(前80),他又由于办事不力,遭到贬职,被遣送掖庭。许广汉到了掖庭,既是许平君家世的再没落,也是她和汉宣帝姻缘的开始。

汉宣帝刘病已,曾受到汉武帝时的巫蛊之祸波及,被收养于掖庭。而许广汉,就成了刘病已的“室友”。在掖庭令张贺的撮合下,许广汉答应将自己的独女许配给前途渺茫的刘病已。

元凤六年(前75),年仅十四岁的许平君和十七岁的刘病已结为夫妻。第二年,即元平元年(前74),二人的长子、后来的汉元帝刘奭出生。许平君于刘病已,就是情窦初开时心底的朱砂痣,心头的白月光。

许平君是最初来到刘病已身边,对当时境遇糟糕的刘病已不离不弃而荣辱与共的女子。“初恋情结”都还不足以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毕竟,许平君既是初恋,又是糟糠之妻。由于家人皆死于巫蛊之祸,从小亲情缺失的刘病已,在许平君身上寻到了梦寐以求的温暖。孩子的出生,让这个小家庭变得更加圆满。

正如当时媒人张贺所言,刘病已作为皇帝近亲,尽管经历了巫蛊之祸,但获得爵位的机会还是有的。再不济,他也能过上平常人家的生活,和许平君安稳地共度一生。这也是当初许广汉的打算。不过,世事难料,刘病已被霍光看中,被扶持上位,成了高高在上的一代帝王。

丈夫即位,许平君作为妻子,自然随之入宫。她初为婕妤,同年十一月便作为皇帝正室被封为皇后。当时汉宣帝并无实权,他能力排众议,以不可割舍的故剑比作许平君,坚持将许平君送上后位,足见他对她用情至深。

许平君无论是家世还是才貌,都不如那些后来出现在汉宣帝身边的人。但她却是和汉宣帝感情最纯粹的人。他们二人,有的是温馨而又自然的寻常夫妻的生活。这段岁月和岁月里的妻子,对于后来忙于政事,需要和霍家斗智斗勇的汉宣帝而言,实在是弥足珍贵。刘许二人的爱情,恰似一壶陈酿,越久,越让人难忘。


福子说历史


也许很多人更愿意相信,平民天子刘病已和许平君之间完美的爱情,立许平君为后是对自己糟糠之妻的不离不弃,这似乎成为了标志性的说法。大家也相信这位平民天子对于自己妻子的感情,当然从内心情感的角度来讲,我也认为刘病己对自己的妻子许平君心中充满了爱,但是他立许平君为皇后,却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简单的原因,因为为后尽管意味着母仪天下,但同时也意味着无尽的风险。关于这一点,许平君也许不清楚,但刘病己不可能不知道。


如果从政治角度来看,刘病己立许平君为皇后,可以看作是汉宣帝在政治上的一次尝试和试探,他想把自己的权力伸展开来,培植一下自己的势力,不按照霍光的意愿来做事,借此来看一看霍光的反应。在正史记载中,许平君之死是因为霍光之妻的嫉妒,为了让女儿成为皇后,在霍光并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她安排人毒杀了许平君。但是霍光不知情的说法,我是坚决不相信的,表面上看立许平君为皇后是后位之争,实际上却是汉宣帝和霍光之间的权力之争。

许平君实际上是汉宣帝刘病己和霍光之间权力斗争的牺牲品,通过这件事,刘病己达到了两个目的,第一目的让霍光做出了一定的让步,把包括刘病己岳父在内的皇族势力安插进了朝堂,尽管并没有对霍光构成直接的威胁,但潜在的震慑力是存在的;第二个目的让霍光在朝堂上的形象大打折扣,毒杀即将成为皇后的皇帝发妻,这么败德损行的事,对于霍光的影响是巨大的。


接下来说一点自己的分析,不喜欢请不要喷我,许平君之死的真凶可能既不是霍光,也不是霍光之妻,而是刘病己本人。目的是通过这一事件来打压霍光,同时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为了这个目的,许平君牺牲了,至于许平君是个弃子,还是心甘情愿的为丈夫作出牺牲,就不得而知了。刘病己对于许平君的爱有多深,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一个是很深深不见底,另外一个则是薄情,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汉宣帝刘病已不惜得罪霍光也要立自己的发妻许平君为皇后,对于这件事,后代学者对此也是众说纷纭。

史学家的各种猜测

崇尚爱情的人说刘病已冒着得罪权臣的风险强立许平君为皇后,说明是真爱。

阴谋论者说许平君是汉宣帝的一枚棋子,借以试探众臣和霍光的反应。

更有人推测许平君是汉宣帝杀的,为的是往霍光身上泼脏水。

对此,我只能无语了。

要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得从刘病已的出身、与许平君相遇的背景、初登皇位的背景等三方面分析,才可以真正得出答案。

1、刘病已的出身

刘病已的身世可谓坎坷不已,原本他的爷爷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身份非常高贵。

但非常不幸的是刘据受巫蛊之祸的影响,为自保被迫起兵造反,失败后被迫自杀。

由于当时刘病已刚出生不久免遭杀害,但也受此连累被投入监狱。

因此汉宣帝是从监狱里成长起来的,后遇汉武帝大赦天下,刘病已得以出狱,并在掖庭成长。

2、和许平君相遇的背景

在掖庭和他住在一起的人叫许广汉,俩人志趣相投逐渐成为忘年交。

刘病已因此也和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成为青梅竹马的好朋友。

但他作为没落的皇族身世坎坷,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心中倍感孤独,没有感受到家庭的一丝温暖。

许广汉有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刘病已欣喜不已,婚后俩人勤俭持家举案齐眉。

至此刘病已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家庭的温暖,他该有多么珍惜他的妻子许平君啊。

3、初登皇位的背景

在汉昭帝英年早逝后,因无子嗣,霍光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

但刘贺荒淫无道排挤霍光,霍光在他称帝二十七天后将其废掉,于是刘病已的机会到来了。

他在霍光的帮助下登上皇位,鉴于刘贺的教训,刘病已韬光养晦,处处以霍光的意见为准。

霍光有一女正当妙龄,意欲嫁给刘病已为皇后,然而刘病已和许平君在患难时期已经建立了最亲密的关系,最真挚的爱情,最深厚的亲情。

为此刘病已坚决立许平君为皇后,因为没有损害霍光的利益,不存在政治上的威胁,霍光也没再坚持。

后代史学家各种阴谋论分析汉宣帝刘病已的这次坚持,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刘病已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是有深厚感情的人,许平君已经是他感情的一部分了,无法割舍。所以不惜得罪霍光也要立许平君为后。“故剑情深“和”南园遗爱”这两个成语,就是从刘病已和许平君的爱情故事中演化来的。古人诚不欺我!


帅帅读史


汉宣帝被霍光等人拥立为帝,几个月后,众臣为了巴结霍光,想立霍光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但又不明奏宣帝,汉宣帝于是让众臣找回丢失民间宝剑,众臣明白之含义,便上奏立宣帝之妻许平君为皇后。宣帝这种不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任得罪权震朝野的霍光,也立原配为皇后的做法,得到人们的称赞不已。哪宣帝真的对原妻有这么深爱,还是有别的用意?他为什么不接受霍成君,这样不就有了权倾朝野霍光这个大靠山了吗?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汉宣帝从民间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许平君,宣帝这才有了真正温暖的家,二人同甘共苦非常恩爱,而且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过的很快乐。宣帝被拥立为帝后,他知道霍光的权势,也知道刘贺是怎么被废的,宣帝和刘贺一样都不愿做傀儡皇帝,不过刘贺太急于求成了,明目张胆地和霍光对着干,后来落了个被废结局。宣帝心里明白的很,可以说他是单枪匹马地为帝,做什么事也得看霍光脸色,他是想趁这次立皇后之机,试探一下霍光权力和态度,同时也试探一下在朝百官的动向,好从中培育自己的势力。

其次,宣帝为什么不接受霍成君,这样不就有了霍光这个大靠山吗?其实宣帝不想受霍光的摆布,从不立霍成君为皇后,就看出了宣帝的隐忍野心,一定铲除权倾朝野的霍氏集团。从后来宣帝非常尊敬霍光,甚至超出君臣之礼,这都是宣帝迷惑霍光的心理。同时,狡猾的霍光也在考验宣帝,向宣帝还政来试探他,然而,宣帝不但不接政,还放给霍光更大的权力,还加封他,这就给霍光心理上造成错觉。让霍光以为宣帝很依服他,就对宣帝放松了敌意,从而宣帝也就腾出心思来,找机会培育自己势力。

其三,宣帝从立皇后之后,一直和霍光暗暗的较量着,不过他这个较量不和刘贺哪样激烈,宣帝以君出手压制霍光时,霍光就退就躲。霍光出手进击宣帝时,宣帝也是退和躲,这样一进一退,更让霍光摸不着头脑,更琢磨不出宣帝的心思。

总之,宣帝执意立原妻为皇后,不是爱不爱的问题,而是当做政治权力上的博弈,试探霍光的一种方式,从中寻找机会培育自己的势力。


趣谈汉史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下观点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汉宣帝刘病已和许平君相识于微末,许平君是第一个走进刘病已生命中的女人,他给困境中的刘病已带来了阳光与希望,因此刘病已对许平君的爱是真诚的。但是从刘病已后期的执政表现来看,他不仅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更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册封许平君为后实际上是他在继位之初与权臣霍光的第一次过招。

贫贱夫妻

刘病已虽是汉武帝的后裔,但是从小在监狱长大,后虽经特赦出狱,但成长环境极其困苦。掖庭令张贺曾是戾太子刘据的家吏,感念刘据的恩情,对于其后人刘病已非常照顾。

刘病已成年后,张贺想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他,但是被弟弟张安世阻止。张贺就打起了下属许广汉女儿许平君的主意。张贺骗许广汉说刘病已是皇帝的近亲,虽然现在身份低位,但也是有希望封侯的。于是许广汉同意了这门亲事,刘病已和许平君于公元前75年成婚,次年生下了儿子刘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许平君就好比一缕阳光,照进了刘病已灰暗的人生,从此刘病已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故剑情深

汉昭帝刘弗陵死后无子,权臣霍光选择昌邑王刘贺继位,但是刘贺太过荒唐且不尊重霍光,结果只干了二十七天的皇帝就被霍光废掉,随后霍光拥立刘病已为帝。

刘病已继承皇位后,许平君被封为婕妤,众大臣意图拥立霍光的女儿为皇后,于是刘病已就下旨让群臣寻找他贫困时用过的一把旧剑,以此来暗示群臣他对许平君的钟爱,后许平君被册封为皇后,成语“故剑情深”就是由此而来。

一箭三雕

“知夫莫若妻”,许平君死前和刘病已说,她知道自己并不是刘病已的全部,刘病已的心中除了有她,还装有整个天下,当她死后,刘病已就再也不用为她分心了。

从许平君的临终遗言不难看出夫妻二人感情之深厚,许平君深知刘病已不单是个儿女情长的凡夫俗子,他还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中之龙。刘病已坚持立许平君为后,除了出于私人感情之外,其实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一是避免霍氏进一步强大。霍光是汉武帝给汉昭帝选择的五个托孤大臣之一,霍光在汉昭帝执政期间就搞掉其余四个托孤大臣,成为汉朝第一权臣。昌邑王刘贺就因为不尊重霍光,结果很快被霍光废黜。刘病已一旦立霍光的女儿为后,必将使得霍光的权势进一步增强。

二是试探霍光和群臣。相对于朝政而言,立后更偏向是皇帝的家事,刘病已选择在此事上与霍光唱反调,归根结底是试探霍光和群臣,通过各方的反馈,能更好的把握霍光和群臣的心理和动向。

三是扶持新的外戚势力。霍光把持朝政多年,刘病已想要摆脱傀儡的命运,必须扶植属于自己的势力,那么通过立后来扶持一个以许家为核心的外戚势力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结语

汉宣帝刘病已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恢复了汉朝的强盛,史称“孝宣中兴”,对于他的一言一行不能只考虑情感因素,而忽视

政治因素。

在许平君立后事件中,刘病已虽然成功册立许平君为后,但是在霍光的极力阻止下,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没能封侯,最终封了一个君(汉朝一般只有女性才会被封为君)。实际上初次过招,刘病已只能勉强算和霍光打了一个平手,不同于刘贺的无知无畏,刘病已通过隐忍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插图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