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偶遇教育電視臺主持人徐麗遐


青桐偶遇教育電視臺主持人徐麗遐

作為上海人,對上海教育電視臺完全不陌生,甚至是從小陪伴到大的,在九幾年當我還住在上海老弄堂裡時,家裡沒有裝有線電視,電視機打開翻來覆去只有八個頻道,而綠葉標誌的上海教育電視臺就是其中之一,小時候我們都叫它綠葉臺。綠葉臺也算是小時候最能理直氣壯不會因為電視看太久而被父母訓斥的頻道了。

而要說到教育電視臺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主持人,則是這位一看到就能聯想到知性美三個字的女主持:徐麗遐。

青桐偶遇教育電視臺主持人徐麗遐


在老節目《教育山海經》節目上,徐麗遐與各種不同的嘉賓探討這時下的教育熱點,她大方沉穩的氣質,透露著謙和與細緻。如果不是好奇查閱了徐麗遐的資料,完全不會想到她來自東北吉林,曾在馬尚龍的博客中看到一篇關於徐麗遐的文章,她將東北和江南這兩種差距很大的地域文化拿捏在一起,將東北禮數和江南細緻的合二為一,我想這真是最貼切的形容了。這些年經常可以在線上線下上海和教育有關的活動,講座看到她的身影。可見她對教育這個詞的熱忱與責任心。

近些年一些關於上海海派文化的活動上,也能經常看到徐麗遐的身影,在2017年“白領上海通”的首場活動上,她那句“希望所有的上海人在我們面前說上海方言吧,這是對我們最大的關愛、最切實的幫助。”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青桐偶遇教育電視臺主持人徐麗遐


她雖然已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可作為教育電視臺的當家花旦,由於工作環境的限制,她還是隻會幾句口音不怎麼地道的上海方言。一直熱衷於教育與文化推廣的她,此番話和活動的參與推廣更幫助進入上海這個海納百川的城市,懷有夢想雄心想要在上海一展身手又忐忑的年輕人信心。是的,上海方言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但遠不是全部,可如果你對上海方言中的深刻含義與使用規則沒有足夠的瞭解,就不能對海派文化有充分的、準確的解讀。

我是個從小到大都不會主動去聽詩詞朗誦的人,曾在“為你誦讀”平臺上聽過完整的《水調歌頭》,而誦讀者正是徐麗遐。她誦讀中的抑揚頓挫,隨著詩詞情感起伏而起伏的語調讓我不禁靜下心來細細“品嚐”。

前段時間有幸在華山路的老洋房“青桐”,與她見上一面。青桐的每個角落散發著歷史文化與現代交錯的藝術氣息,而置身於“青桐”的她,就彷彿置身在一副山水畫中的伊人那樣美麗,成熟又散發著光芒。

ID:wickedniki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