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90后的空巢老人,95后的中年妇女。”

这看似玩笑的话,实际上却映照出我们在生活的重压之下,逐渐“老化”的心态。

“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网购,五谷不分。”

日复一日,醒来才发现自己还活着。

但没人敢想象真正老了之后,到底会怎么样。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今天早上拿出手机,数据更新,全国的总数破3万了,想到最近每天增长的数字,想到万人空巷,想到每天对准我额头的测温仪,我开始焦虑,开始想象。我会不幸中招吗?那我还能看见自己变老吗?我老了是什么样子?我会在哪里?睡在一个什么样的房间里?我会孤单吗?我会生病吗?我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人世间?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确实,生活中我们以为的很多事,都没有真实发生,但我们却忍不住去想,而且非常确定自己会出现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比如,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中了1000万,我肯定高兴死了,从此我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者“如果和恋人分手了,我肯定难受死了”。看到了吗?虽然不确定会不会中大奖,会不会分手,但是我们似乎很确定自己的情感反应。


我们总是不受控地热衷于想象未来,想要追求幸福,避免痛苦,也会根据想象调整当下的行为。如果会带来快乐,我们就去做,如果会带来痛苦,我们就不去做。这些似乎是我们所共知的常识。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准确预测未来的情绪状态,就能活得更好、更幸福,但事实上,你错了,你无法停止的想象,其实并不准确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那明明未必会发生的事,

我们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了去想,

在想象未来这件事情上,

我们究竟为什么这么执着呢?


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叫作拉姆·达斯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辞职跑到印度,专门去学习如何停下来不思考。他宣称,快乐的关键,就是停止对未来过多的思考,他还写了一本书,叫作《活在当下》。那么,我们可以不去想象未来吗?


“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大脑的前额叶坏了。否则,要求停止思考未来,就像要求心脏不要跳动一样荒谬。”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在《哈佛幸福课》一书里“残忍”地给出了答案。吉尔伯特告诉我们,因为人类拥有其他动物都没有的大脑区域,那就是前额叶,这个特别的脑区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思前想后,预测未来。所以,大脑前额叶受损的病人,典型的症状就是无法想象未来。


所以,在预测未来这件事情上,不是我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必然会去想象。


也就是说,从生理上讲,

你的大脑构造赋予了你想象的能力,

也许有人会说,

可想象真的能让我感觉舒服啊。

那我们就从心理学来看看,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想象未来呢?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想象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测试:现在,请你想象自己获得了豪华餐厅免费就餐的优惠券,问你希望在什么时候去享用这顿美餐,现在去还是明天去?


我的答案是下个月,但其实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会把享用的时间往后推,通常是推迟到一周之后。那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要推迟享用大餐呢?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这是我脑补的大餐~


大餐还是那顿大餐,无论是现在享用还是下周享用,客观上讲,这顿大餐给人带来的满足感是一样的。因此,人们推迟享用大餐肯定有其他的原因。


吉尔伯特说,这个原因就是,在下周到来之前,人们还可以通过想象即将发生的好事情,来增加幸福感。换句话说,这种快乐,纯粹是由你的想象带来的。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你为何无法停止想象,其实还受到另外一个心理因素影响,就是你的控制欲。我们想象未来,实际上是想要控制未来。


首先,因为这是人的天性,人天生就有控制欲。小孩子把搭好的积木推倒,他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要人们知道,“看看,这就是我干的,我想让它倒,它就得倒”。


第二,控制感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有关养老院老人的研究表明,失去控制感会造成严重后果。这项研究是这样的,研究人员给养老院的老人送去盆栽,对其中一半的老人说,盆栽由他们照顾;对另一半老人说,工作人员会帮他们照顾盆栽。6个月后,自己照顾盆栽的老人有15%的去世了,与此相对照的是,工作人员帮忙照顾盆栽的老人有30%去世了。


因此,控制不仅是人的天性,还关系到身心健康。但是,怎么才能获得控制的感觉呢?除了推倒积木和照顾盆栽之外,那就是想象未来了。在想象未来的过程中,不管目标会不会达成,单单是“我的航船我掌舵”,就能让人感觉良好了。


可我在文章开头也说过了,

你无法停止的想象,

其实并不准确。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会“添油加醋”的想象力


比如现在请你想象一下火锅,我敢打赌,当“火锅”这个简单的词语进入脑海之后,你的大脑立马就通过想象烹饪了一盆热气腾腾的火锅,伴随着这个画面,一股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哇,棒极了。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这就是想象力的第一个缺点——根据提示的信息“添油加醋”。


女娲能把天空的缝隙补上,

而我们的想象力,

能有本事根据缝隙

给你补出一个天空来!


再举个栗子,我们的眼睛存在一个盲点,在盲点的位置根本就看不见,但是我们的视觉会根据周围的信息,迅速对这个盲点进行填补,使我们看到的画面完整无缺。除了视觉填补之外,听觉也会填补,而擅长想象的大脑前额叶更是填补的高手。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但是问题来了,在通过想象力无数次、长期的“添油加醋”后,我们已经理所当然地把想象的东西,当作现实的完美体现,从而做出不恰当的情感预测。


对不关注的东西“置若罔闻”


举个又老又经典的实验好了,多年前,研究人员问一些美国人,哪两个国家更相像,是锡兰和尼泊尔,还是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但是,当被问到哪两个国家差别比较大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这怎么可能呢,既然最相似,就不可能差别最大啊。但是,我们的认知过程就有这样的特点,我总结成四个字就是“问啥是啥”。当问到相似的时候就去思考相似,难以想到差别;反过来,当问到差别的时候就去思考差别,难以想到相似。


所以,这就是想象力的另个一缺点——遗漏,其实这个跟我们认知特点有关,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当前存在的东西,而很少去关注当前不存在的东西,遗漏了很多更关键的真实信息。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标准的“现实主义者”


有没有很意外,我们曾经以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其实并不自由,还存在这么多潜在的规则,只是我们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虽然我们一直在对比现实和想象,觉得它们好像是对立的,但其实,你的想象力才是个标准的“现实主义者”。


比如,现在请你通过想象,比较一下猫和狗尾巴的长度,你的大脑是不是很快就闪现出了猫和狗的画面,很可能我们还会闭上眼睛,通过想象看着这个画面,比较之后得出结论。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关键的地方来了,在头脑里看想象的画面,和用眼睛看现实的画面,这两种“看”,激活的是同一片大脑区域。请注意,激活的是同一片大脑区域,那么,如果你也要看,我也要看的时候,怎么办呢?大脑会更偏爱谁呢?


答案是,你的大脑会更偏爱现实。进一步的,还把现实的感受误以为是将来的感受,导致我们预测不准。举个例子,“饱汉不知饿汉饥”“何不食肉糜”,由于吃饱了的感觉已经占据了大脑,导致它无力想象饥饿的感觉。类似的,朋友约你明天去看电影,但是刚刚骑车轮胎被扎破了引起的不愉快感,会让你难以想象明天看电影会有什么愉快的。


所以,这里我要提到一个词“感同身受”。说实话,我个人从不相信有人真的可以做到感同身受,毕竟你所谓的“感”,都是通过想象力完成的。而想象力又极为不准确,会“添油加醋”,会“置若罔闻”,又是个“现实主义者”,所以,仅凭想象就能说觉得仿佛自己也经历过,有同样的感受,这真的有些略失公正。


聊到这里,其实就是想从客观的理论上,和你分享为什么你每天想象的未来,其实是不靠谱的,但既然上天赐予了我们大脑想象的功能,我们可以试着很好地接纳它、利用它,但更重要的,是别把注意力放在虚无缥缈又不准确的想象中,收回视线,集中注意力,活在当下。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关于活在当下,

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我就用最真实的数据告诉你,

活在当下你能有什么好处?


走神的心,是不快乐的心


美国曾经研发了一款手机APP的程序,它会在一天之中,随机选择时间给APP的用户发送短信,问两个问题:


  • 告诉我,你现在在做什么?
  • 你现在的幸福感有多高?


研究者测试了全球18岁到88岁的2250名受试者,发现了两个结果。


人们一天之中走神的时间,竟然占到清醒时间的46.9%。也就是说,在一天之中,你有一半时间都在做白日梦。人们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即使想的是快乐的事情,幸福感也要比他们专注当下的事情时的幸福感低。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全神贯注于手头上所做的事情时,生活才是最愉快的。


这正好就印证了苏格拉底在2000年前的一句名言:“浑浑噩噩的生活是最不值得过的。”


可能有人会说,走神既然占了全天那么多时间,我们为什么还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呢?那是因为,你已经付出了走神的代价:思维直觉化与机械化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情景:你的飞机快要起飞了,而你刚刚到达机场。安检口人山人海,所以你必须要在安检口插队才能赶上飞机。这时你需要如何跟其他乘客沟通,他们才会让你插队?


你肯定会说:“抱歉让一下,我的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


但是哈佛大学的另一个研究却表明,这个时候其实你可以随便给个不是理由的理由,例如:


“抱歉让一下,我需要往前走。”

“抱歉让一下,我要过安检。”


而人们都会允许你插队,没有人关注理由的合理性。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大多数人在安检口排队的时候,都处在走神儿的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作出的反应大都是机械化的、自动化的、“不过脑子”的反应。


为了适应生存,为了让大脑能快速地处理外界的环境,我们的大脑里保存了很多的规则或规范,以便于让我们非常快速地作出决策和行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式。


一方面,它给我们带来了高效的反应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它也让我们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就是理性思维被直觉思维取代,创造性思维被机械思维取代。我们不仅失去了创造能力,还失去了年轻与活力。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活在当下能让你“返老还童”?


哈佛大学教授兰格做过一个被称为“返老还童”的实验。


兰格教授在一个修道院里面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将这个地方布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样。兰格教授邀请了16位年龄在70到80岁的老人,在这个时间胶囊里生活了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听的都是20年前的音乐,看的都是20年前的电影和电视,阅读的都是20年前的报纸和杂志,谈论的都是20年前的国家和世界大事。也就是说,这些7、80岁的老人被要求假装生活在20年前,也就是他们50到60岁的时候。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一个星期过去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这些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当他们开始来参加这个实验的时候,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甚至需要家人的陪伴。而经过了这一个星期之后,在心理方面,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和反应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身体方面,他们的血压降低了,他们的步态、体力和握力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有一个老人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可以自行行走。而另外一个老人开始玩起了橄榄球——你能想象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玩橄榄球么?


结果震惊了所有人,老人们的家人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个返老还童实验更厉害的灵丹妙药吗?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我们不妨折回头来看看“衰老”这个词,当我提到它时,你脑海中第一时间会想象出哪些画面?弓腰驼背?步履蹒跚?记性不好?其实,未必如此,因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也是一个固化的思维方式:当人的年龄大了,人就必然会衰老,就必然虚弱多病。


而如果你用功能磁共振扫描仪去观察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你会发现90%以上的六十岁老人,他们的大脑活跃度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上,他们在记忆力、推理力、信息加工速度等方面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年轻人没有显著的区别。但是,当我们一旦进入老年,年轻时对老年形成的体弱、多病、无助的思维定式就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所以,当你发现你的记忆力变差,你的第一反应是:因为我老了。但是事实上,只是你并没有像原来一样去花时间、花精力去记忆了。所以,记忆力的衰退,并不仅仅是生理的衰老,而更多的是你心理的衰老。


有了“返老还童”实验,兰格教授通过时间胶囊,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多了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我也许能像我20年前那样活着。


所以,活在当下的不仅是你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别让让自己的思维随波逐流,变得像机器人或是提线木偶一样,陷入固化的思维方式和机械的反应方式之中,也别去想象那些并不准确的未来,它无法给你答案;最好的选择是:不念过去,不畏未来,专注当下,享受人生。


选择权在你。我相信你的选择已经很清楚了,因为青春无敌,永远年轻。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部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在我一直沉浸于对未来想象的虚空时,是它把我拉回了地面,看到最后,我鼻子都哭红了,我觉得对于今天这个话题,对于人活在当下最好的状态,我终于找到答案了。


诚恳希望你们能认真看完,

或者直接去搜索这部纪录片。

一边静静喝茶,一边慢慢欣赏。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饮一杯茶,

活在当下。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纪录片《人生果实》


一生一世一庭院,

这是独属二人的世外桃源。


影片主人公是一对年迈的老夫妇,他们生活在乡间的一个小庭院里,过着陶渊明式的隐士生活。


先生叫津端修一,片中年龄90岁;

太太叫津端英子,片中年龄87岁。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修一先生年轻时是东大的建筑生,他36岁时,参与了高藏寺新村规划,这是日本向东移居的终极企划。


修一先生坚持“城市需要树林”,想要保留杂树林和山谷。但是当时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为了解决激增的城市人口,没有选择他的规划,而是削山填壑,盖起了密集的楼层。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所以修一先生选择离开城市,回到田园去实践自己的理念。


他买了地皮,跟家人一起亲手建起这个世外桃源。在他所有的建筑设计作品中都透露着对自然的热爱。但他一生最满意的设计作品,应该是自家的这座小院。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小院,是修一先生仿照他尊敬的建筑家——安托宁·雷蒙德“与自然共生”的风格建造而成。


房屋被茂密的树木围绕,田间里有70种蔬菜、50种果子,樱桃、柿子、栗子、土豆、黄瓜应有尽有。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修一先生是个细心又有趣的人。


他会做很多黄色的牌子,放在植物旁,标注果蔬的种类。


如果是还没开花结果的植物,

他会在牌子上写“敬请期待”;


如果是太太喜欢吃的果蔬,

他会在牌子上写“给英子”;


甚至他还在田间放了一小盆水,

牌子上写着“小鸟用水”。


怕太太受伤,默默在危险的地方挂上牌子,

写着“会疼哦”。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修一先生还在门口的牌子上画了两个卡通小人,

代表他们夫妇。(真的超有爱)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太太英子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修一先生把小院料理得妥妥当当,

然后为先生烹制各种爱吃的食物。


夫妻俩都不善言辞,英子说,我爱你这种话她是说不出口的,但她说自己的一生都是围绕先生过的。两人简直用行动诠释了——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她说自己不喜欢吃土豆,因为吃完会肚胀,但修一先生很爱吃,所以还是会坚持做,陪他一起吃。英子太太说,她的心愿就是能听到修一先生说:“真好吃。”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而修一先生说,“她对我而言,是最好的女朋友”。


这才是真正的甜蜜暴击。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他们的相遇,是从65年前开始的。


修一是东大帆船队队长,他们一行人来到英子的城市,参加体育比赛。英子太太家成为修一帆船队的临时住处。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他们就这样相爱了。


但他们没有举办婚礼,结婚后家里也不富裕。那时修一月薪4万,可修一看上了70万的帆船,而英子一点也没想过阻止他,只说,那我们想想办法。于是她偷偷当掉家用,衣服,为修一完成了心愿。


这一生诸多坎坷,并没有在他们的脸上留下无奈和愁苦,而是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珍惜和热爱生活。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英子太太家教很严,姑娘被要求每天保持微笑,除了睡觉以外的时间都不能躺着。


她说是遇见修一之后,才真的变得开朗,无话不谈。她总说,他过的开心,我就舒心。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修一先生经常会征求太太的意见,这类看似无意义的对话却是,这时太太会说:这是好事,你去做吧。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在两年的拍摄中,导演本想拍到夫妇二人矛盾的时候,没想到拍摄下来两人却鲜少闹别扭。唯一的一次就是他们对桌子的摆放位置产生了分歧。


太太说要靠近屋里,这样看屋外的景色才更美;先生说要靠近窗外,这样屋外的阳光洒进来才好看。最后,修一先生选择妥协,大概也是一种出于爱的选择。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他们的婚姻生活平淡,却因小院而变得有趣。


他们会一起摘果子,先生负责动手摘,太太负责帮他扶着树枝。

摘了果子,他们会一起开发新的菜品。做草莓蛋糕、樱桃酸奶、桃子蜜饯、水果布丁。


太太会帮先生剪头发,先生会给太太拍照片。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但他们也不老是腻在一起,也有各自的活动与空间。


先生经常会骑自行车去寄信,他每天都要写10封信,他有很多鲜少见面只靠书信来往的朋友。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太太每月都会出去集中采购一次,店家都已成为朋友。


店家向跟拍的工作人员出示了几封信,说每次英子太太买完东西的3天后,他们都会收到修一先生寄来的信,一般会写“很好吃”“加油”这种鼓励他们的话。这样有心的与人为善的生活方式,应该就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津端夫妇对待家人和朋友也很温暖。


他们会一起给孙女做好吃的,写成长记录,做木制娃娃屋。娃娃屋里还有缩小版的家庭合照,超级精致。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多希望他们的年华也能像这小院的四季更迭一般,周而复始,永远没有终点。


但天不遂人愿,修一先生在一天午休时,再也没有醒来,就这样安静地离开了。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修一先生临终前还无偿为一家精神病院做了设计方案。最后一次去做了自己尽力能做的事。他在笔记中写到,“比起金钱,人更重要”,“只要还活着,就想要尽力做到最好。”


真的是勤奋而儒雅的一生。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最后送别修一先生的时候,太太英子努力微笑着说:“不可以哭,至少要做到这一点。”


她拍着修一先生的胸口,轻轻地说,“我努力活下去,我会加油的,等我生命到尽头变成骨灰时,我们一起同游南太平洋,等我到那时,说好了哦。”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虽然先生离开了,但是这间小院会一直陪着太太。


这里的每个角落都有他们温暖的记忆。英子太太每天还是会照惯例打开窗户,

让屋里洒满阳光,做上先生爱吃的土豆,放上他喜欢用的木勺子,摘下他养熟的果子送给家人朋友。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因为她知道这是最能让修一先生开心的事情。


最深沉的爱,是你不在的日子里,我将自己活成了你的样子。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后来的日子,英子太太一个人守着他们的小院。


影片末尾制作组说,拍这个纪录片的初衷,是针对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很多高龄化的报道都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安。但是当制作组知道修一夫妇的事迹后,突然找到了老去和死亡的另一种美好形态。感谢导演伏原健之的三顾茅庐,才能把这段美好留在光影世界里,也称为英子太太思念修一先生时的一剂解药。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片中有首俳句贯穿始终:

“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

《人生果实》就是这样一部不紧不慢的纪录片。


什么是真正的活在当下?

津端修一夫妇用一举一动,

解答了什么是最美丽的人生。


从容应对 喝茶、学习!焦虑、愤怒,你的想象力何尝不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