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我小时候,爷爷经常对我说一句话:

世界上,中国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中国绝对有全世界最好的人民。

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年少无知”。

这么多年来,纵然我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我也没能完全理解爷爷当年的教诲。

直到这个庚子年,新冠疫情的第43天。

亲爱的朋友们,相信这些天,你们也都和huan妞我一样,每天沉浸在巨大的情绪波动中。

其实每次“灾难”的到来都如同一面镜子。

总能映射出人性的不堪与肮脏,让人愤怒失望。

但同时,它也照亮了更多人的温柔与善良,叫人热泪盈眶。


这篇文章,希望你可以读到最后。

因为这里面每一个人,都值得被我们认识,铭记,歌颂。

是的爷爷,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中国有最好的人民,我会记住他们,不辜负他们。



四川攀枝花,这个小男孩只有8岁,爸爸妈妈全是医护工作者,战斗在抗疫一线。

没办法,从早到晚他只能一个人在家,没有人照顾。

有人问:“当你知道爸爸妈妈要去一线,你有什么感受?”

小男孩瘪瘪嘴,哽咽地说:“不好的感受,因为在家里一个人,感觉很孤独.....”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你是怎么来调节自己的呢?”

他抹了一把鼻涕答道:“深呼吸呀!”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小朋友,你一直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的样子,真的很酷!

你知道吗?你的爸爸妈妈是中国的英雄,

待英雄们凯旋时,他们定然会流着泪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谢谢你。



大年初七的凌晨。

南京上坊公安检查站。

一位长相彪悍的男子,把车停在了站前。

随后,他从车上下来,打开后备箱说:

拿点东西给你们,我从土耳其人肉背回来的。

边说边搬下来一个大箱子。

满满当当,全是口罩。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民警连忙询问:“您贵姓啊?”

大哥摆了摆手:

“免贵,中国人。”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你们感受到了吗?

中国人三个字,是那么亲切有力。

这是大哥给自己的称呼。

却又何尝不是疫情岁月里,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名字?



因为疫情的需要,必须在几天之内拔地而起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五湖四海的建筑工人纷纷前来支援。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其中一位山东大汉说:

我来之前啊就偷偷写下了遗嘱,就是想着,如果我有个万一,就让我儿子朝着武汉的方向磕个头就行,不用为我难过,都是为咱自己的国。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像这样援建的师傅很多,他们来到工地,也担心,也害怕,但从来没有退缩过,也没有问过能挣多少钱。

在他们看来,我捐不了多少钱,但是我可以出力......

这个世界从来不存在超级英雄。

但有着千千万万个闪光的普通人,用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2月1日,内蒙古新营子镇抗疫办公室里,来了一位特殊的老人。

他叫高治邦,88岁。

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光荣的退伍老兵。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得知武汉疫情后,高治邦毅然捐出3万块钱。

并写了一封信。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国家有难我分担,国家富强我分享。

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曾在朝鲜战场救护过伤病员。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袭入我国,想到前方救护病人。

但年过80无体力,只好把平时省吃俭用存下来的3万元,献给前方救灾用。

希望政府收下。


3万元,这是高治邦多年来的积蓄。

他平日省吃俭用,几十年坚持为村民义诊,至今还住在缸房窑的老房子里。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70年前,高治邦老人战场上保家卫国。

如今,他年已耄耋,再也无法上战场,救护更多人。

但高治邦仍在用自己的铮铮铁骨,坚守着军人本色。


所谓军人,一身戎装,一生荣光。

战争岁月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和平年代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大年初二,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副护士长张敏,要奔赴疫区了。

行前,女儿抱住她,哭着不让妈妈走。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护士长忍住泪水,告诉女儿:“妈妈要去打怪兽了,很快就回来……”

类似的场景,发生在祖国的无数个地方。

无数个稚嫩的孩子,抱着做医生、护士的妈妈,撕心裂肺地哭着,不让她们走。

可是,最终那些“狠心”的妈妈头也没回,一个都没留下。


亲爱的宝宝们,咱们不哭。

我们一起在后方,陪妈妈打怪兽!

当你们长大,可以骄傲的跟身边的同学说:

我的妈妈曾经是奥特曼,2020年她们用尽了力量才保护了这个世界。



一对医护夫妻,在隔离病房走廊偶遇。

两人隔着防护服,通过声音认出了彼此。


他们难掩激动,深情相拥。

在嘱咐爱人注意安全后,又马上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因为疫情凶猛,同为医护人员的夫妻俩,已经五天没有见面了。

平日里,这稀松平常的拥抱,在如今严峻形势下,却是最心酸最浪漫的一幕。


而这样的感人故事,正发生在千千万万个医护人员身上。

浙大医学院的护士陈颖,除夕夜进入隔离病房一线战场。

11天后,她再次见到分别已久的男友。

二人隔着玻璃、戴着口罩,亲吻在一起,互诉思念。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医护人员用一个个小家的聚少离多,换来了无数个家庭的聚多离少。

我们能做的不多,唯祝他们平安归来。



在疫情肆虐的时候,各地的医疗队队都奔赴支援武汉前线。

兰州大学的学子纷纷给老师发微信,希望去一线帮忙。

得到老师们这样的答复: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谢谢大家,老师们知道大家都很着急。

但现在的问题请交给老师们来处理,这是我们的使命。

10年20年后才是你们的战场。

这大概就是民族感的传承。

就是这种传承,一代一代星火不熄,才让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屹立不倒。



“扔下口罩就跑”,已经成为这些日子里的惯例新闻。

安徽六安,又一名小伙扔下500个口罩就跑。

最后两位民警注目敬礼的身姿,特别庄严,特别神圣。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每一份善意都值得被尊重,也都值得被铭记。

点滴爱心汇聚成河,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的生活美好而温暖。



女护士主动请缨,奔赴战场。

女儿坚持每天为妈妈送饭,但因为疫情的原因,两人只能隔空相见。

女儿即使再思念、再心疼妈妈,也只能哭喊着,与妈妈隔空拥抱。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孩子,虽然我们此刻无法相拥,但心却靠得更近。



武汉的一位小学生在封城期间写了一篇作文。

作文的题目叫《等武汉好了以后...》。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写的真好。

等武汉好了以后,我要去看望的我的爷爷奶奶,道一句好想你们。

等武汉好了以后,我要去西山俯视整座城市,看一眼生机勃勃。

等武汉好了以后,我要去武汉看樱花盛开,说一句辛苦了武汉。

........

这一天,不远了。



还记得这个名字吗?林生斌。

三年前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受害人。


2017年6月22日,一场大火,让林生斌和妻儿阴阳两隔。

从此,他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三年时间里,他在孤独中积攒力量,熬过了这段不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于是,在新冠疫情爆发的今天,在杭州红十字会的捐赠名单上,我们看到了林爸爸的名字。

5000个口罩,共计90000元。

这片热土上的中国人民,谁不爱?

被记者采访时,林爸爸只是淡淡地说:

没什么,这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事情。

现在口罩紧缺,我希望能再多买到一些,给有需要的人。


寥寥数句,感人肺腑。

曾经被世界无情的伤害,林爸爸却对社会温柔以待。


真正的爱,是当你孤独到极点时,仍旧对世界心怀感激。

当你一无所有时,仍旧对天地万物心存善意。

愿林爸爸身后繁花似锦,前路光明坦途。

余光中在《欢呼雷哈》中写道: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但我的祖国,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

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


在今日艰难的疫情之下,他们是温暖人间的冰山一角。

我期待着历史书留下一行字,记载下他们。

成就今人,照亮后人。


千百年来,正是因为无数勇敢的中国人存在着。

这份希望,才得以薪火相传。

这份光明,才可以云开雾散。

这片土地上朴实善良的人民啊,有你们在,真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