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像汉奸的汉奸,明末名将祖大寿的墓为何在加拿大?

张澜_ATM


祖大寿明明是明朝将领,为何死后坟墓在加拿大?说他是汉奸,又为何说他是最不像汉奸的汉奸?这还要从他的“奇葩”经历说起,还要讲到他死后的悲催后人。



祖大寿自称是东晋名将祖逖之后,这没什么,因为当时很多人都喜欢和古代名人攀亲戚,但是同时他还是吴三桂的舅舅。吴三桂何许人也?明朝的辽东总兵,这可就不一样了。

祖太寿最早是熊廷弼的部将,后来孙承宗主事,任左参将。自1626年起,祖太寿就一直与将士戍守宁远、辽东、锦州和大凌河13年之久。

后来在宁远大捷当中,祖大寿因为守卫宁远地区有功,被朝廷封为前锋总兵官,后来又被被派去驻守锦州。

在这没多久之后,袁崇焕接到朝廷命令,被调回京城保卫京师。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崇祯皇帝受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怀疑袁崇焕有私心,于是把袁崇焕打入大牢。

而当时和袁崇焕一起回到京城的祖大寿,因为担心自己因袁崇焕一事被牵扯进去,连夜山上海关逃出,投奔到了清政府,当然了当时还不是清朝,这是第1次做“汉奸”。


不过由于祖大寿当时负责守卫山海关,如今连山海关大将都跑了,对士气影响不小。为了稳固局势,崇祯皇帝让袁崇焕写了一封招抚信,劝他赶紧回来,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

1631年(崇祯四年),千军和明军打的水深火热,其中的大凌河之战当中,因为后勤支援不济,祖大寿粮尽援绝。为了让跟在身边的兄弟能够活命,祖大寿决定诈降。

诈降之后的祖大寿,后来逃到锦州城对抗清军。虽然清军在后来知道了祖大寿是诈降,但是也认为祖大寿是一个鼠胆之辈。于是清政府对祖大寿不断招降,结果都没能成功。

直到1641年(崇祯十四年),明朝也眼看着坚持不下去了,在当年农历三月的松锦大战中。被围困多日的祖大寿,在眼看援军无望到达的情况下,率部降清。

再到后来,跟随清军入关,直到顺治13年,病逝于北京城。这一次,也是他第三次投降。纵观三次投降来看,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都是迫不得已,第二次则是诈降。


享年77岁的祖大寿,死了之后埋葬在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那为何现在祖太寿的墓会出现在加拿大呢?

大约在祖大寿死后的260多年,即1919年左右,当时正值清朝和民国交替时期,帝国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的卖国贼。

国人只知道在兵荒马乱中逃亡,完全来不及顾及历史文物,更说不上不知道死了多少年祖先的坟墓了。在这个时候,有一批卖国贼联合外国奸商,偷偷贩卖中国的历史文物。

各国列强猛如同兽一般不停地瓜分中国,加拿大也不例外。当时的加拿大的一个民间组织,委托了皮货商克罗夫茨帮他们挑选中国明清高官的完整显赫墓葬,然后转运到加拿大。

经过克罗夫茨精心考察,最终选择了祖大寿的墓及墓前的所有文物(墓前的石桌,石人和石骆驼等)。最后这些文物飘过太平洋,全部卖给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如今,一走进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祖大寿墓。


史之策


明末名将祖大寿的墓是英国商人掘墓倒卖到加拿大的。

祖大寿1656年病逝于家里后,本来葬在北京清河附近,宅子改成了祠堂,而祖大寿的坟墓迁到加拿大,则是20世纪的事了。

晚清和民国时期,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奸商无数,大约在1918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想拥有一个中国贵族的墓葬,于是,在经过一系列周折,他们找到了皮货商人克罗夫茨,克罗夫茨是个英国人,克罗夫茨是个在中国发国难财的人,他瞄准了祖大寿的墓,得到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认可后,他开始盗掘祖大寿的坟墓,于是,祖大寿的坟墓整体被运到了加拿大。



祖大寿,明末名将,是吴三桂的舅舅,自称是晋代名将祖逖的后代,“宁远大捷”之后,他被派往锦州,抵御女真来犯,后来崇祯皇帝中了反间计,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于是逃出山海关,后被招抚返回明朝,1631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弹尽粮绝,只得诈降,然后逃亡锦州,继续对抗清军,清朝屡次招降不从,1641年松锦大战,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已成死城,祖大寿只能投降清朝。

后来,祖大寿随清军入关,1656年病逝家中!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更多文史野趣请关注颍州小史官!】


无笔


加拿大有诸多中国名人的墓葬,且屡经各地华人考据,信息翔实准确。这些名人,有张国焘,胡蝶,任援道。

但加拿大的祖大寿墓不是墓葬,而是馆藏。上图,我在现场看过。这座完整的古墓,是一件完整的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博物馆展品。古墓被标志为The Tomb of General Zu Dashou (Ming Tomb)。这现代汉语拼音还挺不含糊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座古墓,是欧美博物馆中难得不是盗掘甚或明抢的大型中国文物。据馆方记载,1900年代,皇家博物馆到中国购买文物,一位自称祖大寿后人的,就把这座古墓卖了。1921年装船运抵加拿大。

可但是,祖大寿墓在他的故乡,他血战过的辽东宁远古城,今天的辽宁锦西兴城,当地有祖氏墓群,记录自祖大寿下葬的顺治迄今完整无缺。祖大寿墓已于文革中被平毁,但墓碑残块从2010年到2013年陆续出土,考据完善。

这是怎么回事?

应该说,加拿大买墓,是个仁义局,虽然这个墓非常完整的真品,核心的墓穹却是复制品,地宫和尸骨没有从中国挖走。诸事之余,留了德行。加拿大买墓,又是个残缺局,地宫没有动,地下的墓志铭肯定没有。奇怪的是,地上的墓碑也没有!

现有证据表明,皇家博物馆的墓,规制庞大,可以认定是清初高官的墓葬。文物工作者及祖家后人认为,墓主人是祖泽润或祖泽溥,这是祖大寿的义子和儿子,分别是子爵和一品高官,也够资格享受这样的厚葬。

从技术角度,加拿大皇家博物馆的巨墓,是相对完善的文物异地保护,墓主及后人大可心安。日后法律可以重新定义当年买墓是否合法,也可中加两国坦然面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发掘与研究,不再惊扰先人。

至于祖大寿是否汉奸,自袁崇焕至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如何评价,明末清初的山河历史,是另一回事了,大可继续讨论。

吴三桂是三姓家奴,这个是道德评价,改不了。至少我不同意改。

(全文完)


李牧


特殊的汉奸祖大寿

对于清太宗皇太极来说,北京的崇祯天子并不是他的敌人,反而是他最好的朋友。因为如果没有崇祯皇帝在北京瞎折腾,单独依靠满清的国力,断乎是不能在顺治元年,就能开始对华夏将近三百年的统治。

祖大寿的事迹,就是这种现象最好的说明。


明朝崇祯四年(西历1631年),祖大寿在大凌河同清军交战。对于大凌河,清朝方面极为重视,为了能拔掉大凌河这个据点,皇太极可以说动用了清朝所拥有的大部分力量,来围攻大凌河。城外援助大凌河的明军,也被清军以逸待劳击退,逐渐的,大凌河据点陷入弹尽粮绝的状态。

祖大寿无奈之余,只好宣布投降皇太极,不过,这次祖大寿是诈降,在取得皇太极信任后,祖大寿诈称自己妻儿老小还在锦州,需要接出来安置,从而从皇太极那里巧妙脱身,回归明朝。

不过,上天注定祖大寿和满清有深厚的渊源。崇祯十五年,祖大寿在锦州,又一次被清军围困,大凌河的历史在锦州重演。祖大寿无奈之余,只好再度投降清朝。

对于前次诈降,皇太极并没有过于追究,反而赠予祖大寿高官厚禄。当然,皇太极这么做目的有二:一来,皇太极的理想是征服华夏,而想征服华夏并且建立统治,就需要有大量的华夏人才支持,所谓以汉制汉,事实上,这个执政方针,一直延续到晚清时代。二来,祖大寿的外甥,正是鼎鼎大名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因为山海关的拦截,满清的入关之梦,总显得遥遥无期,而倘若能通过祖大寿策反吴三桂,山海关将形同虚设。



因此,皇太极厚待祖大寿。

顺治十三年(西历1656年),祖大寿去世,被安葬于北京清河附近。

祖大寿的乔迁之旅

美洲大陆,对于古代华夏来说,是一片和华夏风马牛不相及的大陆。尽管近年来网上流传殷商东渡美洲的说法,但对于历史学界来说,这种说法仅有娱乐价值。

在明末,西方传教士将《职方外纪》一书传入中国,该书中对美洲大陆有着一定的介绍,但是,祖大寿在世的时候,是否知道美洲存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祖大寿绝对想不到,那里是他的长眠之地。

民国六年(西历1919年)左右,加拿大某博物馆打算收藏一些中国文物,其中包括明清高官的墓葬,用来收藏。

受博物馆委托的商人,看上了祖大寿的陵墓,最终,将祖大寿的陵墓以及附属产品(比如墓门、贡桌甚至坟丘)都全部买走,运到了加拿大。

从此,祖大寿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开始长眠,这算是真正的埋骨他乡吧!


藤树先生


在我看来,“移民”加拿大的祖大寿简直就是幸运神兽,死了死了还能漂洋过海去旅游,最后“定居”在加拿大才安生下来。其一生多少次遇难成祥,当真让人瞠目结舌。

比如,崇祯绝不是个大度的人,但他偏能忍祖大寿,袁崇焕第三次平台召会被抓,祖大寿大军开拔,走了!崇祯被吓得肝颤,这也让袁崇焕在大牢里都不得清静,一个人来劝不行就一群人来劝,最后袁崇焕烦的不行,也是碍于面子终于修书一封把祖大寿调回来了。

捋一捋,皇太极兵临城下,祖大寿“临阵脱逃”,没事......这算是把崇祯摆了一道。

首次降清跑回来,崇祯还信任他,就像这事从来没发生过一样,不仅没有降罪,反而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崇祯真的那么幼稚么?当然不是,我觉得所谓的升官其实就是打消祖大寿的戒备之心,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三次京师召会,祖大寿自带幸运神兽的光环,不去!

再说皇太极,祖大寿初次投降,皇太极高兴疯了,与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众大臣,一齐隆重迎接,并以女真人最高贵的礼节抱腰礼相见。对其十分信重,哪怕祖大寿假意内应,返回锦州,皇太极还就同意了,祖大寿刚到锦州反手就把监督他的清兵杀了,直接撸起袖子,一如既往的大战清军。

皇太极不太急,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写信给祖大寿,让他守诺,祖大寿嘴上还找着借口,手里可没闲着,大刀猛砍清军,即便这样......后金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不单没事,一群人还被以礼相待。

皇太极真的奈何不了祖大寿?当然不是,大明式頽,不是一两个名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明崇祯十五年,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粮尽,城中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祖大寿无奈开城出降。

祖大寿被抓后,自己还没找借口,皇太极就找了一大堆漂漂亮亮的光鲜理由给他:

“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妻子儿女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只要以后能够尽心尽力地侍奉我就可以了。”

真不知道明清这两个皇帝到底欠了祖大寿什么^_^

曾经有一句很矛盾的话:祖大寿既对得起大明,也对得起大清。

历史上最不象汉奸的汉奸,虽然不能摆脱汉奸的定位,但如果排名汉奸挨骂榜的话,如无意外,祖大寿铁定垫底,连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两次降清的祖大寿挨骂真的比较少,我是说比较......大多数人对他抱以同情的态度,祖大寿真尽力了。

出于什么原因只是投降,而没有殉节,这我们不知道,他本人也没深入剖析过自己的心理历程,但作为降将,至少他不似洪承畴、吴三桂这类超级汉奸。您想吧,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都能混个王爷当当,凭祖大寿的能力,真的尽心当奴才会比这三块料差?

在历史上,祖大寿为何投降满清后就销声匿迹了?

因为销声匿迹才能少缺德。皇太极那么器重祖大寿,祖大寿降清后没有任何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

大明颓势已不可逆、崇祯傻疯了也不会再相信他第二次、器重、照顾自己的袁崇焕“无辜”被杀、等待支援锦州?援军覆灭、亲人充当人质留在敌营、城内的一切资源殆尽,两次降清都是锦州城内已经开吃人肉的时候,他才开城投降,他是汉奸,这没错,但他保全城内绝大多数人,为了全己名节牺牲全城真的好么,而城都没了,寻死于事无补,殉节何益?已然不能为国,那便为家吧。

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在病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葬于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 大约1918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克罗夫茨最终选择了祖大寿墓,经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认可后,克罗夫茨掘墓后整体倒卖给了加拿大。

本文并不是祖大寿的翻案文,对他持基本同情和有限程度理解的同时,我们要知道,他的降将身份并没有变,而其后来也曾写信给吴三桂,劝其投降,同时也献计方略,议计攻取关外四城。

不单祖大寿,他的兄弟祖大乐、祖大弼,在满清入关后,也基本都销声匿迹了。


古今通史


民国年间,祖大寿墓地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

祖大寿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取得宁远大捷。在松锦大战中,因洪承畴降清,祖大寿不得已降清,后随清军入关。后病逝并葬于北京。

1919年左右,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采购一整套完整的明清高官墓葬。由于但是社会动乱,可能是当地官员或者村民,或许文物贩子,最终克罗夫茨选择购买祖大寿墓葬,并运往加拿大。

在加拿大的祖大寿墓葬包括精美石雕的石门、石供桌、高拱的坟丘、成对的石人和石骆驼等。


五味社


祖大寿是明末时期抗击满清入侵的主要将领,在祖大寿镇守宁远期间,先是炮击努尔哈赤使其身亡,接着又败皇太极取得“宁锦大捷“。为明朝取得了赫赫战功。

但是随着袁崇焕被杀,祖大寿为了生存只能出逃。接着被召回之后,又带领着明军抵抗满清入侵。


大凌河之战中,祖大寿弹尽粮绝只好投降。但是祖大寿仍然找到机会出逃,接着又率领着锦州军民继续抗清。

在皇太极发动锦州大战后,祖大寿因为援军降清,不得已苦守一年再次降清。

祖大寿两次降清,最终病死与北京城中,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少有汉奸一词这是为什么呢?

一:祖大寿在抗击满清的过程中作战勇猛,足智多谋,为明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明朝晚期大厦将倾之际,祖大寿以及一派良将镇守边疆,不惜抛头颅撒热血,为了保存汉人尽了最大的努力。

祖大寿不是为了降清而降清,他找尽了办法,只为了能够保存民族抵抗异族。虽然最终投降,也是被逼无奈。但是他的功劳不可磨灭。

二:晚明政权腐败无能。在明朝晚期,中央政权有心做为却无能为力。

中央朝廷忙于党争,地方百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地情况下,祖大寿为了抗击满清地入侵已经用尽了全力。

在第一次投降皇太极已经得到了认可信任,并且给与了高官厚禄的情况下,祖大寿依旧奋不顾身回到锦州领导抗清运动,这已经证明了祖大寿的赤子之心。虽然最终投降,但是已经不能对他再有抨击之语。



三:祖大寿的墓被转移到加拿大无非又是清朝晚期直至民国时期政府腐败无能的又一个象征。

在清朝晚期以及民国初期,国家仍旧是一片混乱,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华大地上横行。

各种势力忙于争夺地盘,根本无暇顾及文物的流失。在这种情况下,祖大寿的墓便以50大洋的价格卖给了外国文物偷窃分子,最终被运往加拿大。

祖大寿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多次抗击清军并且取得卓越战绩,虽然两次投降满清,但是赤子之心依旧不可磨灭。

最终病死与北京,在近代中华的混乱之下,墓也偷偷的被运往加拿大。


小司马迁论史


即便是在现代,在加拿大这个国家之中仍有许多中国古代人的墓葬,且经过学者考究,其中大部分都属实,在如此之多的墓葬之中,明代将领祖大寿的坟墓尤为引人关注,身为中国明代的将领,他的坟墓为何现身于加拿大呢?

抗击清朝,屡建奇功

祖大寿一族自古世袭宁远卫的职位,祖辈在明朝为官都十分勤恳,明朝末年国家时局动荡,各种农民起义数不胜数,在这危难之时,祖大寿在此职位上担负责任挺身而出,前往平定叛乱。

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明军,朝廷任命袁崇焕为大将前往战场抗击敌军,在此期间,祖大寿被提拔,在孙承宗的正确领导之下与军队紧密配合打了不少胜仗,也为当时颓废的明朝带来了一丝生机。

天启七年,在明军的合力部署下,宁锦战役大捷,祖大寿也得到了升迁。当时皇太极看到明军的势头越来越猛,于是改变战略绕过明朝大军直达京师。当时朝野一片恐慌,袁崇焕查明敌情后率领祖大寿立刻班师回朝。

屡次劝降却不理睬,大军压境只得投降

由于增援不力和皇太极的挑拨离间,使得当时的皇帝和袁崇焕之间早已有了隔阂,在返回朝廷救援之后就被立即下狱,祖大寿见状立刻逃脱,这也是他常为后人所诟病的一点,主帅被擒自己却仓皇逃窜,但与此同时也为当时的明军保留了有生力量。

袁崇焕死后,辽东战局彻底陷入紧张之中,皇太极不肯放过祖大寿这等人才将领,于是开始运用各种手段劝降祖大寿,可多次被劝降其仍旧不理不睬。

在公元1631年,祖大寿奉孙承宗之命修复河城,才刚刚过了半个月,皇太极的大军就将他们包围,面对如此敌情,祖大寿虽然奋力反抗但由于人数差别太大被困城中,皇太极这时仍旧劝降他。虽然祖大寿依旧不理睬,可是城中的粮草实在有限,几天的口粮实在挡不住数量如此巨大的后金军队。

经过几次的增员失败后,祖大寿只得选择闭关不战,可由于粮食稀缺,城中每天都有人死亡,在如此巨大的折磨下,祖大寿终于选择投降了后金,这也是他汉奸名头的由来。在提出作为内应的要求后,皇太极将其放回了锦州。当时明朝的君王与臣子之间早已分崩离析,再多无谓的努力也只是苟延残喘,最终迎来的只有灭亡。

去世后葬于北京,随后却被掘墓倒卖

在公元1656年,时年77岁的祖大寿在京城的家中离世,在去世之后,他被后人下葬于清河附近,原来居住的宅子也被重建成了祠堂,那为何在200多年之后的今天,加拿大博物馆之中出现了他的墓呢?

在加拿大的祖大寿墓是以馆藏的形式存在,原来在晚清与民国交替的时期,列强在中国的活动十分霸道,许多奸商也瞅准了这个商机,开始倒卖中国的一些文物给外国人,然后从中谋取利益。

1918年,加拿大博物馆想收藏一个中国的墓葬,并且要求最好是贵族的,在经过一系列的牵线搭桥后,找到了一名叫做克罗夫茨的英国商人,将这个任务委托给了他。

在走访多地之后,克罗夫茨把目光转移到了祖大寿墓上,于是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加拿大博物馆,在得到认可之后,他开始秘密的盗掘祖大寿的坟墓,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完成,至此,祖大寿的坟墓也就备运往了加拿大,储存于其博物馆之中。

《祖大寿》《清史稿》等


汗青正浩


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中,的确有一座完整的清朝勋贵坟墓,它是在民国年间被无耻商人整体盗卖给博物馆的。一直以来,人们都相信这是祖大寿的墓葬,但近年来通过考证,这座坟墓的主人,应该是祖大寿的儿子祖泽润。


祖大寿家族世袭明朝宁远卫(辽宁兴城)的军职,逐渐成为宁远当地的名门望族,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因为作战有功,更被朝廷任命为辽东副总兵,这样的家庭背景,让祖大寿从军后直接被授予游击将军。祖大寿屡次参与对满清的作战,在从军八年后即被升任辽东前锋总兵。

祖家在辽东军队中的影响力在这时候达到了顶点,祖大寿自己是前锋总兵驻守锦州,他的兄弟子侄们也都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分别驻扎在宁远、大凌河(今凌海市)等地,祖家已经成为左右辽东战事的重要力量之一。


敌我双方的最高领导,对于祖家的重要地位都有清醒的认识。崇祯皇帝即位后,曾下旨在宁远修建功德牌坊,表彰祖家世代镇守辽东的功勋,而在这之前,皇太极也曾向祖大寿伸出橄榄枝,给祖大寿写信表示希望建立联系,结果被祖大寿回信拒绝。但在1629年,崇祯皇帝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使祖大寿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年十月,皇太极绕过明军重病把守的山海关,从蓟门突破长城防线,进逼北京城下。袁崇焕急率祖大寿驰援京城,后经连番苦战最终逼退清军,解了京都之围。而就在这时,崇祯却听信谗言,认为是袁崇焕有勾结后金的嫌疑,不由分说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惊惧之下当即率领部队返回辽东。后来崇祯命令狱中的袁崇焕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信,祖大寿这才带着部队回到了京城。


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已经回到锦州的祖大寿也变成了惊弓之鸟,轻易不迈出军营一步,很怕自己被东厂特务暗中抓捕,落得和袁崇焕一样的下场。这个时候的祖大寿,虽然没有投降后金的想法,但对崇祯皇帝的忠心,肯定也没剩下多少了!

1631年七月,祖大寿正在奉命修复大凌河城池之时,皇太极亲自带领大军,出其不意地包围了祖大寿。在围城之后,深知祖家影响力的皇太极展开了劝降工作,祖大寿据城坚守,屡次拒绝了皇太极的招降。在围城三个月之后,城里的部队吃光了粮食,只好杀军马果腹,军马吃光了之后,只能杀城中老百姓做军粮。


在这种情况下,祖大寿只能选择投降,他到了皇太极军营中后,受到皇太极的热情招待,双方甚至还祭天盟誓,永远团结不搞分裂。祖大寿随后对皇太极说,家眷都在锦州城内,他愿意趁着明朝还不知道他投降的情况下,带领一支人马进入锦州,和后金里应外合夺取锦州。皇太极不虞有诈,放祖大寿去了锦州,谁知道祖大寿到了锦州后,马上组织防御,并在此后 连番抵抗后金军队。

这时候的祖大寿,对明朝和满清的态度都十分暧昧,崇祯皇帝数次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都借故不去,皇太极也不停地派使者来,催促祖大寿践行前约,祖大寿也是推脱搪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

1641年三月,皇太极再度围攻锦州。蓟辽总督洪承畴救援失败后被俘,投降了清朝。祖大寿在锦州城里孤立无援,当年杀百姓做军粮的一幕再次上演,祖大寿无奈之下,在坚守一年后,于1642年再次降清。他被送到盛京(沈阳)后,皇太极不计前嫌,安慰她不要有思想包袱,要尽心尽力地辅佐自己。随后,祖大寿被任命为汉军正黄旗总兵,随清军入关后病逝于1656年。

我们接下来再看看,“祖大寿墓”是怎样被盗卖的。



这件事发生在民国之初,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希望收购完整的明清高官墓葬,并把这件事委托给了英国皮货商克罗夫茨。克罗夫茨经过实地考察,认为位于北京清河永泰村的一处墓葬比较合适,博物馆方面经过考察也认可收购。于是克罗夫茨这个无耻之辈用金钱买通了当时的清河县长,堂而皇之地对陵墓进行了整体拆迁,然后在塘沽装船入海运到了加拿大,后在安大略博物馆进行了复原。

克罗夫茨为了抬高墓葬的身价,故意把墓葬的主人说成是祖大寿,安大略博物馆也承袭了这个说法,没成想却闹了个乌龙。

在2013年,辽宁兴城祖氏坟茔出土了祖大寿谕祭(帝王悼念臣子的祭奠文章)碑,证明祖大寿死后是葬在兴城(宁远),而不是上述的永泰村。同时也有学者考证,安大略博物馆里的墓葬主人,应该是祖大寿的儿子祖泽润。


李飞叨


据说加拿大有不少中国名人的坟墓,比如张国焘、胡蝶等,他们都是死在加拿大,有坟墓在加拿大不足为奇,至于明朝名将祖大寿并没有死在加拿大,为什么他的坟墓也出现在加拿大?


但加拿大的所谓祖大寿墓不是真正的坟墓,而是馆藏,里面并没有祖大寿的尸骨,只是一件在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博物馆的展品。

1656年,祖大寿在病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葬于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 1921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克罗夫茨最终选择了祖大寿墓,经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认可后,克罗夫茨掘墓后整体倒卖给了加拿大。

祖大寿是明末名将,被称为最不像汉奸的汉奸,他是大汉奸吴三桂的舅舅,自称是东晋名将祖逖的后代,祖大寿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福将,在明清之间几次反复无常却能逢凶化吉寿终正寝,可谓中国历史上最让人同情的名声最好的汉奸。

众所周知,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刻薄寡恩多疑残暴的皇帝,他自毁长城杀害了袁崇焕、孙元化、熊文灿、郑崇俭、范志完、赵光汴、贺人龙等很多名将,让明朝将领人人自危离心离德,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但崇祯帝偏能忍祖大寿,北京保卫战明朝头号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浴血奋战打退皇太极的十万后金军主力,却因为满桂诬陷袁崇焕军炮火打伤他,加上皇太极一伙的反间计,导致袁崇焕在第三次平台召会被崇祯帝逮捕下狱,但一起参加平台召会的袁崇焕爱将祖大寿,崇祯帝却网开一面。

心有余悸的祖大寿带领关宁铁骑离开北京!崇祯帝被吓得肝颤,这也让袁崇焕在大牢里都不得清静,一个人来劝不行就一群人来劝,最后袁崇焕烦的不行,也是碍于恩师孙承宗的面子终于修书一封把祖大寿调回来了。

作为东林党领袖的孙承宗对含冤下狱的袁崇焕不闻不问,带着祖大寿等四十万勤王大军打败阿敏的后金军,取得遵永大捷。而袁崇焕却最终被崇祯帝千刀万剐,留下“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的绝命诗。

袁崇焕提到的这个在他死后守辽东的名将就是祖大寿!

1630年北京保卫战,因为主将袁崇焕含冤下狱,愤怒的祖大寿“临阵脱逃”,没事,这算是把崇祯第一次容忍祖大寿。

1631年大凌河之战,因为被皇太极长期围困,城里粮绝人吃人,祖大寿被迫决定投降后金,只有抗金名将何可纲反对,祖大寿残酷杀害生死与共的战友何可纲投降皇太极。

祖大寿杀害何可纲投降后金跑回来,崇祯帝还信任他,就像这事从来没发生过一样,不仅没有降罪,反而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这是崇祯帝第二次容忍祖大寿。

崇祯帝真的那么幼稚么?当然不是,所谓的升官其实就是打消祖大寿的戒备之心,所以才有了后面三次京师召会的鸿门宴,祖大寿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袁崇焕血的教训让他记忆犹新,无论崇祯帝怎么召唤,祖大寿死猪不怕开水烫,就是不去北京!崇祯帝哭笑不得,拿祖大寿毫无办法,这是崇祯帝第三次容忍祖大寿。

祖大寿虽然对崇祯帝不愚忠,拒绝崇祯帝的命令,但却实实在在尽心尽力为明朝守锦州抗击清军十年多时间,一直到1642年松锦大战洪承畴全军覆没,祖大寿弹尽粮绝不得不再次投降皇太极。因此祖大寿虽然是汉奸,却对得起明朝,没有辜负信任他的主将袁崇焕的遗愿。

再说皇太极,祖大寿杀害抗金名将何可纲第一次投降后金,皇太极高兴疯了,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四大贝勒一齐隆重迎接,并以女真人最高贵的礼节抱腰礼相见。对其十分信重,哪怕祖大寿假意内应,返回锦州,皇太极还就同意了,祖大寿刚到锦州反手就把监督他的清兵杀了,一如既往的大战清军。

被祖大寿玩了一把的皇太极一点不恨他,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写信给祖大寿,让他守诺,祖大寿仍然为明朝坚守锦州,大炮猛杀清军,比如1640年七月,清军进攻锦州,祖大寿出城拒战,击毙清军将领穆护萨、觉罗兰泰、宏科。即便这样,清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不但没事,还被皇太极以礼相待。

皇太极真的奈何不了祖大寿?当然不是,崇祯帝自毁长城,不是一个祖大寿就能力挽狂澜的,1642年松锦大战,崇祯帝逼迫洪承畴统帅明军主力与皇太极决战,结果十几万明军全军覆没,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粮尽,城中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祖大寿无奈开城出降。

祖大寿第二次投降皇太极以后,自己还没找借口,皇太极就找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光鲜理由给祖大寿: “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妻子儿女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只要以后能够尽心尽力地侍奉我就可以了。”

真不知道明清这两个皇帝朱由检与皇太极到底前世欠了祖大寿什么,要知道这两个皇帝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崇祯帝朱由检杀了很多文臣武将,最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连自己的女儿都能砍死。皇太极把自己亲姐姐哈达公主都千刀万剐,把亲兄弟莽古尔泰德格类都害死,偏偏对祖大寿心慈手软。

据说有这样一句话:祖大寿既对得起大明,也对得起大清。事实是,祖大寿既不愚忠大明,也不愚忠大清,反而得到了明清两个皇帝的尊重与善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不象汉奸的汉奸,虽然不能摆脱汉奸的定位,但如果排名汉奸挨骂榜的话,如无意外,祖大寿铁定靠后。两次降清的祖大寿挨骂真的比较少,也让人匪夷所思,他毕竟残酷杀害了抗金名将何可纲。

而祖大寿的主将民族英雄袁崇焕却因为杀了企图勾结皇太极夹攻明朝的军阀毛文龙而被骂最多,至今还被一些势利文人诋毁污蔑为汉奸,可见“坏人只要放下屠刀就立地成佛”,而“好人九九八十一难也未必成佛”的确存在,袁崇焕与祖大寿就是明显的例子,虽然祖大寿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坏人,但归根结底也是两次投降皇太极的汉奸。

现在大多数人对赤胆忠心的民族英雄袁崇焕不屑一顾甚至污蔑诋毁,却对汉奸祖大寿抱以同情的态度,认为祖大寿对明朝真尽力了。祖大寿 只是投降而没有殉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以自己个人与家族生命及利益为第一位,效忠国家效忠皇帝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排在第二位。

但作为明朝投降清朝的降将,祖大寿虽然没有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孙可望等大汉奸那样被清朝封王,或者像范文程洪承畴等大汉奸那样被清朝拜相,但祖大寿无论人生结局还是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都比这几个大汉奸好得多,墓葬移居加拿大其实也是上天对祖大寿的一种奖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