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郑州留不住人才?

笑搞


说说我的观点,不喜勿喷。

1.zheng州最近几年发展确实很快,但发展的动能更多是来自河南这个全国人口大省的红利。全省那么多人,求学、就医、就业、出行这些基本的需求托起了这个城市的发展。

2.但是这座城市除了挂在嘴边的“米字形高铁”、“航空港区”以外,很难再找到可以讲出来的自信了。一个城市的活力在于其产业结构的完善程度,评论区很多朋友提到的“压抑”之感正说明了问题。好的是这个城市在不断努力。

3.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很难培养具有本土文化认同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外来人才选项太多,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同台竞争时并不占优。

4.缺乏对专业和人才的最起码尊重,凡事讲将就,差不多就行;任性而为,不讲科学。做为承接人才就业最多的企业,这座城市的企业主普遍的眼界和素质也是硬伤,请原谅我用“土洋土洋”来形容某些企业主,一方面想学习先进,一方面又受制于骨子里的短视,最后学成了四不像。

5.契约精神在哪里?举个例子:有位朋友本科郑大,研究生复旦,BAT经历,郑州某位老板远赴朋友所在的城市挖人,说好的50人的团队入职时变成了个位数,入职后就发现连团队工资一拖就是几个月,一个职业经理人在没有投入、带着连工资都发不出的几个人的科技企业里硬扛。经过多轮压价,合同签好的50万年薪按月发放一部分,剩下一部分年底兑现,年底已过,工资照样没着落。这只是一个缩影,位数不少的企业连五险一金、带薪休假这些基本的劳动保障都难以实现,这里培养不出优秀企业就不难理解了。没有优秀企业,人才就没有奋斗的动力,也就没有了优秀的人才。职业环境伤害了人才,人才的流失又伤害了职业环境,相互伤害。

6.气候也是一种原因,但我们要认可治理环境的决心、能力和正在进行的努力。

说这些并不是不爱这座城市,而是因为太爱它希望它变得更快更好。我们也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力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但改善硬件设施可能几年时间就会焕然一新,改善文化环境却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不妨多给它一点理解、一点耐心、一点努力。

一起祝这座城市发展越来越好!



云止酒馆


郑州留不住人才的根本原因还是民营经济不发达,城区人口过少。

客观来看,不管是郑州人看郑州,还是外人看郑州,郑州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集市罢了,好听点儿叫交通枢纽中心。迎来过往的,但自己本身,却什么也留不住。

这一点儿,跟安徽的合肥,有点儿像。但郑州还不如合肥,因为合肥民营经济和人口,都比郑州要强。

民营经济不发达,这导致本地人找工作,就是围着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转,就算有少量民营企业,也是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服务的。

这样的状况导致,连本地人就业,都满足不了,何谈吸引人才,人才就算来了,也没有工作中。总不能在郑州喝西北风吧?

这一个后果,直接导致的就是城区人口过少,人口过少,民营经济更不发达。

两两相加,形成恶性循环了。

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些政策扶持,甚至奖励,吸引民营企业的扎根发展,把民营经济搞上来。这样,人才才能来,才能留得住。


董江波


本人211大学毕业,毕业直接去了郑州。在郑州呆了三年多,现已经离开。

能留住人才的是什么。企业,工资,消费等都是要考虑的要素。

1/企业

郑州相对好点的企业都很少。绝大多数都是50人以下的小公司。论发展前景、学习提升、内部培训基本上是谈不上的。并且工作都比较基础和低端。销售这个万金油低门槛职位占绝大多数,一般就是电销(天天打电话,有话术,其中这类的诈骗居多)、网销(通过QQ,微信等工具发展客户)或者电销+网销结合或者线下跑业务的销售。销售基本就是底薪+提成。当然做销售都知道看提成吃饭。底薪少的可怜。并且极不稳定。一旦离开一个公司多数情况下你积累的客户和资源也就没有了。

2/工资

企业的情况和工作职位决定了工资。郑州大多数工资水平在3-4k左右。职位多是销售,工资不固定,时多时少,压力大。另外,还有行政类、美工、运营等相对技术点的职位,带一定技术性的职位工资会高点,但是和一线及成都,武汉等二线会差点。

3/消费

15/16年来郑州的时候,城中村尚且存在,租住在刘庄、陈寨等城中村一般月租500-600左右,单间。并且在这些地方吃饭还比较实惠。生活相对没什么压力。16年以后,郑州的城中村被拆没后,租房价格大涨,单间(单身公寓)1200元/月租不到。很多都是租那种中介分隔开很多间的住房,共用厕所厨房,非常不方便,价格也不便宜。我之前曾经见过一个三室一厅分割出来6个房间,十多个人住在一起。其中一间屋子只有几平方,放了一张小床板和一个很小的柜子,没有窗户。进门就是床要价700元/月。18年以后租房价格略有降低。另外加上吃饭,交通等。一个月必需消费2500也不一定能打住。

按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在郑州生活/存钱都比较困难。

一句话就是那句流行语:在这里承载不了梦想,容纳不了身躯。。。

不要说什么拿3/4千工资的都不算是人才。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你所在的城市起了相当大的决定性作用。要不然全国就不会那么多人去北上广深,去沿海了。。

都说郑州这好那好,今天这个政策,明天那个利好,报纸上,公众号上天天夸郑州什么国家中心城市云云。但是具体利好到老百姓的身上的有几个?就算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也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今年给你个好政策,明年你就赶上一线了吧。

以我的切身感受来说,对于应届毕业生刚毕业还是一张白纸,一无所长,先去一线闯闯,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学习几年,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一定本事了,可以再来郑州工作。以为你的技能和工作经验。找个5000+工资的工作会相对容易的多。


枉凝眉90


在郑州8年,8年时间看到很多,刚毕业回来时踌躇满志,郑州却给我一大嘴巴子,怎么说呢,11年郑州普遍工资1200当时城中村多租房便宜一个月300的满地都是,郑州普遍公司就是商贸公司,13年基本工资上调,郑州普遍工资2300左右,城中村还在租房500左右,这个时候郑州招聘开始有些像样的公司了,15年城中村改造越来越少,郑州工资2500左右,租房1000左右了,这个时候公司招聘基本上都是中介公司,16年城中村基本没了工资3000左右,租房2000左右了,而且不太好找

这个时候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招聘的岗位千奇百怪而且公司基本都在三环边或者环外,租房基本都在环内,交通成本上升!

企业单位没有培养人才的耐心和资金投入,基本上都是靠新员工摸索,浪费时间和公司资源,靠关系入职成为常态,企业畸形发展造成人才空档……有志之士流失严重,虽说政府采取购房补助吸引人才,没有良好的平台也是治标不治本!

郑州就是人口堆起来的城市,不是靠生产和科技发展出来的城市,这就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深沉的歌


人才的话题一直都是个热门话题,有些城市疯狂揽人,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人才落户。对于人才的需求各个城市都充满热情,比如,南京说,来面试吧,补贴千元;西安民警更是跑到洛阳、三门峡当起了人才“推销员”,连傲娇的北京都拿“积分落户”召唤人才。

对于人才,郑州一向“求贤若渴”。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郑州,抢人很彪悍,但有人说,郑州留不住人才。

在郑州出生、长大的我,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自己的体会。我有同学在郑大上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算是比较吃香的专业,但是,她毕业了之后想都没想就直接去了北京,她说北京比郑州对她来说更有诱惑,对于大学毕业生的优惠政策太少,还是去北京吧。想想也对,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人生的重要节点,要考虑好未来的发展,到底是要留在哪座城市,他们会先考虑城市对于毕业生的一系列政策,如果利于自己职业规划和发展,政策又相对不错,那肯定留在本地!

另外一个,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的问题。有一句戏谑之言,相信郑州人都听过,“郑州郑州,天天挖沟;若不挖沟,不叫郑州”,其实挺讽刺的,咱们的城市建设给百姓一种不太安定的感觉,今天这里挖一下,明天那里围起来,别说想留住人才了,就连一种对郑州的好感可能都培养不起来,人才还怎么留在郑州呢?这也是有人说郑州留不住人才的一个原因。

再来说,衣食住行是人的最基本需求,怎么达到这些需求呢?得有钱吧...郑州的消费水平说实话还是蛮高的,但是工资呢?我好多朋友大学毕业了选择在郑州打拼,有的接连换工作,都是对工资不太满意,一个月3000、4000多,根本攒不下多少钱!消费水平高,物价不但高而且也涨的快,但是工资水平却拖后腿,这也是人才会选择离开郑州的原因。


一个城能否打动一个人,就看“感情牌”打得怎么样。无论给房、给户口,还是给补贴,各个城市都下了血本,表达出了自己招募人才的诚意。可是所有这些政策,能否吸引到人才,最终还是要看这个城市的“表白”是否触动到你心灵的最柔软处。揽才是一个长期工作,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因素影响,郑州在与周边城市争夺优秀人才方面并不具备显著优势,因此郑州人才新政必须力度更大,诚意更浓,只要热爱郑州,愿意为郑州发展做出贡献,基本上来者不拒这是一种胸襟,一种情怀,值得点赞。

<strong>


河南商报


郑州生长,上大学后在北京工作过几年,回来后在一个单位上班,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基础建设硬件巨大的架子拉起来了,但人文素养软件的提高速度明显没有赶上物质环境的变化,感觉现在的郑州人文环境依然有我中学时的味道,甚至和十几年前的北京还有差距。大面上还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商业氛围,主要人群的思维意识还在小农经济和机关单位。混日子生活的人多,按兴趣理想做事的人少,即使想做在这种大环境下也很难,打个比方就像把一个满世界飞来飞去的商务精英扔县城去再就业的感觉一样,主要群体的眼界和认识还很浅。就人才来说,可能他们宁愿从另一个有理想和平台的地方生存起步,穷其一生追逐生活的资格,也不愿在一个一眼看到头的地方无聊的生活吧。

还有就是城市的底蕴越来越淡,郑州本就是一个新兴的城市,解放后才建市,几十年发展在1980年起每十年一个样,曾经叫绿城,90年环二七塔的亚细亚等几大商场的商战闻名全国又有了商城的称号,2000年前后郑州的科技市场甚至能和中关村有一拼,2010年前后庞大的城中村各处来淘金的人们也激发了城市强大的活力,但这一切都没有管理好利用好发展好。另外整个河南的优秀大学的数量也太少,优质的企业和人才发展平台更少,缺少优秀的教育和优质的就业岗位也是一大原因。还有就是优秀的人才多数都往外跑,很少有回来的,曾经问过我身边在外的一些朋友为什么不回来,他们有一个共同回答是:郑州有什么?我却无法反驳,说有你们的父母和亲人?可能不能作为我们这些正直壮年闯事业的人理由吧……郑州地处中原,黄河南岸的万里平原上用钢筋水泥浇筑起来的地方,有时候休息了却不知道郑州哪里能让我常去,几个本地朋友聚会大家还经常为去哪玩而研究半天。

目前的郑州,是一个保守老土的城市;一个没有底蕴的城市;一个都在生活的城市;一个娱乐匮乏的城市。

当然我相信物质决定意识,随着郑州的转型升级现代化大都市格局的形成,近几年又设立了许多大专院校,配以良好的人才吸引和招商政策,能够吸引越来越多有广阔视野和先进认知的组织和人群的入驻,会逐渐带动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但这一切需要我们的努力和时间的催化。


无忧草217555678


说到这个问题我很想回到九十年代的郑州,九五年我在郑州挂着三星小饭店吃饭,两个凉菜,两瓶啤酒,两大碗肉丝面,两份荤饺子一共二十六元。那时候啤酒很贵,两瓶六元。九九年小饭店烩面二块五,凉素菜二元至二元五,啤酒二块。那时候普通员工工资900元-1100元每月。房子(多层)均价600元每平,还在市心区域,二环左右。当时的消费水平也就比县城高点。租个单间二环附近,10多个平50-70元。标准间贵一点大概90-100元每月。那时城中村遍地都是,吃的、用的虽然质量不太好,但是便宜得多。当时在郑州工作,总想着说,相比邻近城市虽然工资低,但是消费也低啊,也很稳定。现在虽然我自己已经有房有车早就脱离了城中村的生活,但是这些年郑州大规模城中村改造,给下游经济造成了巨大障碍。底层劳动者,手工业者,小作坊,小买卖,零工人员等大量流失,社会缺少了竞争,生活成本翻跟头上涨,大幅提高了进城发展门槛。这就给许多刚毕业的学生工作造成了压力。每个公司招聘毕业生工资都不会太高,说句实话,大部分毕业生在前一两年工作业绩是很低的,再说透彻点,在前半年,基本是可有可无。而现实上绝大多数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也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要跳槽。公司也就失去了培养人员的动力。现在多是招聘成手半成手培养。还有就是手艺精英群体,也不会选择在公司拿着工资上班,多会选择去偏远城市乡村发展。所以感觉郑州人才留不住。最主要的是生活成本太高。上班日子难熬,创业启动资金太大。我一直都持郑州城中村改造可能是郑州经济发展中的一大败笔。


红峰松


正在郑州旅游,印象极差。到处挖的乱七八糟,河南博物院,听说修了几年了,一个省级博物馆,一个中原大地重要的文化中心,几件可怜的展品,差到可怕的服务。人文环境更可怜,我入住的一个商业区内的酒店,一个商业区,竟然人为设置很多路障,我拉着行李箱只能走机动车道,竟然没有行人道。保安还要拦下我,问我做什么,到商业区除了消费还能做什么?河南人的脑回路太清奇。来回走的路上,看到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拖着一个重重的购物车;推着婴儿车的妈妈,都要自己想办法从拦车杆下钻过去。保安不给抬上拦车杠。极度不尊重人。这样的城市我来了很后悔。高铁站内也是东修西补,很多门不能出入,仅有的几个安检口大排长龙,安检员的服务态度更是一言难尽。这是河南省会城市?河南省,我不会再来玩了。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不敢想像。

图片就是一对夫妻刚刚合力将婴儿车抬过拦车杆,保安颐指气使的看着。倍觉悲哀。



桂花糕616


关于这点,我持有 个人看法

我是一名大二结束的学生(专科),出来实习,在郑州跑了半个多月,才找到一家相对口的工作,一个月也就三千块不到,合租房独卫的一千四,算上水电费一个月房租一千五左右,一天省着吃,也要三十块,再加上每月的电话费一百,一个月出去聚餐两次,三百左右,男生买衣服鞋一般都需要五百,这样下来,一个月的基本开销都在两千四左右,还不算什么特别大的开销。

上了两个月的工作,因为压力的原因,换掉了工作(三千块钱的工资,让做一万块的任务)。接下来的生活更难,根据在郑州半年的找工作换工作的经历,更可笑的是,其中有一家公司工作了二十几天,老板竟然跑路了,工资泡汤了,顿时让我的经济压力增大了很多,(失眠了一夜),让我明白了,郑州现在是小公司遍地都是,大公司没几个,而且在郑州招聘的工作,百分之八十都是营销,工资低,消费高,这是现在的郑州。

对于我们出来实习的社会新生来说,这种应门一击的痛感,让我对郑州已经失去了希望,准备等熬到过年,去外面看看。

另外,劝告刚出来实习的学弟学妹们,不要想着,进小公司,发展空间和进度快,也有可能在你工作两个月后,公司倒闭呐,要看清社会。


美梦不存


我在郑州待了7年 经历很多。12年刚来郑州当时的房价均价也就是5000左右 人均收入2000+

基本上3个月可以买一平方 租房300块的标间多的是 现在房价14000+ 人均收入3000+ 一个标间1200 对比一下就知道生活成本提高了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