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的這件五彩瓷器非常珍貴,網友:順治瓷器收藏有門道


瓷器鑑定真知堂:順治,是清朝入關後第一個皇帝的年號。明亡於1644年,清興於1636年,1644年順治皇帝在明降將吳三桂的引導下遷都北京。本圖集均為館藏順治時期瓷器,來源可靠,最作為標準器收藏。圖為遼寧鞍山博物館藏青花人物故事圖象腿瓶。此瓶僅流行於明末清初,又稱一統瓶,象徵江山一統。

瓷器鑑定真知堂:根據史料記載,順治時期官窯生產已經恢復。1654年,也就是順治十一年,官窯燒製大龍缸,未成功。圖為武漢市博物館藏順治青花八仙人物大盤。此時期瓷器多為醬口,也就是用含鐵高的料水在口沿塗抹,形成類似官窯紫口的效果。流行醬口的原因不明。

瓷器鑑定真知堂:順治早期的景德鎮瓷器還是非常粗陋的。清人葉夢珠在《閱世編》中說到:“順治初,江右甫平。。。磁器之醜,較甚於舊,而價逾十倍。”順治早期的瓷器確實比較粗糙。釉面多有縮釉點,釉水也比較稀薄。青花髮色偏藍黑。說明用的青料是石子青為主。圖示這件青花雲龍紋瓶,就是順治早期的典型器物。這種器型後世再也沒有燒製。


瓷器鑑定真知堂:順治時期,官窯雖然已經恢復,但實際上生產水平和民窯差不多,目前也沒有見過一件極為精緻的官窯器。圖為武漢市博物館藏順治青花花卉紋花觚。這也是明末清初的常見器型。此器胎色白中帶粉色,亦為此時期的特徵之一。

瓷器鑑定真知堂:由於戰亂,順治時期佛教供器數量眾多。從這件阿彌陀佛紋碗來看,此時瓷器採用先雙鉤輪廓,再以料水塗抹的分水技法,已經形成了清代青花的特徵,和典型明青花瓷一筆塗抹的繪畫技法不同。繪畫技法,是鑑定青花瓷器年代的重要標準,收藏家不可不知。圖示的順治青花佛像圖碗,是上海博物館文物。

瓷器鑑定真知堂:順治時期,確有官窯,所以也存在為數甚少的順治官窯款識。此時官窯款識多為“大清順治年制”六字雙行雙圈楷書款。圖為上海博物館展出的大清順治年制款識,


瓷器鑑定真知堂:目前見到的最早款是順治丙戌年,還見有順治十一年,十二年等款,順治十四年前多為隸書,這是一個必須注意的點。圖為順治青花雲龍紋瓶,上海博物館藏文物。

瓷器鑑定真知堂:順治青花瓷髮色有兩種。出口瓷多顏色青翠,廟宇供器則多灰暗。出口瓷沿用明末的山水加題詩的題材,供器則多為雲龍,山石,八仙,羅漢等題材。圖為順治青花花鳥紋缽式爐。此器髮色較為青翠,屬於供器中的上品。

瓷器鑑定真知堂:順治時期款識,除了官窯款以外,還有“繼善堂,百花齋,梓桑軒,西疇書院”等款識。圖為天津博物館藏清順治青花“玉堂佳器”款麒麟紋盤。此時的麒麟還有明代遺風,趴在地上。到了康熙之後,即變成了半蹲半坐。


瓷器鑑定真知堂:將軍罐這類器型,主要流行於康熙時期,但順治時期已經出現了。將軍罐的出現非常複雜。明代梅瓶-筒式梅瓶-蓮子罐-將軍罐,這是將軍罐出現的過程。圖為順治青花開光山水花卉紋將軍罐,福建平潭碗礁1號沉船遺址出水,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文物。

瓷器鑑定真知堂:順治時期彩瓷多為釉上彩,萬曆時期那種青花間裝五彩很少見。純粹的釉上彩比青花五彩工藝簡單,且可以一次燒成。此時尚未發明釉上藍彩,明代的釉上孔雀藍色亦消失不見。圖示的這件上海博物館藏青花五彩花鳥紋觚,就是罕見的順治青花五彩瓷,非常珍貴難得。 玩瓷器,斷窯口為第一階段,辨真偽為第二階段,知價值乃第三階段。真正的撿漏來自於買賣雙方對此物價值的判斷不同,而非真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