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照流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篇中看到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中的主题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副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的地步。就不仅仅是传世之作,而应该是旷世之作了。

自《诗经》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金丹炼成突现奇光,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那样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

而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的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