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基本上所有的动物都是对称的,有不对称的动物吗?

公务员事业单位之家


看了回答发现各位看官真是博学多才啊哈哈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偶数和奇数问题而已。。。先说生物繁衍,大多数生物的繁殖,也就是有性生殖,需要将遗传物质分开存放,也就是所谓的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后,从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这样发育下去,才能快速成长发育,为什么是①变二而不是一变三?因为结构稳定性!试想一下受精卵如果是起于一变三,那就会多出一个细胞,因为俩就可以变四,那么多出了的细胞要么会无用消失,导致某些功能退化,要么会继续分裂,但是后果是可怕的,比如婴儿下生多了一条胳膊或者腿的!也就是说,如果是奇数分裂发育,后果是永远无法发育成完整的后代!

再说物理学中,杨振宁李政道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对称是宇宙普遍现象,例如镜像对称,你看镜子就是!后来发现,不对称可能是宇宙诞生了万物的主要原因!因为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粒子如果是对称的,比如正反物质数量相同,互相湮灭的话,什么都剩不下,那么宇宙将不会有满天的星斗,也不会有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等一切物体!由此可以看出杨振宁的牛逼之处!绝对是在人类历史上可以排进前十的科学家!


万物归元


的确是这样,地球上多数动物的体型都是对称的。自然界中对称动物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两侧对称动物,一种是辐射对称动物。

两侧对称动物比较好理解,就是身体的中线为对称轴,身体的两侧都是一样的。我们常见的动物大多数是这样的。例如:鲤鱼、小龙虾、青蛙、蜥蜴、蝴蝶甚至人类都是这样的两侧对称动物。另一种辐射对称动物在动物界中也有不少,它们的身体是以一个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例如:水母、珊瑚虫、海星等这些动物等。

图示:蝴蝶呈现出完美的对称性

动物为什么会出现对称性的体型呢?从动物的进化史来看,最早先是出现了辐射对称动物。例如珊瑚虫,它们的生活方式是固定的,辐射性对称可以让他们感知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这样对它们的生存是非常有利的。后来动物产生了肌肉,生活方式开始有固定方式变为运动方式,这样两侧对称的体型更有利于动物的运动,它们可以更快的猎取食物和更快的逃避敌人。因此,现在的两侧对称的动物占据了动物的大多数种类。

图示: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水母

那有没有不对称的动物吗?也是有的。简单的举几个例子吧!

蜗牛,海螺这类的软体动物就是不对称的动物。我们看看它们的壳就知道这些动物是不对称的了。

图示:身体不对称的海螺

再就是比目鱼,这是脊椎动物里面典型的不对称的动物了。比目鱼的眼睛长在了身体的同一侧,并且游泳的时候也是用身体的一侧来游。比目鱼小的时候其实身体也是左右两侧对称的。比目鱼长成了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海底的习性造成的。

图示:眼睛长到一边的比目鱼

另外在海边上还有一种叫做招潮蟹的动物,它们的雄性蟹的两只蟹螯一只非常的大,是另一只的20倍以上。这看上明显的不对称。但是我们如果仔细观测的话,它其实还是属于两侧对称动物的。因为它们身体两侧的蟹腿的数量还是相同的。

图示:长着一只大蟹螯的招潮蟹

所以,身体对称的动物还是占绝大多数的。但是我们说的身体对称只是某些方面,并不是严格的对称。像人类外形上看着对称,但是身体内部的器官可不是对称的。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兔斯基聊科学


身体不对称的动物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招潮蟹、比目鱼、寄居蟹、阴阳蝶,如果包括低等动物的话,还有海绵。

招潮蟹

招潮蟹是多种蟹类的统称,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它们长着一对大小不一的螯[áo],其中比较大的一只,会用来恐吓其他招潮蟹,或者用来求偶。

招潮蟹挥舞自己大蟹腿的动作,是它们被称为“招潮蟹”的原因。

比目鱼

比目鱼又称为鲽鱼、板鱼、偏口鱼,大家常吃的多宝鱼、龙利鱼都属于比目鱼类。比目鱼一般在海床上生活,与海底融为一体,它的两只眼睛长到了同一侧,便于更好的观察情况。

其实,比目鱼出生时两只眼睛是像其他鱼类一样,正常长在身体两侧的。随着比目鱼逐渐长大,在自身激素的作用下,它的一只眼睛开始发生位移,逐渐跑到了身体另一侧。

阴阳蝶

一般来说,蝴蝶是分雌雄的。当个别的蝴蝶同时具备了雌雄两性的性征时,这种个体称为雌雄嵌体,也就是阴阳蝶。它们的一对翅,一边具有雄性特征,一边有雌性特征,往往非常漂亮。严格来说,它们属于极其特别的动物个体,不算一种动物。

寄居蟹

寄居蟹住在海螺壳内,它的身体其实不是对称的,当然,一般情况下,活着的个体是不能离开海螺壳的。当它们需要更换更大的海螺壳时,它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离开旧的海螺壳,换到新的“房子”里。当我们把它们取出时,就能看见它们不对称的腹部了。

海绵

海绵动物是对一类多孔滤食性生物体的统称,别看它长这个样子,但它却是是动物。海绵动物又称多孔动物,是一类最原始、最低等的海洋动物,它们靠捕食海洋中的微生物为生,长得也都奇形怪状的。

但是,它们确实是动物。

总结

不对称的动物,比如招潮蟹、比目鱼、寄居蟹、阴阳蝶,如果包括低等动物的话,还有海绵。由于演化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叠床架屋、不断改善发展的。所以,自从动物在差不多5亿年前,演化到扁形动物,成为两侧对称动物后,之后动物类型,都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的结果。可以看到,招潮蟹、比目鱼、寄居蟹这些动物,都本身是两侧对称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环境才演化出了新的特别的形态。了解的越多,越会认识到演化的正确性。


九度十二分


有不对称的动物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对称的动物当然有,而且还有很多。

接下来我说说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

比目鱼

很明显,比目鱼当然不是对称的了,两只眼睛都在身体的一侧。

  • 那么,为什么比目鱼的两只眼睛会在同一边呢?

其实,比目鱼这种奇异形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也是生在两边的,也就是对称的。

在它长到大约3厘米长的时候,眼睛就开始“搬家”,这时候就开始不对称了,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

  • 世上的鱼千千万为什么其它鱼就长得对称,而比目鱼就如此的与众不同呢?

这就要从比目鱼的生活习性说起了。

众所周知(手动滑稽)

在水里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但是,你以为所有的鱼在水里都是这样的吗?

如果这样认为你就错了,少年。

我们知道生物的形态是为了适应生物生活的环境,或者说适应生物生活的方式。两者都有,这里就不细说了。

单是看比目鱼的形态就知道,它跟其他的鱼根本就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鱼的两只眼睛在两边是为了看清身体两侧的捕食者、猎物、地形等。但是比目鱼就不用了看没有眼睛那一侧了吗?是的,这货不用。

因为这货大多数时间不是在水里游,而是在水里躺着!

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这货就是躺着的!like this

长期如此,为了不浪费另一只眼睛,so......

招潮蟹

<strong>

请不要怀疑,这只螃蟹的另一只钳子没掉!

田螺

所有的螺都是不对称的,求打脸!

为什么标题写田螺?

因为......

我喜欢吃田螺,哈哈~

大自然有很多有趣的东西等着我们哟~


倚杖听江声


错了,这是达芬奇跟大家开的一个玩笑,有一副素描被看作不亚于蒙娜丽莎的传世之作,34*25㎝的尺寸,比A4大不了多少,《维特鲁威人》,一个圆框住了人的身体,以此来解释他所认为的人体对称结构!他解剖过很多动物,包括人类的尸体,绘制了一些素描笔记,比今天的医学院学神都不差,这家伙被一些研究者称作人类历史上智商最高的一个,但是天才也局限于科技手段!他的时代观察不到那么细小的不同,事实上所有的动物,甚至可以拓展到生物都是非对称结构的!我一直怀疑达芬奇是清楚这种差异的,但是在那个(有限像素)时代,在绘画上看作是对称结构是可以的,几公分的实际差距在图画上没那么重要,但把手脚画的长出一截就不‘美’了,那是一个求真的时代,这个‘真’是视觉上的相对值,达芬奇又是一个内心阴暗的人(一些心理学家,人类行为专家分析过的结果),他有理由这么干!

而我是做刀的,刀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就是单边开刃的,所以它是不对称的,它比剑难的地方就是需要考虑轴(横)线平衡,而不仅仅是剑身和手柄的纵(树)线平衡,所以在对称这个问题上我下了很大的功夫,工具没那么简单!对称和非对称也有许多有趣的原因!

关于对称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人本身达芬奇选择人体来解释对称,我们就从这里入手,首先是外观,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左右绝对对称的,甚至用电脑做出完全对称的人类面部看上去是恐怖的!再就是功能,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左右手一样灵活,左右腿一样长短力量一样大!从功能而言每个人都有主动手,眼,腿,从人身上就能举出很多很多例子,从内而外,大脑左右功能不同,内脏哪怕是对称分布的也是不一样大小的,这事非常复杂,原因很多很多!

但是归结到底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节能!

政府能干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也是在‘节’字上下功夫,如果一个机构工作不多由另一个机构兼顾是挺合理的选择,虽然有时候效果很差甚至反效果,但在理论上生物在够用的情况下弱化一个,是不错的选择,前提是够用!!!

人也好其他生物也好,都是依托能量而存在的,能量不是生命自身产生的,地球生物的能量来自太阳,通过食物链能量得以在各种生命体之间流动,迫于繁殖压力,广义上说所有地球生命体都在互相竞争,如果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短时间内地球从太阳获得的能量总量是一个近恒定值,所以如何利用好自己能获得到的那部分能量就是所有生命体无法规避的永恒问题!那么在这个问题面前,如果均匀分配就是一种不合理的选择了,我们可以把大多数左右结构的生命体征都看作一个是另一个的备用件!呵呵,左右手协作当然好,但不是所有事都需要两只手,如果意外失去一只手,另一只手的能力会在生命压力下能力得到强化!这样的事现实生活中例子比比皆是,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叫做能力补偿的生命体特征,反过来说,是不是一只手可以看作是另一个的备用件?!既然有‘备胎’,那么,呵呵,看看汽车吧,不少车的自带备胎为什么不是全尺寸的呢?道理是一样的!

但为什么很多生物的构造是基本对称结构呢?

除了备用外就是平衡,平衡和节能,这是大多数生命体内在的矛盾关系,从哲学的角度看,平衡本身也是一种节能,单臂结构存在功能性单一的弊端,也影响生命体的运动,为什么工业机器人大多数是单臂结构?因为他们很少需要移动!有移动需要的这种需要越迫切越接近绝对平衡,为什么给汽车换胎要一对一对的换?也是这个道理!没有移动需要的植物就可以长成黄山迎客松的样子了!

我用植物当例子是因为它们相对单纯,动物的对称和非对称原因太多了,这已经写了不少了,客观估计80%的人已经不想看了!但是别再提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道理谁都会说,可是为什么呢?叶子不对称也有很多原因,其中涉及空气动力流体动力等,树叶最好的状态是更多的面积对着阳光,植物和动物不同,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从成型效果‘考虑’,所以叶子的不对称极为复杂,生长所在的位置高度朝向等等,它们没有动物那样的神经系统,运动结构,但是仿佛真的是有思维能力,就以风对树叶的影响,它们有一套自己的应对方法,微风拂过,树叶通过叶柄摆动抵消,基本不太影响光合作用,大风的时候会翻转叶片避免被吹落,毕竟长出一片叶子是需要消耗能量,风云交加的时候,他们会对折或者下垂,通过减少迎击面来保全自己!树叶的不对称是一种平衡后的结果,没有两片相同的叶片也是平衡后的结果,如果用电脑分析不会比沙堆模型需要的计算量少多少,所以学一点绘画,不管画的好不好,学会绘画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这能让你看世界更加清楚!

一定要怼,我可能会怼回去,毕竟我的本意是分享,所以别用愚蠢的方式把负能量丢给我!


617687101


有的呀。

【外形】上【明显】不对称的动物一抓没有一大把,也有一小撮了。

比如比目鱼,两只眼睛非要长在头的同一边,成双入对。

比如招潮蟹的雄蟹,两只螯一大一小,大鳌能吓敌能打架能求偶,衬托的小螯只能卖萌。。。。

再有比如抹香鲸。

抹香鲸的头骨是左右明显不对称的。它们只有左鼻孔能畅通呼吸,所以左边的鼻骨也明显发达一些,左鼻孔也要更大,而右侧的鼻骨则退化掉了。

以上这些动物,从外表上就能发现明显的不对称呀。

不过呢,确实为了运动起来更快更好更平衡,加上生物从受精卵发育起来就要经历对称式的细胞分裂,大部分动物的身体外形都是基本对称的。但这种对称呢,也做不到一丝不差的完全对称。比如说人,大部分人的左右脸都不能做到完全对称,不信可以把自己证件照的左脸或者右脸复制粘贴到另一边,就会发现和你现在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但这种轻微的不对称,反而看起来更舒服,如果人的左脸和右脸完全对称,效果有点……差。

至于生物的内脏分布,就更加做不到完全对称了。

比如说人。。。。。五脏六腑整体看来就不是对称的。虽然也有像是肺、肾脏这样左右对称,一边一个的器官,但是心脏啊、胃啊、肝啊,其实在人体内的位置都不是对称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嘻嘻。


不吃肠的大肠


应该是都是对称的。

人不对称不能行走,鸟不对称不能飞翔,就是一个爬行的虫子,其足也得对称。对称是为了平衡。不平衡就要歪斜,歪歪斜斜的就没有速度,没有速度就意味着没有生命。包括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路上走的,地上爬的所有动物都是对称的。蛇类爬行也是自身寻找平衡。

平衡才最好。


锦绣63696007


任何动物都不对称啊,以人为例,一个人的手左右大小不一样,而且手掌纹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看到的一样只是表面现象


洋哥的传说


不对称的多了,酒席上的多宝鱼,海洋里螺类都不对称,招潮蟹好像有个大钳子也不对称


星辰传666


生物的对称性分为双侧对称和辐射对称,这种对称性在自然界非常普遍,其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动物的身体构造都表现出镜像对称,也就是双侧对称。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这并不是进化的巧合,因为构造一个不对称身体的方法比构造一个对称身体的方法要多得多。就拿我们人体来说,我们完全可以长成各种奇怪的样子,你的身体左侧右侧随便突出点,或者再长一个什么东西,就可以轻松的破坏了对称性。

生物普遍遵循着双侧对称

根据化石证据表明,双侧对称早在5亿年前就已经在生物身上形成了。因此,我们认为,生物的双侧对称一定有某种内在的原因。多年来,生物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这个问题的假设。

一项研究表明:大脑更容易识别两侧对称的身体,使得动作协调。还有就是所有的生物在其生存环境中的运动都受物理定律的支配。我们一般认为最早的生命是从水里开始进化的,而两侧对称的身体可以使生物能够沿直线前进。在进化史上,从A点到B点能够快速高效移动的动物会比那些移动缓慢或者不能移动的动物更加成功。

另一种流行的假设是,对称性的进化有助于动物的择偶。对鸟类和昆虫的实验表明,雌性更喜欢与拥有最对称性装扮的雄性交配。例如,雌孔雀更喜欢尾巴长而对称的孔雀,雌性家燕也更喜欢尾巴长而对称的雄家燕。

对称性甚至指导着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一个生物体诞生时只是一个单细胞,它必须以一种对称的方式组织自身及其遗传物质,才能确保每个子细胞在分裂前都有每个基因的副本。当然并非所有动物都是双侧对称的,例如海星、海蜇和海胆等生物具有辐射对称性,地球上唯一不对称的生物就是海绵。

虽然我们现在在生物学上无法准确的说出生物对称进化的确切原因,但在物理学上我们知道更深层次的答案。这是宇宙的普遍法则。

大家都看到过人类刻画出来的外星生物,它们也具有对称性,因为我们认为支配宇宙的物理定律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因此我也觉得外星生物也会表现出普遍的双侧对称!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宇宙普遍存在对称性呢?这就要从宇宙的基本法则物理定律说起。

更深层次的原因:物理学中的对称性

在物理学中,对称性有着更为精确的含义。物理学的对称性就是,在某些特定条件发生改变后,物理定律并不会发生变化。其中就包括:

  • 镜像对称性:也就是双侧对称,一个基本粒子与其镜像除了自旋相反外,但物理定律不变。例如正电子可以被认为是电子的镜像。

  • 时间对称性:物理定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物理定律一直都是这样的
  • 平移对称性:不管我们是在太阳系还是在宇宙的另一端,不论位置如何,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
  • 旋转对称性:不管我们朝哪个方向,物理顶定律也不会发生改变。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然规律不对称的宇宙中,实验结果可能会根据实验的地点、时间和方向而改变,所以这些对称性对于理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至关重要。

例如,现代天文学家一般会通过观察数百万光年外恒星的光谱来确定其组成成分,如果遥远的地方恒星中的原子遵循的法则不同,那么我们将无法了解任何有关宇宙的信息。

因此对称性对于宇宙的运行方式不可或缺,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设计广义相对论(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的时候,也将其作为指导原则。

爱因斯坦坚信物理定律对所有的观察者都应该是一样的,不管它们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通过各种思想实验,爱因斯坦发现了自然界中另一种基本对称,称为协方差。在这种对称性下,无论物体是加速还是静止,物理定律的作用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引力和加速度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对称的。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自然界中的其他对称性。

19世纪的数学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证明了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对称性。通过一系列的方程式,麦克斯韦证明了电和磁实际上是一种更基本的力:电磁力。

许多科学家怀疑可能有更多的自然对称性有待发现。一些人认为,物理学家们花了几十年寻找的、迄今为止难以捉摸的“万物理论”,将包含某种类型的对称性,这种对称性将全面解释和容纳所有已知的物理定律。

总结

控制我们宇宙的基本法则存在着众多的对称性,而我们的生命也正是在这种法则下诞生的,因此生物的对称性正是体现了宇宙的基本规律,并非偶然或者巧合。

如果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发现生命,它们也会跟我们一样最寻着普遍的双侧对称性。除非哪里的物理定律和我们的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