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肺炎打了個噴嚏 全球汽車行業都在顫抖

2月4日,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現代汽車宣佈暫停工廠生產工作,令人訝異的是,停的不是中國工廠,而是韓國工廠,原因是中國產零部件供應鏈中斷。

這個時候,人們才發現,始於2019年年底的這場疫情,影響的遠遠不是本土汽車銷售那麼簡單,連鎖反應已經擴大到了全球汽車產業鏈。

英偉達、博世、麥格納、偉巴斯特等跨國汽車零部件巨頭,都因為此次肺炎疫情而影響全球供應,繼而對下游的整車企業生產工作產生深遠影響。

不止現代汽車,雷諾、捷豹路虎、菲亞特克萊斯勒、鈴木汽車等車企,都已發佈相關公告或者警示。

中國因新冠病毒打了個噴嚏,全球汽車行業抖了三抖。

中國因肺炎打了個噴嚏 全球汽車行業都在顫抖

一場始料未及的災難告訴全世界,原來中國對全球汽車行業有多麼重要。

多家車企海外工廠宣佈停產

特殊時期下,全中國人民同心協力,共同抗"疫",汽車行業也不例外。

中國因肺炎打了個噴嚏 全球汽車行業都在顫抖

半個多月來,對於汽車行業相關企業,人們聽得最多的關聯詞是"捐獻物資"、"延期開工",甚至"生產口罩"。

工廠延期開工,全民居家隔離,難免對國內汽車生產、銷售工作產生影響,對此,大家都抱著理當如此的坦然心態,做足心理準備。

然而,真正讓汽車製造商心焦的,不止於此。

國內汽車消費剛需或許會在疫情結束後得到補充,但零部件供應中斷所造成的影響,卻不僅僅體現在中國,而是波及全球汽車行業。

起亞是第一個受疫情影響在中國以外地區暫停生產的大型汽車製造商,原因是汽車線束短缺。現代汽車及其子公司起亞沒有大量零部件庫存,而這些零部件大部分是在中國製造。

無獨有偶,韓國第三大汽車生產企業雙龍汽車因為無法正常供應作為核心零部件的裝配電路,決定從4日至12日關閉其位於韓國京畿道平澤市的生產工廠。

雷諾也宣佈,由於中國供應鏈中斷,其韓國子公司雷諾三星汽車(Renault Samsung Motors)將從2月11日起暫停釜山工廠的生產4天。

更讓人目瞪口呆的是,連已經退出中國市場的鈴木汽車,也因為中國的疫情而影響到了生產。

鈴木方面稱,因為中國零部件供應出現問題,其在印度的生產受到了影響,目前公司正在考慮從其他市場採購零部件。

另一家汽車製造商菲亞特克萊斯勒則警告稱,如果中國的供應商無法及時恢復生產,他們的一家歐洲工廠可能會在2-4周內暫時關閉。

這些跨國汽車巨頭,都在同一時間面臨著海外工廠生產停滯的問題,源頭是同一個,那就是中國供應鏈中斷。

疫情引發全球汽車供應鏈危機

如果不是一場肺炎,可能人們都不能真正認識到,中國對世界汽車產業的影響有多深。

中國因肺炎打了個噴嚏 全球汽車行業都在顫抖

以往,我們談到中國汽車行業,更多的聚焦點在於銷量,全世界每賣出10臺汽車就有3臺出自中國的數據令人自豪,但甚少人從汽車產業鏈來分析中國的重要性。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也是全球重要的汽車零部件採購地。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生產工作停擺的不僅是整車企業,還有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此次疫情的重災區武漢,其第一大支柱產業就是汽車工業,汽車產量和產值在全國城市中名列前茅。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零部件企業就有1700餘家,汽車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達1482家,除了聚集東風乘用車、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雷諾、東風風神、神龍汽車、上汽通用、吉利、威馬等整車企業外,還有德爾福、法雷奧、佛吉亞、霍尼韋爾、偉世通、安波福、天納克、施坦達等一大批零部件企業,僅武漢就聚集了5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

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在武漢就擁有兩家生產轉向系統和熱技術的工廠,除了供應國內車企,還為一些國外客戶提供技術支持。

因為疫情,這些零部件企業工廠紛紛停擺,甚至影響到了海外工廠的生產。

比如,博世在武漢的兩家工廠宣佈停工,復工時間待定;麥格納中國工廠開工時間延期;偉巴斯特還因為有7名員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在一段時間內關閉了總部以及位於德國斯多克道夫(Stockdorf)的工廠。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博世的全球供應鏈將會中斷。"博世首席執行官Volkmar Denner無奈地發聲警告。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跨國車企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的依賴度越來越大,這些零部件企業生產推遲,繼而影響到歐洲、美洲、亞洲等世界各地的汽車產業。

因為有些缺件無法生產,尤其是湖北重疫區的零部件短時間難以替代,特斯拉、豐田、大眾等車企相繼發佈了供應鏈中斷預警,現代、雷諾們更是決定暫時關閉部分海外工廠。

主機廠或爆發供應商資源爭奪戰

當前,萬民翹首以盼疫情出現拐點,但這個拐點至今尚未出現,疫情嚴重地區的復工時間也一推再推。

根據公開消息,武漢以外地區供應商的復工時間大多在2月10日左右,而武漢地區還無確切復工時間。由於製造企業的員工大部分來自於外地,在返崗之後,這些人將被隔離14天,也就是說,至少在整個2月份,汽車零部件都無法恢復正常生產。

就算零部件生產恢復正常,由於存在採購週期、供貨週期,不少跨國汽車巨頭也要因為零部件供應中斷而忍受一段時間"無米下炊"的煎熬。

根據成本估算,一條汽車生產線停工一分鐘,損失以十萬計,一旦整座工廠停產,主機廠將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

本就因為汽車寒冬而遭遇銷量、業績雙重下滑的車企,受到了更重的打擊。

1月30日,塔塔汽車宣佈,疫情爆發或導致捷豹路虎利潤受到衝擊,2020財年的利潤預期值下挫近3%,而公司本來計劃要在今年打"翻身仗"。

寒冬下表現最為堅挺的日系企業,也大受影響。

剛剛公佈1月銷量的日產和豐田,在中國市場都迎來下挫,其中日產同比下降11.8%,豐田同比減少1.2%。

跨國零部件企業安波福預測,2020年第一季度,因為延長了假期,中國汽車產量將下降15%,全年產量降幅在3%左右。

目前,依賴中國市場的跨國車企們不僅做出了推遲復工的決定,還下調了第一季度甚至全年利潤預期。

對於這些主機廠而言,協調供應商及時補貨,是復工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場供應商資源爭奪戰,或許在主機廠之間爆發。


中國因肺炎打了個噴嚏 全球汽車行業都在顫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