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終冰
確實很多事情去了才知道,而且要待的久一點,不能只看表面:
美國自由奔放、個性灑脫,看見什麼都不奇怪;英國基本上都彬彬有禮,但可能心理說你S.B; 維也納乾淨浪慢、衣著舒服合體;布達佩斯粗獷豪邁;在羅馬要小心謹慎防陷井;法國優雅高傲;德國確實認真嚴謹;瑞典安靜祥和.....還有很多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兒、趣事兒:
1. 晚上9-10點鐘,天還大亮;
2. 想喝熱水有點難;
3. 火車好慢;
4. 酒吧喝酒,站著聊天,很小、很擁擠、很冷,但可以聊到後半夜,互相不勸酒,只是舉杯示意,時間久了,就個個慢慢的自己把自己喝多了;
5. 不管你認為他們的小產品好不好,都在賣著他們自己認為合適的價格;
6. 公園好大,狗好多;
7. 每個人一天確實要說無數次“對不起”,“謝謝”;
8. 歐洲各國旅行,確實就像在中國跨了個省;
9. 高速公路條件沒有中國的好;
10. 不要生病;
11. 小心被舉報,你還不知道為什麼;
12. 早餐最最最最......好,多、營養、美味;
13. 正餐你會吃撐、有點膩,千萬不要忽略任何一道菜,做出來的功夫和過程讓你瞠舌;
14. 自己會做飯的話,基本什麼中國菜都能做,不缺食材;
15. 不需要費力進入他們的圈子,千百年形成的文化與習慣,你別太自信了,有幾個好朋友足夠了,最好的方法是展現自己的文化與習慣吸引他們;
16. 呆久了,對自己的英語特別自信,除了當地人,其它日本、泰國、韓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等,別怕,你是最好的,就是他們敢說而已;到了法國、羅馬也一樣;
17. 中國學生不要怕課程難,只要你用心去了解國外的教育方式、文章論文的寫作模式、考核的重點等等,兩、三個月你就可以傲視群雄;
......
個人觀點,先寫到這吧。
大眾MBA管理商學
關於桑拿男女混浴。
我在芬蘭的第一次桑拿便是男女混浴。
當時是開學前幾天的學生活動,我被芬蘭同學邀請到他家去。很多人都在那裡,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有。
我的一位芬蘭同學抓住我手腕很大聲地說,我們要去桑拿了,你必須來!
桑拿房就是在他家裡,和衛生間與浴室在一起的。
我們在桑拿房門口的時候,裡面突然推門走出來一個芬蘭姑娘,胴體通紅,滿臉大汗,頭上正蒸著熱氣,到桑拿房外的淋浴開著水龍頭就沖水,連簾子都沒顧得上拉。她意識到我們站在那裡後,唯一的舉動便是轉身背對著我們。
我就已經愣了。
不知道到底該問一下是否可以進去,還是表達一下驚訝好。
我還在猶豫,萬一我看到幾個女生,產生生理反應,會不會很尷尬。手不知道怎麼放好了,我還在想是不是應該擋住私處走進去呢。我那芬蘭朋友就推門進去了。
3平米不到的桑拿房,還分了上下兩層坐凳。
裡面擠了差不多6,7個人,不停地有人出去,進來,位置也在不停地換。最終身邊坐下了一個女生。
頭一次和陌生人在這麼狹小的空間擠在一起,並且赤身裸體。他們也很照顧我,時不時地問問我感受如何。
我也是在忍不住好奇,終於問了是不是男女混浴在芬蘭是常態。
他們告訴我,雖然不是常態,但是絕對不罕見和值得震驚。
按照芬蘭習慣來說,混浴往往在很親密的人之前進行,主要是情侶和家人之間。
學生party上也會出現,很重要的一點,男女混浴沒有什麼性暗示,不用想多了。對芬蘭人來說,露出身體從來都不是很害羞的事情。
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肯定男女混浴(非情侶家人)機會會越來越少。
所以,小夥伴們,如果在芬蘭碰到被邀請去桑拿,除非你有健康原因,請一定不要拒絕他們。
混浴更不要拒絕,那一定是別人把你當自己人才會提出來的邀請。
那次跟我一起經過桑拿房的一芬蘭男生和女生至今都是我在芬蘭最好的朋友。
不慫歷史
什麼事是你去了歐美才知道的?
美國至今沒有去過,歐洲去過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奧地利、捷克6個國家旅行14天,有很多感覺只有去了才知道,深切體會到了百聞不如一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藉此問題我想先談談對法國的印象。
1、法國機場90%工作人員是黑人
2018年1月從成都飛巴黎,看行程表,半夜從成都出發,說次日凌晨5點多到巴黎戴高樂機場,還以為5個小時,眯一下就到了,興奮半天,後來一想沒加8個小時的時差,飛行13小時,看我這鄉巴佬的模樣!
那13個小時都是漫漫黑夜,領隊說好好在飛機上睡足覺,一下飛機是當地早上,直接就開始行程了,這可真緊湊。國際航班的飛機比國內常坐的機型大得多,可以聽音樂、看電影、看飛行軌跡及地圖,晚上熄燈讓人睡覺,可是不習慣長途飛行的我怎麼都睡不著。
下飛機踏上歐洲的土地,先到的就是法國的戴高樂機場,巴黎戴高樂機場有九個航站樓,很多層,若不是跟團恐怕自己很難找到路,我又像個鄉巴佬了!
法國給我第一印象是機場工作人員90%是黑人,這和我印象中的發給大相徑庭,美國黑人給我的印象還深些,法國人給我的印象就是金髮碧眼,骨骼纖細,臉型狹窄。看到那麼多黑人工作人員,想想也不奇怪,法國不是曾經有很多非洲的殖民地嗎?
2、巴黎的建築基本都在150年以上。
巴黎整個城市是奧斯曼男爵於1851年開始設計,建設18年的傑作。150年過去了,巴黎依舊沿襲著當時的模樣,根本不存在拆除這一說法。
很多人詬病二戰開始時法國的不戰而降,這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當時的法國領導人想要巴黎免遭戰火荼毒,他意識到巴黎建築的不朽成就。
如今巴黎的地上建築,地下排水工程都沿用150年前的設計,巴黎卻很少下水不暢。要知道那個時候中國的京城北京每天都要掏糞車去清理有錢人家的廁所。這是法國令我尊敬的地方之一。
漫步巴黎街頭,看那些150年的房屋,絲毫不覺老舊,都是淡黃色的外觀,優雅、乾淨。很多巴黎有錢人以住在這樣有年代的房子裡為榮,巴黎的周邊也有高樓大廈,往往是移民者住的街區。
巴黎中心的居民樓不允許市民在外面晾曬衣物,粉刷外牆,改造外觀,室內也不允許濫裝修,市民只擁有居住權,沒有改造權。市民被允許的是在陽臺上養花,漫步巴黎街頭,那層層居民樓上擺放的花草非常文藝、森系。
3、2018年1月遊歐洲時,導遊說巴黎是中國移民海外人數最多的城市。
漫步巴黎街頭,不覺得馬路多麼寬敞、平坦,那也是150年前的馬路,地面都是由切割整齊的方石兌成。應該來說難以清掃洗刷,但馬路很乾淨。
漫步巴黎街頭,充分感覺到它國際大都市的風采,不是摩天大樓、車水馬龍,而是各色各國穿著氣質迥異的行人,在這裡,外國人太多了。
巴黎中國餐館集中的地方,就有很多在此工作的中國人和到這裡吃飯的中國遊客團,到處都是中國人的面孔,感覺他鄉遇故知的親切。如果自己到中餐館就餐,價格一般是國內的5~10倍。
4、法國人很會享受生活
法國人坐公交車喜歡坐在二層,敞篷,冬天的巴黎有風、陰冷,但他們還是喜歡坐在上面吹風,明明不用吹風的下層有很多空座。
法國人喝咖啡也不喜歡坐室內,他們喜歡坐在咖啡店外面的椅子上閒聊,看來往的人群。
法國的娛樂節目很少,就幾個電視頻道,總是播放一些新聞資訊,完全不像咱們國內這麼多電視臺比著搞綜藝。法國人的業餘時間怎麼打發?和朋友喝酒、喝咖啡、閒聊、看電影。
法國的電影院很多,票價也不高,晚上漫步巴黎街頭,經常看到法國人排隊的身影,那是他們的夜生活開始了,買票看電影或藝術演出。
法國人喜歡罷工,據說一年幾個月工作,幾個月旅遊,幾個月罷工。法國人評價月收入3000歐元左右,但是他們吃飯很便宜,也不喜歡存錢,那些收入足夠優哉遊哉地享受生活。
法國男人害怕離婚,離一次婚要把財產的一般給前妻,如果前妻沒有工作,他還要負責贍養。所以法國男人越離婚越窮,女人越離婚越富。
5、埃菲爾鐵塔的燈光秀真有點不夠驚豔。
寒冷的冬季夜晚,逛完巴黎的夜景,要看一場埃菲爾鐵塔的燈光秀,不到5分鐘就結束了,和咱們國內的比較,我只能說他們的太不驚豔了,不過,也許人家就要的是個自然。
巴黎的燈光也比較單一柔和,都是黃色的光暈,柔和、恬靜,一點不覺得燈光和噪音的汙染。
雅馨老師的小號
工作關係,在愛爾蘭生活過一段時間,強答一波。
1. 超級愛喝酒。感覺他們平常的生活基本都是晚上開始的。經常在寒冷的冬夜,看著成群已經喝得微醺的學生光著大長腿,向市中心的酒吧走去。剛到的新同事形容的好:簡直是西方版的海天盛筵。有一次,全班來了不到百分之十的學生,來的幾個學生我看也是疲憊不堪,強睜著眼,我問她昨晚是不是出去喝酒了,她一點不隱瞞,似乎還有點開心的說:昨晚跟班上幾個同學連續喝了十個小時,要知道他們喝酒是不吃東西的。
2. 喝冷水。即使最冷的時候,去飯店吃飯,絕大部分都是提供冰水,常溫的都很少。
3. 公交系統差但是很貴。很多地方去不了不說,能去的附近鄉鎮,公交基本要30起,而且一般10-15分鐘一班,週末更少。
4. 衣著土。用學生的話說: 老師你都比我們穿得時尚,還穿了一件牛仔外套!
5. 商店關門早開門晚。平常週末十一點出門,一路上幾乎看不到什麼人。下午六點不到,市中心很多店面就關門了,只剩下幾個生活必須的大連鎖超市。
6. 不文明。他們出去玩的時候,其實不文明的行為也很多,尤其是週末早晨,市中心很多碎酒瓶以及各種垃圾。
7. 不等紅綠燈。以前常被教育說西方人怎麼遵守規則,哪怕是半夜沒車,一定也要等到綠燈。而現實是,巴黎不等,倫敦不等,柏林不等,愛爾蘭也不等!
8. 同樣一罐可口可樂,超市都要10塊左右。
9. 菜比肉貴。剛去的時候一個豬肘子只要15塊,但是半斤空心菜可能就要20了。
10. 人真少,第二大城市只有10幾萬人左右。
書蟲一心
我們家租了房子給國內來的夫妻, 他們把女人的內衣褲都掛在前院的樹上, 好難看。
我在網上定了貨, 收貨人是我的名字!亞馬遜信息說已經送到我們家門口, 打球回家沒有找到盒子。 馬上跟亞馬遜說, 東西可能寄失,丟掉了。
後來才知道是他們把寫著我名字收的東西拿進了自己的房間, 也不告訴我!!!!!
跟他們說了, 還說是放在門口的!
這算不算來了美國才知道的規矩?
程偌
看到這個問題,細想了一下來比利時之後的日子,還是有些感觸的。下面來例舉一下那些與國內不同、並且以前不知道的。
第一個是我最不習慣的:喝冷水。對於腸胃不好的我來說,喝冷水實在是不能接受。不論是家裡還是酒店公園等公共場所,都是口渴了擰開水龍頭就喝,或者加冰再喝。好吧,夏天都不吃冷飲不喝涼水的我只好花重金買了兩隻保溫杯、熱水壺,走到哪裡背到哪裡。
圖為小朋友在公園的書龍頭喝水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個我要吐槽西方的游泳館。在西方游泳館裡面的淋浴間都是男女混合通用的,就像國內某些公共澡堂子一樣樣的,連個隔檔都沒有。這讓習慣了國內男女分開,游完泳可以脫光光暢快的洗個熱水澡的我也很不習慣。游完泳只能穿著泳衣大概衝一下,偶爾還得跟隔壁腆著肚子一腿毛的大叔尬聊,好尷尬的好嗎?頂著一身漂白粉味出來哪還有心情幹其他的呀。
游泳館的淋浴間大概就這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三個不好的是公共交通,不光貴還很不方便。在歐美除了大城市,小地方的公共交通基本只有公交車,而為還是每天只固定時間發幾趟、還經常不準時那種。除非自己開車否則真是感覺寸步難行。第一次因為工作原因來歐洲,就覺得那時候選擇租車多麼明智,否則幾乎不可能按照約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見到客戶。
第四個買東西不方便。雖說大超市很多,即便是小村鎮上也不乏連鎖大超市,但是他們都關門好早的,基本六七點所有商店、超市就關門了,如果下班晚一點就趕不上了。所以每次購物都要儲備至少幾天的日用品和食品,尤其是歐美節假日也比較多,有些我們也不太熟悉,那時候如果沒有提前備好食物就只能捱餓了。因為一般節假日餐館 商店都不允許開門的,對了,在西方,這是法律強制的,必須每週關門兩天。小部分可以選擇週末開門、周內關兩天。
說道關門早,在西方平時街上人也很少(大城市除外),更別說一到晚上街道上都是大門緊閉、空無一人,尤其是冬天。我時常覺得冷清、沒有煙火味。我所在的小城,火車站後面那一片住了很多中東人,畢竟是亞洲人有些習氣跟我們還是有些相似的:喜歡開著門,三三倆倆聚在門口聊天、抽菸什麼的,商店關門也晚一些。我便經常喜歡晚飯後穿過空蕩蕩的商業街,去那邊走一走,雖然有點亂七八糟,但是看看這普通的人間煙火氣還是很開心的。
歐洲傍晚空無一人的商業街
第五個因該算是好的印象了,吐槽了半天不說一點好的好像不夠意思哈。不像在國內大公司都在大城市、甚至一線大城市。在歐美,經常某個小鎮甚至小村裡都會有分公司遍佈全球或者說產品銷往全球的公司。老百姓基本不用像我們的農村人一樣為了掙錢只能選擇丟下老小遠赴幾千公里外的大城市務工。他們基本都可以就近工作,每天都可以陪伴家人。這一點我們只有羨慕的份兒了。
歐美常見的夏日午後,下班後陪孩子們在後院玩耍
第六個也是好的吧:坐車幾乎不用擔心擁擠,坐火車跟坐公交車一樣。在歐洲,火車就跟公交車一樣,買票上車,沒有安檢,經常也沒人檢票,到站自己開門下車,沒有廣播通知,更沒有人報站,一切全靠自覺。很多年輕人坐火車上學上班,站點很多,車廂裡也基本是空蕩蕩的,完全沒有國內坐火車要提前到站、檢票進站、提著一堆行李擠上車、睡了一覺又一覺還到不了目的地的感覺。
幾乎從來不用擔心沒座位的火車車廂
除了以上幾點,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不過暫時沒想起來或者還沒發現。朋友們有什麼感興趣的或者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紅紅在比利時
首先,就是語言交流上的。跟國外同事碰面,不經常說hello 。而且經常說how is it going? 其實這也是問候語而已,你可以直接回答說,Good, and you? 針對這個問題,剛開始,我就當真了,我會很認真地跟他說,我過得怎麼樣,好或者不好,如果不好,告訴他發生了什麼。但是其實他們對你的事情不感興趣,所以後來慢慢發現,自己的回答完全就可以簡單粗暴了。
其次,就是交通規則的問題,在澳洲過馬路時,你必須及時地按交通燈按鈕,因為如果你要過東西向的馬路,但是你不按按鈕,那麼南北向的交通燈一直是綠色,你沒辦法過馬路,只有你按了按鈕後,才可以等到紅燈,然後順利通行。當然左上右下的行車規則是一定要遵守的。
再次,就是乘車規則,澳洲的交通工具有三種~火車,公交,電車。無論哪一種,上車刷不刷卡都沒有人監督你。司機從來不會關心你有沒有刷卡。但是經常會有一些專門查票的人趁你不注意上車查票,如果你沒有刷卡,那就等著200刀的罰款吧。
還有就是當你快到達目的地時,你必須要按車上的STOP 按鈕,在倒數第二站開始就要準備按,如果錯過了按的時間,你就可能會被帶到下一站,那你只能自己步行返回了。
最後,澳洲機場對於飛機行李超重非常重視。即使超一點也不行,所以在出行時,少帶東西是關鍵。而且塔斯馬尼亞重視環境的原生態保護,千萬不要把澳洲大陸的水果蔬菜帶到那裡,要不然機場人員會罰錢的。
我是Lijunxiaer ,請多多關注,謝謝。
LiJunxiaer
天淞子
歐洲比想得差多了,巴黎小偷很多,地鐵竟然有中文播報,要你警惕小偷,在蒙馬特高地與黑人吵起來了,差點動手,可能在國外呆久了,一點也沒把他們當外國人,最後他們服軟。巴黎地鐵極其發達,雖然看著不怎樣。住的是民宿,衛生條件不太好,屋主死要面子,和中國人很像。感覺歐洲下坡的厲害,難怪很多法國人移居到我現居的城市。
jammy314
2016年3月份,我有幸去美國出差了3個月,我就說說交通出行這一個方面。
高速公路沒有收費站,沒有攝像頭
國內高速公路是收費的,每個出口都有收費站,美國的高速公路沒有收費站,我們知道美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兩輛車以上,他們有那麼多車,但就算是單向兩車道甚至單車道的高速公路,也幾乎沒有堵車(週五下班高峰期除外)。高速公路上也幾乎看不到攝像頭,他們抓違章(如超速行駛)往往靠的是在某個地方蹲點或者巡查的交警,一旦超速被發現,交警會窮追不捨,被抓到的話,就等著法庭上見吧,如果法庭上申述法官不接受,就得接受高額罰款,有個美國的同事說他有一次超速就被罰了2000美金。
紅綠燈是智能的
路上車多人少,有紅綠燈的路口,你看不到攝像頭,但如果某個方向等待通行的車較多,那紅綠燈還會自動調節紅綠燈時間,以避免那個方向造成堵車,不像國內紅綠燈時間幾乎是不變。如果你開車經過好幾個紅綠燈路口時都剛好是綠燈,那絕對不是你運氣好,那是智能紅綠燈的功勞。有些地方紅綠燈的那個柱子上還有按鈕,如果行人按下按鈕,四個方向的車道紅綠燈都會變成紅燈,這時行人可以放心通過斑馬線。
遇到STOP標誌要停車
在美國,一般沒有紅綠燈的路口都會有STOP標誌,按規則,遇到STOP標誌,車輛必須停下觀察至少3秒鐘,確認安全了才可以通過,誰先到達路口停下來,誰就可以先通過,國內的話,司機看到“停”這個交通標誌時,往往是覺得安全就不會停下來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交叉路口只有其中一條道的路口有STOP標誌,說明另一條道是主道,那條道上的車經過這個路口時是不需要減速的,不懂這個規矩,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前幾年就有新聞報道過這種事情,出事的話,未讓行的車輛要負全責)。
租車服務很普遍
去美國少不了要租車,美國的機場附近肯定有大量的租車服務點,提供租車服務的公司有免費的專車往返於機場和租車服務點之間。在市內或郊區,也會有很多租車服務點,網點覆蓋很密,距離不是很遠,感覺很方便。
(擴展閱讀:【我所瞭解的美國是這樣的】是我寫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