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什么很快就被秦国灭亡了?

珂梦历史人文


赵国七雄中,赵国和楚国都是优先亡于人祸,赵王杀了李牧,楚国是贵族内斗。韩国和燕国都是优先亡于地理,一个靠秦国太近,一个实在太穷,都是不堪一击!最后的齐国魏国都是亡于天时。魏国是魏武卒后继无人在最强势时没有掌控全局,齐国是唇亡齿寒不动,天下已定时投降?


亮珠29679434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曾经兵强马壮,缘何第一个被秦国所灭?

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韩国地理位置,决定了被秦国灭亡的第一个。韩国、赵国、魏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地理位置关键,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是秦东出,齐西进,赵魏南下,楚北上的必经地方。

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

第二,国力弱小。韩国领土最少,民众最少。与他的两个从晋国分离出兄弟国家相比,韩国立国之初国力就不及魏国和赵国,这是韩国的先天不足。地理位置使韩国很难扩展自己的疆域,也很难和别人保持长久的联盟。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在昭侯时的短暂强盛之后,韩国迅速衰落。国力与其他六雄比起来,相差太远。

第三,韩国变法不彻底,丧失了强大的机遇。韩国变法不彻底,韩国由申不害主持变法19年,但只是吏治变法,没有涉及根本性的变法。这场变法虽让韩国短暂强盛过,但留下了更严重的后患。申不害用术治治国,留下了人治的传统,使韩国庙堂不思强国的根本,而幻想采用术的奇谋保存国家,后果自然越来越弱,变成最先被消灭的战国。

第四,秦国“远交近伐” 战略的牺牲品。秦国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韩国地理位置关键,是秦东出的必经之路。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开始亲政,周密布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李斯建议嬴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秦灭六国是这么一个顺序:韩、赵、魏、楚、燕、齐。韩国第一个被秦国所灭在情理之中。

 



云中漫步笑红尘


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第一个被秦国所灭,史记中只有短短的二十五字的记载:“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魏、赵为诸侯,至公元前230年韩亡,立国一百七十三年的韩国,从此成为秦国的一个郡。

韩国如此之快为秦国所灭,本人认为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位置

秦处于华夏西陲,其余六国均在东方,而韩国紧邻秦国,位于秦出函谷关第一要地,秦国若要统一六国,韩国便首当其冲;再者,若得韩国,北上攻魏赵,南下灭荆楚,以韩为踏板,可免后患,且增便利。

二.国力

秦国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变法开始,奋六世之余烈,至战国末期,秦王嬴政掌国时,国力已经毫无疑问居于战国七雄之首。拜韩国所赐,秦国用水工郑国治水,使关中变为沃野,秦国此时拥有关中和巴蜀两座天府之国,粮食充足;国土面积也几乎占到当时华夏世界的一半;加之秦有锐士,勇冠天下,战力强盛。而韩国国土面积狭小,至战国末期,其大小仅相当于秦国的一个郡。“劲韩”之风,已不复存。韩秦两国国力悬殊。

三.国际形势

此时强秦若要灭哪国,其余五国只会各顾各,没有人会施以援手,邦国之道,雪中不送炭。长平之战时,秦赵两国在长平陈兵百万,鏖战三载,赵国苦苦与秦国相抗,竟无一国敢来相助,而后赵国无粮再战,向别国借粮,一粒粮食也未借到,以至一战折损四十五万兵力,元气大伤,山东五国最后的屏障就此倒塌。这样的国际形势,利于灭国。

四.民心民气

韩王安尊崇术治,君臣尔虞我诈,官场钩心斗角,上下互相窥视,人人自危个个不宁。这是韩国权术之风弥漫的结果,申不害在韩国术治变法,虽然使得韩国一时强盛,有“劲韩”之称,但是它却润物细无声地全面摧毁了韩国立国的道德基础,打开了人性丑恶的闸门。

从韩王到官场,从官场到民间,节烈劲直之风不存,官员不再务实真干,百姓人心不聚,将士战心不旺。内史腾灭韩时,韩国连一场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倏忽之间,便为秦所灭,当不奇怪。

以上就是我对韩国迅速被秦国所灭这一问题的一点看法,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渭水边上说历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可以说是最强的。不过,这并没有阻止韩国的灭亡。韩国是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前230年覆亡。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最强,为什么第一个被秦所灭呢?


首先,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在消灭了智伯荀瑶之后,魏赵韩三家成为事实上的三个诸侯国。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其中,就韩国来说,一开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公元前375年,韩国正式消灭郑国这一诸侯国,并迁都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可以说是最强的。根据史料记载,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同时,就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曾经评价韩国: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苏秦还表示: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由此,对于韩国来说,不仅兵器非常厉害,而且士卒也还具有非常高的战斗力。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兵器最强,为什么相对于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等诸侯国,韩国是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诸侯国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跟韩国的地理位置存在直接的关系。


在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差的就是韩国和魏国这两个诸侯国,相对于其他诸侯国,韩国和魏国都处在四战之地,也即周边都是大国,自身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其中,虽然魏国在战国初期一度成为力压秦国、齐国、楚国的霸主,但是,这也是因为其继承了晋国的衣钵。此后,因为秦国、齐国等诸侯国的变法和崛起,魏国地理位置上的劣势越来越明显,最终失去了霸主的地位。而对于韩国来说,在三家分晋时,自己一开始的疆域面积就不如魏国和赵国,又因为处在四战之地,即便兵器最强,也无法抵挡周边多个大国的压力。


最后,就韩国来说,因为疆域和人口在战国七雄中几乎都是垫底的,即便自己的兵器和士兵非常精锐,也不可能扭转这一劣势。而因为处在四战之地,只能吞并周边的小国郑国,之后就很难再次扩大自己的疆域了。所以,在战国七雄中,韩国能够坚持到公元前230年才被消灭,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总的来说,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疆域面积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在此基础上,韩国对于弓弩刀剑等兵器自然会重点发展,所以在兵器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以此在大国的夹缝中自保。不过,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时,地理上最靠近秦国的韩国,还是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消灭的诸侯国。


大鹏带你看古建


这得先从晋国瓜分说起,一个强大的晋国被韩赵魏三个国家分了,分了之后等于一个大蛋糕变成三个小蛋糕,这样对于强国来说吃起来更方便了,秦王赵正当然也不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啊,制定了吞并六国的时间表,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得先计划一下第一个攻打的国家是谁呢?最后决定先打韩国并且打的非常顺利,用史记的话讲,当时攻打韩国就像回自己家一样轻松,没有什么阻力。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秦王灭韩国的部分就记录了几十个字,战争顺利的几乎没啥可写的,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没啥可落笔着墨的地方,这其实也是一种耻辱,一个国家就这么灭了,

韩国毕竟是战国七雄之一,他的强大肯定是有道理的但是为什么面对秦国的时候表现的如此不堪一击呢?甚至连一次有效的进攻都组织不起来呢?韩国错过了很多次机会?

首先第一个原因改革不利,没发展起来,在战国的时候,最成功发展起来的是秦始皇的祖先秦孝公,当时启用商鞅变法,秦国迅速强大起来,那韩国从立国到六世都没有很大的发展,秦国一直在努力,而韩国呢碌碌无为,等到第六世韩昭侯想变法想改革,他这时候用申不害变法,秦国是秦孝公采用商鞅变法,为什么韩国用申不害变法呢?当时魏国要攻打赵国,赵国就去韩国请求支援,请求帮忙。因为魏国欺负我们,咱们联手一下,否则以后他们也会攻打你们韩国,这个申不害提出想法,我们不直接派兵,硬碰硬咱们会吃亏,我们把魏国的都城围起来这样他们肯定把兵派回来,这样是不是解了赵国的围,所以申不害用“围魏救赵”这个方法证明了自己得军事实力和自己得政治才能,也得到韩国国君的重用,于是就让申不害实施变法,申不害是战国有名的思想家,他治理国家的方法和商鞅不一样,他们用的招还是有区别的,首先他想让大臣信服,让人们觉得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有一次在国都的南门牛在吃麦苗,有人禀告申不害,但申不害要求这个人不要告诉任何人这个消息,反手在朝廷颁布法令严禁牛吃麦苗,否则直属官吏都会受到惩罚,当时朝廷都不把他当回事,都说没有牛吃麦苗,申不害看没人禀告,就肯定的说:有,在城南门,大家一看果然有牛在吃麦苗,原来申不害是知道,也就是说虽然他没出访,但地方发生的事,他是门清啊,就是啥都知道,瞒不了啊,以后得听话不然要命啊!

商鞅是全面变法,更重视富国强兵,各种实打实的点子让军队有战斗力,怎么多种地,怎么让大家建立良好的官僚制度,加强方方面面的治国之道,但是申不害的就是怎么让你们大臣都听我的,都听韩王的话

秦孝公的变法用法治管理国家,富国强民,而申不害的变法强调的是术,权术,就是驾驭群臣,出发点不一样,用今天的话两个人叫格局不一样,所以结局也是不一样,这个结果对于韩国的灭亡是加速性,商鞅死了制度留下来了,而申不害死了改革的成效马上下降,没有人愿意执行这套权术,

韩国其实还有一次机会可以成为战国七雄最强的国家,有个能人他没有启用,在人才认识眼光上不行,那就是韩国后期的法家韩非,韩非很厉害人物,思想家,文学家,善用权术,但是没有被得以重任,之前的申不害变法,表面大家听话,群臣唯唯诺诺,但国家没有富强,人们没有受益,韩国也没得到发展,反而这是加速灭亡的一大因素。

其次就是政治环境地理环境太恶劣,史记中记载,韩国西面是秦国,北面赵国,东面魏国,齐国,南面是楚国,疆土也很小,实力最弱,可以说是犬牙交错,所以当时秦国的重臣李斯说,如果我们先灭第一个国家必须是韩国,因为他们采用远交近攻,屡次进攻,一打就割地,一打就割地,这地方本来就不大,国土面积没了,力量就会衰弱,最后只能接受背灭的现实。如果翻阅史记,历史其实给韩国非常好的机会和条件,但没抓住啊

其实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韩国太笨了,外交乏术,韩国弱小面对秦国这样的大国家。如果变法没成功应该马上合众抗秦,和别的国家报团啊,根据史记记载韩国经常办糊涂事,在合作和攻打秦国的时候摇摆不定,比如公元前317年韩国和秦国打完仗,让秦国揍够呛,整个军队都被灭掉,大将被抓,当时韩国有个大臣献计策,提出打不过赶紧送块地给秦国,说和,然后和秦国说一起去打楚国呗。楚国在江南一代,物产丰富,其实这是很好的主意,如果韩国君王采纳,也许结局不会这么惨,谁知道这个消息被楚国知道了,楚国赶紧派人送礼献计,这韩国君王不禁忽悠,就相信了,刚挨打回头又和秦国宣战,结果呢,一打架,楚国一个兵没来,被诓骗了,韩国被打体无完肤。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国势必投入秦国的怀抱,在识人用人方面韩国真是差太多,而且总是变来变去,摇摆不定,这样国家肯定就不行了。这也难怪史记都不愿意多为这个国家灭亡多写两字





晓丽说影视


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秦国远交近攻,与齐国,楚国结盟,只攻击三晋。

第二,三晋是最强联盟,齐国和楚国也不愿他们联盟。故秦国对三晋用兵,齐楚并未阻止和斡旋。齐国的冤家是燕国,因此主要攻击目标是燕国。楚国的冤家是吴国,因此主要攻击目标是吴国。

第三,三晋当中,赵国人口最少,且地理位置不佳,经常受到匈奴的袭击。正因这般的恶劣形势,所以赵国的军队为了保卫国家,战斗力是三晋当中最强的国家。韩国,相对三晋来说是兵力最为弱小的国家。




不想听的事实


韩国在战国七雄当中是最弱的,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事力量强盛一时,名将也有很多。魏国魏文侯改革后,国力大增,魏武卒曾一时打片天下无敌手、齐国和楚国都曾称霸过,家大业大。燕国虽然也很弱,但是燕昭王励精图治也曾经差点灭亡齐国。其各国都有强盛的时期,但韩国出彩的时期很少。

01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变法虽然让韩国国力有所提升,政治上申不害巩固可君主权利,让君主用“术”驾驭群臣巩固吏治。经济上,申不害鼓励群众多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鼓励百姓积极发展手工业。在军事上,申不害打压贵族集团,将他们私兵纳入国家军队,集中训练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作战能力,增加了韩国的国防力量。申不害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韩国国力有所提升,但是韩国本来处于四战之地,资源存量有限,并且处于交通要道,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韩国一举一动都暴露在环邻的列强之中,所以韩国很难崛起,成为像秦国那样的超级大国!

02远交近攻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增,经秦惠文王,宣太后一系列政策,收复了蜀地,得到了天府之土;平定了义渠,稳定了后方。接下来的几任秦王的目标就是进取中原夺天下了。秦昭襄王任用范睢的远交近攻的策略,拉拢齐、燕,削弱与秦相邻的诸国。这个策略一直到秦始皇,时机成熟了,始皇帝开始了灭国战争,沿用先祖远交近攻的策略,韩国最弱小,与秦接壤,柿子挑软的捏,韩国首当其冲是第一个被灭的!灭韩战役开始前,就先灭韩还是灭赵,李斯与韩非在秦王面前还争辩过。赵国虽然经历过长平之战后国力大衰,但是当时在魏国,齐国,楚国的支援下,抵住了秦国的进攻,保留了下来。所以现在灭赵,其他国家必然还会来支援,不一定能一举而下,形成威慑诸国的作用,而韩国弱小,能一举攻下。争论再三,秦王最终还是选择了先灭韩国,提升士气,震慑其他诸侯国!然后在准一消灭其他势力,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竹杖芒鞋4444


春秋末年赵,魏,韩 三家分晋拉开了战国的序幕。经过征战最后剩下七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

战国初期,魏国独霸天下;战国中期,齐秦楚三国鼎立;战国后期,秦赵两国争霸,就连最偏远的燕国,也曾打的齐国只剩几座城池。确唯独没有韩国什么事。这是为啥?地利,韩国地小人少,却属于四战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周围秦,魏,赵强邻环伺,实在是悲催,其实韩国的兵器和军工制度还是有独到之处的,也有过祸水东引,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的谋略,但亡于地利,这是没办法的事。秦的远交近攻策略使国力最弱又在秦国东进一线的韩国第一个灭亡 ,实在是无奈。


摇把子65450140


韩国当时是天下之中,欲灭六国先灭韩是秦国的国策,这就是当初韩国分地的时候种下的恶果,虽然顺利灭了郑国,却也失去了天然屏障,郑国从前虽然富庶,但是无险可守,三家分晋他也最弱,秦国一旦灭了韩国,就占有了四冲之地,北可进攻赵薇,南可吊打荆楚,东可直插齐鲁,所以最先要灭了他才能扫清障碍,事实证明也是因为韩国才爆发了秦赵兄弟之间的最大一次战争,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飞鱼营


1.国小人少,国力不足

2.人心上,上下都明白,打不过秦国,其他国家也不会来真心援助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