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買車最好買低配車?

gaodaf21


針對這個問題,我並不贊同題主的看法。買車不一定非要買低配車,買箇中配就可以了。

具體咱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1.低配車廠家一般不會生產

十年汽車從業經驗,6年的4S店銷售經驗,我服務過好幾個品牌,對汽車品牌車型的瞭解都還比較全面。根據我的經驗,大部分的主機廠都不會生產低配車型。最低配車型說白了就是主機廠為了拉低產品價格的定價策略,如果你去4S店要最低配車型,一般他們也不會有車,有的甚至定車都定不來。

各主機廠的每一款車型在上市之前都會做充足的市場調研,然後再開始產品的定價。根據調研預估,一般中配車型的銷量應該在50%以上,有的甚至能夠達到80%。而最低配和最高配的配比則非常低,尤其是最低配,廠家生產配額也很低。

2.低配車的安全性太差

隨便翻翻汽車網站,我們可以拿來對比一下某一款熱銷車型的各個配置。你會發現,最低配車型基本都是兩個氣囊,有些良心點的商家可能會有ESP,但是一般不會有上坡輔助、倒車影像、倒車雷達之類的基本輔助性配置,更別說碰撞預警、自動剎車等高端的科技配置了。一旦發生交通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3.有些車型低配和高配發動機功率不一樣

現在很流行同一款發動機的高功率和低功率版本,雖然發動機型號都一樣,但是調校的不一樣,有的可能會相差幾十匹馬力。我們買車都是奔著三大件去的,但是如果你買的車和別人一樣,但是發動機功率卻不一樣,那就非常尷尬了。可不是被人秒了幾條街那麼簡單。

4.低配車舒適性太差

低配車不僅安全性差,舒適性也相差很多。中低端合資品牌一般在中配車型上才會有天窗、真皮、座椅加熱、自動空調等配置,如果你是一個追求生活品質的人,那麼低配車的配置肯定會讓你懷疑人生。

綜上:如果你買車僅僅是為了作為代步工具,對生活並不挑剔,那可以考慮一下最低配車型。如果是正常家用,我還是建議大家考慮箇中配車型,各方面都會有質的提升。

我自己的一些經驗之談,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留言。更多汽車知識,歡迎關注汽車鑑賞館,十年汽車從業經驗,為您專業解答買車用車小技巧。


汽車鑑賞館


為什麼有人說買車最好買低配車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低配車和高配車的區別到底在哪兒

在買車的時候,很多人都希望能用自己手中有限的資金買到一臺級別最高的車型,因此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選擇低配車型。那麼低配車型和高配車型的區別到底在哪兒呢?

其實根據目前市面上的車型來看,低配車型和高配車型最大的區別就是在舒適性和科技型配置方面了,真皮座椅、座椅通風加熱、全LED大燈以及駕駛輔助系統等等基本上都是一臺車的高配車型才有,而低配車型是很難享受到這些配置的。

除了這些配置之外,低配車型和高配車型還有什麼差別嗎?其實基本上就很少了,在車身三大件以及機械素質方面,低配車和高配車型最大的區別也就是動力系統上了,目前絕大多數車型都會採用兩到三套動力總成,而部分車型即便只有一套動力總成,但是為了區分出高低配車型的差別來,也會人為的對同一套動力總成進行兩種動力調校。

當然,還有很少一部分車型會在底盤上面做文章,例如低配車型都採用扭力梁式非獨立後懸掛,而只有在頂配車型上才會採用獨立懸掛。不過好在這種情況也只是出現在極少數車型上,絕大多數車型的低配車型和高配車型在底盤形式上不會有任何差別。

低配車的性價比真的要高於高配車嗎

從傳統意義上來理解,低配車型的性價比確實是要高於高配車型的,畢竟無論是低配車型還是高配車型,你能享受到的這臺車的一些基礎的機械性能以及這臺車給你帶來的身份和顏面上的額外附加值都是相同的,你買一臺330Li的高配車型在外人看來就是不如買一臺525Li有面子。

但是如果你對於車的認知不只停留在表面的話就會發現其實高配車型的性價比有時候會比低配車型還要高,有很多你覺得不痛不癢的配置其實真的用起來你也會發現離不開。例如HUD抬頭顯示這個配置,在很多車型上只有頂配車型才有,也許這個頂配車型會比次頂配車型高出1萬,但是如果你去外面的裝飾店加裝的話,基本也需要同樣的價格,而且你還需要把車的中控臺都拆了,並且還要換前擋風玻璃。而駕駛輔助系統等功能就更誇張了,如果你在買車的時候就加裝的話只需要一萬多,但是當你後期去外面加裝的話,價格通常都會在2萬以上,而且還要把車再拆一通,而這些配置其實都是非常實用的,這麼算起來的話,其實高配車型的性價比是要高於低配車型的。

所以從我的角度來看,如果你的預算不是那麼太缺的話,在買車的時候還是儘量挑選配置高一些的車型,以免在日後用車的時候後悔。


以上


當然,大家也可以直接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汽車三國 ,查看更多更全汽車資訊以及評測文章


汽車三國


我在4S店銷售車輛時,並沒有太多人問最低配車型,因為展廳裡的車型一般都是主打車型,除非有些低配車型是庫存時間比較長的,才會開到展廳裡主推,否則都是賣中配車型比較好賣。如果你去4S店看車時,只要仔細一些就能發現這個問題。

買車並不是買最低配的好,就用車而言,中配車型基本夠用了,高配屬於比較奢華享受一些的,價格也偏高,至於說低配就最好,那可就說錯了。


比如A級車本田思域,你買低配只能買到3缸的1.0T發動機,跟1.5T的動力相差很大,起步加速不敢挑釁別人,只能被別人秒,而且最低配車型的性價比不是最高的,你說最低配是最好嗎?

再比如選擇邁騰帕薩特最低配,只能是1.4T發動機,跟中配2.0低功率發動機更不在一個層面上,而高配的車是搭載的2.0T高功率發動機,不論是平時用車還是跑高速,當然是高功率發動機更爽動力更強。

低配車型價格是便宜,但是性價比不是最高,中配車型賣得好也是有原因的,大家在買之前也都有對比的,從動力到配置,到內飾,都是有差距的。包括輪胎也是,低配的輪轂小,輪胎品牌可能也差一些。

就我給大家推薦的話,一定要看自己的預算,如果預算只能買到最低配,而且非常喜歡這個車,那也可以選擇,因為自己喜歡,如果資金預算還算寬裕,建議選擇中配車型,中配車型在日常使用時會比較順心,不然空有一個外殼,在動力和內飾方面打了折扣,就不完美了。



還有人說,那些配置我不在4S店加,找外面的店給加,能省錢。價格確實比4S店便宜,但是品質呢?頂多給你保一年,一般使用壽命是2-3年,跟汽車原廠的配置品質差距比較大。因為我見過太多壞掉的東西了。就算是4S店,它後來給你裝的一些配置,品質也不如原廠的好。


小強說說車


在汽車出廠銷售時,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很多款生產出來的車型,分為低配、中配和高配三種。這樣不同配置的銷售,是為了滿足不同的消費人群,讓他們在買車時,按照預算,各買所需。我也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在買車時,最好買低配車。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面我就來說一說。



配置不同的區別。

同一款車型出廠後,根據市場需求,就有了高中低三種不同的配置。高配車型會有一些高大上的操作功能,比如定速巡航、大屏中控、全景天窗、真皮座椅等。中配車型這些功能會減少或者要低端一些,低配車型這些功能會更加低端或者沒有。這樣的配置滿足了不同的需求,但一輛車的核心部件:發動機、變速箱、整體車身。則沒有多大的區別。


低配車型更實用。

車型的配置不同,決定了車輛的價格不同,高配車型和低配車型一般價格差異在2到5萬之間。不可否認,高配車在開車時操控性更加舒適,但一些配置也不會太實用,有些甚至是擺設。低配車型就不一樣了,它的每一個配置都有用處,都不可缺少,而核心部件和高配車又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很多人在選擇買車上,就傾向於低配車型。所以也就有了,買車最好買低配車的說法。

低配車購買人群。

低配車型的實用性也吸引了不少打算購車的人,而車輛差異化的配置,讓人購車時有更多選擇。低配車購買主要有三類人,第一是買車預算不是很多,又打算買好車的人,他們很注重車輛的核心部件,至於車輛配置,沒有過多在意。第二是比較務實的人,他們很清楚的知道高中配車,不是所有功能都實用,既然這樣,不如就買低配車,還可以節省幾萬元錢。第三是打算改裝車的人,他們對高中配車的一些配置不滿意,乾脆就買低配車,打算有機會將車改裝。



買車也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總的來說,低配車型還是很實用的,也更保值,在買車時,就看自己的需要來購買了。


跟勇哥一起開車


這個觀點並不一定正確,認為買最低配好的無非是覺得最低配的車價格最便宜,雖說功能配置上差了點但是發動機、變速箱、車身這三大重要部件都是一樣的,最重要的是那些多出來的功能有些並不實用,有些可以後期加裝,費用也更低。但是仔細算算有時候最低配並不一定是最划算的,要根據情況來決定。


比如寶駿310最低配3.78萬,次低配3.98萬,差了兩千塊,配置上少了電動調節後視鏡、ABS+EBD、安全氣囊、而且最低配只有前門是電動玻璃,而次低配四門都是電動玻璃,最低配沒有中控鎖,次低配有中控鎖還帶行車自動落鎖。如果把最低配升級成次低配意味著你要用2000元的預算去加裝全車中控、ABS+EBD、後門電動升窗、安全氣囊、電動調節後視鏡,就算買副廠件都壓力山大,更別提原廠件了。最重要的是想要達到原廠一樣的效果花的錢可能更多。

根據個人經驗我覺得買車時要不要選擇最低配可以分這幾步來判斷:

1、配置上的差異後期能否加裝,與車輛高度依存的配置以及需要改動車輛結構的配置後期很難加裝。比如ESP系統、無鑰匙進入和一鍵啟動、安全氣囊、側氣簾,這都是與車輛高度依存的系統,後期加裝難度大而且效果和穩定性難以保障。再比如天窗、獨立懸掛系統,需要對車身結構進行改動,雖然理論上可以改裝,但是和原廠狀態沒有可比性。更重要的是一旦改裝有通不過年檢的風險。

2、配置上的差異加裝需要多少錢,比如高低配差了中控大屏、倒車影像、倒車雷達、霧燈,這些東西后期加裝非常簡單,一千元以內可以輕鬆搞定。如果車型價格差超過一千元肯定是後期加裝更划算。而且這些配置與車輛依存度很低,只要做好線路保護即可。



3、這些配置是否硬性需求,比如高低配只差了真皮座椅、雙區空調、自動泊車、車頂行李架、車內空氣淨化系統、高品質音響、天窗、定速巡航這些相對雞肋的配置而價格差了幾萬,我覺得就可以考慮放棄這些配置而選擇較低配。因為真皮座椅可以自己包,一般家用車包一套真皮座椅下來也就千元出頭還帶座椅通風。而天窗、定速巡航、高品質音響這些要根據自身需求取捨。個人認為並不屬於硬性需求。


其實大部分廠家最低配車型通常都是為了拉低車型入門價格,有時候不一定有車。而真正性價比高的反而經常出現在中間配置上。如果真的拿不定主意的話完全可以挑銷量最好的買,隨大流有時候不一定是壞事。


愛車大家說


這個觀點,肯定是想省錢的人說出來的。恐怕只適用於2種人:1,買車時希望儘量少花錢;2,收入低。

但您別誤會——這句話沒有貶義。想省錢或收入低,都沒什麼,很正常。即使在經濟發達國家,普通收入的人,也佔絕大多數。富人在任何一個國家裡,都是少數人。

比如,以當地物價計算,日本人大概只需6個半月的收入,就能買輛凱美瑞。可日本滿大街最常見的,是小面及各種微型車。原因之一是便宜,還能享受減免稅與費。

不僅日本,歐美各國也如此。歷史上的那些經典車、暢銷車,絕大部分都是廉價車,比如福特T型、英國迷你、德國甲殼蟲、日本花冠、意大利菲亞特500,等等。

回到您的問題上,想省錢的話,買低配確實比較划算。但是,如果預算充足,買高配能有更多享受,也是不言而喻的。

每款汽車在同一個動力系統下,都有數個版本。高配僅僅是配置豐富而已,並不代表品質。如果以為高配的車品質好,那就錯了。

多囉嗦幾句——造車流程有4步:第一是衝壓——把鋼板衝壓成需要的形狀;接著是焊接——把衝壓好的鋼板焊在一起,形成一輛汽車;第三步是噴塗——簡單說就是塗油漆;最後是組裝——把懸架、發動機、變速器、轉向器、電器、座椅、玻璃、內飾板等物件,逐一裝上去。能分辨出高配與低配的,就在這一步。在組裝線上,每輛車前貼著一張紙,工人按紙上的內容,往車裡裝不同的部件。比如,這輛車裝真皮座椅、天窗,那輛車裝織物座椅、沒天窗。

我手中有個上一代奧迪Q5的配置對比——低配是37萬元進取型,頂配是50多萬元的豪華型。它倆之間有19萬元的差價,區別在哪呢?

1,輪胎,低配是17吋,頂配是19吋;2,音響,低配是6碟CD,頂配是6碟DVD;3,方向盤,頂配是多功能方向盤;4,倒車,低配是倒車雷達,頂配是倒車影像;5,座椅,低配是織物面料,頂配是帶加熱和通風的真皮座椅;此外,頂配車型還有氙氣大燈、定速巡航、導航、多媒體交互界面、智能鑰匙、胎壓監測、駕駛模式選項、窗簾、電視接收機。

可見,19萬元的差價,除了輪胎,其餘都是為享受而配備,與性能與品質沒什麼關聯。有沒有必要花這筆錢,就看每個人的價值觀或經濟能力了。作為廠家,當然希望所有人都買頂配——利潤高。

順便說一句,當您出售自己的汽車時,“高配”在二手市場恐怕佔不了太多便宜,起碼與您買車時的付出,不成比例。


星爺說車


現在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只要在公共場合提出要買車,總有很多“老司機”跳出來和你說汽車是暴利產品,增加的配置溢價不值這點錢,配置都能後期加裝,所以買低配甚至乞丐版車型就行。那事實到底是否如此呢?高配車就沒有存在價值了麼?

按需選購低配車

誠然汽車在很多國家是普通代步交通工具,但國人則相對好面子,就會在本身已經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去加錢買中高配車型。比如中控大屏幕,其實在開車時候根本不會去操作屏幕,但大屏幕就是顯得有面子;還有就是天窗,大多數人開一年也不會打開幾次,只是對那些老煙槍來說天窗還是有點作用;再來就是自動空調,多數人打開後會嫌風速吵而手動降低風速,等於變為了手動空調,所以這樣看,支持買低配車的人有一定的道理,摒棄不需要的配置,將錢花在刀刃上,後期有選擇性地加裝需要的配置,尤其是那些網約車,本身就不以家用舒適為前提,而更看重利益產出,就有足夠的理由去買低配車。

配置改裝須謹慎

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有些配置可以自己加裝,比如倒車雷達、倒車影像、真皮座椅等等,但一些涉及到汽車電路的配置不推薦改裝,比如一鍵升窗,國內大多數的改裝方案都是在汽車的OBD上安裝一個控制器來實現,但由此帶來了很多案例,比如後備箱莫名自動開啟,車門無法上鎖等情況,正由於那些OBD的代碼只是一些相對“專業”的程序員寫入,並不是原廠數據完美匹配,所以會出現各種BUG;這種偶爾失靈的情況不影響安全也就忍了,但諸如定速巡航和一些駕駛輔助的配置絕對不推薦私自加裝,因為這些功能需要和汽車的行車電腦進行深度匹配,原廠的兼容性和安全性絕對不是副廠可以媲美的,萬一途中出現失靈小則擦碰重則丟了性命。

高配未必沒有性價比

即使某些配置現在副廠已經做得很棒了,但首先撇開功能不談,其安裝的公差首先就肯定不如原廠開模的精度;其次這些配置將不會受到原廠質保,出了問題需要自己負擔後果;最後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高配車中增加的配置,可能並沒有溢價過高,相反每一款車出現的時候其實廠家已經對這款車的配置做了大量的調研,在全系車型中總有一款是預計走量的車款,而那款車相對於低配車,增加的金額可能非常有限,但配置上則會高出一大截,而那些配置可是享受有原廠品質的!這時候花很小的代價就可以得到更有性價比的享受。

寫在最後

綜上買不買低配車還是看自己的用車需求,切勿因為虛榮或者被忽悠而為自己不需要的配置多花錢,當然如果經濟寬裕,選擇更高配置的車型,必定會為自己帶來更好的體驗,不存在買高配車就是傻這種外行的說法,畢竟錢在自己手裡,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不是嗎?


汽車觀察家


☆為什麼買車選低配,因為低配的車性價比更高,因為高配的車許多配置根本就用不到,因為車輛的許多配置可以在車輛入手後自己改裝,而且價格也更便宜。

為什麼低配的車性價比更高?

如果將車輛看做是代步工具的話,那麼低配的車就正好符合代步的要求。而高配車輛上安裝的許多華而不實的配置實用性並不強。我們都知道在4S店對車輛進行裝飾裝潢價格比較高,那麼在出廠時安裝的配置同樣也不便宜,所以沒有必要多花錢選擇一些實用性不強的配置。



為什麼高配車輛上的許多配置用不上?

我們就以車輛的巡航定速為例,這個配置一般都安裝在高配車型上,但是在實際使用中有幾個人會使用這個功能,即使用,一年又能用幾次?還有車輛的換擋撥片,南方車主的座椅加熱等等等等,這些配置看似非常高大尚,但是真正想要他們發揮作用的機會卻少之又少。


汽車的哪些配置可以自己改裝?

汽車大部分的配置都可以通過改裝實現,例如真皮座椅、倒車影像、倒車雷達、氙氣大燈、真皮方向盤、座椅加熱、多功能方向盤……,甚至部分的主被動安全系統通過刷ECU也可以調用出來,除了我們不能在駕駛艙頂棚上扣個天窗,基本上大部分的配置都可以通過改裝實現,而這個改裝的價格就要比原廠的便宜許多許多。

從個人的觀點來看,買車時除非涉及到一些主被動安全的配置,且不能在後期改裝實現,可以選擇中配車型外,大多數情況下購買低配車型即可。主被動安全配置事關人身安全,這個不可以吝嗇,至於其他的舒適性配置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在購車時,只要選擇最低配的即可。在車輛入手後,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自主的增配一些原車沒有的配置。



總結來說,在有錢的情況下必須是高配,選低配縱有千般好,說到底還是腰包裡面銀子不足罷了。


朱博士白話發動機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買車是根據自己的預算和需求來合理的選擇配置!


說到買車時就有一些所謂的老司機站出來說,買最低配,性價比最高,發動機、變速箱等三大件都是一樣的,其他那些功能配置很多就用不上,而且後面還可以加裝,加裝要不了這麼多錢,完全沒必要花冤枉錢。

他們說的話有一定錯誤,多功能方向盤、中控大屏、倒車影像這些的確可以在後期加裝,費用也不貴,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加裝時可能會破壞原車線束、需要在車上佈線、加裝的產品質量不過關等等。

另外,還有很多配置後期並不能加裝,比如天窗、ESP、安全氣囊等。並且,很多汽車企業的最低配車都是一個噓頭,市場上根本就沒有實車。

我還是建議根據自己的購車預算和需求來確定買什麼配置。

一、根據自己的購車預算選擇配置

買車之前我們肯定會考慮自己能夠拿出多少錢來買車,根據預算選擇車型,選好車型後就可以把超出預算的配置排除。



二、根據需求選擇配置

現在的車功能都很豐富,的確有很多功能是很少用到,我們根據自己用車的情況來確認哪些功能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自己不需要的。

倒車入庫學的不好,可以選擇有倒車雷達和倒車影像的配置;對於安全配置要求高可以選擇有氣囊、ESP的配置……

三、合理選擇配置的好處

我認為合理選擇配置有以下幾個好處:

  1. 避免後期加裝對車輛線束的破壞,造成線路短路風險,嚴重的會引起自燃;
  2. 避免後期加裝對車輛的質保造成影響;
  3. 滿足自己對車輛的功能需求。

最後總結,買車時需要認真考慮自己的購車預算和對車的功能需求,在滿足預算和功能需求的情況下,我建議買配置較高的車型。


汽車程序猿


我只能說因人而異。

新車同一型號的,基本上發動機變速箱包括底盤都是一樣的,最多就是調教的區別,這個才是汽車在使用中,最為重要的。而低配,中配包括高配的話還是以配置居多,這個就是看個人的需求了。

就像我對音響有要求,所以會選擇多加一萬多買有出廠帶哈曼卡頓的車型,而有些人對動力性有要求,那麼就會選擇高一檔動力的型號。,相應的汽車配置也是有一些差別。

拿寶馬新款3系長軸為案例,簡單分析一些。

3系首發款,其實也就是豪華配置的車型,車價是323900的車價,與M運動套裝的346900車價,多了23000的差價。主要在這一個配置:

1.帶制動功能的前部碰撞預警

2.M

運動套裝,包括外裝組件

3.M

運動型多功能真皮方向盤

4.專業型互聯駕駛(含遠程諮詢,實時交通路況信息,擴展型BMW智能個人助理,遠程軟件升級等)

5.帶制動功能的巡航控制系統,

6.比首發款多的碳黑色和波爾蒂芒藍

剩下的其實就是輪轂包括內飾條的一些區別罷了。

有些人對於外觀要求更高,包括車身的顏色,包括一些配置需求,那麼就會購買325LI的M運動套裝,如果喜歡換擋破片,和哈曼卡頓音響的,就會考慮花1800+10000(娛樂套裝,包含哈曼卡頓,手機無線充電,WiFi熱點以及免費WiFi數據流量包),總計11800元。

那麼如果對汽車的配置要求並不是很高,同時顏色也是如此,那麼則是會考慮購買首發款,畢竟重要物件都是一樣,其他配置相對來說,對自身吸引力不大。

買低配的還有就是在二手車殘值方面,配置帶來的差價會急劇縮減。但是如果這些配置真的能給到我們在使用中的方便性,舒適性,這些錢給到的實際體驗,小智覺得是超出價格本身的,應該是價值性!

所以沒有很絕對的事情,就像納智捷,很多人說他什麼油老虎,但是大氣的外觀,如果更低的價格,更高的配置,還是會有人去買,對吧。

如果覺得這個配置需要,可以給我日常生活中帶來價值體現,那麼多花一些人得到更好的體驗有何不可,不過還是因人而異。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波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