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直接參與戰疫的一線醫護工作者子女升學特殊照顧,你怎麼看?

野鶴閒人


贊同四川的做法!做人首先要懂得感恩!有人說別的職業也堅守在崗位上!是的,你們都很值得稱讚!但是,你們和自願去前線的醫護工作者不一樣!!!他們直接面對著是什麼?是病毒,是敵人,面對著被感染的極高風險!他們是拿命在博!拿命在救自己的同胞!就給了這點芝麻大點的優惠政策,你們就嫉妒了?覺得不公平了?人那,醒醒吧!不是歲月靜好,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涼爽5826


這對於其他的學子們而言是不公平的,別人得到優待,相當於他們被虧待了。因為什麼呢?就因為他們的父母不是醫生嗎?他們的父母是農民,是工人,是其他行業的人員,不管是誰,疫情來臨,都盡力了。我覺得可以給一線醫護人員獎勵,升職也好加薪也好,我都支持。但是不該轉移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們之間的不平衡。下一代的成長成材,應該是憑藉自己努力得來的,不該是拼父輩的流血犧牲換來的。


山東木朵


堅決反對這種方式的獎勵,對抗疫戰士獎勵理所應當,獎勵本人無論採取升值或者加薪我都舉雙手贊成。但不能給他們的子女特權。做貢獻是他本人,而不是子女。父母優秀不代表子女一定優秀,給他們特權既不利於選拔最優秀的人才,也是在製造社會的不公平,讓部分更努力更優秀的學子情以何堪。


大山66


我覺得如果因為疫情而犧牲,可以認定為烈士,按照烈士應有的待遇,沒有犧牲的也是應該得到表彰的,但子女考試照顧有點對其他考生不公平,可以給予很高的物質獎勵。


阿羊肉肉


本人是醫生,學醫前都有誓言,職業不分貴賤,不支持加分,如果因公犧牲,有照顧犧牲者未盡之責任為感


念羊經


我的兒子保家衛國,外敵來臨,衝鋒在前,退役後從頭再來。疫情來了,醫療隊伍應該無私奉獻,這是你們的使命,凱旋後,肯定加薪升職,個別人還想再加碼,這種人不配在醫療隊伍……


三人行必有我師587


不敢苟同, 疫情來襲,每個人都在坐著不同的貢獻, 醫生護士冒著生命危險救死扶傷,誠然可敬,其他人何嘗不是呢? 物流司機,超市老闆,手工師傅,環衛工人,快遞小哥,交警民警,農電工,自來水燃氣管道維護工人 哪個又不是冒著危險開門營業堅守崗位 保證大家平穩渡過疫情。還有自發給災區送蔬菜的菜農們呢?他們可是真的自發自費。甚至村頭六七十歲的大爺都自發的去村口站崗。每個人都在為疫情做著自己的貢獻。每個職業都在發光發熱。不要忽視任何一個人,每一份職業。


海角七號571


我覺得因公殉職的子女可以,其餘的都給升職加薪吧!高考畢竟是國家選拔人才,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發展.你優秀不代表你的子女同樣優秀.對別的考生來說同樣不公平.


放手賭未來


對直接參與戰役的醫護工作者子女升學特殊照顧,我不是很贊同這做法。

病毒肆虐,那些不懼危險逆流而上的,甚至獻出生命的醫護人員,我是由衷地敬佩。相比於那些在舞臺上花枝招展光鮮亮麗的娛樂明星,唱一首歌,表演個節目,甚至做個評委,當個網紅,就能收穫無數的鮮花掌聲金錢榮譽和崇拜,而衝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穿行在別人避之不及的新冠病毒侵染的環境,接觸的是新冠病毒攜帶者,時刻有被感染的危險,也有被感染甚至獻出生命的醫護者們,他們更應該得到榮譽掌聲鮮花和金錢的獎勵,對他們,怎麼獎勵都不為過,因為他們是維護國家人民利益的勇士。但是,教育是國之根本,是容不得半點懈怠的,是最嚴謹也最需要公平對待的事情,對有功之士可以用很多方式獎勵,但是涉及到教育,就要一絲不苟認真對待了,因為國之強大國之昌盛,教育是重器,怎可有絲毫大意?

向所有的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和部隊官兵致敬,向他們的家人致敬,向每一個以各種方式參與戰爭的人們致敬!此戰,中國必勝!





咂摸咂摸


隨著一批又一批醫護人員,猶如戰時奔赴前線的戰士們一樣,源源不斷地趕赴湖北,新冠狀病毒肺炎新增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正在減少,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是舉國上下的努力,更是奮戰在抗病毒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的戰績。

2月9日,四川省教育廳發佈了一條政策:為了讓在省定點收治醫院直接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線醫務工作者沒有後顧之憂,優先安排支援北湖醫療隊全體人員子女入園入學。

這真是一條令人歡欣鼓舞的好消息。

凡是四川省奔赴湖北的醫護人員們的孩子可以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在當地的幼兒園、中小學,按照家長和學生的意願優先安排。對於在當地讀普通高中的,可以按照家長和學生的意願,在同批次學校中直接錄取,在省內讀中職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願直接錄取,對報考普通高校的,實行全程“一對一”服務。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讓醫護人員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地衝到前線,有些不近人情。誠然他們出於職業道德和救死扶傷的理念,寫下這樣的“請戰書”是發自內心的,可我們不能用這樣的話去要求他們。

白衣天使們也有父母、兒女、伴侶,他們是父母眼裡最親愛的孩子,孩子眼裡無可替代的依靠。他們中有的才剛20出頭,青春的美好還未嘗夠,有的人到中年,揹負著重重責任和壓力。

一時間,國家和人民需要,他們全都背上行囊,衝到了第一線。他們不怕嗎?他們不累嗎?他們難嗎?他們也是人,他們只是不說罷了。

之前看新聞,武漢協和醫院的醫生李薇薇為了全心全意照顧病患,把自己8個月大的女兒送回父母身邊。離別時,幼小的孩子離了媽媽的懷抱,哇哇大哭。都是做母親的,那種痛,感同身受。可她還是毅然離開了心愛的孩子,奔赴武漢。只因為她知道,此去有無數的母親和孩子等著她去相助,今日離開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家庭可以團聚,更多的母子不用分離。

對於這樣的恩情,不是一句輕飄飄的感謝就可以表達的。四川省這個政策出臺得太是時候了。雖然醫護人員不說,但心裡肯定牽掛著孩子,如果他們的孩子進不了幼兒園,他們不心焦嗎?如果他們的孩子正在考初高中,他們不憂心嗎?

讓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的孩子無條件入學,是政府和人民所能給的為數不多的實實在在的報答。事實上,我建議疫情過後,仍然要給予醫護人員子女一些入學上的優惠政策。我們不能用人在前,不用人朝後。

經過這一次疫情,我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不容易。可在此以前,對於這個職業,我們又有多少敬意,多少感激呢?有些患者因為看不好病,動輒責怪醫護人員,陶勇醫生、楊文醫生這樣的案例,不令人痛心嗎?

學醫需要那麼多年的青春投入,報酬和他們的付出不成正比。平時又容易被誤會,如果我們再不做些什麼,久而久之,還有多少人願意學醫呢?我曾問過很多人,他們都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去學醫。

如果人人都不學醫,那麼誰來給老百姓看病呢?我建議凡是醫護人員的子女中高考能獲得一些加分。這樣這個職業才會真正地體面起來。這次要給四川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