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財政會議後不起眼的小細節,嘉靖到底想做什麼?

大家好,我是史廖未籍;趁著假期頗長,老廖又重溫了一遍《大明王朝》,故決定執筆寫下些有溫度和深度的東西,希望大家喜歡。


大明王朝:財政會議後不起眼的小細節,嘉靖到底想做什麼?


嚴嵩和徐階都明白的事實

嘉靖四十年的御前財政會議終在玉熙宮開始,從該場會議開始到結束,除殿內因金屬碰撞發出的“准許”聲,還有宦官用硃紅毛筆在宣紙上沙沙揮舞的“緊張”聲外,那便是以徐階、高拱、張居正為首的裕王派和嚴嵩、嚴世藩為代表的嚴黨,在此次會議上所展開的“政治廝殺”聲。他們本以為能在會前分出勝負,高拱與張居正決定用去年的虧空來趁機攻擊嚴世藩,以圖消弱嚴黨在閣中的力量,而嚴世藩也準備利用“周雲逸事件”來進一步削殺這礙眼的三人。可“倒嚴”的徐階突然意識到,也許此刻並不是刺刀見紅時,於是便用他超強的“太極”本事將這一次次攻擊化解。嚴嵩也明白,這三位同僚是裕王府上人,嘉靖安排他們入閣便已經向嚴嵩傳達了三個意思:

其一:朝廷不姓嚴姓朱

其二:我嘉靖不糊塗

其三:徐、高、張的背後是裕王,也是進一步向嚴嵩闡明,裕王早晚會接我的班,你也收斂點。


大明王朝:財政會議後不起眼的小細節,嘉靖到底想做什麼?


正是這方面的暗示也讓嚴嵩意識到,想要通過此次會議驅逐和吃掉這三人是不現實的,唯一能做的便是“平衡”。自古以來,皇帝善於利用權力的平衡來駕馭朝中集團,可臣下為了維護自身地位,也有一套與帝王相對的平衡手段:那便是積極的去吸納這些皇帝想平衡自己的人。嚴嵩在宦海沉浮數十年,夏言的下場雖是他所為,但也讓他明白了君王對臣下的狠心,為了在八十歲後依然能夠保全自己,他不得不放下身段、不得不去積極吸納這些異己。

嚴嵩:“如何保持晚節?”

徐階:“請閣老賜教。”

嚴嵩:“用好自己的人撐住危機!”

徐階:“閣老放心!”

嚴嵩:“我都八十了,內閣首輔這個位子,不會傳給嚴世藩,只有你才能坐。”


大明王朝:財政會議後不起眼的小細節,嘉靖到底想做什麼?


財政會議後嘉靖與嚴氏父子的行為

嘉靖對徐、高、張說:“你們都是裕王的師傅和侍讀,有了這個喜事,朕就不留你們吃元宵了,你們都去裕王那賀喜吧。”

在一路坎坷中,財政會議終是結束,嘉靖借皇孫出生打發徐階、高拱和張居正後,卻將嚴嵩和嚴世藩留下。關於這一橋段讓老廖倍感疑惑,但這樣的疑惑只是其一。

其二是下面的這段對話:

嘉靖看著三人走後問嚴氏父子:嚴閣老,現在就剩下你們父子在了,你們說周雲逸到底有沒有後臺?”

其三便是嘉靖問嚴氏父子該問題時,嚴世藩想要趁勢攻擊,可嚴嵩卻用嚴厲的目光制止了他。


大明王朝:財政會議後不起眼的小細節,嘉靖到底想做什麼?


關於這三個問題,老廖也有相對的三個疑問:

“嘉靖為什麼打發裕王的人而不打發嚴嵩父子?”

嘉靖為什麼會問嚴嵩父子這個問題?”

“為什麼在揹著徐階、高拱、張居正的大好時候,嚴嵩嚴厲制止了嚴世藩的攻擊行為?”

大家帶著這些問題繼續向下遞進,老廖會在第三段展開分析。

這三個行為包含了怎樣的君臣意圖?

  • “嘉靖為什麼打發裕王的人而不打發嚴嵩父子?”

首先我們縱觀嘉靖朝中存在著的三股勢力:第一股勢力是以嘉靖為首的皇權派,第二股是以裕王為首的儲君派,第三股便是在嘉靖朝如日中天的嚴黨;雖儲君派和嚴黨的權力皆是來自皇權,但二人卻有本質區別。儲君派的裕王是嘉靖唯一的兒子,是在大宗中皇位唯一合法的繼承人,用句難聽的話來說,即使嘉靖在生前將其廢儲、關押,一旦嘉靖駕崩,朝廷還是要將這位太子爺迎回皇位,故而儲君派裕王的權力雖來自皇權,但卻有其獨特的優勢;可嚴黨不同,嚴嵩是大明王朝的內閣首輔,是嘉靖皇帝的臣子,他的升遷、廢除皆在嘉靖的掌握中,用俗語來說,他雖然在朝中至高無上,是因為嘉靖想讓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等到哪天嘉靖不想他如此,也就只會廢點關押查辦、羅織罪名以及畫押行刑的時間。用通俗的話來說:

儲君派是在給大明朝辦事,而嚴黨卻是在給嘉靖打工。所以相對與裕王派下的徐階、高拱和張居正,嚴嵩父子雖聲名狼藉,但也是跟了自己幾十年的心腹,這才有了嘉靖會後留下嚴嵩父子、打發裕王麾下三人的行為。


大明王朝:財政會議後不起眼的小細節,嘉靖到底想做什麼?


  • 嘉靖為什麼會問嚴嵩父子這個問題?”

我們繼續分析第二個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分析第二個問題時要銜接好上一個問題進行。嘉靖在十幾歲時便背井離鄉,從南方的王爺到北方的皇帝,他經歷了太多;雖父親很早便離開他而去,而且他也在這段時光中認真打磨自己,但他內心的孤寂和寒冷無人知曉,而且在那個封建的古代社會里,為了握緊權力怎麼也不會傻到隨便與人談心,唯有不停的整治、不停的鬥爭才能一解他內心的恐懼、內心的不安。這四十年的皇帝生涯讓他擁有了無上權力,同時也讓他懼怕,懼怕自己的權力遭到侵犯、懼怕自己的權威會被當年苦苦撕扯自己的楊廷和之流奪去。這是朱厚熜的成長、也是朱厚熜的悲哀。周雲逸的一番直言,讓嘉靖氣憤萬分,他第一想到的不是朝廷為什麼支出無度,而是將眼光刺入到了這個問題的最深處、與以往的經驗模型進行了無限放大:“周雲逸的指責會不會對自己的統治構成威脅”。

這也是為什麼在周雲逸直言嘉靖後,

嘉靖卻氣急敗壞的要求其找出歷代國家隆盛,卻也無祥瑞降下的例子,為的就是證明自己的能力、為的就是維護自己的地位、為的就是防止楊廷和之流的再度出現。這是一個嘉靖的敏感之處,也是嘉靖內心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痛,當年“大禮議”時與群臣的角逐如夢魘般一直更隨他經歷了四十年。

故而,嘉靖是為了避免重現當年的角力,才會詢問嚴嵩父子,以此來了解周雲逸是否有後臺指示。

其次,對於這般敏感的問題,其實嘉靖心裡也有數,周雲逸直擊國家支出無度、貪腐盛行,其實是旁敲側擊嚴黨,故而不可能是嚴世藩手下,所以嘉靖敢與嚴嵩父子一吐為快。

再者,嚴嵩的權力來源於自己,也是自己當年與群臣角逐時的中堅力量,與其的關係當然不言而喻。

當然還有第四點原因,但老廖要結合最後一個問題展開。


大明王朝:財政會議後不起眼的小細節,嘉靖到底想做什麼?


  • “為什麼在揹著徐階、高拱、張居正的大好時候,嚴嵩嚴厲制止了嚴世藩的攻擊行為?”

雖然我們在上文說道,臣子對待皇帝“平衡之術”最好的辦法,便是積極吸納皇帝想要平衡自己的人;話是如此,但這是私底下的事,不能放到皇帝面前去表現出來。這就好比,皇帝讓徐階平衡嚴嵩,是因為皇帝知道徐階和嚴嵩不和,故而如此。但如果嚴嵩私下和徐階搞好關係,在皇帝面前也做出和徐階關係很好的樣子,這樣反而不利於嚴嵩。

所以老廖會疑惑:為什麼揹著徐階之流的時候,嚴嵩不把握住此次大好機會中傷他們?

在說道此點時,我們就不得不說說第二個問題的最後一點:嘉靖問嚴嵩父子周雲逸的事,也有敲打意義,無非是告知嚴嵩父子:有人盯上你們了,但是我壓了下來,想要繼續風光,就老老實實的辦差。

這便是是帝王駕馭臣下的手段,嘉靖借徐階等清流的力量來敲打嚴嵩,以此讓他不要再如此放縱。所以說,如果此時嚴世藩的追擊之言脫口而出,不僅不會起到中傷徐階的作用,還會在一定程度上讓皇帝討厭他們,加速嚴黨的滅亡。畢竟皇帝拋出這個話匣子問你,有時並不真的是在問你。


大明王朝:財政會議後不起眼的小細節,嘉靖到底想做什麼?


結語

在之前,老廖看到很多歷史創作者都在寫《大明王朝》,於是老廖在讀完該書兩遍後決定嘗試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老廖會在今後結合嘉靖朝的歷史背景,嘗試性寫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明王朝》,努力為大家呈現好玩、有趣、有深度的歷史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