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深信閱讀的力量,堅信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修養,甚至打造一個人的靈魂。

記得有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愛上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個假期,我偶然的機會,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給教師的建議》是1984年06月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B.A. 蘇霍姆林斯基。 本書是蘇聯當代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教育經典書。)一書,書裡沁人的墨香是上學時那種久違的味道,而作為一位教育行當的門外漢,讀這樣一本關於教育學的理論專著還是第一次,說實在的書裡面富有哲理的語言有很多我還沒有完全讀懂,但是囫圇吞棗地讀完之後,收穫還是挺多的。

愛上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我深知閱讀可以成就人的一生,至少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在紀念金庸先生的無數篇文章裡,這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年輕時的金庸,就曾在圖書館裡待了一年,金庸閱讀了大量的中西方文學名著,而且總是看英文原版,這為其後來在報社從事外文翻譯打下了基礎。

愛上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年的時間專心讀書,平心靜氣地閱讀,真的是人生的饋贈。自此以後,金庸創雜誌、做記者、辦報紙、寫專欄,逐漸走上了文人之路,作家之路,終成一代文學大師。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連考三次才考上大學的農村孩子,在大三的上學期,突然被診斷出了肺結核,這意味著,他必須休學一年,而且要被隔離。

命運可以開玩笑,但最好不要拿健康當題材。這個時運不濟的孩子,被送進了北京西郊大山裡的結核病療養院,這個男孩就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當一個人外在遇到阻力時,往往會向內尋找力量。俞敏洪苦中作樂,他除了看山中的四季,更多的時間,花在了看書上。由於條件所限,剛入學時,他很多書都沒讀過,國內的《水滸傳》《三國演義》,國外的康德、黑格爾……養病的這一年,恰恰給了俞敏洪彎道超車的機會。

愛上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這本書裡,他這樣描述那一年的閱讀時光

“休學的這一年,我讀了600多本書,平均一天兩本書的閱讀速度,將中國歷史和文學典籍看了大半,什麼《資治通鑑》《孫子兵法》《論語》《曾國藩家書》《三國演義》……只要我能找到的、有名氣的書,我基本都看了。也就是在醫院的這一年,我讀完了《徐霞客遊記》。”

那麼,我們有沒有算過,自己一年能讀多少本書?一年讀20本,600本書,也夠一個人讀30年了。書籍,是最廉價的奢侈品。多少神奇的人生之門,會通過書籍這把鑰匙而打開。

愛上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對興趣的培養就應該貫穿於每一堂課。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培養便是難題,大師送來一段話:“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見的刺激來激發學生對學習、對課程的興趣,那就永遠培養不出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要使學生親自發現興趣的源泉,使他們在這種發現中感到自己付出勞動並有進步,這本身就是一個最重要的興趣源泉。沒有積極的腦力勞動,學生的任何興趣、任何注意力都是不可思議的。”

其實,這樣善意的提醒在《給老師的建議》一書中還有很多,比如在讀到92頁時,有這樣一段話對我而言記憶猶新。

愛上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成年人和兒童不同,碰到感興趣的事,成年人能很好地控制時間,而兒童則缺乏這種能力,他們把時間忘了,所以作為老師應該教會孩子利用好他們的自由活動時間。在不破壞兒童天性的前提下,力求使有趣的、令兒童詫異的事物同時成為他們的智力、情感和全面發展所必不可少的東西。

但決不是他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通過組織種種活動,通過示範和集體勞動。有時候總覺得孩子課間又亂又吵,其實那是他們缺少控制自己和時間的能力,癥結在此,今後應對症下藥教會孩子學會利用自由活動時間。

愛上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俗話說:“醫者父母心。”其實,父母就是孩子們最好的語文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學,讓自己首先掌握不同的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孩子傳授更多的知識,而不是拿起課本沒有話說,提起筆來腹中空空。倘若我們通過國學教育和基本的語文學習,通過自己的言行,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學生們明白這些道理那才是最重要的。

愛上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前些日子還看到著名的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老師在一次新生入學儀式上的講話,她跟孩子們談人生和未來的時候,竟然談到了“如果自己可以回到中學”這個話題。劉校長說:如果我自己能重新回到中學,我最想做的是這三件事情:

  1. 多讀書,成為精神的富有者。
  2. 堅持寫日記、寫隨筆,成為善於表達的人。
  3. 學好外語,成為能夠自如地跟世界溝通的人。

其實,這是給我們每個人開出的學習計劃。如果按照這個目標去努力,我相信每個人不是“211”,就是“985”,全部都會躋身於“雙一流”學府。

結語:朋友們,家要有愛,人要有品味,教育要有溫度。閱讀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愉悅,還有品味中的寧靜,讓我們一起,在閱讀中快樂地生活吧。


姑且慕容:愛好文字,也有收穫。發過詩文,得過小獎,願與文海遨遊的各位朋友一起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