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當前疫情肆虐下,也補補相關知識!

百科上這樣定義傳染病:

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為寄生蟲,寄生蟲引起者又稱寄生蟲病。有些傳染病,防疫部門必須及時掌握其發病情況,及時採取對策,因此發現後應按規定時間及時向當地防疫部門報告,稱為法定傳染病。


中國目前的法定傳染病有甲、乙、丙3類,共39種。


傳染病是一種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並廣泛流行的疾病,經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或物種的感染病。通常這種疾病可藉由直接接觸已感染之個體、感染者之體液及排洩物、感染者所汙染到的物體,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水源傳播、食物傳播、接觸傳播、土壤傳播、垂直傳播(母嬰傳播)等。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法定傳染病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基於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特徵等特點的認識,經報國務院批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2020年1月20日發佈2020年第1號公告,依法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同時納入《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綜上可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法定傳染病。


傳染病有很多種,比較典型的有鼠疫、天花、霍亂、流感等,它們都屬於惡性病毒,給人類造成的傷害也最大,也最難消除。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因此,人類歷史進程,瘟疫這個"朋友"始終如影隨形,不離左右,人們也是談“疫”色變。

一部人類發展史,也是一部人類跟傳染病的鬥爭史。


那麼,在醫療條件、科技非常落後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戰勝疫情的呢?


通過翻閱資料查證後,筆者發現大體存在以下幾種應對方法:

一、罪己詔,搞政改。

帝王下罪己詔,安穩人心!

古代所謂皇帝即是天,出現天災就是來源於人禍,普遍認為是皇帝的政策出現了失誤,或者是皇帝個人品德有問題、言行失當,讓天神震怒,所以出現瘟疫天災向朝廷發出警告,抑或對統治者進行懲戒。

古人不懂病毒傳染的原理。

於是大臣紛紛向皇帝呈上奏摺,建議皇帝順應潮流,做個檢討,反思自己,安慰百姓,平息輿情。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皇帝就要發表罪己詔,對全國人民做檢討。但僅僅做姿態還遠遠不夠,還要採取實際行動,比如大赦天下,停建樓閣,減輕稅賦,處理民憤極大的官員。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是個最善於做自我批評的皇帝,在位28年,就頒佈過23道罪己詔。當然這些罪己詔大多數是跟災情有關,但大災之後多半隨有大疫,所以他的罪己跟瘟疫發生不無關係。

二、求神,祈福,行巫

所謂跳大神、行巫術。

相信大家看古裝電視的時候,多少會看到有一些求神、祈福、行巫術的電視畫面!

古代醫療極不發達,不僅百姓,就是醫生也缺乏病毒的相關預防、治療知識和手段,對發病原因也一無所知。

因此一旦發生瘟疫,就給謠言的誕生提供了很適宜的土壤,給騙子和野心家提供了大發橫財和達到不可告人目的的機會。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不會不知道黃巾軍,曹操和劉備都是靠鎮壓黃巾軍起義起家,登上東漢政治舞臺的。

歷史每次農民起義爆發都有其背景,黃巾軍起義的背景就是瘟疫,或者說,是瘟疫成就了張角。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從公元171年到185年14年間,東漢爆發了五次大規模的瘟疫。

由於政局動盪、官員腐敗、政府機構辦事效率低下、官員不作為和失職,導致瘟疫蔓延,民怨沸騰。

之所以說瘟疫成就了張角,是因為他和自己的兩個兄弟,在神神叨叨給人跳大神"治病"的同時取得了貧苦百姓的極大信任,身邊聚集了大量信徒,張角及時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政治口號,打響了反抗東漢的第一槍。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跳大神的法師通過各種祈禱巫術,給了感染者和非感染者很好的心理暗示,起到了穩定人心、減輕病痛的作用。而且一個人一旦得到了有救的暗示,免疫力也會增強,信心倍增。

況且大多數巫師也都略微懂些醫術,在跳大神的同時,他們還要讓患者喝點中藥,多少都可以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

三、用醫術、醫者仁心。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在瘟疫面前,也不都是像張角那樣渾水摸魚、趁火打劫的騙子,還有相當一部分中醫懸壺濟世,利用自己的醫學知識,去治病救人,比如跟張角同時期的張仲景就是這樣一位有良知的名醫。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張仲景在瘟疫到來的時候,積極研究病患,結合病人實際情況,研製草藥,面對瘟疫,不是躲避患者,而是對病人進行開放式診治,來者不拒。

而且張仲景還不恥下問、遍訪名醫,重金蒐集民間偏方,到處宣傳防病治病知識,免費向疫區人民發放預防藥水和藥物,對控制疫情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疫情面前,歷朝歷代都有張角這樣的野心家趁火打劫唯恐天下不亂,也有張仲景這樣的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高風亮節者,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還有明朝末年名醫吳又可所著《瘟疫論》,開我國傳染病學研究之先河。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四、直接隔離

學西法、贏戰“疫”。

在瘟疫到來的時候,古人也不是一味聽天由命,他們在慢慢的經驗積累中,也知道應該跟患者隔離。

《漢書·藝文志》就曾經有這樣的記載:百姓中一旦有了染上瘟疫者,先要勸說他的家人離開,禁止出入,安置人給他送飯。

但古人知識所限,無法弄清發病原理,根本就談不上預防控制,只能自生自滅。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成功戰"疫",發生在清朝末期。1910年11月,中國東北地區爆發鼠疫,這場鼠疫規模空前,死亡人數達六萬之多,感染人數無法統計。可是全國人民在清政府領導下,在華僑疫病專家伍連德的指揮下,成功地在數月之內將疫情控制,將死亡率降到最低,為國際醫學界稱道。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伍連德的東北滅鼠疫戰爭,就是一場教科書式的戰"疫",今天看來依舊叫人佩服。

當時伍連德建議清政府採取的措施包括:

一、調集物資,籌集資金,動員、招募各地醫務人員前去東北。

二、山海關設三道卡,把疫區跟關內隔離,除了必需品,限制車輛和人員通行,通行者需隔離觀察5天。

三、向國人通報疫區真相,穩定人心。在疫區宣傳普及防鼠疫知識,免費發放口罩,買不到或賣的貴就用醫用紗布自制,要求強制佩戴,大搞消毒和環境衛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四、徵用學校、軍營碼頭和倉庫,對患者集中隔離,併為患者治病。在疫情嚴重的地方劃區,各區域發放不同顏色的口罩,軍警把守巡邏,發現不同顏色口罩的人進入其他區域,立刻隔離;每家每戶檢查疫情,每棟房子都實施消毒。

五、敞開大門接受國際援助,尤其是爭取日本和俄國(因當時的東北地區是這兩國的勢力範圍)有關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六、對發生疫情的房屋進行封鎖或者銷燬,對死亡的病人屍體進行登記和集中焚燒。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經過幾個月的奮戰,這場被稱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鼠疫被成功消滅,至今思及,都讓人欽佩和振奮。

可以說,在中國古代史上,每當疫情來襲時,我們的醫者先賢們,都沒有閒著,也沒有退縮,反而是迎難而上,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面對疫情,這種崇高的職業素養,貫穿古今,向所有醫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