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终冰
确实很多事情去了才知道,而且要待的久一点,不能只看表面:
美国自由奔放、个性洒脱,看见什么都不奇怪;英国基本上都彬彬有礼,但可能心理说你S.B; 维也纳干净浪慢、衣着舒服合体;布达佩斯粗犷豪迈;在罗马要小心谨慎防陷井;法国优雅高傲;德国确实认真严谨;瑞典安静祥和.....还有很多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儿、趣事儿:
1. 晚上9-10点钟,天还大亮;
2. 想喝热水有点难;
3. 火车好慢;
4. 酒吧喝酒,站着聊天,很小、很拥挤、很冷,但可以聊到后半夜,互相不劝酒,只是举杯示意,时间久了,就个个慢慢的自己把自己喝多了;
5. 不管你认为他们的小产品好不好,都在卖着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价格;
6. 公园好大,狗好多;
7. 每个人一天确实要说无数次“对不起”,“谢谢”;
8. 欧洲各国旅行,确实就像在中国跨了个省;
9. 高速公路条件没有中国的好;
10. 不要生病;
11. 小心被举报,你还不知道为什么;
12. 早餐最最最最......好,多、营养、美味;
13. 正餐你会吃撑、有点腻,千万不要忽略任何一道菜,做出来的功夫和过程让你瞠舌;
14. 自己会做饭的话,基本什么中国菜都能做,不缺食材;
15. 不需要费力进入他们的圈子,千百年形成的文化与习惯,你别太自信了,有几个好朋友足够了,最好的方法是展现自己的文化与习惯吸引他们;
16. 呆久了,对自己的英语特别自信,除了当地人,其它日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等,别怕,你是最好的,就是他们敢说而已;到了法国、罗马也一样;
17. 中国学生不要怕课程难,只要你用心去了解国外的教育方式、文章论文的写作模式、考核的重点等等,两、三个月你就可以傲视群雄;
......
个人观点,先写到这吧。
大众MBA管理商学
关于桑拿男女混浴。
我在芬兰的第一次桑拿便是男女混浴。
当时是开学前几天的学生活动,我被芬兰同学邀请到他家去。很多人都在那里,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有。
我的一位芬兰同学抓住我手腕很大声地说,我们要去桑拿了,你必须来!
桑拿房就是在他家里,和卫生间与浴室在一起的。
我们在桑拿房门口的时候,里面突然推门走出来一个芬兰姑娘,胴体通红,满脸大汗,头上正蒸着热气,到桑拿房外的淋浴开着水龙头就冲水,连帘子都没顾得上拉。她意识到我们站在那里后,唯一的举动便是转身背对着我们。
我就已经愣了。
不知道到底该问一下是否可以进去,还是表达一下惊讶好。
我还在犹豫,万一我看到几个女生,产生生理反应,会不会很尴尬。手不知道怎么放好了,我还在想是不是应该挡住私处走进去呢。我那芬兰朋友就推门进去了。
3平米不到的桑拿房,还分了上下两层坐凳。
里面挤了差不多6,7个人,不停地有人出去,进来,位置也在不停地换。最终身边坐下了一个女生。
头一次和陌生人在这么狭小的空间挤在一起,并且赤身裸体。他们也很照顾我,时不时地问问我感受如何。
我也是在忍不住好奇,终于问了是不是男女混浴在芬兰是常态。
他们告诉我,虽然不是常态,但是绝对不罕见和值得震惊。
按照芬兰习惯来说,混浴往往在很亲密的人之前进行,主要是情侣和家人之间。
学生party上也会出现,很重要的一点,男女混浴没有什么性暗示,不用想多了。对芬兰人来说,露出身体从来都不是很害羞的事情。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肯定男女混浴(非情侣家人)机会会越来越少。
所以,小伙伴们,如果在芬兰碰到被邀请去桑拿,除非你有健康原因,请一定不要拒绝他们。
混浴更不要拒绝,那一定是别人把你当自己人才会提出来的邀请。
那次跟我一起经过桑拿房的一芬兰男生和女生至今都是我在芬兰最好的朋友。
不怂历史
什么事是你去了欧美才知道的?
美国至今没有去过,欧洲去过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捷克6个国家旅行14天,有很多感觉只有去了才知道,深切体会到了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借此问题我想先谈谈对法国的印象。
1、法国机场90%工作人员是黑人
2018年1月从成都飞巴黎,看行程表,半夜从成都出发,说次日凌晨5点多到巴黎戴高乐机场,还以为5个小时,眯一下就到了,兴奋半天,后来一想没加8个小时的时差,飞行13小时,看我这乡巴佬的模样!
那13个小时都是漫漫黑夜,领队说好好在飞机上睡足觉,一下飞机是当地早上,直接就开始行程了,这可真紧凑。国际航班的飞机比国内常坐的机型大得多,可以听音乐、看电影、看飞行轨迹及地图,晚上熄灯让人睡觉,可是不习惯长途飞行的我怎么都睡不着。
下飞机踏上欧洲的土地,先到的就是法国的戴高乐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有九个航站楼,很多层,若不是跟团恐怕自己很难找到路,我又像个乡巴佬了!
法国给我第一印象是机场工作人员90%是黑人,这和我印象中的发给大相径庭,美国黑人给我的印象还深些,法国人给我的印象就是金发碧眼,骨骼纤细,脸型狭窄。看到那么多黑人工作人员,想想也不奇怪,法国不是曾经有很多非洲的殖民地吗?
2、巴黎的建筑基本都在150年以上。
巴黎整个城市是奥斯曼男爵于1851年开始设计,建设18年的杰作。150年过去了,巴黎依旧沿袭着当时的模样,根本不存在拆除这一说法。
很多人诟病二战开始时法国的不战而降,这其中很大的因素是当时的法国领导人想要巴黎免遭战火荼毒,他意识到巴黎建筑的不朽成就。
如今巴黎的地上建筑,地下排水工程都沿用150年前的设计,巴黎却很少下水不畅。要知道那个时候中国的京城北京每天都要掏粪车去清理有钱人家的厕所。这是法国令我尊敬的地方之一。
漫步巴黎街头,看那些150年的房屋,丝毫不觉老旧,都是淡黄色的外观,优雅、干净。很多巴黎有钱人以住在这样有年代的房子里为荣,巴黎的周边也有高楼大厦,往往是移民者住的街区。
巴黎中心的居民楼不允许市民在外面晾晒衣物,粉刷外墙,改造外观,室内也不允许滥装修,市民只拥有居住权,没有改造权。市民被允许的是在阳台上养花,漫步巴黎街头,那层层居民楼上摆放的花草非常文艺、森系。
3、2018年1月游欧洲时,导游说巴黎是中国移民海外人数最多的城市。
漫步巴黎街头,不觉得马路多么宽敞、平坦,那也是150年前的马路,地面都是由切割整齐的方石兑成。应该来说难以清扫洗刷,但马路很干净。
漫步巴黎街头,充分感觉到它国际大都市的风采,不是摩天大楼、车水马龙,而是各色各国穿着气质迥异的行人,在这里,外国人太多了。
巴黎中国餐馆集中的地方,就有很多在此工作的中国人和到这里吃饭的中国游客团,到处都是中国人的面孔,感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如果自己到中餐馆就餐,价格一般是国内的5~10倍。
4、法国人很会享受生活
法国人坐公交车喜欢坐在二层,敞篷,冬天的巴黎有风、阴冷,但他们还是喜欢坐在上面吹风,明明不用吹风的下层有很多空座。
法国人喝咖啡也不喜欢坐室内,他们喜欢坐在咖啡店外面的椅子上闲聊,看来往的人群。
法国的娱乐节目很少,就几个电视频道,总是播放一些新闻资讯,完全不像咱们国内这么多电视台比着搞综艺。法国人的业余时间怎么打发?和朋友喝酒、喝咖啡、闲聊、看电影。
法国的电影院很多,票价也不高,晚上漫步巴黎街头,经常看到法国人排队的身影,那是他们的夜生活开始了,买票看电影或艺术演出。
法国人喜欢罢工,据说一年几个月工作,几个月旅游,几个月罢工。法国人评价月收入3000欧元左右,但是他们吃饭很便宜,也不喜欢存钱,那些收入足够优哉游哉地享受生活。
法国男人害怕离婚,离一次婚要把财产的一般给前妻,如果前妻没有工作,他还要负责赡养。所以法国男人越离婚越穷,女人越离婚越富。
5、埃菲尔铁塔的灯光秀真有点不够惊艳。
寒冷的冬季夜晚,逛完巴黎的夜景,要看一场埃菲尔铁塔的灯光秀,不到5分钟就结束了,和咱们国内的比较,我只能说他们的太不惊艳了,不过,也许人家就要的是个自然。
巴黎的灯光也比较单一柔和,都是黄色的光晕,柔和、恬静,一点不觉得灯光和噪音的污染。
雅馨老师的小号
工作关系,在爱尔兰生活过一段时间,强答一波。
1. 超级爱喝酒。感觉他们平常的生活基本都是晚上开始的。经常在寒冷的冬夜,看着成群已经喝得微醺的学生光着大长腿,向市中心的酒吧走去。刚到的新同事形容的好:简直是西方版的海天盛筵。有一次,全班来了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来的几个学生我看也是疲惫不堪,强睁着眼,我问她昨晚是不是出去喝酒了,她一点不隐瞒,似乎还有点开心的说:昨晚跟班上几个同学连续喝了十个小时,要知道他们喝酒是不吃东西的。
2. 喝冷水。即使最冷的时候,去饭店吃饭,绝大部分都是提供冰水,常温的都很少。
3. 公交系统差但是很贵。很多地方去不了不说,能去的附近乡镇,公交基本要30起,而且一般10-15分钟一班,周末更少。
4. 衣着土。用学生的话说: 老师你都比我们穿得时尚,还穿了一件牛仔外套!
5. 商店关门早开门晚。平常周末十一点出门,一路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下午六点不到,市中心很多店面就关门了,只剩下几个生活必须的大连锁超市。
6. 不文明。他们出去玩的时候,其实不文明的行为也很多,尤其是周末早晨,市中心很多碎酒瓶以及各种垃圾。
7. 不等红绿灯。以前常被教育说西方人怎么遵守规则,哪怕是半夜没车,一定也要等到绿灯。而现实是,巴黎不等,伦敦不等,柏林不等,爱尔兰也不等!
8. 同样一罐可口可乐,超市都要10块左右。
9. 菜比肉贵。刚去的时候一个猪肘子只要15块,但是半斤空心菜可能就要20了。
10. 人真少,第二大城市只有10几万人左右。
书虫一心
我们家租了房子给国内来的夫妻, 他们把女人的内衣裤都挂在前院的树上, 好难看。
我在网上定了货, 收货人是我的名字!亚马逊信息说已经送到我们家门口, 打球回家没有找到盒子。 马上跟亚马逊说, 东西可能寄失,丢掉了。
后来才知道是他们把写着我名字收的东西拿进了自己的房间, 也不告诉我!!!!!
跟他们说了, 还说是放在门口的!
这算不算来了美国才知道的规矩?
程偌
看到这个问题,细想了一下来比利时之后的日子,还是有些感触的。下面来例举一下那些与国内不同、并且以前不知道的。
第一个是我最不习惯的:喝冷水。对于肠胃不好的我来说,喝冷水实在是不能接受。不论是家里还是酒店公园等公共场所,都是口渴了拧开水龙头就喝,或者加冰再喝。好吧,夏天都不吃冷饮不喝凉水的我只好花重金买了两只保温杯、热水壶,走到哪里背到哪里。
图为小朋友在公园的书龙头喝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个我要吐槽西方的游泳馆。在西方游泳馆里面的淋浴间都是男女混合通用的,就像国内某些公共澡堂子一样样的,连个隔档都没有。这让习惯了国内男女分开,游完泳可以脱光光畅快的洗个热水澡的我也很不习惯。游完泳只能穿着泳衣大概冲一下,偶尔还得跟隔壁腆着肚子一腿毛的大叔尬聊,好尴尬的好吗?顶着一身漂白粉味出来哪还有心情干其他的呀。
游泳馆的淋浴间大概就这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个不好的是公共交通,不光贵还很不方便。在欧美除了大城市,小地方的公共交通基本只有公交车,而为还是每天只固定时间发几趟、还经常不准时那种。除非自己开车否则真是感觉寸步难行。第一次因为工作原因来欧洲,就觉得那时候选择租车多么明智,否则几乎不可能按照约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见到客户。
第四个买东西不方便。虽说大超市很多,即便是小村镇上也不乏连锁大超市,但是他们都关门好早的,基本六七点所有商店、超市就关门了,如果下班晚一点就赶不上了。所以每次购物都要储备至少几天的日用品和食品,尤其是欧美节假日也比较多,有些我们也不太熟悉,那时候如果没有提前备好食物就只能挨饿了。因为一般节假日餐馆 商店都不允许开门的,对了,在西方,这是法律强制的,必须每周关门两天。小部分可以选择周末开门、周内关两天。
说道关门早,在西方平时街上人也很少(大城市除外),更别说一到晚上街道上都是大门紧闭、空无一人,尤其是冬天。我时常觉得冷清、没有烟火味。我所在的小城,火车站后面那一片住了很多中东人,毕竟是亚洲人有些习气跟我们还是有些相似的:喜欢开着门,三三俩俩聚在门口聊天、抽烟什么的,商店关门也晚一些。我便经常喜欢晚饭后穿过空荡荡的商业街,去那边走一走,虽然有点乱七八糟,但是看看这普通的人间烟火气还是很开心的。
欧洲傍晚空无一人的商业街
第五个因该算是好的印象了,吐槽了半天不说一点好的好像不够意思哈。不像在国内大公司都在大城市、甚至一线大城市。在欧美,经常某个小镇甚至小村里都会有分公司遍布全球或者说产品销往全球的公司。老百姓基本不用像我们的农村人一样为了挣钱只能选择丢下老小远赴几千公里外的大城市务工。他们基本都可以就近工作,每天都可以陪伴家人。这一点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欧美常见的夏日午后,下班后陪孩子们在后院玩耍
第六个也是好的吧:坐车几乎不用担心拥挤,坐火车跟坐公交车一样。在欧洲,火车就跟公交车一样,买票上车,没有安检,经常也没人检票,到站自己开门下车,没有广播通知,更没有人报站,一切全靠自觉。很多年轻人坐火车上学上班,站点很多,车厢里也基本是空荡荡的,完全没有国内坐火车要提前到站、检票进站、提着一堆行李挤上车、睡了一觉又一觉还到不了目的地的感觉。
几乎从来不用担心没座位的火车车厢
除了以上几点,当然还有很多不同的,不过暂时没想起来或者还没发现。朋友们有什么感兴趣的或者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红红在比利时
首先,就是语言交流上的。跟国外同事碰面,不经常说hello 。而且经常说how is it going? 其实这也是问候语而已,你可以直接回答说,Good, and you? 针对这个问题,刚开始,我就当真了,我会很认真地跟他说,我过得怎么样,好或者不好,如果不好,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但是其实他们对你的事情不感兴趣,所以后来慢慢发现,自己的回答完全就可以简单粗暴了。
其次,就是交通规则的问题,在澳洲过马路时,你必须及时地按交通灯按钮,因为如果你要过东西向的马路,但是你不按按钮,那么南北向的交通灯一直是绿色,你没办法过马路,只有你按了按钮后,才可以等到红灯,然后顺利通行。当然左上右下的行车规则是一定要遵守的。
再次,就是乘车规则,澳洲的交通工具有三种~火车,公交,电车。无论哪一种,上车刷不刷卡都没有人监督你。司机从来不会关心你有没有刷卡。但是经常会有一些专门查票的人趁你不注意上车查票,如果你没有刷卡,那就等着200刀的罚款吧。
还有就是当你快到达目的地时,你必须要按车上的STOP 按钮,在倒数第二站开始就要准备按,如果错过了按的时间,你就可能会被带到下一站,那你只能自己步行返回了。
最后,澳洲机场对于飞机行李超重非常重视。即使超一点也不行,所以在出行时,少带东西是关键。而且塔斯马尼亚重视环境的原生态保护,千万不要把澳洲大陆的水果蔬菜带到那里,要不然机场人员会罚钱的。
我是Lijunxiaer ,请多多关注,谢谢。
LiJunxiaer
天淞子
欧洲比想得差多了,巴黎小偷很多,地铁竟然有中文播报,要你警惕小偷,在蒙马特高地与黑人吵起来了,差点动手,可能在国外呆久了,一点也没把他们当外国人,最后他们服软。巴黎地铁极其发达,虽然看着不怎样。住的是民宿,卫生条件不太好,屋主死要面子,和中国人很像。感觉欧洲下坡的厉害,难怪很多法国人移居到我现居的城市。
jammy314
2016年3月份,我有幸去美国出差了3个月,我就说说交通出行这一个方面。
高速公路没有收费站,没有摄像头
国内高速公路是收费的,每个出口都有收费站,美国的高速公路没有收费站,我们知道美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两辆车以上,他们有那么多车,但就算是单向两车道甚至单车道的高速公路,也几乎没有堵车(周五下班高峰期除外)。高速公路上也几乎看不到摄像头,他们抓违章(如超速行驶)往往靠的是在某个地方蹲点或者巡查的交警,一旦超速被发现,交警会穷追不舍,被抓到的话,就等着法庭上见吧,如果法庭上申述法官不接受,就得接受高额罚款,有个美国的同事说他有一次超速就被罚了2000美金。
红绿灯是智能的
路上车多人少,有红绿灯的路口,你看不到摄像头,但如果某个方向等待通行的车较多,那红绿灯还会自动调节红绿灯时间,以避免那个方向造成堵车,不像国内红绿灯时间几乎是不变。如果你开车经过好几个红绿灯路口时都刚好是绿灯,那绝对不是你运气好,那是智能红绿灯的功劳。有些地方红绿灯的那个柱子上还有按钮,如果行人按下按钮,四个方向的车道红绿灯都会变成红灯,这时行人可以放心通过斑马线。
遇到STOP标志要停车
在美国,一般没有红绿灯的路口都会有STOP标志,按规则,遇到STOP标志,车辆必须停下观察至少3秒钟,确认安全了才可以通过,谁先到达路口停下来,谁就可以先通过,国内的话,司机看到“停”这个交通标志时,往往是觉得安全就不会停下来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交叉路口只有其中一条道的路口有STOP标志,说明另一条道是主道,那条道上的车经过这个路口时是不需要减速的,不懂这个规矩,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前几年就有新闻报道过这种事情,出事的话,未让行的车辆要负全责)。
租车服务很普遍
去美国少不了要租车,美国的机场附近肯定有大量的租车服务点,提供租车服务的公司有免费的专车往返于机场和租车服务点之间。在市内或郊区,也会有很多租车服务点,网点覆盖很密,距离不是很远,感觉很方便。
(扩展阅读:【我所了解的美国是这样的】是我写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