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唱的京剧我觉得好听,但是专业京剧演员唱的京剧我为什么听不进去?

用户51614457502


因为职业演员唱的是很专业的也听习惯了。所以说觉得好像不怎么好听。只是欣赏的层次不同。而相声演员唱的往往不太标准人们听着有不一样的感觉就觉得好听。时间长了实际是一样的。不太懂得听戏的人和懂得听戏的人感受是不一样的。


xtz忍值千金


因为你原来不听京剧,从相声中才了解了京剧。就象有些人说李玉刚唱的京剧比梅兰芳好听是一样的。我近80岁了,从懂事起就跟爷爷奶奶进戏院听戏、也去南市三不管听相声。爷爷喜欢京剧 、河北梆子奶奶喜欢评剧,所以我听的很杂 ,各剧种都去听去看。 记得马连良、谭富英、梅兰芳、裘盛荣这些大师来天津演出,我和爷爷倒班去中国大戏院去排队买票,因为有时要排队等一天一夜。赵燕侠来天津演出一般是在东马路的中华戏院,戏票好买一些。平时看天津各个京剧团的,印象深刻的是厉慧良 、丁至云、张世麟、赵松樵、董文华、尚明珠、小盛春……。河北梆子印象深的:韩俊唧、银达子、金宝环、宝珠鉆、金玉茹、金香水……。评剧印象深的:鲜灵霞、莲小君、六岁红、李文芳、花月仙、李福安……。所以听戏听得多了,再听相声中的柳活就是听乐了。


手机用户53483101594


你这个感觉太正常了。当年我听《春天里》,总感觉汪峰那里唱得不对。后来一想,不是汪峰唱得不好,而是我先听了旭日阳刚版的《春天里》,先入为主了。现在汪峰的歌听得多了,觉得自己曾经很Low。

相声演员唱的京剧为什么好听?因为他们挑得都是经典的好段子,比如张云雷唱的“春秋亭外风雨暴”,比如郭德纲唱的“站立宫门叫小番”。简单易懂且耳熟能详。

好多人认为张云雷唱京剧比张火丁唱得好听,这只能证明其欣赏水平还没到张火丁那个阶段,目前只能在张云雷这个层次上混。啥时候对京剧有兴趣了,听得看得多了,自然就能感觉出张火丁的好了。

和流行歌曲的浅显相比,欣赏京剧的确不易。因为京剧表现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它的故事都是从中国的古典文学历史中来的。比如,《霸王别姬》来自《史记》,《坐楼杀惜》出自《水浒传》。没点儿文史知识,硬看肯定是看不懂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真能欣赏京剧了,其中国文化水平定必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欣赏京剧之难还在于京剧的流派,什么四大名旦八大须声,各有各的唱腔和味道。张云雷学唱的《锁麟囊》就属于京剧四大名旦中的程派。啥时候爱好者能分辨出京剧的流派唱腔,欣赏京剧才算入门了。

听京剧不易,学唱则更不易。张云雷能唱成现在这样,也不容易。其实,想学京剧也有个捷径,可以先从《红灯记》、《沙家浜》等现代京剧入手,唱腔优美,词也简单。


华维21


这就是京剧界围剿张云雷的根源啊,一年拿国家一个多亿补助的企业没把国粹发扬光大,靠一个说相声的小孩引领了京剧热,这哪能善罢甘休?自己不行别人也别想好过,甚至不允许人家孩子唱国粹,但不知道某协会是否有这权力?唱个戏还要授权吗?难怪曲高和寡成为没落的行业。以后我们老百姓可能不经允许也不能传唱国粹了。


采蘑菇的蕾蕾


其实我最开始喜欢的事王佩瑜和杨宗纬唱的一首凉凉,后来才知道王佩瑜是京剧演员,听她的京剧,后来她和霍尊上综艺又认识了霍尊,霍尊的小嗓真的很惊艳,他属于学唱梅派,然后再到德云社的张云雷,他唱的锁麟囊是学唱的程派,我不懂京剧,任何一派都不懂,我只是一个重来都听不进京剧的八零后,我爱听京剧都是因为喜欢上这个唱戏的人之后才去努力了解他唱的是什么,去研究,去学习,比如非专业的霍尊唱的梨花颂,张云雷唱的锁麟囊,都是听他们唱完再去听原唱或者京剧名家唱的,他们唱的不是最好的,唱歌也好,说相声也罢,他们唱京剧都是业余的,但是他们真的是给当下的年轻人带了路,让现在的青年人把已经淡忘的国粹又拾了回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mengjianxingfu


这就是先入为主的原因了。咱们以郭德纲为例说一下。

其实郭德纲的初衷是推广传统曲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他虽然打小学过京剧,但还是和专业的京剧演员多少有些差距。

但他最聪明的一点在于,他没有按部就班,没有太过死板的去唱,去演绎。怎么说呢,可以理解成,郭德纲的京剧始终带着自己的味道,有他自己的一套演绎法。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郭德纲以相声为主业,收获了大批粉丝,也收获了好感。等到郭德纲再唱京剧,这就比很多专业京剧演员有明显的优势了。至少不会太过抵触,也愿意静下心来去听,去感受,去欣赏。

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感觉,比很多专业演员唱的好。就像我们潜意识里,自动给他带了一层滤镜,好听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郭德纲可以说是观众和京剧之间的桥梁。现在的麒麟剧社,包括陶阳,郭德纲等人都在不遗余力的推广传统曲艺。通过他们的演绎,我们才发现这京剧原来也不难听,还挺有韵味。专业演员的京剧,听不进去,也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有了足够的熏陶,我们才会更进一步的去了解京剧,了解真正的传统曲艺。我想这才是郭德纲和真正意图。





娱乐七分熟


我原本喜欢唱京剧样板戏,也会唱评剧花为媒,由于许多年就不流行了,感觉是过时的东西很老土,没想到被个90后的张云雷唱给响了网络和大小剧场,听着这熟悉的韵律,勾起了我的戏瘾,原来传统艺术国粹真的很好听,感谢张云雷推动了保护非遗,和掀起了学传统曲艺的新高潮,为我们的民族瑰宝感到自豪


老刘89932


这种情况正常啊,因为郭德纲和其他相声演员一样,都是挑戏曲里有特点的,或者说有趣的唱段,来学唱,有时候还改一下,加上“就怕他抽烟喝酒又烫头”一类的搞笑词句。就是找特点抓特征,同时秀一下自己的能耐。

真的从头到尾一出一出听戏剧,没点爱好还真盯不下来。

举个栗子,女高音咏叹调“为什么我的心这么激动”,好听吧?然后去找《茶花女》,然后这是歌剧啊!有这么多好东西啊!就进坑了,要么也可能拔脚就跑“太劳神了”。

以我理解,郭德纲就是用这些“掐尖”“尝尝”等手段,让观众充满好奇心,跟着他,去了解大鼓书、快板、三弦、京剧评戏梆子、甚至于其他的传统文化。

我从当年《西班牙斗牛曲》开始学吹小号,《梁祝》学着欣赏小提琴,《大宅门》欣赏京韵大鼓,听相声评书开始喜欢戏曲,一步一坑,而且都不想出来。

其实,每一个经典部分单独拿出来,演员也卖力气,观众也专注,效果很好。如果从头到尾演出,效果就一般了。除非到这里观众演员互动下。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相声演员是杂货铺,啥都有,却不如专卖店。就看你需要什么了。


老浪花2


郭德纲的相声里面很多唱京剧的内容,有时候不是柳活的段子也会冷不丁加这么一两段唱,老郭会的多,唱的好不好我也不好评价。但很多人喜欢这倒是真的,观众中有不少听不了京剧的,但是郭德纲相声里面带唱他就爱听。这是一门玄学,解释不透。

当初侯宝林也是以学唱著名的,很多人也觉得侯宝林的唱很好听,甚至比专业唱戏的唱的都好听。

似乎这不是因为一两个人的因素,这是在普遍的因素,大家都觉得相声演员唱的京剧就好听,不论是哪个相声演员唱的,但是专业京剧演员的京剧却很少人能听得进去。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 一是因为相声表演的都是京剧里的选段,有的只选择里面几句唱。当然选就要选精华了,这段一定是最好听的,或者是最有代表意义的,比如《叫小番》《文昭关》这些柳活段子,都有炫技的成分,叫小番最后这个高音,京剧里面叫嘎调的,一般人来不了,表演这个简直就是卖弄。文昭关里面一般也只选“过了一关又一关,心内好似滚油煎”这一段,表现伍子胥内心煎熬的唱段,都是金曲,单拎出来唱自然会觉得说相声的唱的真是好听,因为人家专业唱京剧的没有人只唱一句,光唱高潮的。
  2. 二是因为,相声里一些段子,比如《黄鹤楼》《洪洋洞》这些腿子活,他在人物上甚至进行了分包赶角,逗哏捧哏都要扮演上一个角色,去唱这场京剧。但是因为相声毕竟是喜剧艺术,他在表现京剧魅力的时候,都是把选的这段唱段扒开揉碎了,一句一句反反复复找包袱,在这么一个对戏词儿重复重复重复的不断强调中,让观众对这个戏文有了一些具体的认知。其实普通人听不懂戏的主要原因不就是因为听不懂戏文嘛!相声把它拆碎了唱出来,你就觉得,奥,还不错。

  3. 最后一个原因,跟第一个原因有点像,还是因为相声演员唱的是选段,只唱精华部分就容易出彩。更重要的是,相声演员只唱这么一段,他把这一段保证唱的精彩就有人给鼓掌。但是戏剧演员不是只唱一段的啊,他要顾忌到几个小时的整部戏,每段唱腔有他词儿的他都要唱。他不能保证每段唱都唱的那么卖力,这是体力能力达不到的。

相声演员只唱一段,可以拼尽全力。你要是唱一台大戏,你在一个精彩选段上把力气全用上了,虽然保证了这一小段的精彩,也许这部戏后面的唱你体力跟不上,就全毁了。所以戏剧演员只能要求平均值,我只唱精彩部分我能比相声演员唱的好听的多,但是我在唱一整部戏的时候,我要把精力平均分布到每一个唱段上去,这样整体上不差,但表现也就显得平庸了。


闲白社


我是因为偶尔听了张云雷的相声,才知道评剧、河北梆子、陈派京剧等一系列专用戏剧名词,特别欣赏张云雷唱的锁麟囊、四世同堂主题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