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電報簡史

今天,我們用微信,高速便捷的通訊,超乎前人想象。可是一百多年前,能用上電報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更不要說電話了。

哈爾濱市電報業務始於清末,至今已歷百年。據《哈爾濱市志—電信志》記載,1899年11月,清朝政府依黑龍江將軍恩澤所奏,架設了由呼蘭城起南至松花江北岸的電報線路,在59華里處設報房,傳遞官電。這樣,哈爾濱在世界發明第一部電報機50多年後,也擁有了電報。

哈爾濱電報簡史

翌年,沙俄軍隊襲擾呼蘭城,電報設施被焚,電報線路中斷。

哈爾濱電報簡史

1898年,隨著中東鐵路在哈爾濱的興建,沙俄政府為了與本國聯繫方便,派員在中東鐵路沿線架設通信線路,1901年,哈爾濱至綏芬河間546公里通信線路架通,電報通訊開始。

哈爾濱電報簡史

1903年,中東鐵路建設完成,沿途建成電信杆路2603公里,在黑龍江境內有滿洲里至哈爾濱、哈爾濱至綏芬河(均與俄線接續)、哈爾濱至旅順等通信線路,設立電報局(站)120處。1903年8月,中東鐵路廳開始辦理與俄國間的公眾電報業務,同時在19處主要車站設置了簡單電話。


哈爾濱電報簡史

哈爾濱電報局,原址位於哈爾濱市道外北頭道街,於1907年9月末由濱江商會出資設立,隸屬吉林電報總局。開通時發報採用摩爾斯人工電報機,在哈爾濱與吉林、奉天、長春、齊齊哈爾之間傳遞官電。到1908年,又先後開通至新甸、阿城、呼蘭、賓州等線路兩條。2月初,該局開始辦理民用、商用電報業務,電報費為每字哈洋1角7分5釐,洋文、加急電報加倍收費。

哈爾濱電報簡史

1910年9月27日《遠東報》報道:“近聞濱江商務分會各商董議擬各商家均設電話,以資交通便捷,當時贊成者甚多。”電報局總經理吳椒甫親自安排人赴日本購買電話設備,並將傅家甸電話局改由濱江電話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在民間“招商五十股,每股五十俄洋,消息一傳出,購買者極為踴躍,當天就賣出四十多股”。1

哈爾濱電報簡史

1911年-1921年,哈爾濱電報局又分別在道里、秦家崗設立支局,並架設兩條電路經哈爾濱電報局發往外地。

哈爾濱電報簡史

秦家崗車站建成後,車站前面大街叫"車站街,而後改稱紅軍街

1915年4月20日,發生了一件可載入哈爾濱電信業史冊的大事,那就是濱江電話股份有限公司與中東鐵路局簽訂通話合同,實行全市聯網,當年全市電話用戶就達到856戶,給商家帶來了極大方便。

1920年哈爾濱電報局利用鐵路專線開通了哈爾濱至吉林等地的長途電話

哈爾濱電報簡史

1921年,哈爾濱電報局與遠東共和國赤塔市開第一條國際電路。1928年,哈爾濱已開通至瀋陽、延吉、佳木斯、綏芬河、黑河等省內外市、縣電路40餘處,業務分為政務電報、公務電報、特種電報和尋常電報4種,特別業務種類達13種,電報業務量達到182229份。

1928年11月又開通了哈爾濱至海參崴的國際長途電話。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入侵中國,第二年,哈爾濱淪陷。日本繼續為大規模侵略做準備,電報作為當時快捷的通訊聯絡方式,自然受到重視,1938年,日本人在尚志大街建起一座三層高的大樓——滿洲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哈爾濱管理局,三樓是機務室,戒備森嚴,因為電報涉及軍情等機密,中國人不允許靠近。

哈爾濱電報簡史

參與日偽合辦“滿洲電信電話株式會社”的成員

哈爾濱電報簡史

滿洲國康德九年一月三日哈爾濱道外電信電話株式會社電報

滿洲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哈爾濱管理局(哈爾濱中央電報電話局),舊址位於道里區尚志大街53號,尚志大街與透籠街交匯處。三層磚混結構,總建築面積5143平方米,由日本人於1937年建成,近代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現為中國聯通尚志營業廳,哈爾濱市三類保護建築。

哈爾濱電報簡史

偽滿時期的滿洲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哈爾濱管理局

到1946年4月,哈爾濱解放前夕,哈爾濱市內電話實裝3928戶。通往省內及關內外的電報電路52條,日交換量為850件左右。當時的哈爾濱電信業被蘇聯紅軍以履行“雅爾塔協定”為由交給了國民黨政府,名為交通部哈爾濱電信局。

哈爾濱電報簡史

從1946年5月起,市內電話就逐漸恢復通話,到翌年1月,即開通了哈爾濱至齊、牡、佳及延吉等地的長途電話電路。

哈爾濱電報簡史

1946年,哈爾濱中央電報電話局

到1948年年末,哈爾濱先後開辦了至吉林、長春和瀋陽、錦州的長途電話。電報業務先後開辦了國內、國際電報,軍政電報,禮儀電報等業務。

哈爾濱電報簡史

哈爾濱電報電話局一邊恢復通信生產,又一邊擔負著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的重要任務。1946年末,全局職工捐款支援前線官兵。局裡從生產一線抽出技術骨幹,組成支前通信工程大隊,在東北民主聯軍總部通信三處的指揮下,隨軍參加搶修長途通信線路,做到“部隊打到哪裡,線路就通到哪裡”,為我軍解放全東北做出了貢獻,受到東北郵電總局的表彰,集體立大功一次。

哈爾濱電報簡史

2014年9月,滿洲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哈爾濱管理局舊址

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哈爾濱市內電話交換機已全部修復,裝機容量8500門,實裝5984戶,長途臺13座,容量130回線,總計53條電路,業務收入53.6萬元。

哈爾濱電報簡史

哈爾濱電報簡史

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電報始終演繹著輝煌:業務量增多、人員壯大、不斷上新設備,80年代末,電報業務量空前高漲,僅1989年,每個月平均收發電報32萬份,電報迎來了最輝煌的階段。1983年,電報科在電信系統中第一個用上了計算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