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匈奴、突厥还在北方,还会有后来的蒙古人么?

高明zhjh


从地域和传承上来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到蒙古都是一脉相承的,如《北狄与匈奴》中说:“匈奴语言上的通则与蒙古语言上的通则,不相违背。匈奴、突厥、铁勒之俗又与蒙古同。近代学者一致承认柔然使用的语言是蒙古语,突厥语又同柔然语,柔然的部族皆高车,蒙古又是铁勒中土拉河北的部族。这样,从匈奴、鲜卑、丁零、铁勒、高车、柔然、突厥到蒙古,世代相接,世系相衔,是为一脉相联也。”

历史上,匈奴、突厥、蒙古都是北方强大的民族,他们都曾入侵过中原王朝,那么这三者是什么关系?是同一个民族吗?确切的说,他们三者并不是一个民族,但是却有一脉相传的关系,先从他们的起源来看:

电视剧中匈奴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我们要明白一点匈奴是多个民族建立的政权,正如历史上的秦、汉、唐等等政权或者说的朝代的名称是一样的,从来都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多个民

突厥是六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是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各个民族的统称。关于突厥的起源多与狼有关,我们来看两则主要的。

一说《北史》:突厥者,其先居西海(薛宗正认为西海指的是咸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足断其臂,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饵之,及长,与狼交合,遂有孕焉。彼王闻此儿尚在,重遣杀之。使者见在狼侧,并欲杀狼。于时若有神物,投狼于西海之东,落高昌国西北山。山有洞穴,穴内有平壤茂草,周迥数百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长,外托妻孕,其后各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最贤,遂为君长,故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其本也。渐至数百家,经数世,有阿贤设者,率部落出穴中,臣于蠕蠕。

另一说,《周书》: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七十人,其一曰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阿谤却等性并愚痴,国遂被灭。泥师都既别感异气,能征占风雨。取二妻,云是夏神、冬神之女。一孕而生四男:其一变为白鸿;其一国于阿辅水、剑水之间,号为契骨;其一国于处折水;其一居跋斯处折施山,即其大儿也。山上仍有阿谤步种类,并多寒露,大儿为出火温养之,咸得全济,遂共奉大二为主,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匈奴为汉朝所破后,东湖人自称鲜卑人,分为两支。四世纪中叶,居住在潢水,老哈河流域一带鲜卑人的一个部落自称为“契丹”,另一个部落居住于兴安岭以西的鲜卑则称为“室韦”,蒙古部就是室韦人的一个部落。称为“蒙兀室韦”。

史书记载,蒙古部落被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纳河畔一带居住下来,生息繁衍,许多年以后部落逐渐兴盛起来,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在宋朝时期,突厥系民族的统治逐渐衰落,东边的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室韦诸部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的。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大蒙古帝国,方言各异的部落在统一汗权统治下形成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基础,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

综上所述来看,匈奴是现代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共同祖先,匈奴国是蒙古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古突厥最早也是蒙古人种,只是后来西迁,古突厥与今天的突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古突厥的直系就是现在的蒙古人。蒙古人属“留守突厥”,而今天土耳其以及其他的众多突厥人属“西迁突厥”。


纪录影像


蒙古,是大漠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绝响。

我国以阴山~长城为界,北为游牧,南为农耕,世代相争。

蒙古人空前绝后的征服和之后热兵器时代的到来,使蒙古人成为游牧民族最后的统称,但并不是说其它的游牧民族都消失了。

1,秦汉之时,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北为匈奴、东北为东胡。

东胡又可以分为两部分:鲜卑和乌桓。

匈奴被汉朝击败之后一分为二,南匈奴内迁中原,北匈奴一部分西遁,一部分留在大漠加入了鲜卑。

所以,匈奴不是消失了,而是变成了鲜卑的一部分。

这一点,其实与汉民族很像,只不过史书是汉民族所书写,我们的名字一直没变,而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则一直在变。

比如鲜卑入主中原后,鲜卑的一支柔然占据了草原,而鲜卑人认为这些人智力低下,像虫子一样,所以又称之为“蠕蠕”。

柔然后来被自己的“锻奴”(即铁匠)击败,这就是突厥。

突厥后来被唐朝所灭,但突厥人没有消失,灭的只是政权。而从今日的蒙古草原到中亚都是突厥人的影子。

突厥汗国被灭后,大漠草原被回鹘所占据。后来回鹘的西迁为契丹人和蒙古人进入今日的蒙古草原提供了条件。

2,蒙古人源自东胡,与契丹人同源

蒙古人在唐朝之时被称为蒙兀室韦,一度臣服于突厥,后来又隶属于唐朝的室韦都督府。

唐亡之后,蒙古人被契丹人所统治,女真人崛起后,契丹人被击败,西迁后被称为“西辽”。

西辽和金国相争,但都不能掌控蒙古草原,西辽进入中亚,金国南下攻宋,于是蒙古人开始崛起于大漠。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大漠草原,立国号为“大蒙古国”,从此草原上所有的部落便统称为“蒙古人”。

3,蒙古人崛起之时,突厥人并没有消失

突厥人对中亚和西亚的影响甚至比蒙古人更为深刻,蒙古人只是旋风般的征服,而突厥人则彻底改变了中亚和小亚细亚的民族属性,使之变成了突厥语民族。

蒙古人也在此时不断突厥化,比如与朱元璋同时崛起的帖木儿便是突厥化的蒙古人。


因此,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其实也是一个大熔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黠戛斯~契丹~女真~蒙古的相继崛起,一方面是他们原本生活的地域不同,语言、风俗有异,另一方面则是中原汉民族对他们的称呼不同。

一个政权的灭亡不代表整个民族的消失,他们除了西迁和南下融入中原外,还融入了下一个政权之中,而蒙古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名字。

蒙古人,源自东胡,最终在金灭辽之后崛起于大漠草原。其崛起之时,突厥人的影响力依然很大,蒙古人后来甚至不断的突厥化。


心向青山


北方草原上的规则,从来是只有一个霸主,匈奴强大之时,乌桓,鲜卑等部族皆受匈奴奴役,及匈奴在强大的汉朝不断的征伐之下慢慢衰落,鲜卑就崛起了。

(汉匈战争)

中原王朝从先秦之时就开始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但农耕民族却难以在草原上立足,当旧的霸主衰落,当草原出现势力中空时,新的草原王者就开始孕育了。东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北方游牧民族从来都是频繁兴亡交替,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与中原王朝进行着战争与和平的演绎。

(汉匈漠北之战)

蒙古部族是北方一个古老的氏族,源于东胡,鲜卑人的分支“室韦”,《北史》载“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旧唐书》称“蒙兀室韦”,蒙古人从匈奴人的时代一直到女真人,看着草原上霸主的兴衰更替,也臣服于草原上的霸主,到13世纪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开启了蒙古铁骑横行欧亚的征程。

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匈奴、突厥还在,是否还会有后面的蒙古人,首先,蒙古人一直都在,只是之前在草原上一直都是作为小弟的存在,其次,当草原上的霸主衰落后,才会有其他部族取代其称霸草原的机会,鲜卑兴起时,匈奴也还在,只是已然衰微。草原共主突厥在隋唐两朝的不断打击之下慢慢衰落,回纥、突骑施才能兴起。

(蒙古骑兵对战条顿骑士)


牧荑


不请自来,我来回答一下

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将蒙恬赶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秦末汉初,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

而突厥则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这个词开始在中国史册出现。

745年,唐朝与回鹘攻灭后突厥汗国,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鹘,或者融入唐朝。

首先无论匈奴还是突厥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匈奴最强盛时期统治者整个蒙古高原,威震北方整个蒙古高原,而像后来的草原霸主,鲜卑,柔然,那是都只是依附于匈奴的一个小部落,生活极为悲惨。匈奴也不会给他成长的机会,直到后来匈奴灭亡才慢慢强大起来!而突厥的强大也是在鲜卑和柔然消亡之后可见如果蒙古高原一个强大的集团部落不消亡另一个很难兴起!

但万事无绝对一个再强大的集团部落或者国家都有其命数,300年一变在中原王朝已经是极限,草原民族那就更短,最强大的辽国也就200年多点!后来被自己的附属部落金国所灭,同样强盛的金国不过百年就被自己的附庸蒙古所灭!所以即使他们没有消亡也不可能永远统治或许会延缓但一个优秀的民族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崛起的机会,该来的总会起来。



外太空的首富


匈奴分为黄奴和白奴,黄奴是我华夏苗裔,白奴是高加索人。历史上黄奴彻底融入华夏体系,白奴则被冉闵和山西起义军屠戮殆尽。蒙古是留守突厥,就是铁木真以后,西蒙古也有很多被突厥化了。蒙古骑兵在世界上最大的敌人,就是由小亚细亚突厥人组成的马木留克骑兵,另外塞尔柱土耳其也是从小亚细亚发展壮大的。这些情况说明,民族融合是大势所趋,不被接受的,不愿意融合的,就像白奴一样被种族灭杀。


静夜思160519196


如果匈奴和突厥还在北方草原,蒙古一样会崛起,并在北方草原形成三雄争霸的对峙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