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该到海外投资吗?

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混乱复杂,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还在继续提高。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以后将面临更加恶劣的外部环境。

那对于企业来说,该不该到海外去投资呢?在这里可以先给出明确的答案,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一定要尝试到海外去投资。

中国企业该到海外投资吗?

1.中国企业出海的两个神器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有两个极其独特的优势。就像哆啦A梦会从口袋里拿出各种各样的神奇道具,我们也有两个“神器”。

第一个神器是时光旅行机。假设有一台时光旅行机,带着你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你是投资还是不投资?现在看来,哪里能够找到比1980年的中国更好的投资机会?好,那为什么当时很少有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呢?因为当时中国刚刚从十年浩劫挣扎出来,尘埃尚未落定。可是,事后来看,当时的中国恰似一张最白的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当然,世界上是没有时光旅行机的,但时空有时候可以变换。你可以这样来想:我们该到哪里寻找下一个1980年的中国呢?很可能是在看起来还一片混乱的发展中国家。那,谁最有可能先找到下一个1980年的中国?当然是中国人。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而且有各种认知上的傲慢与偏见,它们很可能看不懂发展中国家。相反,我们自己亲身经历过从贫穷到丰裕的过程,最能理解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看似不合情理,实际另有内在逻辑的现象。

中国企业该到海外投资吗?

1980年的中国

第二个神器是市场缩小器。中国的市场规模巨大,需求变化速度可能是全球最快的,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趋势,那就是中国开始对外输出商业模式。互联网企业表现得最为显著。过去,在中国创业的互联网企业会自称是“中国的Google”、“中国的Amazon”,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过去是对标美国的互联网巨头的。现在,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开始模仿中国企业的打法,比如Facebook在2018年底上线的Lasso,就是一款类似于抖音海外版Tik Tok的App。

还有一些其它的案例,比如,有个叫SheIn的跨境电商品牌,主要用户是中东妇女。这是一群很独特的消费群体,她们有钱,但又不能像欧美妇女那样招摇,她们是抱团消费。好了,这就是社交消费的最好应用场景啊。所以,你能够想象得出来,SheIn在2016年进入中东,当年在中东销售额就达到2亿元人民币。目前SheIn已经在中东的两个主要市场: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的购物类App下载量的排名中位列前十。如果说这家企业以后会成为新的Zara,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更典型的案例。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社交电商平台叫Catike,专门做东南亚的生意,它以泰国、马来西亚为大本营,主要销售居家日用小百货,卖得非常好。为什么它这么快就能打开市场呢?因为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是从阿里巴巴出来的,你想,要是你吃透了淘宝和天猫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的打法,再到东南亚的市场上,那真的是降维打击啊。这就好比你跑完了马拉松,再去跑个10公里,会觉得轻轻松松。

中国企业该到海外投资吗?

2.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非经济风险

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会有非常独特的优势,但是,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倒是一大批出海企业,攒下了一堆一堆的血泪教训。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简单地说,这是因为中国的企业低估了海外投资的风险。那么,这些风险又来自哪里呢?我们可以借助两个维度,把海外投资的风险分成四种。第一个维度是宏观和微观,第二个维度是经济和非经济。那么我们就有宏观经济、宏观非经济、微观经济、微观非经济这四种海外投资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把很多中国企业折腾惨了。可是,宏观经济风险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企业的,国外的企业也会同样受到冲击,那就看谁更有判断力了。

宏观非经济风险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比如,有的国家会出现政变、内战、动乱,这自然会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影响。非常典型的案例,比如委内瑞拉,在最近几年里突然经济崩盘、社会动荡,不少中国企业都从委内瑞拉撤资了。但是,我们也不能高估宏观非经济风险的危害。比如,宇通客车就没有从委内瑞拉撤资,它在等待机会。宇通是生产大巴的,它的判断是,无论是哪一派上台,像大巴这样的民生产品总是需要的,这其实就是一种逆周期的操作思路。

中国企业该到海外投资吗?

深陷经济危机的委内瑞拉

接着再说微观经济风险。到海外投资,人生地不熟,可能会遇到骗子,可能会遇到融资难的问题,也可能会遇到跟国内不一样的经营环境。举个例子来说,不少企业反映,虽然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工资比中国低,但效率低,不好管,不如中国工人能干活。再比如说,有的企业在国内修高速公路,修完了就建个收费站,收费还银行贷款。它们觉得这个运营模式也可以在其它国家复制,但一出去傻眼了,人家的高速公路跟我们的不一样,没法完全封闭,车速根本提不起来,上去的车子都绕着收费站走,这还怎么收钱啊。

好,说完了前三种风险,重点跟你讲讲第四种风险,也就是微观非经济风险。这是什么风险呢?比如,媒体的负面报道,跟当地社区没处理好关系,工会组织工人罢工,等等。这些风险,往往是中国企业最缺乏应对经验,以前关注最少,但也恰恰是这些风险的影响时间更长、处理难度更大。

2019年8月,一部名为《美国工厂》的纪录片上映,这是一部少有的能够同时引起中美观众共鸣的影片,因为它刻画了中国企业和美国工人之间的文化碰撞。这个片子讲的是曹德旺到美国开工厂的故事。美国俄亥俄州原来有一家通用汽车工厂,倒闭了,曹德旺的福耀集团要在原址投资建设一座玻璃工厂。一开始,美国工人很开心,因为又有工作了,但很快,他们就觉得不对劲了,中国的工厂管理比美国工厂严格多了,很多美国工人就不乐意了。

中国企业该到海外投资吗?

美国工人起来抵制中国式的管理,拿着时薪12.84美元的工人追忆着在通用时薪29美元的幸福。于是,当地劳工组织极力鼓动工人成立工会,而福耀则坚决抵制。国外的工会是每一个“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陌生势力。福耀不得不从头学习如何跟工会组织打交道。2017年11月,美国劳资委准备组织一场官方投票,决定是否在福耀成立工会组织。福耀一方面给积极工作的员工加薪,另一方面给反劳工组织100万美元,让他们出面,软硬兼施诱导工人投反对票。最终,1500余名工人中,868票反对,444票赞同,剩下的弃权。福耀看起来赢得了胜利,但这场胜利殊无欢悦。

还有目前闹得火热的华为事件。正如你能想到的,华为成了中美贸易战的牺牲品,它花了很大的精力改善在国外的公共关系,但效果总是不好。这里面的故事太多了。我们只挑一件小事来说吧。我们知道,华为不是一家上市企业,原来很低调,低调到了让人觉得很神秘。今年,华为特意邀请国外记者到企业参观,想问什么问题就问什么问题,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这总算有诚意了吧。结果,又被人捅了一刀。华为的邀请信里有一句话,说如果你所在的机构不能承担差旅费用,我们愿意承担。结果,接到这封邀请信的一位《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转手就把这封信贴到了网上,说,看,华为要贿赂我。

好,那海外投资的风险这么复杂,我们是不是就不要出去投资了呢?当然不是。虽然全球化会经历一次退潮,但恰恰是在这次退潮之中,才有可能逼着一批中国企业演化成真正的跨国企业。

最早出海的中国企业,遭遇了各种挫折,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血泪史。然而,如果你不想被困在岸上,就要学会到大海中游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