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90後的空巢老人,95後的中年婦女。”

這看似玩笑的話,實際上卻映照出我們在生活的重壓之下,逐漸“老化”的心態。

“一人獨居,兩眼惺忪,三餐外賣,四季網購,五穀不分。”

日復一日,醒來才發現自己還活著。

但沒人敢想象真正老了之後,到底會怎麼樣。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今天早上拿出手機,數據更新,全國的總數破3萬了,想到最近每天增長的數字,想到萬人空巷,想到每天對準我額頭的測溫儀,我開始焦慮,開始想象。我會不幸中招嗎?那我還能看見自己變老嗎?我老了是什麼樣子?我會在哪裡?睡在一個什麼樣的房間裡?我會孤單嗎?我會生病嗎?我會以什麼樣的方式離開人世間?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確實,生活中我們以為的很多事,都沒有真實發生,但我們卻忍不住去想,而且非常確定自己會出現什麼樣的情緒狀態。比如,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中了1000萬,我肯定高興死了,從此我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或者“如果和戀人分手了,我肯定難受死了”。看到了嗎?雖然不確定會不會中大獎,會不會分手,但是我們似乎很確定自己的情感反應。


我們總是不受控地熱衷於想象未來,想要追求幸福,避免痛苦,也會根據想象調整當下的行為。如果會帶來快樂,我們就去做,如果會帶來痛苦,我們就不去做。這些似乎是我們所共知的常識。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準確預測未來的情緒狀態,就能活得更好、更幸福,但事實上,你錯了,你無法停止的想象,其實並不準確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那明明未必會發生的事,

我們為什麼就是控制不了去想,

在想象未來這件事情上,

我們究竟為什麼這麼執著呢?


20世紀60年代,有一位叫作拉姆·達斯的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辭職跑到印度,專門去學習如何停下來不思考。他宣稱,快樂的關鍵,就是停止對未來過多的思考,他還寫了一本書,叫作《活在當下》。那麼,我們可以不去想象未來嗎?


“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大腦的前額葉壞了。否則,要求停止思考未來,就像要求心臟不要跳動一樣荒謬。”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在《哈佛幸福課》一書裡“殘忍”地給出了答案。吉爾伯特告訴我們,因為人類擁有其他動物都沒有的大腦區域,那就是前額葉,這個特別的腦區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思前想後,預測未來。所以,大腦前額葉受損的病人,典型的症狀就是無法想象未來。


所以,在預測未來這件事情上,不是我們喜不喜歡、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必然會去想象。


也就是說,從生理上講,

你的大腦構造賦予了你想象的能力,

也許有人會說,

可想象真的能讓我感覺舒服啊。

那我們就從心理學來看看,

我們為什麼熱衷於想象未來呢?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想象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首先,我們來玩一個有趣的測試:現在,請你想象自己獲得了豪華餐廳免費就餐的優惠券,問你希望在什麼時候去享用這頓美餐,現在去還是明天去?


我的答案是下個月,但其實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會把享用的時間往後推,通常是推遲到一週之後。那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要推遲享用大餐呢?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這是我腦補的大餐~


大餐還是那頓大餐,無論是現在享用還是下週享用,客觀上講,這頓大餐給人帶來的滿足感是一樣的。因此,人們推遲享用大餐肯定有其他的原因。


吉爾伯特說,這個原因就是,在下週到來之前,人們還可以通過想象即將發生的好事情,來增加幸福感。換句話說,這種快樂,純粹是由你的想象帶來的。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你為何無法停止想象,其實還受到另外一個心理因素影響,就是你的控制慾。我們想象未來,實際上是想要控制未來。


首先,因為這是人的天性,人天生就有控制慾。小孩子把搭好的積木推倒,他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要人們知道,“看看,這就是我乾的,我想讓它倒,它就得倒”。


第二,控制感與身心健康密切相關。有關養老院老人的研究表明,失去控制感會造成嚴重後果。這項研究是這樣的,研究人員給養老院的老人送去盆栽,對其中一半的老人說,盆栽由他們照顧;對另一半老人說,工作人員會幫他們照顧盆栽。6個月後,自己照顧盆栽的老人有15%的去世了,與此相對照的是,工作人員幫忙照顧盆栽的老人有30%去世了。


因此,控制不僅是人的天性,還關係到身心健康。但是,怎麼才能獲得控制的感覺呢?除了推倒積木和照顧盆栽之外,那就是想象未來了。在想象未來的過程中,不管目標會不會達成,單單是“我的航船我掌舵”,就能讓人感覺良好了。


可我在文章開頭也說過了,

你無法停止的想象,

其實並不準確。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會“添油加醋”的想象力


比如現在請你想象一下火鍋,我敢打賭,當“火鍋”這個簡單的詞語進入腦海之後,你的大腦立馬就通過想象烹飪了一盆熱氣騰騰的火鍋,伴隨著這個畫面,一股喜悅之情油然而生:哇,棒極了。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這就是想象力的第一個缺點——根據提示的信息“添油加醋”。


女媧能把天空的縫隙補上,

而我們的想象力,

能有本事根據縫隙

給你補出一個天空來!


再舉個栗子,我們的眼睛存在一個盲點,在盲點的位置根本就看不見,但是我們的視覺會根據周圍的信息,迅速對這個盲點進行填補,使我們看到的畫面完整無缺。除了視覺填補之外,聽覺也會填補,而擅長想象的大腦前額葉更是填補的高手。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但是問題來了,在通過想象力無數次、長期的“添油加醋”後,我們已經理所當然地把想象的東西,當作現實的完美體現,從而做出不恰當的情感預測。


對不關注的東西“置若罔聞”


舉個又老又經典的實驗好了,多年前,研究人員問一些美國人,哪兩個國家更相像,是錫蘭和尼泊爾,還是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大部分人都選擇了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但是,當被問到哪兩個國家差別比較大的時候,大部分人還是選擇了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這怎麼可能呢,既然最相似,就不可能差別最大啊。但是,我們的認知過程就有這樣的特點,我總結成四個字就是“問啥是啥”。當問到相似的時候就去思考相似,難以想到差別;反過來,當問到差別的時候就去思考差別,難以想到相似。


所以,這就是想象力的另個一缺點——遺漏,其實這個跟我們認知特點有關,在認識事物的時候,我們會注意當前存在的東西,而很少去關注當前不存在的東西,遺漏了很多更關鍵的真實信息。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標準的“現實主義者”


有沒有很意外,我們曾經以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其實並不自由,還存在這麼多潛在的規則,只是我們自己一直沒有意識到。雖然我們一直在對比現實和想象,覺得它們好像是對立的,但其實,你的想象力才是個標準的“現實主義者”。


比如,現在請你通過想象,比較一下貓和狗尾巴的長度,你的大腦是不是很快就閃現出了貓和狗的畫面,很可能我們還會閉上眼睛,通過想象看著這個畫面,比較之後得出結論。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關鍵的地方來了,在頭腦裡看想象的畫面,和用眼睛看現實的畫面,這兩種“看”,激活的是同一片大腦區域。請注意,激活的是同一片大腦區域,那麼,如果你也要看,我也要看的時候,怎麼辦呢?大腦會更偏愛誰呢?


答案是,你的大腦會更偏愛現實。進一步的,還把現實的感受誤以為是將來的感受,導致我們預測不準。舉個例子,“飽漢不知餓漢飢”“何不食肉糜”,由於吃飽了的感覺已經佔據了大腦,導致它無力想象飢餓的感覺。類似的,朋友約你明天去看電影,但是剛剛騎車輪胎被扎破了引起的不愉快感,會讓你難以想象明天看電影會有什麼愉快的。


所以,這裡我要提到一個詞“感同身受”。說實話,我個人從不相信有人真的可以做到感同身受,畢竟你所謂的“感”,都是通過想象力完成的。而想象力又極為不準確,會“添油加醋”,會“置若罔聞”,又是個“現實主義者”,所以,僅憑想象就能說覺得彷彿自己也經歷過,有同樣的感受,這真的有些略失公正。


聊到這裡,其實就是想從客觀的理論上,和你分享為什麼你每天想象的未來,其實是不靠譜的,但既然上天賜予了我們大腦想象的功能,我們可以試著很好地接納它、利用它,但更重要的,是別把注意力放在虛無縹緲又不準確的想象中,收回視線,集中注意力,活在當下。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關於活在當下,

這又是一個很大的話題,

我就用最真實的數據告訴你,

活在當下你能有什麼好處?


走神的心,是不快樂的心


美國曾經研發了一款手機APP的程序,它會在一天之中,隨機選擇時間給APP的用戶發送短信,問兩個問題:


  • 告訴我,你現在在做什麼?
  • 你現在的幸福感有多高?


研究者測試了全球18歲到88歲的2250名受試者,發現了兩個結果。


人們一天之中走神的時間,竟然佔到清醒時間的46.9%。也就是說,在一天之中,你有一半時間都在做白日夢。人們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即使想的是快樂的事情,幸福感也要比他們專注當下的事情時的幸福感低。也就是說,只有當人們全神貫注於手頭上所做的事情時,生活才是最愉快的。


這正好就印證了蘇格拉底在2000年前的一句名言:“渾渾噩噩的生活是最不值得過的。”


可能有人會說,走神既然佔了全天那麼多時間,我們為什麼還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呢?那是因為,你已經付出了走神的代價:思維直覺化與機械化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讓我們設想這樣一個情景:你的飛機快要起飛了,而你剛剛到達機場。安檢口人山人海,所以你必須要在安檢口插隊才能趕上飛機。這時你需要如何跟其他乘客溝通,他們才會讓你插隊?


你肯定會說:“抱歉讓一下,我的飛機馬上就要起飛了。”


但是哈佛大學的另一個研究卻表明,這個時候其實你可以隨便給個不是理由的理由,例如:


“抱歉讓一下,我需要往前走。”

“抱歉讓一下,我要過安檢。”


而人們都會允許你插隊,沒有人關注理由的合理性。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大多數人在安檢口排隊的時候,都處在走神兒的狀態。而在這種狀態下,我們作出的反應大都是機械化的、自動化的、“不過腦子”的反應。


為了適應生存,為了讓大腦能快速地處理外界的環境,我們的大腦裡保存了很多的規則或規範,以便於讓我們非常快速地作出決策和行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定式。


一方面,它給我們帶來了高效的反應和社會的穩定。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它也讓我們付出了代價。這個代價,就是理性思維被直覺思維取代,創造性思維被機械思維取代。我們不僅失去了創造能力,還失去了年輕與活力。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活在當下能讓你“返老還童”?


哈佛大學教授蘭格做過一個被稱為“返老還童”的實驗。


蘭格教授在一個修道院裡面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將這個地方佈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樣。蘭格教授邀請了16位年齡在70到80歲的老人,在這個時間膠囊裡生活了一個星期。在這一個星期裡,這些老人聽的都是20年前的音樂,看的都是20年前的電影和電視,閱讀的都是20年前的報紙和雜誌,談論的都是20年前的國家和世界大事。也就是說,這些7、80歲的老人被要求假裝生活在20年前,也就是他們50到60歲的時候。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一個星期過去了,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這些老人的身體素質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當他們開始來參加這個實驗的時候,老態龍鍾,步履蹣跚,甚至需要家人的陪伴。而經過了這一個星期之後,在心理方面,他們的視力、聽力、記憶力和反應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在身體方面,他們的血壓降低了,他們的步態、體力和握力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有一個老人從輪椅上站了起來,可以自行行走。而另外一個老人開始玩起了橄欖球——你能想象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玩橄欖球麼?


結果震驚了所有人,老人們的家人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難道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個返老還童實驗更厲害的靈丹妙藥嗎?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我們不妨折回頭來看看“衰老”這個詞,當我提到它時,你腦海中第一時間會想象出哪些畫面?弓腰駝背?步履蹣跚?記性不好?其實,未必如此,因為“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也是一個固化的思維方式:當人的年齡大了,人就必然會衰老,就必然虛弱多病。


而如果你用功能磁共振掃描儀去觀察大腦的結構與功能,你會發現90%以上的六十歲老人,他們的大腦活躍度與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事實上,他們在記憶力、推理力、信息加工速度等方面的心理認知能力,與年輕人沒有顯著的區別。但是,當我們一旦進入老年,年輕時對老年形成的體弱、多病、無助的思維定式就會影響我們的行為。


所以,當你發現你的記憶力變差,你的第一反應是:因為我老了。但是事實上,只是你並沒有像原來一樣去花時間、花精力去記憶了。所以,記憶力的衰退,並不僅僅是生理的衰老,而更多的是你心理的衰老。


有了“返老還童”實驗,蘭格教授通過時間膠囊,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多了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我也許能像我20年前那樣活著。


所以,活在當下的不僅是你的身體,更重要的是別讓讓自己的思維隨波逐流,變得像機器人或是提線木偶一樣,陷入固化的思維方式和機械的反應方式之中,也別去想象那些並不準確的未來,它無法給你答案;最好的選擇是:不念過去,不畏未來,專注當下,享受人生。


選擇權在你。我相信你的選擇已經很清楚了,因為青春無敵,永遠年輕。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部日本紀錄片——《人生果實》,在我一直沉浸於對未來想象的虛空時,是它把我拉回了地面,看到最後,我鼻子都哭紅了,我覺得對於今天這個話題,對於人活在當下最好的狀態,我終於找到答案了。


誠懇希望你們能認真看完,

或者直接去搜索這部紀錄片。

一邊靜靜喝茶,一邊慢慢欣賞。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飲一杯茶,

活在當下。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紀錄片《人生果實》


一生一世一庭院,

這是獨屬二人的世外桃源。


影片主人公是一對年邁的老夫婦,他們生活在鄉間的一個小庭院裡,過著陶淵明式的隱士生活。


先生叫津端修一,片中年齡90歲;

太太叫津端英子,片中年齡87歲。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修一先生年輕時是東大的建築生,他36歲時,參與了高藏寺新村規劃,這是日本向東移居的終極企劃。


修一先生堅持“城市需要樹林”,想要保留雜樹林和山谷。但是當時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為了解決激增的城市人口,沒有選擇他的規劃,而是削山填壑,蓋起了密集的樓層。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所以修一先生選擇離開城市,回到田園去實踐自己的理念。


他買了地皮,跟家人一起親手建起這個世外桃源。在他所有的建築設計作品中都透露著對自然的熱愛。但他一生最滿意的設計作品,應該是自家的這座小院。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小院,是修一先生仿照他尊敬的建築家——安託寧·雷蒙德“與自然共生”的風格建造而成。


房屋被茂密的樹木圍繞,田間裡有70種蔬菜、50種果子,櫻桃、柿子、栗子、土豆、黃瓜應有盡有。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修一先生是個細心又有趣的人。


他會做很多黃色的牌子,放在植物旁,標註果蔬的種類。


如果是還沒開花結果的植物,

他會在牌子上寫“敬請期待”;


如果是太太喜歡吃的果蔬,

他會在牌子上寫“給英子”;


甚至他還在田間放了一小盆水,

牌子上寫著“小鳥用水”。


怕太太受傷,默默在危險的地方掛上牌子,

寫著“會疼哦”。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修一先生還在門口的牌子上畫了兩個卡通小人,

代表他們夫婦。(真的超有愛)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太太英子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修一先生把小院料理得妥妥當當,

然後為先生烹製各種愛吃的食物。


夫妻倆都不善言辭,英子說,我愛你這種話她是說不出口的,但她說自己的一生都是圍繞先生過的。兩人簡直用行動詮釋了——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她說自己不喜歡吃土豆,因為吃完會肚脹,但修一先生很愛吃,所以還是會堅持做,陪他一起吃。英子太太說,她的心願就是能聽到修一先生說:“真好吃。”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而修一先生說,“她對我而言,是最好的女朋友”。


這才是真正的甜蜜暴擊。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他們的相遇,是從65年前開始的。


修一是東大帆船隊隊長,他們一行人來到英子的城市,參加體育比賽。英子太太家成為修一帆船隊的臨時住處。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他們就這樣相愛了。


但他們沒有舉辦婚禮,結婚後家裡也不富裕。那時修一月薪4萬,可修一看上了70萬的帆船,而英子一點也沒想過阻止他,只說,那我們想想辦法。於是她偷偷當掉家用,衣服,為修一完成了心願。


這一生諸多坎坷,並沒有在他們的臉上留下無奈和愁苦,而是讓他們懂得如何去珍惜和熱愛生活。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英子太太家教很嚴,姑娘被要求每天保持微笑,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都不能躺著。


她說是遇見修一之後,才真的變得開朗,無話不談。她總說,他過的開心,我就舒心。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修一先生經常會徵求太太的意見,這類看似無意義的對話卻是,這時太太會說:這是好事,你去做吧。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在兩年的拍攝中,導演本想拍到夫婦二人矛盾的時候,沒想到拍攝下來兩人卻鮮少鬧彆扭。唯一的一次就是他們對桌子的擺放位置產生了分歧。


太太說要靠近屋裡,這樣看屋外的景色才更美;先生說要靠近窗外,這樣屋外的陽光灑進來才好看。最後,修一先生選擇妥協,大概也是一種出於愛的選擇。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他們的婚姻生活平淡,卻因小院而變得有趣。


他們會一起摘果子,先生負責動手摘,太太負責幫他扶著樹枝。

摘了果子,他們會一起開發新的菜品。做草莓蛋糕、櫻桃酸奶、桃子蜜餞、水果布丁。


太太會幫先生剪頭髮,先生會給太太拍照片。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但他們也不老是膩在一起,也有各自的活動與空間。


先生經常會騎自行車去寄信,他每天都要寫10封信,他有很多鮮少見面只靠書信來往的朋友。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太太每月都會出去集中採購一次,店家都已成為朋友。


店家向跟拍的工作人員出示了幾封信,說每次英子太太買完東西的3天后,他們都會收到修一先生寄來的信,一般會寫“很好吃”“加油”這種鼓勵他們的話。這樣有心的與人為善的生活方式,應該就是我們一直嚮往的生活。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津端夫婦對待家人和朋友也很溫暖。


他們會一起給孫女做好吃的,寫成長記錄,做木製娃娃屋。娃娃屋裡還有縮小版的家庭合照,超級精緻。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多希望他們的年華也能像這小院的四季更迭一般,週而復始,永遠沒有終點。


但天不遂人願,修一先生在一天午休時,再也沒有醒來,就這樣安靜地離開了。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修一先生臨終前還無償為一家精神病院做了設計方案。最後一次去做了自己盡力能做的事。他在筆記中寫到,“比起金錢,人更重要”,“只要還活著,就想要盡力做到最好。”


真的是勤奮而儒雅的一生。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最後送別修一先生的時候,太太英子努力微笑著說:“不可以哭,至少要做到這一點。”


她拍著修一先生的胸口,輕輕地說,“我努力活下去,我會加油的,等我生命到盡頭變成骨灰時,我們一起同遊南太平洋,等我到那時,說好了哦。”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雖然先生離開了,但是這間小院會一直陪著太太。


這裡的每個角落都有他們溫暖的記憶。英子太太每天還是會照慣例打開窗戶,

讓屋裡灑滿陽光,做上先生愛吃的土豆,放上他喜歡用的木勺子,摘下他養熟的果子送給家人朋友。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因為她知道這是最能讓修一先生開心的事情。


最深沉的愛,是你不在的日子裡,我將自己活成了你的樣子。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後來的日子,英子太太一個人守著他們的小院。


影片末尾製作組說,拍這個紀錄片的初衷,是針對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很多高齡化的報道都讓人感到壓抑和不安。但是當製作組知道修一夫婦的事蹟後,突然找到了老去和死亡的另一種美好形態。感謝導演伏原健之的三顧茅廬,才能把這段美好留在光影世界裡,也稱為英子太太思念修一先生時的一劑解藥。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片中有首俳句貫穿始終:

“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孜孜不倦,不緊不慢。”

《人生果實》就是這樣一部不緊不慢的紀錄片。


什麼是真正的活在當下?

津端修一夫婦用一舉一動,

解答了什麼是最美麗的人生。


從容應對 喝茶、學習!焦慮、憤怒,你的想象力何嘗不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