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姑姑太平公主?

qzuser214257048


我是花木童說史。李隆基在先天二年發動“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李隆基對自己的姑姑,又是曾經的盟友動手是有緣由的。

1.太平公主繼承了武則天骨子裡不安分的基因,對政治過於熱衷,先後參與了張柬之,李顯策劃的“神龍政變”和李隆基策劃的“唐隆政變”。加上前面有武則天,韋后亂證的先例,所以李隆基對掌握了權勢的女人心有餘悸。

2.相王李旦登基後,太平公主更是權勢熏天,干預朝廷人事安排,重大事情,宰相都需要向他彙報工作。她擔心聰明幹練的太子李隆基登基後會削弱她的權勢,所以使用一切手段廢掉李隆基太子職位。在那時他們姑侄二人就結下很深的怨。

3.睿宗李旦看到太平公主已嚴重影響了朝局的穩定,自己又十分寵愛妹妹,不忍下手,於是主動禪位給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看靠山沒了,即聯絡黨羽密謀再次發動政變。這樣姑侄之間的矛盾到了決定生死存亡的時刻。玄宗李隆基率先下手,親自帶兵誅殺太平公主集團成員,太平公主逃脫三日後回來,被玄宗賜死在家中。

玄宗清除太平公主勢力後,政局逐漸穩定,開始任用賢能,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討論區探討。


花木童說史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太平公主,這個問題要從好幾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李隆基並不是嫡長子,擁有第一繼承權的,應該是李隆基的哥哥,後來的宋王李成器。李成器不願意和鋒芒畢露的三弟爭奪天下,才主動讓出了太子之位,可是姑姑太平公主,比較支持相對軟弱的李成器,並在親哥哥李旦那裡說了一些李隆基的壞話,這點,讓李隆基很不滿。

其次,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氏一族。在這場政變中,太平公主對年輕的李隆基,刮目相看,覺得他的能力很強,會成為自己的勁敵,所以之後一直針對他,同時,李隆基也對姑姑的老到,謀略,狠辣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雙方都把當時的盟友看作未來的對手,互相防範,所以,李隆基登基後,也不足為奇。

第三,睿宗李旦,對自己的妹妹非常信任,不僅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而且還把很多朝廷要事交給她處理。幾名宰相大多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實力很強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剛剛登基的李隆基的皇權。李隆基在唐隆政變中嚐到了先發制人的好處,面對權傾朝野,經驗老到的姑姑,他並沒有信心在朝堂爭鬥中,慢慢獲得最後的勝利,年輕的皇帝要的是快刀斬亂麻,於是,以有心算無心的李隆基最終取的了勝利,順利的誅滅了太平一黨,開啟了開元盛世的序幕。


腦洞大開的歷史


金玉其外的大唐。

1、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她的母親可不得了,堂堂的明月當空照的武則天。太平公主先是下嫁表哥薛紹,估計這個薛紹是個美男子,不然很難入他的法眼,表哥因為謀反餓死在河南監獄後,太平公主再嫁武攸暨,這個武攸暨是母親武則天的堂侄。客觀地說,太平公主是我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她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



2、為何殺死姑姑?

在正常人的家庭裡,姑侄關係那絕對是非常親密的關係,姑姑一般都會拿著自己的侄子視同己出,但是在皇家,在利益面前,這種親情關係根本不值一提。李隆基是太平公主兄長李旦的兒子,太平公主和李旦都是武則天所親生,是親兄妹,她是李隆基的姑姑,是親姑姑,和母子關係只差一層,太平公主比李隆基大二十歲左右。太平公主跟她的母親一樣,也是個對權力有慾望和野心的女人。應該說,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也曾經是一個戰線上的朋友,不過戰鬥勝利後,翻臉相殺也是必然的,他們兩個人唯一一次站在統一戰線上,是韋后亂政的時候。兩人都是李家的兒女,他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李唐王朝敗在一個女人的手中。不過韋后之亂被平定之後,太平公主跟李隆基也成了利益衝突,勢同水火的兩方。太平公主不想要讓唐睿宗立李隆基為太子,而李隆基也忌憚太平公主的勢力,害怕姑姑會危害他的利益,在當皇帝之前,兩個人的勢力都不足以消滅對方,終於,李隆基在登基之後,力量的天平發生了傾斜,李隆基終於瞅準了機會,殺掉了妄圖兵變謀反的姑姑太平公主。



智者說歷史


李隆基是皇帝,太平公主是他的親姑姑,可是,他一檔上皇帝,卻迫不及待地剷除她,原因不外乎是她威脅到了他的皇權。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從小便很受寵,武則天對她有多寵呢?

當時,唐朝會用公主和吐蕃和親以達成和平相處的政治目的,所以,吐蕃一聽說唐朝皇帝的皇后有一個女兒,便派人來到長安請求和親,讓太平公主嫁到吐蕃。

武則天聽說吐蕃蠻夷竟然想去自己的寶貝女兒,心裡頓時不高興了,她之前在母親死後便讓太平公主充當道士,為母親祈福,此時最好的拒絕方式自然便是讓吐蕃人知道女兒是道士,所以她便為太平公主修了一座道觀。

太平公主的第一任駙馬薛紹受誣告被以謀反之罪處死後,武則天不忍心讓她當一個沒人疼沒人愛的小寡婦,所以又開始給她物色駙馬。

原本已經選定了武承嗣,偏偏武承嗣生了病,於是武則天又相中了武攸暨,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她直接殺了武攸暨的夫人。

可見,武則天對太平公主有多好,便對別人有多狠。

武則天對太平公主的寵愛,是太平公主日後能夠參與政事的一個原因,當然,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類我”,頗懂權謀之術。

不過,武則天遇事難決之時雖然會找太平公主商議,但是卻嚴令太平公主不得向外洩露她讓太平參與政事一事。

太平公主也知事情深淺,更知道自己的母親武則天的為人,因為武則天認為她“類我”,所以她也害怕武則天會認為自己會有擅權或是奪權的想法,從而招來禍端。為了讓武則天放心,太平公主過起了高調的貴婦生活,豪車美宅,怎麼奢侈怎麼過,她是在用“自汙”的方式消除武則天的疑心和戒心。

太平公主作為一個女人,能有這份見識和能力,卻是很不簡單。

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類我”,也確實看得很準,太平公主的權力慾確實是一點也不弱於武則天。

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權力,也為了擺脫武則天的桎梏,太平公主開始轉向支持李唐宗室,也即武則天的兒子、太平公主的哥哥李顯。

705年,張柬之趁著武則天臥病不起之際,率領五百禁軍將士擁李顯入紫薇城發動了“神龍政變”,誅殺了武則天的面首張昌宗和張易之,隨後逼迫武則天遜位於李顯。

太平公主在這場政變中也予以了配合,也算有一點功勞,所以李顯即位之後便晉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和哥哥李旦一樣食邑五千戶,這事別說對於一個女人了,即便是對於男人而言也是一種無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李顯雖然再一次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但可能是因為長期受到武則天壓制的原因,導致了他性格上的懦弱,致使韋后和安樂公主專權。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李顯當了五年的皇帝之後,竟然會死在韋后和安樂公主的手上。

李顯一死,韋后立15歲的李重茂為帝,繼續把持朝政,同時也加大了對太平公主和李旦的打壓力度,試圖將皇權攬於自己一人之手,或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之勢。

太平公主當然也不會束手待斃,她一看韋后出手對付自己和李旦,便迅速和李旦以及李旦的兒子李隆基達成了一致意見,聯手向韋后發難。

李隆基誅韋后之後,太平公主又和李隆基一起廢了李重茂,然後擁護李旦稱帝。

李旦當了皇帝之後,自然要好好封賞太平公主,這一次,她實封萬戶,萬戶侯是多少男人的夢想呀!她一個女人卻走在了無數男人的前面。

李旦也和李顯一樣,被武則天打壓慣了,懦弱的性格已經刻入了骨髓,所以,他當了皇帝之後雖然沒像李顯一樣被自己的女人給架空,卻被妹妹太平公主給製得死死的。

太平公主的權勢有多大呢?只要是太平公主上奏的事,李顯肯定準奏,可謂是太平公主說什麼,沒有主見的李顯便會聽什麼信什麼。

即便是宰相和朝臣們商議通過的事,只要太平公主沒有點頭,這件事也沒戲。

太平公主的擅權讓李隆基看到了危機,如果再任由她這麼下去的話,恐怕還真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但是,李隆基是不敢明著和她作對的,七個宰相,有五個是她的人,她的人又掌控著禁軍,李隆基一不留神便會沒命,由此可見太平公主權勢之盛。

李隆基不敢和太平公主作對,太平公主卻為了在李旦死後能夠繼續掌控權勢,便想廢了精明的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另找一個懦弱的人當李旦的接班人。

實際上,李隆基曾向太平公主妥協過。

李旦因宋璟和姚崇二人上奏讓李旦將太平公主外放到東都洛陽,但是李旦不忍心,只讓她去了蒲州。此事被太平公主認為是李隆基在挑釁自己,於是李隆基嚇得趕緊向李旦說,爹呀,您快讓姑姑回京吧!

只不過,李隆基的妥協和補救措施並沒有得到太平公主的原諒,她最終還是決定聯合朝中文武發動兵變殺李隆基。

李隆基聽說太平公主要對自己下手,他能怎麼辦?要麼坐以待斃,要麼先下手為強!

李隆基能夠當上皇帝,能夠開創“開元盛世”,能夠“一日棄三王”,便說明他絕對是一個狠人,所以,他肯定會選擇先下手為強——他率先向太平公主下手,派人殺了太平公主的親信,斷了她的臂膀,讓她再無能力向自己發難。

太平公主一聽說李隆基對自己出手了,又聽說自己的人死了差不多了,趕緊一溜煙逃到了南山,三日不敢出。

只是,太平公主終究難逃一死,她不死,李隆基心中難安;她不死,李隆基心中怨氣難消。

所以,李隆基在這場“先天政變”中從李旦手裡拿到了皇權之後,便迫不及待地賜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寧糊塗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女殺手,在他奪取最高權力的過程中,就殺死了伯母韋香兒、上官婉兒,堂姐安樂公主,姑母太平公主等權傾天下的美女。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遇到安史之亂,又殺死親侄女榮義郡主(安祿山的兒媳)與安祿山的妻子康夫人,馬嵬驛兵變唐玄宗李隆基又被迫處死心愛的絕代佳人楊玉環。

至於唐玄宗李隆基在繼位以後為什麼要殺死姑母太平公主,主要是為了爭奪最高權力。

公元710年6月,推翻武則天的武周王朝恢復唐朝的唐中宗李顯突然去世,傳言是被皇后韋香兒與她的女兒安樂公主等人毒死的,雄心勃勃的韋香兒想效仿武則天做女皇帝,安樂公主一直想做皇太女,韋香兒立年幼的李重茂為皇帝,她自己垂簾聽政,並派韋家子弟掌握兵權,大唐王朝再次面臨滅亡的危險。

在大唐王朝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太平公主聯合侄子李隆基密謀發動兵變。

公元710年7月,李隆基帶領親信發動唐隆政變,太平公主也派兒子薛崇簡等參加兵變,並與閨蜜上官婉兒裡應外合,把皇太后韋香兒、安樂公主等人斬首示眾,李隆基又趁機斬殺上官婉兒,以剪除姑母太平公主的羽翼。

唐隆政變以後,太平公主又親手廢掉唐哀帝李重茂,擁立唐睿宗李旦,掌握了朝政大權,太平公主從此與皇太子李隆基由盟友徹底變成政敵。

太平公主企圖廢掉皇太子李隆基獨攬大權,但唐睿宗李旦卻把皇位傳給唐玄宗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

唐玄宗李隆基繼位以後,朝政大權仍然掌握在太上皇李旦與太平公主的手裡,唐玄宗手下的七個宰相有五個是太平公主的親信,另外兩個是太上皇李旦的親信,禁衛軍將領也都是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還派宮女企圖毒死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713年,在命懸一線的情況下,唐玄宗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先天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處死忠於太平公主的幾個宰相與禁衛軍將領,逼太上皇李旦還政,至此唐玄宗李隆基完全掌握了最高權力。

大勢已去的太平公主向哥哥太上皇李旦求饒,想保住性命,可是此時唐朝的最高權力已經完全掌握在唐玄宗李隆基手裡,她的哥哥李旦愛莫能助,最終李隆基下令處死太平公主與她的子女,太平公主的四個兒子中只有支持李隆基的薛崇簡沒有被殺。


厚德載物49847


關於這個問題請聽我慢慢道來。

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則天最小的子女,因為受到父母和兄長所有人的疼愛。8歲時為給去世的外祖母祈福,出家為女道士,所以“太平”是她的道號。後來吐蕃使者前來求親,並點名要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則天不捨得這個最疼愛的女兒,於是修建太平觀讓其入住,以太平公主已經正式出家為理由拒絕。

久之,主衣紫袍玉帶,折上巾,具紛礪,歌舞帝前。帝及後大笑曰:“兒不為武官,何遽爾?”主曰:“以賜駙馬可乎?”帝識其意,擇薛紹尚之。假萬年縣為婚館,門隘不能容翟車,有司毀垣以入,自興安門設燎相屬,道樾為枯。

多年後,成年的太平公主穿上武官的服裝在李治和武則天面前跳舞,兩人都大笑,說:“你又不是武官,穿成這樣幹什麼?”太平公主回答:“將它們賜給駙馬可以嗎?”

李治明白了太平公主的意思,選擇了自己的親外甥薛紹為駙馬,並舉行了盛大無比的婚禮。沿途的樹木都因為照明的火把而烤焦,婚車太大以至於無法進入婚館,只能把圍牆拆除。

因此太平公主很可能是歷史上少有,可以自己選擇駙馬的公主。婚後的太平公主循規蹈矩,夫妻和諧,與後來的作風完全不同,可見這段婚姻是非常幸福的。

但幸福的婚姻只持續了7年,公元688年,薛紹的兄長薛顗參與李衝謀反被殺。本來薛紹與此事無關,但可能武則天並不滿意薛紹,藉此將他杖責一百,並投入監獄,不久後就餓死在了獄中。

而這時候太平公主的小兒子才剛剛滿月,此事對太平公主的性格和政治立場有了很大的影響。

後來武則天想將太平公主改嫁給自己的外甥武承嗣,但因為太平公主對其不滿意作罷。最後,太平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堂侄子武攸暨。而武則天也在太平公主婚後兩個月正式登基稱帝。

婚後的太平公主雖然為武攸暨生了兩子,兩女,但作風與第一段婚姻時完全不同,開始大肆包養男寵,和朝臣通姦。連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都是太平公主進獻的。

武則天登基後,覺得太平公主長相、性格各方面都很像自己,所以私底下一直和她商議朝政。只是因為武則天的強權,讓所有子女都非常畏懼,所以太平公主一直還是比較低調。

然而太平公主雖然是武則天的女兒,武家的媳婦,但更是李家的女兒,所以實際上太平公主是李家的支持者。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太平公主參與宰相張柬之的兵變,誅殺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逼武則天退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也因為此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

實際上,李顯的繼位我認為是武家集團和李家集團相互妥協和支持的結果,而他們共同的敵人就是張昌宗、張易之。因此此次兵變後,武家勢力並沒有得到清洗,反而由太平公主繼承,並開始由幕後走向了前臺。

此時的太平公主已經轉變為了武家和李家兩個勢力在明面上的共同代表,她特殊的身份維持著這個權利的平衡。只要太平公主還在,這個局勢就會一直維持下去。

但是李顯這個被推上來的皇帝,政治能力顯然並不合格。他登基後任命韋氏為皇后,並允許她參與朝政,卻不信任張柬之等功臣,同時將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而韋皇后本人又和武三思關係曖昧,從而利用其力量左右朝政,希望成為武則天第二。

李顯本人則完全被架空,看來他是一個典型的出身強勢母親家庭的媽寶男。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李顯突然中毒身亡,後世傳說是韋皇后母女二人合謀所為。但在《舊唐書·后妃傳》中記載:

六月,帝遇毒暴崩。時馬秦客侍疾,議者歸罪於秦客及安樂公主。後懼,秘不 發喪,引所親入禁中,謀自安之策。

很顯然,史官是用這種記錄方式表達了對韋皇后毒殺中宗李顯的懷疑。掌握權利時間尚短,還沒有形成自己勢力的韋皇后,實際不大可能毒殺自己的權利來源,更何況還有太平公主這個無法戰勝的強敵。

我倒是猜測是太平公主為了剷除尚未壯大的韋皇后,將自己的哥哥毒殺或者是意外或者是其他人所為的可能性更大些。

此後太平公主為了繼續保持平衡,和上官婉兒一起草擬遺詔立李重茂為太子,相王李旦輔助,韋皇后參與政事。但是韋后一黨想要封李旦為太子太師以此架空他,獨攬大權。

這打破了太平公主的平衡計劃,而此時相王的第三子李隆基是一個非常像他曾祖父李世民的人,他敏銳的察覺到機會的到來。他首先秘密培植自己的力量,同時又私下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聯繫並得到支持。

李顯死後一個多月時間,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支持下,率領禁軍攻入宮中,斬殺韋后、安樂公主及上官婉兒等人,並全城搜捕誅殺韋氏集團成員。

李隆基憑藉此次政變不僅將自己的父親相王李旦推上了皇位,更是掌握京城的兵力,順利繞開嫡長子繼承製度,以第三子的身份成為皇太子。

而太平公主因為在此次事變中支持李隆基,其權利也達到了頂峰,朝中7個宰相,有5個出自其門下。李旦朝政有什麼問題也是先問太平公主,然後在問李隆基,但慢慢更加倚重李隆基。這也導致了兩個人之間的利益衝突。

太平公主希望的是同時掌握武家和李家,在朝廷中維持均衡,以此維護自己的權利;而李隆基逐漸壯大的勢力,以及凸顯出現的能力,隱隱有大權獨攬的趨勢。

這讓太平公主感到了威脅,於是希望廢掉李隆基,改立性格比較軟弱的長子李成器為太子,甚至為此公然暗示宰相們改立太子,但被宋璟拒絕。

姑侄間愈演愈烈的鬥爭,讓睿宗李旦越來越不安,在妹妹和兒子之間,李旦最終選擇了讓位給兒子希望緩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但對太平公主不做任何處置。看來老李家的政治智商全部隔代遺傳到李隆基身上了,李旦和他哥哥一樣是個好人,卻都不能當皇帝。

李旦的這個決定,使得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太平公主與親信開始密謀奪取李隆基的兵權,並將其毒殺。而李隆基更是決定先發制人,命王毛仲武裝家兵三百餘人,誅殺太平公主的親信。

太平公主見親信盡數被殺,不得不逃入佛寺躲避,三天之後才返回,並由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李隆基恕其死罪,但遭到李隆基的拒絕,最終太平公主被賜死在家中。

從此李隆基真正的徹底完全的掌握了政權。


潘不安講究史


上官婉兒墓誌銘出土,已經完美為我們解答了這個疑問。

在所有史料裡,都記載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裡應外合,發動政變,消滅了韋氏集團,推李旦做了皇帝,但從上官婉兒的墓誌銘看,這裡邊可能有蹊蹺。

太平公主確實參加了李隆基的政變,但很顯然,太平公主被侄子擺了一道。中宗李顯死後,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擁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帝,但是韋氏專權,李重茂形同傀儡,為了阻止韋氏集團立安樂公主的陰謀,太平公主、上官婉兒聯合李隆基發動政變,但等政變發生了,局面已經不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能夠控制的了,李隆基可不是簡單的想除掉韋氏集團,他的目標是皇帝寶座。所以旗幟鮮明反對韋氏集團的上官婉兒被李隆基以韋氏集團同黨為由處死,原因很簡單,上官婉兒作為中宗李顯的昭容,親手擁立的李顯兒子李重茂做皇帝才是利益最大化,她不可能同意李旦取代李重茂做皇帝。李隆基殺她就是除篡位的一道障礙。這個在上官婉兒墓誌銘出土之前就有歷史學家就開始懷疑了,墓誌銘的出土使這個猜想成為事實。

太平公主的情況就比較微妙了,在這種情況下,她不得不妥協,實際上李重茂做皇帝最符合太平公主的利益,李重茂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擁立的,如果李重茂做皇帝,太平公主資格老又有擁立之功,朝中地位無可動搖,但是哥哥李旦做了皇帝,有個如狼似虎的李隆基輔佐,基本沒太平公主多大的事了,很明顯,這並不符合太平公主的利益。但是皇宮被李隆基控制,太平公主被裹挾,不得不被李隆基牽著鼻子走。但太平公主心裡肯定是不服的。

李隆基以韋氏同黨的名義處死了上官婉兒,削掉了封號。而太平公主偏偏要給上官婉兒風光大葬,並在墓誌銘中刻意強調了上官婉兒反對韋氏專權的事蹟。在墓誌銘蓋上大書【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很顯然,太平公主雖然被裹挾,但並沒有從心裡認輸,姑侄鬥法從政變開始就已經劍拔弩張。

很快這場鬥法以太平公主失敗告終,首先李隆基逼父親退位,自己登上皇帝寶座,掌握實權的李隆基很快除掉了自己的姑姑,至此李隆基從政變一開始就策劃好的計劃徹底實現了,整個計劃歷時僅三年,李隆基完成計劃後還不忘消滅證據,篡改歷史,給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扣了不少帽子,甚至派人破壞了上官婉兒墓,但是上官婉兒的墓誌銘倖存下來,使這一歷時迷案最終浮出水面。


山野論史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是權利的角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李隆基殺死姑姑太平公主並不稀奇,他的前半生的輝煌也是從殺死太平公主後才開始的(史稱開元盛世)。

李隆基出生於公元685年,小時候曾經出格為王;父親李旦生活在武則天的威嚴之下,常年沒有出頭之日;李旦雖然被立為皇帝卻不能參加政事。或許因為有些大臣想要推翻武則天卻沒有成功,連累了李旦被廢李隆基也被幽閉宮中。


直到神龍政變,那一年李隆基14歲親眼目睹了一場武裝政變。張諫之等人看到武則天年邁有機可乘,果斷髮動政變殺死了武則天男寵奪回了李唐政權,接李顯繼位。

可能是親眼目睹了政變的奇妙之處,李隆基回長安後就暗中籠絡人才,特別注重在萬騎中發展勢力(萬騎是皇帝的撫慰對,早期只有百騎、武則天時期發展成為千騎、李顯發展壯大為萬騎)。慢慢的李隆基就在暗中擁有了自己的勢力,皇帝身邊的特種部隊有很大一部分是支持李隆基的。



李顯軟弱大權旁落韋后,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撥亂反正。

由於李顯的無能導致皇權旁落,韋后想要學習婆婆武則天統一天下,做第二個女皇帝。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公然賣官鬻爵,韋后也是不加禁止;韋后的兄弟也在朝中擔任重要的職位。嫣然一副從走武則天老路的架勢。

這時候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是盟友,他們一起密謀摧毀了韋氏集團的力量;擁立李旦從新為帝,史稱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之後,李隆基被冊封為太子。而太子與太平公主成為權利鬥爭的中心。

太平公主不甘寂寞,經常參政議政。可能她希望得到更大的權利,而李隆基成為她權利路上最大的敵人。李旦為了緩解矛盾,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李隆基;沒想到卻激化了矛盾。

在太平公主想要發動政變的時候,李隆基的到消息(情報工作做的比較好)先下手為強幹掉了太平公主的羽翼,最後賜死太平公主(太上皇求情都沒用)。

搞定太平公主史稱“先天政變”,改國號為開元。

李隆基繼位後卻沒有得到最高權利。太平公主是他的政敵,上面還有太上皇管著;通過先天政變殺了太平公主才成為了名符其實的皇帝。


蟻史為諫


在古代歷史上的權勢爭鬥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唐玄宗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這對姑侄的鬥法就是鮮活的例子。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在唐隆元年(710年)六月攜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


太平公主親手將少帝李重茂拉下皇位,將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推上皇位。但在睿宗李旦退位、李隆基登基為帝的次年,太平公主就被侄子李隆基賜死家中。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對曾經並肩戰鬥的緊密盟友最終公開決裂,到了置彼此於死地的地步?答案就是他們彼此都觸動了對方的“奶酪”——權力。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最小的女兒,深受帝后的寵愛。當時吐蕃人請求與唐王朝和親,但李治與武則天捨不得唯一的女兒遠嫁,為推脫和親,就為太平公主修建了太平觀,讓她當道士去了。當然,這只是掩人耳目的權宜之計。

太平公主共有兩段婚姻。她真正地參與朝政是在她第二次婚姻之後。 太平公主的第一任駙馬是她的表兄薛紹。薛紹出身高貴,母親是高宗李治的同母姐姐城陽公主。婚後的太平公主生兒育女,生活平靜幸福。


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對李唐宗室大肆打壓,加緊了稱帝的步伐,激起李唐皇族的反抗。在鎮壓越王李貞和琅琊王李衝父子時,駙馬薛紹和哥哥薛顗牽連其中。

對於薛紹是否真正參與謀反,有關史料的說法一。最後武則天不管女婿是否冤屈,不顧太平公主的苦苦哀求,還是把薛紹活活餓死在獄中。

薛紹死後,武則天為女兒太平公主挑選的夫婿是孃家武家的侄子。先是挑了武則天哥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太平公主沒看上眼。後來太平公主就挑中了武則天的堂侄武攸暨為婿。


第二次婚姻之後的太平公主開始參與朝政,展現出遺傳自母親武則天的果敢決斷、足智多謀的政治才幹。 在剷除薛懷義、來俊臣的行動中,太平公主一手操刀,動作乾淨利落。她還投母親所好,將自己包養男寵與母親分享,張昌宗就是她推薦給武則天的。武則天對這個有才能又有“孝心”的女兒喜歡得可是不得了。

太平公主雖是武家的兒媳,卻心屬李家陣營。在武則天晚年重病之時,以張柬之為首的五大臣聯合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等,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逼迫武則天退位。

神龍政變的第四天,太子李顯再次登上皇位,江山終回李氏皇族。在政變中立下大功的太平公主與哥哥相王李旦被中宗李顯大加封賞。太平公主被冊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還被恩准開府設官。要知道,在唐朝只有親王才有這種待遇的。可見太平公主在當時聖眷是多麼盛隆。


李顯對相王李旦也不薄,加封其為“安國相王”。後來李顯又要冊立李旦為皇太弟,被李旦婉拒。

在李顯主政期間,皇后韋后及其女兒安樂公主奢侈無度,干預朝政。安樂公主開府設官,權勢煊赫。她還曾要求父親李顯立她為皇太女。

朝廷在這母女的亂政下,功臣遭到清洗,太子李重俊惴惴不安起兵政變,一派亂象。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中宗李顯被韋后投毒暴斃。在韋后的操作下,年僅16歲的中宗第四子李重茂被立為帝,韋后臨朝稱制,這一切似乎都在複製武則天當年奪權的故事。

為制衡韋后奪權,太平公主也是費盡心思。她曾設想讓相王李旦參知政事,以分散韋后的權力。但這個設想由於韋后一黨的阻撓而落空。


於是,太平公主聯手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剷除了韋后一黨。韋后親立的傀儡少帝李重茂也被太平公主趕下皇位,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被擁立為帝。在政變中立下大功的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由於共同的利益,唐隆政變使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這對姑侄暫時走到一起。政變後,李隆基的政治聲望日漸高漲,對太平公主的權勢造成威脅。這姑侄倆開始互視對方為最大對手,展開數度交鋒。

太平公主首先出招。由於李隆基是睿宗李旦庶出的第三子,他前邊還有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而李隆基被立為太子,這在立嫡立長的古代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太平公主抓住這點在朝廷中大造輿論,以圖改立太子。太平公主曾親自召集會議,大唐的宰相們悉數與會。在會議上,太平公主首先提出要更換太子,但遭到吏部尚書宋璟的強烈反對。


會後,宋璟又聯合兵部尚書姚崇到皇帝李旦面前告了太平公主一狀,並建議將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及高宗李治的長孫李守禮(此人也有做太子的資格)外放到地方為官;把歧王和薛王的左右羽林軍改編為太子侍衛軍,加強李隆基的軍事力量;把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夫婦趕到東都洛陽,以免在長安再生事端。在中書侍郎張說的勸說下,李旦依照宋璟的建議而行。

但太平公主也不是吃素的,她可是唐隆政變的首功之臣。她發動朝中力量,對李旦和李隆基父子進行反擊。最終李隆基服軟,立刻將自己與此事撇清,稱對宋璟的建議,他事先毫不知情。宋璟和姚崇成為背鍋俠,這老哥倆被逐出京城,下放到了地方。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再次較量。這年七月,天空出現彗星。在迷信的古代,一般都視彗星的出現為不吉之兆。太平公主遂利用這一自然現象,命法師提醒李旦這是太子要上位的徵兆。太平公主的本意是想借此激怒李旦,從而廢黜太子李隆基。哪知李旦順水推舟,當即表示同意退位,支持太子李隆基繼位。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偷雞成反蝕一把米。


在太平公主的建議下,李旦雖然退位,但還掌握著部分國家大權,並沒有全退。太平公主利用太上皇李旦的權力,在朝廷中大肆安插親信。在朝堂的七位宰相之中,其中就有五位是太平公主的人。

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太平公主曾與竇懷貞等人陰謀廢掉玄宗李隆基,並且與宮女元氏合謀,意圖在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毒死李隆基。太平公主與玄宗李隆基的矛盾不斷激化,已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在中書侍郎王琚等人的大力鼓動下,玄宗李隆基決定對太平公主動手了。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太平公主在此時也決定發動政變,兵分兩路,一路擒拿李隆基,一路佔領朝廷官衙。

公元713年七月三日,李隆基帶兵進入虔化門,召見太平公主的黨羽並將他們殺戮。而太平公主則逃亡到一處寺廟之中,三天後被玄宗李隆基賜死家中。

《資治通鑑》中記載,太平公主陰謀毒死玄宗李隆基,後又在先天二年陰謀發動奪權政變。但也有的史學家推測,這兩點有可能是玄宗李隆基故意抹黑太平公主,以增加他誅殺太平公主的正當性。



歲月是一條河流


當兩個強勢的人碰到一起,必定是要你死我活的,特別是為了爭奪最高權力,在武則天的影響下,唐朝的幾位女人都有一顆不安定的心,有了武則天的榜樣,唐中宗李顯的韋皇后、女兒安樂公主還合謀毒死了李顯,在和李隆基聯合除掉韋后和安樂公主後,太平公主到達權力巔峰,因為李隆基不象他的父親李旦和伯父李顯那麼軟弱,自然要和太平公主相碰,兩人也就勢同水火了。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武則天對李治的兒子們極力打壓,就算是自己所出也不客氣,可以說因為武則天的野心,李治的兒子們活的很苦,殺的殺,貶的貶,活著的人也整天提心吊膽的,總怕哪天死期到來,而對於太平公主,武則天卻非常寵愛,這也使得太平公主權力很大。

據說太平公主在幼年的時候遭到表哥賀蘭敏之的強姦,因為這件事也讓賀蘭敏之丟了榮華富貴和性命,本來賀蘭敏之這人就很荒堂,和自己的外祖母楊夫人也就是武則天的母親亂倫,又仗著得寵將已經定為太子妃的楊思儉的女兒強姦,武則天本來就很惱火,現在將自己最寵愛的女兒強姦,武則天就痛下殺手,將賀蘭敏之流放後又下令處死。


太平公主在第一段婚姻期間,倒也安分守己,沒有什麼不軌事件,所嫁的駙馬是城陽公主的兒子薛紹,兩人還生下了二子二女,不過婚後沒幾年,薛紹的哥哥薛顗參於唐宗室謀反,薛紹受到牽連,餓死於獄中。

過了兩年,武則天將太平公主許配給武修暨,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修暨,還特意把武修暨的妻子處死,太平公主在薛紹死後,可能是受到了刺激,在第二段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武則天寵愛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很懂的做人,將自己的男寵張昌宗進獻給武則天。

在武則天時期,對於這位愛女,武則天也經常和她商議政事,這也使得太平公主“喜權勢”,不過太平公主也很畏懼武則天,並沒有恃寵而驕,行事還是很低調,只是躲在幕後,武則天雖然不允許女兒公開議政,但太平公主還是獲得了不小的權力。

在武週末年,因為皇嗣問題,武李兩家矛盾尖銳化,太平公主雖是武家兒媳婦,不過還是站在李家這邊,而太平公主昔日的情人張昌宗害死了太平公主另一個情人高戩,使得太平公主對二張也憤恨不已,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擁護著李顯發動了政變,誅殺二張脅迫武則天退位,太平公主也參與其中,因為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政治上也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李顯雖然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卻是生性懦弱,使得他的妻子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也想成為武則天第二,勾結武三思等人專政亂權,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而安樂公主和太平公主成為了政敵,還曾經想利用李重俊事件害死太平公主,韋后和安樂公主雖然有成為武則天第二的想法,能力卻不知道差了多少,兩人還傻傻的將自己權力的保護神李顯毒死,眼見李唐又出現了危機,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密謀,兩人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集團。

這場政變將韋后集團剷除,也將李旦擁上了皇位,立下了大功的兩個人都得到了好處,太平公主晉封萬戶,地位更加顯赫,李隆基被封為皇太子,李旦有什麼事情都要問宰相:“這件事和太平公主商量過了嗎?”“與三郎商量過了嗎?”


兩位哥哥的軟弱,讓太平公主得以干政,並且得到太平公主舉薦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人不可勝數,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為了達到長期的權勢地位,知道年輕的李隆基不好控制,就開始對李隆基下手,想要另立一個懦弱聽話的人當太子,以後好成為她的傀儡,太平公主先是散佈流言說李隆基是庶子不應當被立為太子,還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範門內,明目張膽的勸宰相更易太子,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很多耳目,這些種種行為讓李隆基很是不安,自然對太平公主懷恨在心。

712年,有慧星出現,太平公主藉機說這是皇太子李隆基要奪權的徵兆,本想著以此陷害李隆基,讓李旦廢掉李隆基,沒想到唐睿宗李旦雖然軟弱,卻並不昏庸,看到太平公主和太子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怕這樣下去大唐江山又要大亂,就借勢把帝位讓給李隆基,自己當了太上皇,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這樣還可以保護太平公主。


對於妹妹和兒子,李旦都不想傷害,本以為這樣可以緩和兩人之間的矛盾,沒想到反而加劇了兩人的矛盾,這是因為太平公主的勢力過於龐大,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出於太平公主的門下,文臣武將有一半以上依附於她,看到李隆基當了皇帝,太平公主並沒有收手,反而加速謀逆,還策劃對李隆基下毒。

面對太平公主的圖謀不軌,沉穩的李隆基在積蓄好力量後果斷出手,決定先發制人,713年,李隆基親率李令問、王守一、高力士等人帶兵,先殺了太平公主黨羽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控制了羽林軍,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將太平公主的黨羽誅殺殆盡,太平公主見大勢已去,逃到山寺,三天後返回,李旦為太平公主求情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絕,最後賜死於家中,李隆基也得以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