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5米到相隔7層樓 記麗水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員柳付明

從1.5米到相隔7層樓 記麗水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員柳付明

忙碌的微生物檢驗科實驗室

2月9日,已是入夜,麗水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科員柳付明從實驗室裡出來,花了十來分鐘,換下防護服。難得一晚上可以輪空,今晚,他要和家人通個電話,叮囑明天要上網絡課程的兒子,好好聽課,不要分心。

柳付明所在的微生物檢驗科,從1月20號開始,不斷接受來自麗水各地、提取自病人呼吸道的痰液和咽拭子,以其為樣本,對其進行樣品預處理、核酸提取、核酸擴增、核酸檢測、報告分析等一系列的檢測流程,確認樣品是否攜帶新冠病毒。

“我們就像是疫情的‘掃雷者’。” 柳付明解釋道,有關“確診病例”的通告,就需要靠這樣的檢測來確認。

打開生物安全櫃,準備核酸提取試劑,加入樣本……柳付明在做這些之前,會花半個小時的時間穿戴防護服、護目鏡等裝備。但畢竟,想著和新冠病毒可能只隔著一層玻璃,剛開始時他心裡還是打顫。

“我頭上彷彿戴了個'緊箍咒'。”即使已經下班了,柳付明還是揉了揉額頭,告訴記者,在實驗室裡,頭套和護目鏡戴久了,腦子發暈;同事們戴著口罩,相互間只能抿著嘴說話;每批次的提取檢測有10餘個步驟,忙活下來需要4-6個小時,全程需高度集中精神……每天要憂心的事兒太多,他早沒了畏懼的心理。

若是當日正巧他負責的樣本檢測結果為陽性,他也不會忐忑了:“只希望再也不會遇上這樣的結果,再也不會有新的病例出現。”

然而,提到家人時,這個36歲的漢子,語氣不復平靜。

他說,1月份的時候,自己下班後還照常回家。他會獨自待在房間裡,或者與家人保持1.5米左右的距離。

現在,這1.5米的距離,變成了7層樓的高度。

“我回來了,把女兒抱上陽臺讓我看看……”

柳付明有一對兒女,兒子9歲,女兒5個月。他的家住在七樓。考慮到孩子小,抵抗力差,為了保護家人,2月份後他不再回家。實在想孩子想得緊了,就趁休息的間隙,讓妻子抱著女兒,去陽臺上,給自己遠遠地望上幾眼。

兒子不聽話,一溜煙跑下樓來。柳付明戴著口罩,看見兒子要抱抱親親,趕緊跑出五米遠,一邊喊道:“一定要聽媽媽的話!”

轉身回到實驗室後,他又投入了忙碌之中。“我是一名黨員,越是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越要挺身而出。這個時候不上,什麼時候上?”採訪中,柳付明堅定地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